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雄才大略却不开疆拓土?为何朱元璋不将台湾岛纳入大明帝国版图?

静夜史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今天的海峡问题依然是我们伟大复兴陆上的绊脚石,对岸的独派分子小动作不断,一再挑衅我们的忍耐程度。

而越是这样,我们就越感觉这个岛给国家发展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

那么,历史上的宝岛是什么时候纳入版图的?为什么雄才大略的明太祖朱元璋不将宝岛纳入版图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1、清朝之前宝岛从未内属过

今天的我们,喜欢说宝岛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云云。但是这个“自古”是多古呢?答案是清朝,准确的说,是1683年。

虽然东周时期我国先民就知道海的那边有个岛,三国时期的东吴将领卫温就曾浩浩荡荡前往流求,隋炀帝就派遣大军三次攻打流求,元朝忽必烈就在澎湖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但是关于对宝岛的管理,却从来没有提到日程上来啊!

澎湖巡检司虽然距离宝岛很近,但毕竟统治的只是澎湖地区,这宝岛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

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由于倭寇猖獗,加之朱元璋奉行“重农抑商”,导致明朝转而内向,一度撤销了澎湖巡检司。直到1563年嘉靖年间才再次设立。

所以说,前朝从来都没有管理过宝岛,也就没有朱元璋放弃宝岛这一说法。朱元璋做的,只是没有在前朝基础上再次开拓。

真正将宝岛纳入版图的是1683年施琅平定宝岛,消灭宝岛上的郑氏政权后,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至此宝岛终于纳入清朝版图!

2、海洋意识的缺失是罪魁祸首

关于海洋意识的缺失问题,历朝历代都有体现,但是明清时期的表现是最差的。原因是此时的西方已经开始了大航海时代,殖民者纷至沓来,不断挑衅着帝国的边疆,在这么明显的提示下,明朝还在闭关锁国。

等到隆庆开关,已然是明朝的后半程,此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早已经对世界的殖民地进行了瓜分。

由于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进,小农经济成为生产力的主力,大明帝国不需要和外界交流互通有无,导致帝国没有了发展对外贸易的原动力。

由于没有对外开拓的需要,所以海军成为帝国的减配,郑和下西洋之后,大明王朝再也没有能够造出巨大的战舰。

没有战舰,统治孤悬海外的海岛就困难得多,在成本上是合不来的!而此时西方殖民者还为大规模东来,所以不会借海岛威胁大陆,因此对这块地区的统治也就可有可无了。

宝岛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宝岛成为可有可无的存在!

所以朱无心经营此地,如果可以,朱元璋希望这里和琉球国一样,成为大明的属国,即使不是也没关系!只要不威胁大陆就好!

所以,不存在朱元璋放弃宝岛的说法,但是因为明朝内向型的国策,明朝也没有在宝岛的开拓上有所作为!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朱元璋为什么沒有收复台湾。

当时,朱元璋要是决心收复台湾的话,是完全有可能的。在明军打败方国珍,攻占福建后,打造舰船,不费吹灰之力即可收复台湾。

不过,古人没有现代人这样的认知水平。在明朝人眼里,当时台湾是未开发的蛮荒之地,人烟稀少,而渡海作战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朱元璋认为攻占台湾是不合算的事。

况且当时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如攻占两广,西南,都是要紧的事。再加上明军主要是北伐,驱逐鞑掳,恢复中华。因此,他的精力主要放在收复大陆国土上。向南征两广,云南甚至越南,向北收复中原,攻占大都,将元朝势力赶回草原,随后又是收复山西,陕西,甘肃,乃至东北等更广阔的国土。也可以说精力上顾不过来。

当大部国土被收复,明军也打得精疲力竭了。当时经过战争摧残,百姓已是十室九空,力乏财尽,急需要休养生息。因此朱元璋执政后期,主要是恢复经济,并迎来了洪武盛世,因此台湾问题被忽视了。

