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三八婦樂高管集體被下課 內部矛盾積累已久

2018年8月30日,三八婦樂發佈《陝西三八婦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免去高宇等人職務的決定》,決定稱:“經公司研究決定,免去高宇陝西三八婦樂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職務”。另,與高宇一同被免職的還有與樂達聯華相關聯的原陝西三八婦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三位副總裁:艾飛、曹克濤、祖豔德。該決定還稱:“即日起,以上人員一切活動與公司無關。”

三八婦樂高管集體被下課 內部矛盾積累已久

三八婦樂幾位高管集體被下課,其中緣由是什麼,尤其是高宇與三八婦樂又有何難解難分的故事呢?

受命於危難

據瞭解,2012年高宇剛進入三八婦樂之時,企業狀況並不理想,在他之前,三八婦樂經歷了兩任操盤手,由於經營不善,不但讓企業遭受損失,企業多年來建立的良好聲譽也受到影響。當初高宇選擇三八婦樂時,很多人不理解。“他們說這是燙手山芋,風險大,但在我眼裡這是機會。”高宇當時如是說。

在創業初期,據說每堂講座高宇都要親自上臺,一講就是一兩個小時。由於站立時間太長,他膝蓋以下神經與毛細血管出現壞死,膝蓋發麻,腿上全是裂紋。這個症狀困擾他數年,經過長期的恢復訓練,才有所好轉。

但是高宇辛苦沒有白費,2015年三八婦樂的市場業績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春節剛過完的3月,是直銷企業一般意義上的淡季,但三八婦樂創造了歷史最高業績。2016年4月,董事長袁曉峰與高宇一同到商務部領取直銷牌照,標誌著三八婦樂翻開新的發展篇章。

高宇對袁曉峰曾立下誓言,一定要把公司做強做大,只要在三八婦樂一天,絕不會讓公司倒下,高宇也兌現了承諾,2014年到2016年間,三八婦樂的業績從2億元提升到了近10億元。

從2012年絕處逢生,2013年力求溫飽,2014年沉潛蓄勢,2015年綻放光芒,再到2016年全面復興,高宇陪伴三八婦樂的復興之路走得格外艱辛,也格外精彩。

然而公司經營剛有起色,不料越南市場卻出現問題,董事長袁曉峰與高宇一道前往越南處理問題。在飛機上,袁曉峰與高宇曾有一次長談。高宇對袁曉峰說道:“三八婦樂三起三落,不容易,我們要珍惜。”袁曉峰聽後,語氣凝重地更正道:“三起可以,不能再三落了,你們是第三波。”

業內對高宇有如此評價:他用忠誠和行動贏得老闆認可,從經理人晉級為合夥人。他以推廣女性生殖健康事業為己任,他帶領著團隊,由弱到強,從競爭激烈的中國直銷業突圍,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下課於騰飛

直銷企業不斷有高管被下課,究其原因,大多主要是信任度與利益分配的問題,在職業經理人與老闆之間,這兩點似乎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高宇的被下課似乎又一次作了佐證。

高宇曾說過:“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撥撥團隊來來去去,導致企業的業績也像過山車一樣上下波動,這樣的狀況造就的只能是一家短命的企業!”

進入2018年,高宇迎來了在三八婦樂的第六個年頭。回望過去幾年的奮鬥歷程,高宇、袁曉峰兩人都感慨萬分,三八婦樂這家健康產業的老牌企業終於迎來了復興,而袁曉峰與高宇之間建立的高度信任、親密無間的合作關係,也催生了袁曉峰一個大膽的舉措——建立合夥人機制。

然而,高宇從職業經理人變為合夥人也難逃被下課的命運。業內認為,在利益分配上,高宇曾因財務或者是利益分配方面的問題與董事長袁曉峰產生過爭執。而隨著高宇成立樂達聯華是矛盾惡化的第一步,兩者已經屬於“合作”關係了。

在高宇的規劃裡,下一個五年要實現年銷售額突破50億元的目標。2017年是第二個五年計劃的開篇之年,也是為未來騰飛奠定基礎的一年。

但一切在9月初戛然而止了。

回顧業界那些失敗的合夥人案例,幾乎所有的職業經理人都把合夥人當成前提條件與老闆談判,這樣的方式在一開始就註定失敗。兩個彼此不瞭解的人,怎麼能做合夥人呢?合夥首先要認可,然後是信任,沒有這一前提,所謂的合夥人機制不過是鏡花水月。

業內人士認為,儘管高宇與其他直銷企業經理人打開方式不同,但還是殊途同歸了。高宇用六年的時間與三八婦樂集團董事長袁曉峰進行了反覆的信任確定,但是還是走到了盡頭。

高宇的下一步棋要怎樣走?

“樂達聯華目前是有一定市場的,如果自己幹,沒有牌照存在風險,市場安撫將成為問題;如果找到下家,轉身只做高管,按照高宇的性格,只做經理人不佔股份恐怕很難令其滿意;要麼就是繼續找企業“合作”,但是目前關於直銷企業“合作”關係的查處,正處於風口浪尖。如何妥善處理,將是擺在高宇面前的一道難題。”業內人士表示。

據業內人士透露,高宇去了綠之韻。

利益問題成直銷企業用人難題

效力三八婦樂集團六年的高宇並不是直銷行業唯一的案例,去年5月底,任職十年的康寶萊中國區總裁李延亮被免的消息一經傳出,儼然在業界引起了一陣躁動。儘管如此,每年直銷企業都有高管被下課的新聞出現。

縱觀直銷企業高管離職案例,老闆的期望值與經理人所具備的能力和認識標準不一致,是目前直銷職業經理人與企業老闆之間的關係極為敏感的根本原因。一方面,一些職業經理人對企業異想天開,以利益為驅動,過於自負和自我陶醉。另一方面,企業老闆對職業經理人不夠信任,並寄予過高的期望,凡事以市場業績來衡量職業經理人的作用和價值,導致雙方在認識標準無法達成統一,從而產生各種矛盾而導致分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