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銷售代理髮家,曾經業績下滑,一度垂危的華為,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華為,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已經是一張可以拿出手的名片了。從一開始的默默無聞,到現在的聞名全球,各國為了華為5G各自站隊,說明華為已經有實力,成長為在世界上擁有一定的影響力了的企業。面對打壓與汙衊,華為已經敢於站在國際舞臺上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

銷售代理發家,曾經業績下滑,一度垂危的華為,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華為能夠走到今天,成就今天這副強大的模樣,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華為在當初剛起步的時候,43歲的任正非抱著“不成功就跳樓”的決心,寧願借貸也要搞研發,擺脫自己沒有自主研發的困境。

1987年剛成立的華為,只是一家生產用戶交換機(PBX)的香港公司的銷售代理。但是任正非不是那種甘於留在被動位置的人,所以在成為銷售代理的第三年,也就是1989年,華為開始走上了自主開發的道路。

此後的6年裡,華為成功地通過自主開發PBX和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銷售額達到了15億人民幣,併成立了自己的知識產權部和北京研發中心,主要銷售還是面對中國農村市場,這時候的華為,是能說是一家“創業求生存”的企業。

銷售代理發家,曾經業績下滑,一度垂危的華為,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而接下來,1996到2004年,才是華為真正成為如今國際化大企業的關鍵轉折點。在這八年裡,華為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與波折。幾乎可以說,今年裡錘子、樂視等企業面臨的企業困境,華為在當初早就已經嘗過了,而且相比之下,華為過得更加艱難。在這八年裡,尤其是2002、2003那兩年,華為經歷了公司核心骨幹出走,業績大幅度下滑,差點死掉的時刻,任正非在那個時候還飽受抑鬱症的困擾,內憂外患,使得他頭痛不已。

但也是在這八年,華為完成了如今的規模雛形變革——新的人力資源系統、管理體系和流程體系等。而這一切,都是在正被抑鬱症折磨的任正非的決策下完成的。而也就是在這套體系成立之後,華為開始煥發新生,完成了自己的第二次“創業”,銷售收入成為國內第一,並開始走向海外,踏上了國際征程。

銷售代理發家,曾經業績下滑,一度垂危的華為,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時間線來到2005到2010年,華為開始了自己的華麗轉型。不滿足於只是簡單地銷售通信設備,華為開始為其他公司提供電信解決方案。如今讓華為能夠拿下20多個開展5G拓展的國家合同的5G通訊技術,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研發的。笨鳥先飛,儘管我們的技術在短時間內比不過美國的一些科技大廠,那麼在其他廠商開始研發之前搶先一步,未來就多一分機會,或許美國是那個不用預習就能考到好成績的優等生,那華為就做那個在暑假期間就開始預習的一般學生,只要努力,總有能夠考得過優等生的時候。

然後就到從2011年到現在,在我們用我們肉眼可見的速度,一點一點,用自己的實力和汗水,突破重圍,從13年擠進世界500強的激動,到現在成為500強常客的平靜,華為,做到了任正非經常對員工所說的那句話:

“華為沒有成功,只有成長。”

銷售代理發家,曾經業績下滑,一度垂危的華為,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沒有成功,但卻一直在不斷成長的路上,這就是華為走到今天的秘訣。大家同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