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青島:膠州高氏源出子羔,後代高鳳翰官場失意,左手書法名動天下

青島:膠州高氏源出子羔,後代高鳳翰官場失意,左手書法名動天下

山西太原平遙古城之文廟

膠州高氏,始於元朝末年,據《膠東高氏族譜》記載,“有高氏伯通公,系至公公次子。至公公有二子,長伯達公。原籍直隸棗強縣人,元至正二十一年遷居利津,元末復遷膠州”。

就是說,膠州高氏一世祖叫高伯通,是直隸棗強縣人,高至公的小兒子,元朝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從原籍遷居到山東利津縣,元朝末年由利津縣二次遷居到膠州。落腳在膠州大行,因此處附近有官道,來往人員多在此歇腳住宿,遂稱為“行上店村”。膠州高氏因此也稱為“大行高氏”。

膠州高氏家族,有譜系記錄的歷史,據說最早可上至春秋戰國時期。伯通公遷膠之前的記載,在高家一本《五十四世譜》裡,記錄了柴公一世祖,直到伯通公的父親高至公公,五十四位高氏先祖的情況。如,“一世祖柴公,字子羔,周,景王二十四年生,孔子七十二賢,周為魯城宰;二世祖政公,字子蒲,周受業於曾子門下;三世祖閎公,周,授業於子思之門”。據史載,高氏先祖前三代,都是孔門弟子,先後授業於孔夫子和他的弟子曾子、子思。

青島:膠州高氏源出子羔,後代高鳳翰官場失意,左手書法名動天下

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孔廟孔子及弟子畫像

根據世譜,高氏初祖高柴公,是周景王時代生人,春秋五霸之一的齊國文公後裔,姓高,名柴,字子羔,與孔子同時代,小夫子三十歲,是孔門七十二弟子之一,夫子對他的評價是“憨直忠厚”。史載高柴公世壽一百二十八歲,世人尊為“壽聖”。

按照夫子經綸濟世的思想,高柴公也像其他的同學一樣出仕。但是當子路推薦高柴公出任魯國邑宰的時候,孔子的意見是反對的,他認為子羔尚不能勝任做官的工作。

高柴公先後任職於魯、衛,做過魯國的費宰、郕宰、武城宰(宰是地方最高長官,相當於縣長或者市長),以及衛國的士師(執掌禁令刑獄的官員)。魯哀公十五年(春秋紀年),衛國突然發生政變,作為士師的高柴公,棄官回到夫子身邊,結束了他的仕途生涯。孔子對他的行為沒有批評反而讚賞他“明大義,善保身”,或許是“善國從忠、亂國從孝”的意思。

關於高柴公的祭祀,有據可查最早為東漢永帝十五年(72年)。唐代玄宗開元二十七年,朝廷加封高柴公子羔為“共伯”。宋代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朝廷改封其為“共城侯”,後以此封號作為孔門七十二聖人之一,從祀孔子身側,稱為“忠孝雙全,壽聖儒賢”。

青島:膠州高氏源出子羔,後代高鳳翰官場失意,左手書法名動天下

山東青島膠州:航拍少海風景區湖水盪漾風景如畫

膠州高氏一世祖伯通公,生育有三子,長復禮,次復明,三複陳,為高家二世祖。後大支、三支人丁單薄,唯高復明一支繁盛。後高復明立村三里河,為三里河高氏初祖。

據清代康熙年間一份《膠東高氏族譜》,對高氏大行始祖有過這樣的描述,說"始祖寬厚能容,好善樂施,儉樸謙恭,……,世為膠人,曰居有宅,曰耕有田……"。這段文字,記述了高氏家族先祖的為人處世原則、道德涵養和耕讀不輟的傳統。也是因為如此,高氏族人才能夠歷代不衰,才氣橫溢,為膠州諸姓之冠。

青島:膠州高氏源出子羔,後代高鳳翰官場失意,左手書法名動天下

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 明清時期扇面繪畫

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膠州三里河高家誕生一個男嬰,叫高鳳翰。由於家藏鉅富,他從小耳融目染,讀了許多書籍,為今後的成就打下良好基礎。

年齡稍長,他拜當地一位名士為師,順治十八年的進士李世錫,這位李世錫能詩善畫,國學功底深厚,高鳳翰在他的悉心指導下,學問增長十分迅速。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得中秀才後,高鳳翰遠赴千里,赴省應試,每三年一次,前後連續二十七年,都不如意。

