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孟令騫評《記憶大連老街》錄入中考模擬試題


孟令騫,大連文史作家,《半夜雞不叫》作者,《窗課》創始人。大連出版社2012年推出的大型叢書“品讀大連”第一季面世了,在四本裝幀考究印刷精美的新作裡,我看到沉甸甸的《記憶·大連老街》,十分驚喜。大連赤子嵇汝廣數年的嘔心之作終於出爐,我由衷為他高興。這本書的真正分量,以後時間會給出證明。大連是一座有內容的城市,中國的半部近代史都和它有關。

而老街是大連的掌紋,街上的大事小情、人間煙火都是這座城市的呼吸和生息,也是一座城市微觀的歷史現場。嵇汝廣是海南丟的後代。幾年前我因為要找一本和大連有關的小人書,無意中搜索到他的博客,就在上面留言,他很快就回復我。我很驚訝,一是他對陌生人的熱情,二是他對大連的熟稔。後來,我們在這個城市的老建築保護志願者發起的一個民間組織裡結識,他人瘦瘦的,氣質上卻難掩某種執著。

我同他很快成為好朋友。我也明白了他究竟執著於何處。他的祖輩1916年就顛沛流離來到大連,幾代人的生活其實也是這座城市草根階層的縮影。他家裡至今還收藏著百年前持家創業的老地契,以及戶口本、水電費單等一個世紀以來城市生活的多種印證和記錄。他感嘆祖輩在這個建市之初就走上歐美髮達城市道路的地方,種種安身立命的掙扎和勤儉品性,也對這個被近代史諸多事件染指的城市產生了好奇。


他曾在和大連有著某種相似面孔的青島呆過兩年,循著一本《青島老街故事》的導引,他對比著、尋覓著,走遍了那裡的老城、老街、老屋。走著,走著,他著迷了,也在心裡產生一個想法,誰人知曉,大連老街又該有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啊。這或許就是他的宿命。外地人需要了解大連,大連人更需要了解大連。作為第一代大連人的後代,他一定是感受到了自己內心的這個聲音。

瞭解大連就從老街走起。老街構成了城市最初的版圖,老街上那些建築是凝固的記憶,店鋪和民居里那些人、事、話語、習俗,則是溼潤的、流動的、鮮活的,是這個城市萬象的源起。汝廣在尋訪這些時,沒有人命令他,他只是憑藉一種想更加透徹瞭解家鄉的驅動力在行走。但在走的過程中,他一定是感受到了責任。大連城市的許多重要歷史事件在史書裡往往就是寥寥數語,時間、地點、人物,點到為止或者語焉不詳。

汝廣在尋訪老街時,卻分明看到了老街成了歷史現場,那些歷史風雲在老街上搖落慢鏡頭。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都能在老街得到最大面積的承載和最具象的記錄,走在老街上,更加知道,原來歷史從不蒼白。幾年裡,我在他博客上看到更多的這樣的感慨和記憶。有很多次,我突然間就接到他的電話,他語氣有些興奮,告訴我他走街又有了新發現,一說就是十分二十分鐘。


有時候,打開QQ,就看到他的最新留言,會收到一張老圖片,某個舊地圖,以及他剛剛拍下的新圖片,或者剛剛整理好的文字……這次在書作裡呈現出的三十六條老街的前世今生以及種種風貌,我幾乎在成書前都陸續看過他寫的片段文字,現在他以地理標記、建築組群、事件還原和人物再現的方式一一細緻勾勒,圖文並茂,那些只鱗片爪一點一點被還原,老街彷彿漸漸清晰了,在字裡行間,我們似乎也觸摸到了老街的溫度。

田野調查、口述歷史如今正成為搶救記憶的一種風潮。 當一座城市從歷史深處走出時,我們知道了萬事有源。 當下,全國處處隨著城區改造搬遷,一些老街漸漸消失了,這也許是一種發展的必然。 在我們讀到這本書時,內中提到的一些街區已經不在人間。 我也彷彿看到了嵇汝廣在尋訪老街路上愈來愈躊躇無奈的目光。 所幸,我們還是留下了記錄,白紙黑字。 因此這本書彌足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