07.25 賈莊古村第二篇之《十座大院》

令村裡人驕傲的是十座大院,那是祖宗留下來的豐厚遺產,保存尚算完好。我們車停的地方在勤儉院邊,就先進了勤儉院。這座院子是民國時期修的,傳統風格,北面青石掛麵的窯洞,裡面是磚券的。兩邊廂房和南廳也是磚砌的,有梁沒雕刻 有門楣沒畫圖,說明抗戰時人們已沒了雅興。簡單結實,有地道,有拐角門可以進到其它院子。南面五間大廳很寬敞。解放初至七十年代是大隊部(現在的村委會),門楣上方保留著那時代的標語 ,很容易地把人帶到學大寨的那個年月:正月初一吃罷餃子上工出圈,地頭教婦女學毛選,唱歌不積極扣工分,九· 一三事件後組織大會批林彪……

賈莊古村第二篇之《十座大院》​漸次進入樂善院,後院、前院、古前院、書房院、圓門院、西院、東院、老院。一座比一座年代遠,最老的當屬最後進的一座院子,叫老院。老院是凝聚族人思想和族人活動的中心院,北窯、南廈廂房與其它院佈局相同,但比其它院多了一層北樓。北樓是祭祀堂,每年正月初一,全族人都在這裡祭祀祖先,在祖先牌下焚香、叩頭、聚餐,鬧熱鬧等娛樂活動也在這院裡進行。最精緻的當屬善樂院,進門是小小的甕院,上有瞭望閣樓,屬安全防禦設施。進去有四座院子相連,分別是大門院、耕讀院、慶裕院、後牛院。門楣上都有匾額題詞,魚蟲花草圖案,文化氣氛濃郁;較特殊的是園門院,進了園門,有長長的巷道,然後才進入居住的內院。這種安排令人很奇怪,園門通常是貫通幾進院落的旁門,或者進入花園之類休閒區域的門,怎麼用到大門上來了?常勝說這院子出過一位叫趙德修的進士,有官品,別人是不能修園門的。這種說法不能成立,從一品大吏到九品小官,門都是壯嚴肅穆的長方門,沒有圓的。   

賈莊古村第二篇之《十座大院》​最有愛國意義的當屬書房院, 抗日戰爭時期,閻錫山十九軍軍部就駐紮在賈莊,軍長楊當元就住在書房院。十九軍的任務是保衛通向新絳秸山的糧草通道,著名的華靈廟戰役就是為此而發生 。日本鬼子千方百計地要消滅十九軍,當知道書房院是楊當元的住所時,連投兩顆手榴彈,炸燬了這座院子,僅剩的兩孔窯洞上,炸彈燒痕仍在。我告訴鄉親們,這窯洞保留原貌,可做非常有意義的國難教育教材。   

賈莊古村第二篇之《十座大院》​古前院是我下鄉曾經住過的院子,可惜的是大門被拆了,國忠說因進不了三輪車而被拆了。南廈也沒了,北邊的窯洞和兩面的廂房還完整無缺。這也無可責備,他們也不知道自己院落的價值呀,一臉憨厚的國忠也覺得遺憾。可貴的是他完好地保存了神主,從三兄弟的三門第一輩開始,到他自己這一輩,完整無缺。這為廓清趙姓學字輩以下全部族人提供了很好的線索。我住過的東廂房還是老樣,小小的,很安臥,結實,我相信如果沒有人為的破壞因素,再過五六百年,更是後人眼中的寶貝了。在大家為神主拍照的空檔,我和趙勝就坐在這個小房中,一邊喝水,一邊聽趙勝訴說這幾十年的喜怒哀樂,我很佩服他在噩運面前自強不息,不倒、不倚、不靠地拉扯孫子一個個成人成才。   


賈莊古村第二篇之《十座大院》​十座大院各有故事,需細細調查整理。但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以石砌為主、院套院、有地道、窯內兩層的關隘特色,文化層面講,是亦耕亦讀、亦商亦農的兼營特色,是我縣明清到民國三百來年民間建築的代表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