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春天

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春天

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春天

“手握大額訂單,願意抵押價值5000萬元的股權和幾十項專利,一家領跑環保產業的科技型小微企業想貸款500萬元,跑了三個月都沒辦成!”某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王總感慨,“小微企業融資怎麼就這麼難?”

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春天

中小民企的無奈

王總的公司成立於2005年,是北京市政府和中關村園區雙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幾十項專利技術和領先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公司團隊由20餘名教授、博士、碩士、高工等行業精英組成,公司無不良信用記錄。

王總表示,相對於債權融資,對其而言,股權融資的時間更長、成本更高、負擔更重,因此其選擇了銀行貸款這一融資方式。2017年5月,該公司向北京某銀行申請一筆500萬~1000萬元的貸款,由於無房無地,無法向銀行抵押,遂不得不通過擔保公司,抵押了價值近5000萬元的股權和部分核心專利。

由於擔保、質押、變更等原因,涉及部門眾多,手續煩瑣,直到最終拿到500萬元貸款,王總前後總共花了半年時間,所有的費用成本,包括銀行的利息、擔保費用等,接近貸款的10%。

王總稱,該筆貸款到期後,他通過民間借貸又借了250萬元,“湊齊了還了銀行貸款”,而該項“民間借款”的月息高達3%。

2018年,王總向銀行提出續貸,但銀行的放貸條件更加嚴格了,除了專業擔保,還需法人、股東、核心技術人員做個人擔保。而王總公司的這位核心技術人員年齡已經超過了60歲,銀行的條件是其子女必須同意擔保。

在王總看來,銀行的每條要求都很嚴苛。“這些手續全部辦下來,又要半年多時間,這對企業的資金流動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最終,銀行只向王總續貸了300萬元,而其中50萬元因為一個擔保手續未能完成而暫時未能放貸。

王總說:“去年也是,兩筆貸款分批發放,雖然利率是從發放日算的,但擔保費用是從第一筆貸款發放日算的。”王總覺得,擔保公司在收取擔保費以及核算各種手續時,表現得極不公平,但他也很無奈,沒有固定資產抵押,沒有擔保公司的擔保,根本無法從銀行借來錢。

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春天

中小民企的困惑

王總的困惑在於他認為自己手握合理的條件,而無法迅速辦理貸款,然而這還遠遠不是問題的全部,即便從事實體經濟的民營企業能夠得到貸款,其所要支付的利率成本也遠遠要高於央企和國企,這並非個案。

多位銀行人士承認存在這一狀況。一些銀行對於民營企業的貸款,其利率要上浮10%~15%。面對銀行的風控機制和放貸體系,民營企業往往沒有與銀行“議價”的能力。

“關於融資成本,主要區別在企業與銀行的議價能力。如果是資質較好的大型民企,融資成本和國企是差不多的。一般的中小型民企的話,貸款利率相比國企可能會上浮10%~15%。”一位國有大型銀行的對公業務經理解釋稱,“所謂的議價能力,表現在這家企業差不差錢。”

一位央行地方支行的工作人員坦言,企業貸款融資成本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直接成本,即貸款利息。另一部分是額外的“交易成本”,即企業和銀行之間為達成貸款交易而支付的成本。

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春天

民企融資,解決之道

銀行給民營企業融資,顧慮重重,需要考慮一系列風險,除了考慮正常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用風險, 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 操作風險,道德風險,系統性風險之外,還需要考慮政治風險,政策風險,法律風險,聲譽風險等。一旦發生壞賬,項目負責人要承擔責任。

針對上述情況,北京晟普騰冠的張總給出了明確的解決之道,不僅幫助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融資亂、融資險的困境,還幫助企業締造產業新藍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