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從“金融科技”到“數字科技” 京東金融或攜手更多業態共促實體

9月17日,有網友發現近年來在金融科技領域做的風生水起的京東金融微博認證名稱已經改成“京東數科”。從“京東金融”到“京東數科”,兩字之差,卻含義頗大。其“更名”背後,顯示的是中國最早的一批互聯網金融科技服務企業由“金融科技”向“數字科技”自內涵到外延的慣性發展趨勢。

我國金融服務業在科技助力下,從1.0時代的“信息科技+金融”、2.0時代的“互聯網+金融”逐步向3.0的“智能金融”轉型,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金融科技公司,雙方從互不信任,到表現出強烈合作意向,再到各自發揮其核心優勢,共同促進了中國金融業的蓬勃發展。

而站在金融科技公司的立場看,在助力金融機構逐步實現數字化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處理、技術應用實踐能力。這種“數字科技”能力,又往往有極強的外延性,即超出金融服務業範疇,其也能發揮強大計算、風控、用戶畫像、行為指導等功能。科技公司可以運用這種能力幫助金融機構之外的商業企業、非商業企業、政府機構等更多業態降低行業成本、提升行業效率。兩者以“數字科技”做媒,共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金融科技”是金融業發展的高級階段

金融科技發展如火如荼,已經成為大趨勢。國家金融與發展研究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金融科技藍皮書: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報告》指出,金融科技是互聯網金融的高級階段,在過去普惠金融訴求迫切而傳統金融服務不足的情況下,互聯網金融在渠道端取得了快速發展,用戶規模和用戶體驗是決定其成敗的最重要一環。

自2016年以來,互聯網各巨頭的競爭格局基本穩定,流量成本巨大,以互聯網方式改變傳統的服務模式和客戶獲取方式已成為過去時,加之互聯網金融監管不斷加強,在監管、成本與技術的共同推動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進入到金融科技時代,掀開了中國金融行業發展的新篇章。

在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金融科技(FinTech)領域,2013年成立的京東金融是談論行業時無法繞開的一家公司。京東金融在2015年最早提出“金融科技”的金融業務戰略思路。現在回看,業界看到的是京東金融的遠見——京東金融不是起步最早的,卻是最早認清楚金融業務本質的。事實上,自京東金融提出Fintech之後不久,行業內多家頭部玩家不約而同選擇了“轉身”,從服務C端用戶轉向服務金融機構。

當然,京東金融首創“金融科技”之後,金融行業創新迎來新的發展起點。2015年至今,互聯網金融業務出現相應的以金融科技為基礎的業務創新,包括智能投顧、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依託大數據、雲計算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投融資領域創新和以此為訴求帶來的支付、徵信、風險管理等業務的升級。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新興金融機構,都紛紛推進科技創新,以技術為核心驅動力,提升用戶體驗。

但是,在這其中,大多數金融機構在進行金融科技創新時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對於大型傳統金融機構,在於自身數據與互聯網數據的不匹配,處理這些數據使用的相應風控模型就千差萬別;對於中心型金融機構,則不得不直面馬太效應下的獲客難問題。對此,京東金融CEO陳生強曾經提出一個觀點:金融的歸金融,科技的歸科技。

陳生強的這段話,可以理解為,任何一家公司都是有其核心競爭力的,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在共同融合努力提升行業效率時,應強調發揮各自的獨特優勢,而非拿自己本不擅長點去和對方擁有優勢的點對抗。今年博鰲論壇上,陳生強將京東金融的優勢總結為對用戶的洞察、對金融業務的理解、用新模式做好風險定價,而不是和金融機構拼資本金。

有業內人士指出,正是由於金融科技較為徹底的去金融化,由它所演進出來的諸多概念和技術比較底層,並且能夠通過與傳統金融機構的相關流程與環節進行深度融合來實現其對金融機構的再度賦能,而找到科技與金融的最佳結合點則決定著未來的金融科技到底能夠走多遠。

對於京東金融,能夠發展到“數字科技”的關鍵前提,也恰恰是其在“金融科技”時代的巨大成功積澱,無論是對於“數據”還是“科技”。對此,從京東金融的官方回應透露的兩點核心內容即可看出,第一,京東金融基於數字金融業務,拓展出京東城市、數字化企業服務、智能機器人等外延業務,這是其更名的原因之一;第二,即使更名,金融業務仍是重要板塊,不會放棄。

“數字科技”是科技公司發展的必然方向

9月4日,普華永道發佈的《2018中國金融科技調查報告》指出了一組調研數據:如果問傳統金融機構從業者,金融科技改變了什麼,55%的受訪者會認為提升了運營效率,50%受訪者則認為客戶體驗有所提升,49%受訪者則對其施加在產品與服務創新的影響力抱有極大興趣。

“金融科技”對金融業的改變是巨大的。但是,今年4月的博鰲亞洲論壇上,陳生強向媒體表示,未來京東金融將不再做金融,將把全部的金融資產轉讓給銀行等金融機構,而京東金融扮演的角色是為金融機構服務,即全部業務轉為To B,做科技型產品服務,成為服務於金融機構的科技服務商。此言初出,市場皆譁。

5月底,京東金融低調發內部信宣佈公司將成立個人和企業兩大服務群組。7月12日,京東金融宣佈與中金資本、中銀投資、中信建投和中信資本等投資人簽署了B輪融資協議,融資金額約為130億元人民幣,投後估值約為1330億人民幣。京東金融的官方公告中,陳生強再次強調了京東金融“數字科技公司”的定位:“未來,京東金融將繼續堅持數字科技戰略,在數據和技術上加大投入,任何與數據和技術無關的業務都不做。”此時,人們才逐漸開始理解京東金融的戰略升級思維。

短短5年的發展歷程,京東金融實現了戰略三步走:從直接的金融產品,到金融科技,再到現在的數字科技服務。京東金融的戰略迭代看似步伐較快,實則是京東金融早早看到了行業終局,必須要實現搶先卡位。因為技術的發展速度往往超出預期,陳生強必須帶領京東金融儘快進入“高維空間”,一是儘快搶佔“無人區”,實現在局部領域的絕對優勢,二是規避來自其他領域的“降維打擊。”

縱觀世界範圍內那些成功的科技公司,無論是微軟、IBM,還是亞馬遜、谷歌,每一個科技巨頭基本上都是在不斷擴張自己的服務邊界中找到自己的第二、第三增長曲線,繼而成為百億、千億美元市值以上公司的。“科技”本身是中性的,對於京東金融來說,“金融科技”的下一階段必然會是“數字科技”。數字科技既是其服務金融行業客戶的技術升級,又是其擴展服務邊界的利器。

過去5年,京東金融用超過千億的估值證明了自己戰略路線的正確。未來5年,運用“數字科技”這把利劍,能在多廣的領域內開闢出一片藍天,才是對這家志向“千億美金”估值企業的最大考驗。

(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