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重庆为什么叫重庆,有什么由来么?

小坏日常一笑


这里是熊二读史,一起来读重庆历史。(本文约550字,阅读需时2分)

四川盆地号称“巴蜀之国”。

其中的“巴”,就是指今重庆区域。在商至西周这段历史时期,巴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就是巴国。还曾经与南方的楚国进行一段战争。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便有巴郡。
汉晋州制盛行后,巴郡又变成巴州。

在隋朝,改管辖巴郡的楚州为渝州,因为渝水绕城,故而得此名。渝之地名源于渝水(嘉陵江的古称)。渝也成为当今重庆的简称。

宋代诞生了重庆这个名称。

重庆这个名字,和宋代一个皇帝有关。

宋光宗赵惇(1189—1194年在位)是宋孝宗赵昚的第三个儿子,皇位本轮不到他的,但是由于皇长子早逝,皇次子不受老爹待见,于是赵昚就选了这个英武最像自己的三儿子当了太子。

宋光宗赵惇

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身为皇子的赵惇正月被封为“恭王”,府邸就在渝州。这个恭王刚做了一个月,老爸赵昚就因为父亲去世,无比悲伤,不想当皇帝了。于是就于此年二月将皇位禅给了赵惇,这就是大宋的第十二位天子了。

一年之内,不,一个多月之内,经历由太子到封王,再到当皇帝这两重天大惊喜,于是光宗赵惇当上皇帝后,就将渝州改名为重庆,意思就是“双重喜庆”。并且由之前的州,直接升级为府。

重庆这个地名就由此而始,历经近千年,一直用到今天。


历史宝藏


重庆的表面意思就是“好事成双,双喜临门”的意思。重庆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如此。

“重庆”地名的由来,要追溯到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的孙子赵惇说起。赵惇这家伙是个奇葩皇帝,他是高宗之孙,宋孝宗之子,是南宋第三个皇帝――宋光宗。

他是历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他的老婆就是李凤娘,历史上杨坚最怕老婆,独孤伽罗是悍妇,但李凤娘有过之,光宗赵惇只是看到一个宫女的手很白,有点喜欢的意思,李凤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次日送给赵惇一个食盒,他打开一看,是那个宫女的一只手,吓得赵惇差点犯了疯病。还有他最喜欢黄贵妃,李凤娘找机会下毒毒死了她,谎称皇贵妃得暴病而死了,赵惇明明知道是李凤娘而为,却敢怒不敢言。可以说,赵惇是个窝囊皇帝。但是傻人有傻命,他的继位就有点不可思议,他本来按照程序轮不到他,他是宋孝宗赵眘的第三个儿子,大哥立为太子不久得病死了,应该二哥做太子,但老爸赵眘却让他做了太子。

赵惇是在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封为恭州王,过了九年,也就是乾道七年(1171年)立为皇太子,做太子做了18年后,淳熙十六年(1189年)受孝宗赵眘禅让即位皇帝。同年8月,赵惇下昭书赐令升原来的封地恭州改名为重庆府。他言外之意就是我在这里先封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的由来,于是重庆由此得名。




秉烛读春秋


重庆是南宋时代改名的。

以前重庆是巴国故地,分别为巴国、巴郡。隋代改为渝州,唐宋因袭。南宋宋光宗时代更名,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的八月初七,恭州又改名了。就在这天,它成了“重庆”。为何要改名?因为恭州是新即位的皇帝宋光宗的“潜邸”。皇帝还是皇子时会被封为王侯,王侯都有名义上的封地,也就是“潜邸”,或者叫“潜藩”。宋朝的皇帝即位以后潜邸就会从州升为府,提高政治地位,这是皇帝的特权。


在这一年,皇子赵惇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喜事接踵而至,自诩“双重喜庆”,遂命名为“重庆”


多云sky


重庆为什么要叫重庆?

历史上这座城市得名的原因,其实是与一位南宋皇帝的经历有关系。

这位皇帝就是宋光宗,他有个特别厉害的皇后,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李凤娘。

光宗生于绍兴十七年(1147),在乾道七年(1171)被父亲宋孝宗立为皇太子。孝宗在淳熙十六年(1189)退位,将皇位禅让于光宗,自称“寿皇”。


值得一提的是,光宗在父亲孝宗当皇帝时,曾被封为恭王,封邑恭州。

恭州,其实就是重庆市的旧称。

光宗即位后,必然要将原本的潜邸封邑升为府。于是,恭州也就成为了重庆府。这就是重庆这两个字的由来。

那么,宋光宗为什么要选择重庆这两个字呢?

有关这个问题的说法有很多:

  • 有一种说法是:光宗先封太子,后以太子身份接受禅让而称帝,是为二庆,故美其名曰“重庆”。
  • 还有一种说法是,宋光宗的登基大典,既有父亲太上皇孝宗出席,也有祖母寿圣皇太后出席,二圣光临,是为重庆。

其实,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是古人的牵强附会而已。真实缘由已经不可考证。

总而言之,重庆的得名是宋朝时期发生的事。


HuiNanHistory


重庆在先秦时期为巴国的辖地,公元前11世纪,周天子分封宗族子弟在巴国,为子爵,定都江州。并与蜀国毗邻,所以又有巴蜀之称。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蜀国讨伐苴国,苴侯向秦国求救。秦惠王派遣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獾等,率领30万大军,以援助苴国为名灭掉了蜀国,同年南下灭了巴国,并设置了巴郡。在楚汉之争以后,汉朝将巴郡治所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州先后成为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辖区,由于嘉陵江古称渝水,隋文帝统一南北朝以后,将“楚州”改为“渝州”。而,重庆简称“渝”,就是因此而得名。

南宋时,赵敦封恭州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于1189年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在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国子博士赵谂返乡时被人密告,说他在渝州私立年号蓄意谋反。赵谂被捕不久被杀,家人均被流放。宋朝朝廷认为“渝”有“变”的涵义在里面。于是,宋徽宗赵佶将“渝州”改为“恭州”。

南宋孝宗赵昚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赵惇于正月封为恭王,二月受禅登基为帝,即宋光宗。赵惇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更名为重庆府。


谋士说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西周时为所封巴诸侯国首府,秦汉时置巴郡,古名称巴。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梁楚州为渝州(因嘉陵江古称渝江),不久废,唐复置。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为恭州。南宋孝宗(赵昚shèn )即位后封其三子赵惇(dūn)为恭王。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惇继皇位,半年后,升恭州为府,认为真是“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自此后始有“重庆”一称。元为重庆路,明清仍为重庆府。1929年设重庆市,至1997年3月又升为直辖市。因嘉陵江古称渝江,故重庆简称为渝。重庆还有“山城”、“雾都”、“西南火炉”的别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