台湾问题被提起,是在郑芝龙时候。因为海上贸易的展开,中国沿海至日本的航线,中国沿海至菲律宾的航线,都以台湾为中转站,因此,郑芝龙,以至以前的海盗头子李旦开始上岛开发台湾。这样,台湾才进入开发期。

随后就是荷兰占领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加速开发。随着清军收复台湾,设官治理台湾。这吋台湾才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可以说,认知台湾是清朝这几百年的事!台湾被美国控制,是1950年的事。


阳城导航


“雄才大略”凸显的是应该是“才略”两字。难道拥有“才略”的人一定要开疆扩土吗?

朱元璋时期正是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哪有时间开疆扩土啊。

明朝的建设

元朝纲常废弛,明朝建设第一步就是体制。国家需要法律,也需要制度。

洪武一朝明代的刑法基本制定完成,朝政体制也基本上完成,剩下的也就是完善了。另外科举制,明故宫的建设等,洪武帝在位需要的是百废待兴。

《明史》: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

明朝的敌人

明朝虽然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但是蒙古人在草原上依然强大。对于蒙古人而言,无时无刻不想重返中原。

故此,对于这么一个威胁,明朝绝对不会坐视不理。朱元璋在位曾经组织了八次北伐,尤其在捕鱼海一战,彻底摧毁了北元的势力。



明朝的经济危机

宋元以来,中国社会白银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元朝企图建立一个横跨欧亚的白银体系的国家,但是当时的白银储备并不足。

元朝利用商社加快白银流通,但是一旦政治出现停滞,那么经济就会崩溃。元朝因此而灭亡!

明朝是在14世纪白银体系崩溃后建立的国家,对于明王朝而言,经济建设至关重要,因为这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大事,至于开疆扩土那根本就是小事。

《讲谈社·中国历史》:对于14世纪的东部亚欧社会,白银绝对是一种极难操作的货币。 朱元璋试图创造的帝国,是在这样一种货币经济体制不振的前提下设计出来的。

所以朱元璋在位做了很多预防白银流通的事,明朝的海禁政策因此而来。而预防白银流通,需要很严格的社会秩序,明朝的户籍制度故此异常森严。

对于如同洪荒猛兽一般的白银,洪武朝已经应接不暇,哪里还有时间去开疆扩土!

总结

任何一个朝代首先是生存问题,其次是开疆扩土的战略考虑。而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麻烦,这些问题有大有小。

故此,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朝政,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版图。


潇湘夜雨l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龙床,大明王朝的六位皇帝》,该书是著名学者李洁非所著,李洁非是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专家,他的这本书确实写的好。大明王朝当然不止六位皇帝,他的书写了大明王朝最有代表性六位皇帝,其中就有朱元璋。

我们一直都在好奇,为什么明朝版图比不上他之前的元朝,也比不上他之后的清朝,这是为啥?李洁非书中就有了说明,李洁非找到历史档案有朱元璋告诫后代继任者的,原文我也不知道在哪里找,但是我记得大概意思。

朱元璋的领土观念就是我们汉人活跃的这一片区域是最好的地方,其他那些少数民族地区你占领了也没多大意义。原因有二,他们的人民你不好管理,你不好治理这些地区,因为文化观念不同迟早会有叛乱。第二,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般都是环境恶劣的地区,你费那么大劲得到这些地区你又得不到什么好处,因为这些地区不是干旱就是高海拔,不是寒冷就是缺氧,不是风沙就是大草原...

