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常規武器比起來,核武器爆炸的威力要大得多,其結果也更為恐怖。二戰時期,日本就曾深刻體驗過。那麼話說回來,核爆炸的過程是怎樣的呢?蘇聯為此專門出版過民防書。圖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種類。
這一頁圖解的是原子及其結構,畢竟核武器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原子彈了。
放射性如何起作用,從圖片到文字,看得出這本民防書講解得都很詳細。
圖為向目標投放原子彈的幾種方式。
在核爆炸中,一共有空中核爆炸、高空核爆炸、地面核爆炸、地下核爆炸和水下核爆炸等五種。
在核爆炸初期,瞬間先出現強烈明亮的閃光,後形成不斷增大和發光的火球。衝擊波經過地面反射回到火球后使火球變形,呈上圓下扁的“饅頭”狀。
火球之後,從地面升起的塵柱和煙雲共同形成高大的蘑菇雲。2萬噸TNT當量的核爆炸,火球最大直徑約為440米,發光時間約為2.4秒,穩定蘑菇雲的高度約為11千米。
圖為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在低空核爆炸的爆炸能量中,衝擊波約佔50%,光輻射約佔35%, 早期核輻射約佔5%,放射性沾染中的剩餘核輻射約佔10%,核電磁脈衝僅佔0.1%左右。
圖為核爆炸後的破壞範圍,看起來相當廣泛。其殺傷破壞作用主要通過沖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核電磁脈衝和放射性汙染等效應。
衝擊波可以摧毀地面構築物和傷害人畜。光輻射主要是可見光和紅外線,能燒傷人的眼睛和皮膚,並使物體燃燒,引起火災。
前四者都只在爆炸後幾十秒鐘的短時間內起作用,放射性汙染則能持續幾十天甚至更長時間,通過風和雨進行傳播。
圖為核輻射的破壞作用,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通過身體的一些症狀,可以初步判明是否受到了汙染的跡象。
核爆炸雖然恐怖,並不是不可防護的。只要採取有效措施就能減輕或避免傷害,構築工事就是比較有效的防護措施,尤其是地下工事,如坑道和民防工事等,防護效果都較好。圖解如此詳細,可見當時美蘇爭霸的緊張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