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LifeBanker 夏立:藉助區塊鏈技術 讓醫療行業不再“痛”

自5G、無人駕駛、AI等風口後,區塊鏈成為了下一個萬眾矚目的浪潮。據悉,區塊鏈具有三層價值,從技術角度看,區塊鏈是一個分佈式數據庫,使得大數據,雲計算、共享經濟有了基礎,數據也不會被篡改刪除;從互聯網角度看,區塊鏈是下一代互聯網(又稱:價值互聯網),傳遞的是權益與價值;除此之外,區塊鏈還代表了一種全新的經濟治理結構,顛覆了以往以公司為核心的形式,它將公司的股東、員工、合作伙伴、客戶、用戶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形成共識社群,打造社群經濟。

目前,區塊鏈已不單單是一場技術的變革,其應用場景也被多維度挖掘,諸多應用落地。在區塊鏈這一市場內,金融業被看作是第一應用場景,政務排名第二,第三則是醫療大健康產業。專注醫療健康行業,LifeBanker就正在構建一個分佈式的健康金融區塊鏈平臺,基於健康醫療大數據重新連接醫療機構、健康保險、醫生團體等健康相關產業,形成運動、健康、保障、醫療、康復的正向循環,打造普惠醫療健康金融生態系統。因此,記者也對 LifeBanker CEO夏立進行了獨家專訪。

LifeBanker 夏立:藉助區塊鏈技術 讓醫療行業不再“痛”

在夏立看來,隨著老齡化、空氣汙染、環境汙染、工作節奏以及技術的改變,目前國內醫療行業有三大難題。一是發病率持續上升,並且向年輕化發展,特別是重大疾病的發病率。二是醫療支出逐年增加,用藥與器械成本越來越高,相關數據顯示,全球醫療健康的開支佔GDP的比重從1995年的8.5%增長到2014年的9.9%,未來還將持續增長。低收入國家的醫療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上升更快。三是醫療信息資源分佈分散,各種醫療平臺各種醫療APP,用戶難以獲取完整資源,信息不對稱,使得用戶無從選擇。LifeBanker將側重於區塊鏈+健康+醫療,藉助區塊鏈技術,打破了信息界限,幫助用戶獲得健康,第一時間觸達合適的醫療資源,解決醫療大健康行業的痛點。”

建立普惠醫療平臺 解決醫療大健康行業痛點

與傳統醫療不同的是,區塊鏈最大程度上解決了醫生與患者之間的直接訴求和利益衝突。據夏立介紹,LifeBanker要構建一個分佈式的普惠醫療金融區塊鏈平臺,它將重組醫院、醫生、患者,保險、藥企、企業廠商等之間的結構,使其達成“共識”利益,並以非常合理合法的方式重新來分配資金。目前,Lifebanker以一種承諾服務的形式,通過智能合約,將服務分發給了用戶。作為LifeBanker平臺上的一個DAPP,醫互保為用戶帶來了定製化“普惠健康險”,用戶可以通過加入切合自己的保障計劃與醫生形成一對一的交流,有效解決醫生與用戶之間的直接訴求。

除保險外,LifeBanker還希望藉助區塊鏈技術激勵機制幫助人們有效改善運動習慣,用戶可在平臺內進行運動記錄、上傳病例報告,觀看科普文章或者與醫生進行健康互動、用戶可獲得如相關數字貨幣等獎勵,藉助區塊鏈技術激勵機制幫助用戶做好疾病預防,降低生病概率。

對接多樣化醫療資源 解決用戶“看病難”

醫療行業水很深,利益相關者非常複雜,政府、保險、醫院、醫療設備、醫生、患者等等,這也造成了資源閉環,信息不對等,“看病無從下手”的窘境。然而,存在數據不可篡改、能夠重構各資源要素的生產關係等特點,區塊鏈技術可最大限度達成醫療大健康行業資源共享資金共存,並且解決隱私和信任這一人們最重視的問題。

LifeBanker 夏立:藉助區塊鏈技術 讓醫療行業不再“痛”

夏立表示:“LifeBanker以區塊鏈技術作為基層;在醫師方,醫互保與協和系醫生集團、三甲醫生集團簽署了合作協議,全國大概4萬個醫生, 12萬付費用戶在我們的平臺上,今年我們大概可能會去對接大概可能50到100家主流醫生、醫生集團,開拓醫療資源,接下來我們會與醫療器械和藥企建立共同這種保險,而器械和藥企也是一個最大的市場,或者是最大的痛點。”

區塊鏈技術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在政策、技術以及落地能力方面均存在風險與缺陷,也尚未得到大眾的認可與肯定,但如果將大數據看作是生產資料,人工智能是生產力,區塊鏈則就是生產關係,能夠將生產資源的關係進行重組。

談及中國區塊鏈發展現狀時,夏立說道:“現在中國政府對區塊鏈給予了開明的政策,各地開始成立產業園,甚至產業基金等等助力中國在區塊鏈方面的發展。中國區塊鏈技術上目前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比其他國家更有優勢,未來區塊鏈的大規模應用一定會在中國出現。”那麼,在這一土壤下,LifeBanker將如何實現“區塊鏈+健康+金融”的真正落地?未來又會為給行業帶來哪些顛覆?讓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網站建站詳情請諮詢武漢金百瑞科技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