这些地区对于我们农耕民族来说有什么用?你就算拿下这些地区你还得不偿失,还要花大力气去整治,在当时我们又没有开采技术,所以这些地区在朱元璋眼里就是不毛之地。事实上我们汉人王朝往往都是这种领土观念,要不然就不会不停的修筑长城,我只想守住我的一亩三分地,外面的穷鬼你也不要打我主意


高宗1986


呆湾当时叫“大员”,我看到的史料里,呆湾是一个生番很屌的岛屿,元朝的时候派使者拿着忽必烈的诏书去招抚岛上的生番,结果死了几个人,不知道是不是被吃了,剩下的人吓坏了,丢掉诏书赶紧跑路。最后元朝在汉人比较多的澎湖设治所,也就是澎湖巡检司。荷兰人登岛的时候,比元朝人要聪明,他们没有动用武力,而是拿出许多礼物收买生番的头目,然后他们拿出一张牛皮,说,我们只要这样大一块地就行了。生番头目以为他们是傻子就答应了。结果,荷兰人把牛皮纸剪成碎碎的,围出了很大一块地盘。生番头目这时候才醒悟上当了,但是已经晚了。荷兰人以这块地盘为据点,很快占领了呆湾南部,但是北部他们却不敢去。


静夜思160519196


台湾在明朝叫“小琉球”,区别于现在的冲绳群岛,那时是明朝的属国—琉球国,那个时候还是蛮荒的岛屿,岛上的居民也比较落后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没有先进的农业,三国时卫温曾到过台湾(当时叫夷洲)抓捕劳动力,回到江南一看啥也不会还得养着。以后的历朝历代包括明朝也就放弃了台湾岛。


乐释经典


在明朝末年,国姓爷进兵台湾岛之前,台湾相当蛮荒,没有得到真正意义的开发。

台湾的开发,始于明末,但是大规模开发,还是在清朝。

此外,航海因素,也绝对从大陆到台湾,在近代之前,困难程度很大。

因此,明朝对于台湾的实际控制,并没放在心上,毕竟,在当时还不值得一提。


辰州观海


中国古人没有海洋观念,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己能满足需要,海外对中国没有吸引力。郑和下西洋转来转去,所见皆弱小、贫困之国,没有中国需要的任何资源,只是浪费金钱,明庭因此停止了海洋活动,中国己占据了己知最好、最肥沃的地区,无所图,无动力。


沉140769451


这个问题问的很荒谬,后人把某一地区纳入版图,就责问这之前的某个君主为什么不将其纳入版图,即使遇到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将某一地区纳入版图也有一个发展过程,比如西藏是在元时归属中国版图的,因此就问汉武帝和唐太宗为什么不将其纳入版图这太苛求前人了。

事实上唐朝的疆域也不包括台湾岛,甚至也不包括澎湖列岛,但你能否认唐太宗有雄才大略吗?每个有作为的皇帝都是根据当时的形势来作出决策的,如唐太宗把外蒙古纳入版图,此前诸朝领有的安南地区在唐代一直没丢,明郑芝龙以前中国历代的版图是从来不包括台湾岛的,吉林和黑龙江是在唐代以后逐渐归入中国版图的,你就问之前的中国名君为什么不将其纳入版图,后来版图的变化前人怎么知道,他只能根据本朝所面临的形势最大的底限是守住老祖宗传下来的版图,在适当时机把某一地区收入版图。

朱元璋的政绩是成功地把蒙古驱逐,但他始终没有解决蒙古割据的问题,蒙古依然有南下的威胁,他的历史使命就是防止蒙元复辟,连安南都列为不征之国不想收复,哪有闲暇去打蛮荒之地台湾岛的主意。


汉宣清乾丽水


這個問題很無聊,總讓人心裏不是個味道啦!關係到台灣的歷史來路在下可以給您呈上檢查:三千多年前就有大陸人來過了,不過應該是單程,因為當時沒有地圖,他們肯定不會是有目標來的,來了就回不去啦!後來吳國將軍周瑜也來過,但是沒有長久住下來。再後來蒙古人也來了。蒙古人離開北京回老家,明朝坐金陵天下大定,雖沒劃到大明版圖,但明代元成,那也是中華之地啊!再後來大家就知道啦!我也不說啦!我的話就是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