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如何高效地看懂一篇文獻?

讀文獻有不同的讀法,不同階段不同目的下,閱讀的側重點和方法有所不同,下面介紹的是幾種不同目的的文獻讀法中最為經典的一種閱讀方式,從文章各部分的閱讀順序和重點角度的一種閱讀方式。一篇健全的文章大多為IMRAD結構,什麼是IMRAD?簡言之,它就是:

Introduction:What problem was studied?

Methods and Material:How was the problem studied?

Results:What were the findings?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What do these findings mean?

如何高效地看懂一篇文獻?

此外,還有一些包括Title,abstract,authors,acknowledgements,declarations, references以及重要的能讓我們一目瞭然的Tables and figures, legends等等。

1. Title

一篇文章中,題目是其靈魂,它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應文獻中最重要的內容。所以,首先要讀透文章的題目。外文文獻標題常常讓人乍看之下,不知所云,因此所謂讀透就是看完標題以後,可以推測出作者重點要講的是什麼內容。

2. Author and Department

作者的姓名和單位,一般出現在標題下方,主要是便於讀者與作者聯繫。很多同學常常苦於某篇外文文獻始終找不到全文,這時可以考慮到該作者的個人網站上去找,或是給作者發郵件,英語國家的作者會把喜歡把自己的文獻給別人,因為他把這些文獻給別人,也相當於在傳播他自己的學術思想。

3. Abstract & Key words

摘要是文章的心臟,概括全文的精華。一般包括①從事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內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 ④結論或結果的意義。所以,摘要要精讀,哪怕外文看不懂也要往下看!(因為摘要寫的很簡潔,省略了很多前提和條件,所以在你第一眼看不明白作者意圖的時候是正常的。)讀的時候帶著問題,效率更高:這篇文章研究了什麼?採用了什麼方法,是否新穎?得到了什麼結果?這篇文章與我研究的內容是否相關?採用的方法我是否感興趣?結果是我想要的嗎?等等。

如何高效地看懂一篇文獻?

4. Introduction

引言是對全文內容和結構的整體勾畫。可以理解為:一篇簡單的該領域內的文獻綜述。眾所周知,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是研究者進入某一領域最好的教科書,所以,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某領域,還請認真的閱讀每篇論文的Introduction,你可以詳細的瞭解到你所研究問題的來龍去脈,以及如今的進展,這是你爬上巨人肩膀的梯子。(有些老外寫得很經典得句子要記下了,下次你寫就可以用了。)

5. Analytical Methods /Data and Methodology

簡單地說,這部分就是介紹試驗方法,作者是如何做試驗的。剛剛開始看文獻的時候,材料與方法是很重要的,你需要從大量的方法中總結你需要的方法。通過閱讀此部分也可以學習別人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 quantitative)。

6. Results

結果是對實驗情況作一個總的介紹。在閱讀外文文獻時,我們一定要結合結果中的圖和表看,主要看懂試驗的結果,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外文作者通常會側重以圖的形式表現各種結果,所以學會看外文標註的圖很重要。

如何高效地看懂一篇文獻?

7. Discussion

對實驗結果的討論將闡明研究成果所獲得的原理,並進行綜合、推理和歸納,探討事物之間的聯繫。同時,該部分會指出本研究成果與已發表的研究成果一致或不同的地方,討論該研究成果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方面的可能性。所以,這是重點,必須精讀!在讀之前可以先想想:要是我做出來這些結果,我會怎麼來寫這部分的分析與討論呢?然後慢慢看作者的分析與討論,仔細體會作者觀點,為我所用。當然有時候別人的觀點比較新,分析比較深刻,偶爾看不懂也是情理之中。

8. Conclusion

結論部分會簡明扼要地歸納出該研究的新發現、新觀點、新理論等。若是帶著擴充知識面的目的來閱讀文獻,那麼結論部分就很重要啦。觀察作者提出的主題,以及該主題目前的進展,然後在reference中找尋相似的文章,每天讀個一兩篇外文文獻,一個月後就基本對這個領域的某個方向有個大概的瞭解了。

9. Reference / Bibliography

如果你想繼續深入的瞭解文章,參考文獻為你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方式——通過參考文獻,可以觀察一些特定領域大牛們的名字,和一些日期較新的文獻。同時,如果對文中某一些專有詞彙弄不明白,也可根據參考文獻進行“追根溯源”,找到需要的文獻。

如何高效地看懂一篇文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