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8歲宰相,21歲稱帝,平定戰亂本可流芳百世,然晚年卻做了這類事

要說是是古代人太厲害了,還是他們的出身就顯示他們的不平凡,或許這兩者都有,今天來說一個孩子,沒錯就是孩子,8歲在我們現代人眼裡不就是個孩子嗎?大家想想我們8歲在幹嘛,讀書玩耍,然而這個孩子在8歲時就已經成為朝廷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存在了。15歲封王,21歲坐上至尊之位。

8歲宰相,21歲稱帝,平定戰亂本可流芳百世,然晚年卻做了這類事

他就是南北朝時期劉宋第五代皇帝劉駿,8歲變晉封為丞相,十五歲時,立為武陵王,食邑二千戶。 《南史》記載劉駿:"少機穎,神明爽發,讀書七行俱下,才藻甚美,雄決愛武,長於騎射。"初封武陵王,素不得寵,屢鎮外州,先後統軍討平雍州群蠻、參與北伐、平定縁江蠻和西陽蠻,屢立功勳,獲諸將推戴。

8歲宰相,21歲稱帝,平定戰亂本可流芳百世,然晚年卻做了這類事

元嘉二十二年,因雍州刺史劉道產病死後,雍州境內的蠻族紛紛造反動亂,宋文帝為平息雍州群蠻叛亂,將劉駿外調為雍州刺史,擔任伐蠻總指揮,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的襄陽、竟陵、南陽、順陽、新野六郡軍事、寧蠻校尉,持節、將軍職務照舊擔任。劉駿因此成為自東晉偏安江東後,百年來,第一位出鎮襄陽的皇室成員。劉駿到境雍州後,在沈慶之、朱修之、柳元景、宗愨等將領的輔助下,大力在雍州境內招募北方流民組建伐蠻軍,後來又接受了帶著北方義兵南歸劉宋的薛安都,組建了一支實力強大的荊雍兵。

8歲宰相,21歲稱帝,平定戰亂本可流芳百世,然晚年卻做了這類事

劉駿在出任雍州刺史的三年多時間內,統領沈慶之、柳元景、王玄謨、朱修之、宗愨等將領,討平了雍州境內的驛道蠻、諸山蠻、鄖山蠻等蠻族的騷亂,前後俘獲了近十萬蠻族人口,納入國家編戶。 同時,又在雍州境內,興修水利,與民休息,並任用劉秀之等修復六門堰,解決了雍州地界長期"堰久決壞、公私廢業"的問題,雍州由是連年大豐收 ,在雍州地界樹立了聲望。

8歲宰相,21歲稱帝,平定戰亂本可流芳百世,然晚年卻做了這類事

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派出的東路北伐軍被北魏擊潰後,魏軍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指揮下,南下侵宋,魏軍兵分四路南下,兵鋒直指彭城,當時文帝諸子和劉宋宗室,多半畏懼魏人。唯獨鎮守彭城的徐、兗二州刺史的劉駿決心堅守彭城,由於劉駿的堅守魏軍始終不能攻克彭城,於是轉向南攻打,最後由於劉駿的正確指揮,不到兩個月南方數萬叛軍就此剿滅。南方地區的安全隱患徹底平定。

8歲宰相,21歲稱帝,平定戰亂本可流芳百世,然晚年卻做了這類事

元嘉三十年正月,太子劉劭發動叛亂弒殺了文帝,自己登基為帝,而此時劉駿正受詔為徵南將軍、散騎常侍,統率軍隊在五洲,征討叛亂的西陽蠻族。而劉劭雖說已經登基為帝,但是弟弟劉駿卻是他的一塊心病,害怕他為父親報仇,於是就讓部下沈慶之去秘密殺死劉駿,可惜的是沈慶之沒有殺死劉駿,反給劉駿告密,還建議劉駿討伐劉劭,自己稱帝。

於是不久,劉駿從江陵起兵,率軍討伐劉劭,由於劉駿常年鎮守在外,其軍隊也多歷經過沙場征戰,同時還獲得各方軍鎮的支持。相比之下,劉劭的禁軍顯然遜色許多,因此很快便被劉駿的軍隊擊潰。五月劉駿攻下建康,斬偽皇帝劉劭及二兄劉浚。劉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此時他才21歲。憑藉這些戰績本可流芳千古,可惜的是晚年有點過了。為何?

8歲宰相,21歲稱帝,平定戰亂本可流芳百世,然晚年卻做了這類事

劉駿在位期間,在政治上,推行了系列改制舉措,削弱士族權力,大力提拔寒門,並通過改置州鎮和設立典籤加強對地方和宗室的控制,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文化上,他尊孔崇佛,恢復禮樂。然而在統治末年,大興土木、濫用民力、奢侈無度,致使其在位前期形勢出現好轉的劉宋,在其執政末年又走向衰敗。同時為鞏固帝位,他大肆削弱劉宋宗室,為其死後十幾年間劉宋宗室進一步內鬥直到滅亡埋下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