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七裡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一條老街,一段歷史,幾代人的記憶。時光沖刷下的古街,總是藏有許多故事。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山塘街

曹雪芹《紅樓夢》開卷第一回曾言道: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有個姑蘇城,城中閶門、山塘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可見在當時山塘街居貨山積,行雲流水,列肆招牌,燦若雲錦” 的繁華市井景象。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唐代詩人杜荀鶴在《送人遊吳》中這樣描寫蘇州。

七里山塘自古繁華,是“盡枕河”的典型代表,這裡的家家戶戶枕河而居,前街後河,有的還建成特殊的過街樓,真是朱欄層樓,柳絮笙歌。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山塘街成形於

唐朝。其後1100多年內,山塘街成為連接閶門與虎丘的唯一紐帶。白居易在《武丘寺路》中寫道:“自開山寺路,水陸往來頻。銀勒牽驕馬,花船載麗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種仍新。好住湖堤上,長留一道春。”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明清時期這裡店肆林立,園墅遍佈,河中綠波畫舫,堤上紅欄碧樹。曉市花聲,驚破紅樓之夢。可見當年的山塘確實繁華優美,聞名遐邇,以至許多高士名媛喜歡在這附近卜居築園,嘯傲風月。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山塘街上保護的御碑

千年易過,那時一河碧波上的畫舫,才子佳人的憑欄遙望,煙雨染溼了的司馬青衫,唐解元庵前成林的桃花,零落成泥,不見蹤影。唯留下那些石橋上依稀能認出的古字,青石板上斑駁的青苔,汩汩的山塘水,喑啞的穿堂風,告訴行人這裡曾經的風流富貴。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山塘街水弄堂

如今,山塘街雖已逝去往日商船往來的繁忙。但這裡還保持著“水域古街”、“一河一街”的傳統格局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的歷史風貌,保留了文化遺產的完整性。作為“老蘇州的縮影,吳文化的窗口”的山塘街,便成為遊客來蘇州必賞之地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現在的七里山塘,以新民橋為界,前山塘是小資的天堂,深受遊客很多遊客喜歡在貓的天空之城寄幾張明信片,喜歡在情調蘇州看看旗袍、摺扇、玉石,喜歡在古戲臺聽一曲評彈。這裡亭臺樓閣矗立,熙熙融融,人聲鼎沸。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看招牌,小吃真不少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海棠糕、梅花糕、豆腐花、泡泡餛飩-

傳統文化工藝也很多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老牌子也是比比皆是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絲綢,那是不可少的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蘇州小吃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崑曲館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入夜的山塘河更值得你流連乘一葉畫舫,聽一曲絲竹,真可謂“一聲柔櫓一銷魂”。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從東段的熱鬧繁華,到西段鱗次櫛比的店鋪和住家,這些都實山塘的印記。而且越往裡走越安靜,兩岸的河面也更寬,柴米油鹽的生活也就更濃。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但對更多的老蘇州人而言,他們只會在星橋南和新民橋以北的山塘街活動。鱗次櫛比的小攤,就分佈在小街的兩邊,人只能走走停停。在這裡更多的是幾代老蘇州人生活的煙火氣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還記得那時候的山塘河上不像現在滿是遊船,而是載著茉莉花、白蘭花及其它貨物的船隻在河中來來往往,遊船畫舫款款而過。商販搖著小船勞作賺錢,柴米油鹽醬醋茶,在這裡都能解決。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再往裡走,便是一些尋常巷陌,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風景。卻是是滿滿的兒時回憶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聽一直住在這邊的老奶奶說:她說她最喜歡春天的山塘街,天氣好的時候兩邊的橋欄上經常掛著附近人家曬的被子。下午的時候陽光透過枝葉,在河面上灑下點點金波。在街上隨處可見坐在板凳上的婦女老人們,在門前一邊織著毛衣,一邊聊著天。小孩子在巷子裡嬉鬧...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91歲的山塘老奶奶

在她的記憶裡山塘老街沒有擁擠的遊人,也沒有太過商業化的店鋪,它只是一條很普通的街道,呈現的是老蘇州的平常生活景象。老舊的建築和狹窄的街道,有賣蔬菜果實和雜物,也有茶館牌樓,還有著童年裡的美食——糖藕、梅花糕、海棠糕、榮陽樓裡的油氽糰子、小餛飩、生煎,阿坤豬頭肉等等,而這些美食至今仍能夠在山塘街上吃到。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巷子兩邊人家門前的青石板路面光滑乾淨,印象中大部分時間都是青潞潞的。那些石頭縫裡長出來的一叢叢的綠草,一扇厚厚的木門後方,一位老爺爺家裡總是黑漆漆的,他在門口擺了一小攤位,兩個凳子就能支起一個個小賣場,風靡一時的保暖鞋,那個年代的流行款,你家還有嗎?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還有

老山塘人那純純粹粹的手藝,想著那時小朋友們最開心的便是圍著手藝人好奇的看著,手裡拿個糖人吃著...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如今住在山塘街的,大部分只剩下顫顫巍巍的老人、不諳世事的孩童和孤獨張望的狗兒,老人們的兒女住在城市裡面,但他們卻依舊留在這裡,在屬於自己長大的地塊上,慢慢悠悠的生活著。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坐在河邊縫補著衣裳的老奶奶,一邊玩耍的孫子,還有拄著柺杖的老爺爺坐在長廊的盡頭,一動不動的看著眼前的山塘河,河上不時飄過幾艘遊船,遊船上還有兀自嬉笑的遊人。還有拎著剛買回來的蔬菜匆匆忙忙要趕到家為孩子做飯的大嬸...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從新千年起,山塘街便開始了分期分段的修復改造工程。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像所有的城市化進程一樣,這裡可以看到少見的未拆完的房屋。散落的磚塊,裸露著的牆體……像極了時間靜止的腳步。下午散學,打鬧、說笑聲讓整個巷子醒了過來。夕陽的餘暉裡,老者沉默,孩童奔跑,最美的人間煙火。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七里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這裡是蘇州人的自留地,這裡還是傳統文化與商業氣息浸染的勝景。山塘街,願那些詩詞歌賦、走卒販履停在新民橋前吧!新民橋後便屬於那煙火生活。讓我們一路走走停停,撿拾時光裡的碎片,用文字、圖片拼接那一段段令人難忘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