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中考作文乾貨,命題作文審題技巧,家有中考的學生快點收藏吧

命題作文審題技巧

作者楊克順,真快樂作文創始人,享受政府津貼專家

中考作文乾貨,命題作文審題技巧,家有中考的學生快點收藏吧

命題作文是一種傳統的作文命題方式。近年來,各地中考作文命題由以往的話題作文一統天下,集中轉身為以命題作文為主流。彙總2011年全國60個地區中考作文題,其中有47個地區的作文試題為命題作文,如安徽卷的《在我們這個年齡》,江西卷的《傳遞 》等。綜合2012年全國中考作文試題主要有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等多種形式,其中命題作文和半命題作文比例佔到九成。命題作文之所以受到命題者的青睞,其價值在於它賦予考生一個同題競技的前提,彰顯了考試的公平。

一、命題作文類型

中考命題作文大致有兩種不同的類型:

一是“獨題式”,即只給題目和要求,試題簡潔明瞭。

如2007年江蘇南通市中考作文題目:

“以帶著微笑出發”為題寫一篇文章。(題目)

要求:(1)要有自身體驗和經歷,不得抄襲;(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不少於600字;(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5)書寫正確、規範、美觀、整潔。

二是“提示式”,除了給出題目和要求外還有提示語或引語。

如2011年中考北京卷作文題:

知識的豐富,認識的提高,情感的加深,習慣的養成……都需要天長日久地堅持,一點一滴地積累。(提示語)

請以“日積月累”為題目,寫一篇文章。(題目)

要求:(1)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 (2)不限文體(詩歌除外)。(3)字數在600~1000之間。(4)作文中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

二、命題作文審題注意事項

審題就是細心揣摩題意,挖掘題旨,明確要求,即對作文題目所蘊含的中心、寫作範圍、立意方向和所暗示的體裁特點等做全面審視,整體把握,以期不出漏洞。

命題作文審題應注意以下幾點:

1.抓住“題眼”

命題作文審題的關鍵就是抓“題眼”。這裡所謂的 “題眼”,即題目中的“關鍵詞”,是文章需要著力表達的內容,也是命題者下達指令的最主要載體。捕捉到題眼,審題就有了依託,就找到寫作的突破口。

命題作文的“題目”通常是一個詞(獨詞式),一個短語(短語式)或者一個句子構成(句字式)。如果題目是一個獨詞,這個詞本身就是題眼。如作文題目《願景》,“願景”一詞,其本身的含義是所向往的前景,考生完全可以本著它的基本意思出發,或從大處切入,寫期望中的國家或社會的願景;或者從小處落筆,寫自己或他人的心願、理想等。

如果題目是短語式,一般來說,起修飾作用的詞或動詞常是題眼。如《充滿活力的歲月》一題中,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滿活力”四個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樣通過具體的人、事、物來詮釋一個初中生對“活力”的理解和界定。如2009年四川成都中考作文題“心中的風景”,這個文題是個偏正短語,其中的修飾語是“心中的”,而中心語是“風景”。在審題過程中,我們要把重心落在修飾語上。也就是說,這個作文應該重點強調“心中”,如果只對一些風景做大篇幅的描寫,即使語言再優美也無濟於事。這個作文題可以寫“借景抒情”類的文章,通過自然風景,引出埋藏於心的深情,這樣就與題意相吻合了。

動賓短語類文題的題眼一般在“動”上。如2010年中考四川達州作文題“喜看家鄉新面貌”。這是一個明顯的動賓短語,動詞是“看”,賓語是“面貌”。當然,動詞和賓語都有一定的限制成分,“看”字前的“喜”字和“面貌”前的“新”字都是不容忽略的。在寫作時,從頭至尾都要突出一個“喜”字,而這個“喜”則必須是由家鄉新貌所帶來的心理感受。

主謂短語的題眼常常在“謂”上。如2009年山東淄博作文“生日快樂”,這是個主謂短語,“主”是“生日”,“謂”是“快樂”。這個作文題的題眼應放在“謂”上,也就是重點強調“快樂”。“生日”如何“快樂”,“快樂”的原因有哪些等等,這些內容都可以寫。也就是說文章對生日場景的描寫必須突出快樂的心理感受。

如果題目是一個句子,題眼常在謂語部分。如《那件小事激勵著我》,“那件小事”是主語,是限制詞,是寫作的範圍,“激勵”是謂語,是寫作的重點,關鍵要寫出那件小事對我起到什麼樣的激勵作用。

2.注意限制

審題時要特別注意弄清文題對行文的限制。有些命題透過題目可以明顯發現對寫作內容、範圍、人稱、時間等方面的某些限制,作者只有明確限制,嚴格在規定的範圍內作文,才能不離題,不偏題,不跑題。如作文《童年趣事》,題目顯然把選材時間限定在童年的範圍,所寫的事要發生在自己或他人的童年這一特定的背景。再如《放學路上》這個命題,限制了所寫的人、事、物、景必須在放學路上所見所聞。又如《老師,我要告訴你》這個題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稱,必須從“我”的角度寫自己要向老師講述的內容。

另外,命題的要求中對文章字數、體裁、表達方式、書寫等方面也有明確的規定,寫作時要注意看清、牢記,不越雷池半步。

3.重視提示

中考命題作文往往帶一些引語或提示語。試題所提供的提示語或引語對題目的解釋、寫作內容、寫作範圍、寫作角度以及重點有著一定的指向作用,審題時圍繞題目對提示語提供的信息進行仔細的解讀,有助於考生打開思路、確定寫作的內容。

