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自律監管人士:中小微企業貸款枯竭是造成P2P網貸行業危機的根源

你投資的平臺有連續的資金投入和充足的市場規模嗎?持續的資金投入,較大的市場份額,是一家P2P網貸平臺在嚴監管、平臺退出潮當下得以為繼的關鍵。

9月7日,北京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大剛在零壹財經舉辦的2018朗迪中國峰會在上發表《中國網貸行業的未來發展預期》主題演講,在卸任前激勵網貸平臺在當前嚴酷經濟與行業形勢下保持投資強度,力爭實現規模經濟。

郭大剛在演講中首先回顧了互聯網金融與網貸行業的發展歷程。

2014年3月兩會召開期間,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一時間,市場對互聯網金融的預期快速提升,各類金融機構大量主體湧入互聯網金融和網貸領域,業內機構的數量快速攀升。

同樣在這一時期,互聯網金融領域退出機構的數量也在快速增長。這些退出的機構看到了互聯網金融的風險,但這些互聯網領域的問題卻湮沒在互聯網金融創新的熱潮之中。

2014年10月30日,美國宣佈退出當時的量化寬鬆政策,這也影響到國內的資本市場。到2015年,互聯網金融的形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2015年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聯合發佈《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確立了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託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互聯網金融主要業態的監管職責分工,落實了監管責任,明確了業務邊界。監管的干預使得市場預期迴歸理性,市場的情緒開始反轉。

2015年12月8日,公安部對e租寶事件的處理撼動了整個互聯網金融領域,市場預期大幅下滑,此後網貸行業的退出機構開始多於新增機構,這樣的趨勢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自律監管人士:中小微企業貸款枯竭是造成P2P網貸行業危機的根源

​郭大剛認為,一個行業成熟的標誌就是在其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頭部企業開始聚集,落後機構逐步退出,行業出現穩定的跡象。

在利率方面,企業通過互聯網進行融資的利率水平維持在20%左右。但是網貸產品的收益水平卻逐漸下降至10%左右。郭大剛指出,儘管網貸行業收益規模與息差都較高,但大多網貸平臺仍然難以盈利,這證明行業累計的風險衝減了絕大部分的盈利空間。

在投資方面,2015年,網貸行業對自身的投資出現增長。在行業與政策穩定以後,有實力的機構開始加大投資強度以提升企業經營能力。但是這一階段的投資主要湧向客戶端,與資產端相關的風險控制、安全技術能力等方面的投入依然較少。

2016年8月24日,在《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發佈以後,很多機構才開始加大資產端相關的投資。郭大剛認為,這也是很多網貸平臺將要退出市場的原因。

在業務方面,網貸行業最早期的業務是2-3年期的個體信用類貸款。這類貸款業務是模仿信用卡建立起來的,由於發展的起點很低,業務規模也僅佔全部網貸業務的15%以下。但由於沿襲了信用卡依靠違約金或者分期的盈利模式,在現實中這部分業務引起了很大的社會爭議。

自律監管人士:中小微企業貸款枯竭是造成P2P網貸行業危機的根源

2008年以後,美國金融危機逐漸傳導至中國,影響中小微企業的經營,這些機構更難從銀行獲得借款。而此時,網貸機構以抵、質押的方式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服務。這類貸款主要解決了中小微企業短期融資問題,但是額度一般較大,風險較高,需要抵、質押物對沖潛在的違約風險損失。這類業務佔比較高,最高時能夠達到70%-80%。

郭大剛認為,這類業務與銀行信貸並無明顯區別,當網貸機構被定義為信息中介後,很多機構紛紛準備退出網貸市場。

第三類業務是標的單一,額度極大,形式複雜,難以穿透的影子銀行業務。這類業務規模也佔到了20%左右。郭大剛認為這部分業務風險過高,應該予以清理。

在監管方面,郭大剛認為監管的重點是防止因涉眾問題引發的社會風險。網貸行業早期的市場規模在1萬億元左右,僅相當於北京銀行的三分之一,並未引起監管的重點關注,但是網貸行業涉眾廣泛,大多跨地區經營。當規模增大後,地方監管部門的地域管轄範圍又難以覆蓋。

在行業結構方面,網貸行業最多時曾出現5000家,但行業整體的交易規模與機構數量完全不匹配,市場份額較小的平臺過多,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現象。

雖然網貸行業在以上各方面都有所改善,但網貸行業還有一些棘手的問題。在信用制度相對缺失的環境下,個別借款人的違約會造成網貸行業以及出借人的投資損失。

其次,互聯網機構的初始設立成本極高,並且需要十分明確的發展路徑才可能盈利。

第三,網貸行業數據信息規模極大,如何讓其產生價值並超過維護這些數據的成本也是挑戰。

第四,網貸行業機構間信息相對孤立。信息共享會使平臺喪失優勢,而不共享信息的話,在行業下滑的時期,投資者會退出整個行業,使得優勢機構也難以發揮優勢、創造價值。

第五,互聯網具有媒體屬性,因此,不利信息的傳播更加迅猛,對行業的影響更加劇烈。

第六,長期被網貸行業的定價能力逐漸體現出價值,但是此前資產端的投資並不能馬上得以彌補,很多缺乏定價能力的平臺生存壓力很大。

當然也不用過於擔心。郭大剛表示,網貸行業高度服務於中國中小微企業,唯有中小微企業大規模破產,網貸行業的逾期才會顯著增加,那才是

網貸行業的至暗時刻。

自律監管人士:中小微企業貸款枯竭是造成P2P網貸行業危機的根源

近兩個月來,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的新增貸款規模有所下滑,但增幅較2017年同期有明顯增長,離中小微企業大規模破產還有很遠。但可以肯定的時,網貸行業落後平臺的生存壓力逐漸加大,頭部平臺也需竭盡全力擴張市場規模。

針對上述問題,郭大剛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幫助網貸平臺度過當下的難關。第一,網貸平臺要有足夠的投資強度,要有足夠的資金持續投入到技術安全、風險控制、平臺運營等方面,從而加強自身定價能力,保證自身有持續的競爭力。第二,平臺要開展高效的運營,努力提升市場規模,降低邊際成本,從而獲得邊際收益,保證平臺能夠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