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专升本阅读,睢阳保卫战封神,历史不会遗忘,公道自在人心

专升本阅读,睢阳保卫战封神,历史不会遗忘,公道自在人心

睢阳战役后,因许远没有被杀,因此有人怀疑许远投敌叛军,张巡之子张去疾甚至想剥夺许远的受封爵位,事情到底是怎样的?

专升本阅读,睢阳保卫战封神,历史不会遗忘,公道自在人心

韩愈写张中丞传后叙的原因

本文写于公元807年,在李翰撰《张巡传》后,张巡应该是没有非议了,可是许远就不同了。又补叙了本文,也就是后叙。当时朝廷有许远(公元709年出生,有生之年,48岁,比张巡小一岁)投降叛军的流言。当时张巡和三十六员大将慷慨就死,独没有杀许远,因此怀疑许远投降,贪生怕死。

大历年间,张巡之子张去疾轻信小人,要求上书剥夺许远的官爵,并让许远的儿子许岘(xiàn)和众大臣朝堂议论此事,其实许远被尹子琦送至洛阳,文献上说是想邀功。当时,安庆绪北逃渡河时,就将许远正法了。

文献上关于他们的孩子资料记载不是很详细,至于当时张去疾和许岘的年龄不是很清楚,从大历年公元766年算起,张巡比许远大一岁,他们的孩子应该年龄不差什么,根据他们父亲的年纪,按现在20岁结婚,安史之乱结束(公元763年结束,睢阳保卫战时间是公元757年)也已经最少十年了。孩子这时候也应该至少三十好几了吧,也许更大,四十不止,因为这是最保守的算法。跟他们的父亲比真的差的太多,居然去因为爵位的事而去大闹朝堂,若是他们父亲泉下有知,岂不气的活过来?“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对他们的父亲真的太不了解了,几句小人流言,竟闹到如此地步?!韩愈心里怎能不为英雄难过呢?

专升本阅读,睢阳保卫战封神,历史不会遗忘,公道自在人心

怀疑其一,许远开城投敌

当时在守睢阳时,张巡守东北方向,许远守西南方向,而破城的方向是西南,因此有人怀疑许远可能是投降,打开的城门。关于这点,韩愈在文中说的很清楚。首先许远作为睢阳的太守(从三品),能够主动请真源县令(正七品)张巡帮助自己守城,并且自知带兵不如张巡,把兵权交给了张巡指挥,自己则处理后勤事务,可见许远抗敌的诚意。

“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就如文中所说,人要死总有有一处内脏先坏,先生病;想要绳子断,必定有一个先断的地方。意思说,睢阳城面对日益增多的叛军,并且没有援军,多日断粮,且伤亡惨重的情况下,迟早是要被攻破的。如果就只是因为许远处先被攻破,就怀疑许远投敌,与小孩一般的见识没有差异。

怀疑其二,许远没有被杀,怕死投敌就如韩愈所说,二人的志向是一致的。看着城破而自己独活,这是说不过去的。况且周围有那么多的援军却没有得到一点救援,反而来怪张巡、许远城没有守住?!与巡死先后”,只是“只是死的有先有后罢了。

专升本阅读,睢阳保卫战封神,历史不会遗忘,公道自在人心

历史不会遗忘,公道自在人心

然而历史总是会有公断,睢阳、雍丘地区因为人口和战争原因,免徭役税收三年。张巡之子张亚夫被任为金吾大将军,许远之子许玫被任婺州司马。贞元年间(公元785年开始算起),睢阳保卫战已经过去四十个年头了,又给张巡的另一子

张去疾、许远之子许岘他们又一次赐官。到此,两位后人的孩子全部享受了大唐的鸿恩。这倒不是他们的子孙后代本事多么大,能力多么强,只因他们的父亲给大唐做出了卓著战功。这样的结局,也算是令人欣慰的。然而,让我们唯一的遗憾是他们的子孙已不再有他们父亲一样生与死的友谊与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