如以《責任》為題寫篇作文,其提示語:

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是時代的需要。有人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改為“天下興亡,我的責任。”意思是說,“我”應當義不容辭地擔當起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的確,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都應當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國家遇到困難,學校出現了問題,家庭發生了矛盾,同學違反了紀律,自己的成績不理想……都應當問一問“我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提示語中“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是時代的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都應當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句話明確告訴我們寫作的重點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都應當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提示語中“國家遇到困難,學校出現了問題,家庭發生了矛盾,同學違反了紀律,自己的成績不理想……”對我們寫作的選材範圍又給予了明確的指向,既可以從“國家遇到困難,學校出了問題”等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家庭發生了矛盾,同學違反了紀律,自己的成績不理想”等小處起筆。提示語既把“責任”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又告訴考生應該圍繞怎樣的中心來寫,可以選取那些方面的材料等。因此考生可以敘述自己面對“國家遇到困難,學校出現了問題,家庭發生了矛盾,同學違反了紀律,自己的成績不理想……”時是如何承擔責任的,從而體現“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這一中心。同時也可以議論說理,用事實或道理來論證“人生應當勇於承擔責任”等論點。

三、命題作文審題技巧 

掌握一定的審題方法和技巧,能幫助考生迅速審明題意、快速入題。命題作文常見的審題方法有以下幾種:

1.追問法

“追問法”是指對題目從不同角度的連續發問來打開思路的一種審題方法。一般可圍繞題目提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等問題,並自問自答。

如2012年中考北京卷作文題目《少年風采》。針對題目,我們可以這樣追問:少年指的是那些人?因為是中考,這裡的少年理應理解為在校就讀的初中階段學生,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學生群體。風采是什麼意思?“風采”指人美好的儀表舉止和精神風貌。對於十四五歲的少男少女們來說,舉止大方、個性鮮明、積極向上……都是動人的風采。怎樣展現少年風采?家庭、學校、社會都是展示少年風采的舞臺。為什麼要寫少年風采呢?寫少年的風采,展現青少年一代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通過這樣反覆追問,寫什麼,怎樣寫,考生心中自然就搭起了明確的寫作框架。

再如命題作文《找回童年》。我們不妨可以這樣追問:什麼是童年?童年是天真爛漫;童年是百無禁忌;童年是無憂無慮…..找回童年的什麼?找回童年的純真、好奇心、天真爛漫、百無禁忌、無憂無慮……為什麼要找回童年?童年已經離我們遠去,在我們的視線和生活中消失,我們每天只能在書山題海中浸泡,在各種補習班之間穿梭,生活中沒有童年的歡樂、歌唱和陽光。這樣幾經追問,我們就可輕易找到作文的寫點。

2.增補信息法

有些命題作文,文題比較寬泛,有時讓人摸不著邊際,我們可以在題目前、後或中間增補新的信息,作為限制詞,從而把寬泛的題目化小,化實,化具體。以便明確範圍、方便入題。

如以《珍藏》為題寫一篇文章。 “珍藏”一詞,乍一看讓人一頭迷霧,內容比較寬泛,寫起來一時無從著手。如果採用增補信息法,在動詞“珍藏”後面補充:一紙賀卡、一張照片、一支鋼筆、一枚郵票、一個微笑、一席話語、一縷思念、一次感動……添加某種信息(限制)把題目縮小,這樣就可以化大為小,把寬泛的題目具體化,同學們就可根據自己對事物的熟悉程度選擇最易把握的切入點。

再如《目光》一題。“目光”是一個名詞,沒有任何修飾成分。為了縮小切入範圍,我們可以在名詞“目光”前邊補充上一些限制語,如父親的目光、母親的目光、老師的目光等等。在“目光”前邊增補一些領屬性語素,化小了題目的外延,我們就有了寫作的方向。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在前邊加一些修飾成分,如犀利的目光、慈祥的目光、嚴厲的目光等等,加上了限制成分,我們就可以從中能找到一個比較熟悉的切入點動筆。

3.寓意探究法

有些題目帶有明顯的比喻或象徵意味,審題時我們既要注意弄清題目字面的本義,又要力透紙背,深挖其蘊含的比喻義或象徵義,這樣才能把題吃透。

如2006年中考河南卷作文題目《長大路上,他(她)牽著我的手》,“牽”帶有明顯的比喻性,本義是拉著使行走或移動。其喻意是對我成長過程中的指引、幫助、教育、呵護、鼓勵等。明確了比喻義就找到了著筆的支點。

再如2007年中考天津卷作文題目《心中的彩虹》,這裡的“彩虹“一詞,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一種自然界的大氣現象。如果立足本義去寫著實沒有什麼意義。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深挖其喻意,其喻意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美好回憶,一種珍貴的體驗,一種堅定信念,一種嚮往境界,一種青春企盼,一種不懈追求,是伴隨你年輕的生命走向成熟的一種精神食糧,一種精神支柱,一種精神力量……”弄清了“彩虹”的比喻義,我們就可以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感悟,以滿懷的熱情和流暢的文字,把自己的所感所思付諸紙面。

總之,對這類題目,抓象徵義、比喻義來寫,更合乎命題者的意圖,同時,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富有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