總是科舉最磨人,直到他四十五歲,被地方長官推薦應試"賢良方正"特考(特科是不定期的臨時由皇帝下詔舉行的科目,其中以"賢良方正"為最重要),高鳳翰位列一等,以秀才身份授安徽歙縣縣丞(一縣之輔,如同常務副縣長,僅次於縣長,特殊時期可代替署理縣務,平時管理卷宗、文書和後勤補給,多無實權)。

青島:膠州高氏源出子羔,後代高鳳翰官場失意,左手書法名動天下

鹽城西溪古鎮

五年之後,高鳳翰以縣丞(八品或從八品)調到江蘇泰州擔任壩長,負責管理地方鹽政,乾隆年間進士、兩淮鹽運史盧雅雨屬下。兩淮鹽務是天下官職的肥缺,高鳳翰卻沒有得到任何油水,甚至十餘年八品小吏。為官期間,不僅沒有升遷,反而跟著上峰吃了瓜落兒。

據《兩準鹽法志》記載,兩淮鹽商勾結官府侵佔鹽池,民怨沸騰。盧雅雨到任後,查明真相裁決"灶屬商亭,糧歸灶納",平息民怨。此舉卻得罪了地方官商勢力。所謂強龍難壓地頭蛇,古今皆然。在兩淮紛紛誣告之下,乾隆帝一時不察,於乾隆五年(1740年)將盧革職充軍。盧雅雨頗愛書畫,與高鳳翰興趣相投,走動較多,沒想到盧雅雨案發後,高鳳翰也牽連其中。直到乾隆九年(1744年),盧冤案昭雪,高鳳翰才得以釋放。

獄中數年,高鳳翰家族平平,又無強硬背景,屬於典型的草根一族。面對官場傾軋,只能忍辱負重,沉冤無處所說。三年囹圄,也讓他看盡世嘆炎涼,官宦仕途的勾心鬥角,總有滿腹經綸、濟世才華,也鬥不過官場宵小之徒和他們的毒辣手段。這不是挫折讓他消極棄世,而是荒誕的政途於他完全喪失了興趣。

對於官場的經歷,高鳳翰在他六十一歲時撰寫的《南阜山人生壙志銘》中這樣寫道,"雍正丁未以秀才舉孝友端方科,授修職郎江南徽之歙縣丞,風塵牛馬,碌碌奔走者十年"。風塵牛馬、碌碌奔走,這八個字可以說是高鳳翰對政途十餘年的真實心理寫照。

青島:膠州高氏源出子羔,後代高鳳翰官場失意,左手書法名動天下

揚州八怪雕塑

高鳳翰出獄之後,即辭官為民,來到書畫之鄉的揚州,一是排解抑鬱,二是潛心書畫。徹底告別仕途,正當他打算靜下心來,開展藝術研究的時候,命運再一次對他重磅打擊,獄中生活對他身體影響很大,右手突患麻痺之症,不僅不能寫字作畫,甚至失去了活動能力。面對打擊,高鳳翰換手書法,並自號"丁巳殘人 "。經過艱苦的磨練,高鳳翰居然發現,不怎麼聽話的左手,居然書法另有一番"生澀"韻味。

作為草民,在社會上如同螻蟻一般。高鳳翰因字畫結緣,認識了鄭板橋、金農等傑出的藝術大師,相互研討、切磋技藝,關係非常好。時間久了,高鳳翰雄渾艱澀的"西園左筆"聲名大振,一時間倍受追捧、洛陽紙貴。高鳳翰的字,就連鄭板橋、金農等人都非常佩服,時人稱之為"揚州八怪"之一。

索字索畫的人太多,高鳳翰不負應對,有些就拜託鄭板橋幫忙索要。時間久了,鄭板橋也不堪其擾,更不想因此打擾高鳳翰,好在他自己也是書畫名家,就臨摹了幾張高鳳翰的字畫權做充數,不想竟也被一搶而空。為此,鄭板橋寫詩嘆道,"西園左筆壽門書,海內朋交索向餘。短札長箋都去盡,老夫贗作亦無餘。"

"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的所有的故事和靈感都來自小編故鄉,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留言給我。如果對文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也請在下方留言賜教。

("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原創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