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雍正檢閱年羹堯的軍隊,下令讓士兵吃西瓜,結果皇帝對他起殺心,是真的嗎?

旅遊包車


其實這是個傳說,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故事,《清史稿》沒有記載,其實也不可能記載,試想雍正怎麼因為士兵“吃西瓜的問題”而殺年羹堯呢?

年羹堯被殺是因為功高蓋主,不知進退。皇帝要立威專權,年羹堯應該急流勇退,老百姓常說的一句話“見好就收”,漢朝張良的功績不在其下,為什麼張良能全身而退呢?還不是個人因素造成的嗎?年羹堯不識時務,雍正搬開他也是正常的事。



▲雍正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駕崩,45歲的雍正繼位。康熙壽命太長,培養了一批文臣武將,為雍正留下了強大的班底。

其實這種情況有利有弊,朝中能人多應該是好事,雍正不是省心嗎?這些文臣武將都是康熙提撥的,康熙活著看在老爺子面上,對雍正還恭敬些,康熙一死,這些文臣武將就會居功自傲,不把雍正放在眼裡,年羹堯就是其中典型一個。

年羹堯帶兵打仗的確厲害,戰績也是有目共睹。比如有一次在攻打青海時,青海叛軍認為那裡有沼澤地擋著,估計年羹堯的大軍不可能長翅膀飛過來,於是放心大膽的在營中喝酒行樂。

年羹堯從來不打無把握的仗,在之前他就仔細察看了地圖,知道有沼澤地存在,所以提前命令士兵每人帶一捆乾草,外加一塊木板。士兵不解,年羹堯說到時就明白了。




▲年羹堯

等到大軍來到沼澤地前,年羹堯命令士兵把乾草扔在地上,接著在上面鋪上木板,這樣大軍暢行無阻走過了沼澤地,這時士兵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防止陷入沼澤地。

叛軍本想要倚仗沼澤地為天險,不料年羹堯的大軍如天降一般,叛軍手忙腳亂迎敵,被打的潰不成軍,年羹堯遂搗毀了青海叛軍的巢穴了。

年羹堯得勝回師,雍正親自迎接,雍正帶著一班隨從,沒通知年羹堯,想順便視察一下年羹堯的軍隊。

當時天氣很熱,士兵們都躲到陰涼地休息。雍正皇帝一看,心想,我收買人心的機會來了,於是就招招手說,大家辛苦了,咱們一起來吃西瓜吧?

說罷,雍正就命隨從去拿西瓜,可誰也沒想到,切開西瓜後,眾士兵都不吃,這是咋了?

原來是這些士兵沒有年大將軍的命令不敢亂吃東西,雍正皇帝看到這裡,心裡還是很高興,過了一會,年羹堯來面見皇上,雍正讓他下令讓士兵們吃西瓜,士兵這才開始吃西瓜。

但是當雍正看到士兵們在那裡吃的很香甜時,突然心裡一咯噔,“現在這些士兵吃西瓜,是在感謝我還是感謝年大將軍呢?”

雍正不想還是罷了,一想之下真是細思極恐,要是年羹堯叛亂,下面這些士兵不一定認我雍正這個皇帝,這就好比年羹堯訓練了一幫死士,到時我未必能調動軍隊!

雍正想到這裡,心裡對年羹堯生出警惕之心,以後雍正逐漸疏遠了年羹堯,到後來,雍正收集了一些年羹堯謀反罪證,就把年羹堯抓了起來,可憐年羹堯當初位高權重,最終還是落得悽慘的下場,年羹堯被殺並滅三族。



▲年羹堯獲罪被捕

故事講完了,親們是不是覺得雍正不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殺年羹堯吧?實在是年羹堯不知進退,居功自傲,違規提拔任用官職,凌駕架空雍正,但凡年羹堯推薦的官員,雍正必須同意任命。

講到此,我想起了漢朝漢文帝檢閱細柳營周亞夫的軍隊,沒有周亞夫的命令,漢文帝就進不了兵營。而周亞夫來了,只是在馬上施禮,“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能跪拜,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皇上)。”漢文帝不但沒有見怪,反而心中佩服,心中暗道,“這才是軍人的樣子。”其他的兵營簡直就是兒戲,沒有軍威怎能打勝仗”!



雍正和漢文帝相比,是不是顯得雍正小肚雞腸呢?漢文帝怎麼就沒雍正這樣的顧慮呢?其實內情就是,漢文帝能控制周亞夫,控制住周亞夫等於控制住了軍隊,想想看,周亞夫聽皇上的,軍隊聽周亞夫的,不是等於漢文帝控住住了軍隊了嗎?

而雍正控制不住年羹堯,所以他控住不住軍隊,不是吃西瓜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換言之,周亞夫比年羹堯識時務。你覺得呢?


秉燭讀春秋


首先這事肯定是假的,《清史稿》裡可沒“吃瓜”這件事。不過是民間流傳的一個故事,我隨便說說。

“吃西瓜”到底是怎麼回事?

年羹堯起初,是雍正的門人。雍正登基後,他就相當於天子門生。何況當時大位不穩,內有“八爺黨”處處算計,外有西藏亂事。雍正手裡能信得過的,不過李衛、十三爺允祥還有年羹堯等人。

年羹堯能從一個參將,一路升為撫遠大將軍。縱然有他自己的才能,但他漢人的身份,若不是雍正扶持他,他也做不到今天的地位。

早期的年羹堯,對雍正是忠心耿耿,只是立下大功之後,卻變得驕傲自滿。在骨子裡,總有點想要與皇帝比高的意思。從“吃西瓜”這件事,就可見一斑。

這件事是,發生在年羹堯平定戰亂後。年羹堯得勝歸朝,雍正大悅,派百官一起迎接他,連親王貝勒也在其中。這個情形在《雍正王朝》中也有一段,隆科多還罵了一句:“呸,什麼東西”!可見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就註定了結局悲慘。

有一天,雍正也想看看,年羹堯的軍隊,到底讓他訓練得多厲害。便前往軍營,準備閱兵。時下天氣炎熱,將士們都穿著厚厚的盔甲,汗流不止。雍正便讓他們吃點西瓜,涼快涼快。

他本想,將士們肯定會十分感動,然後叩謝皇恩。可是將士們卻像聽不見一樣,還是像木樁子一樣站著。這時候,年羹堯說了一句作死的話:皇上,您不知道,這些士兵平時是我親自訓練的,他們只聽我一個人的號令!

年羹堯下令,將士們才開始,大快朵頤地吃起了西瓜。雍正表面沒有發作,還是強忍著笑意,誇年羹堯治軍有方。其實在心裡,已經對他起了殺意。軍權掌握在年羹堯之手,將士們居然不認他這個皇上。

自古以來鳥盡弓藏,是常有的事。年羹堯手下這麼大的權力,一旦起了異心,大清江山可能都要晃動。所以,雍正對他起了殺心,這也是他自己作死。

回去以後,雍正便隨便找了個茬,把他降為杭州將軍。朝臣們都明白,雍正的心意。便聯名彈劾年羹堯的罪名,足足列了幾十條,隨便一條,就足以置他於死地。

雍正怕落下殺功臣之名,便賜他白綾在獄中自盡。年羹堯的一生,終於拉下了帷幕。他的囂張跋扈,無論是歷史上,還是電視劇中都十分明顯。食君之祿,卻不守君臣之禮。他的死,是他自己作的。


十點歷史君


講故事就是為了說明道理,雍正檢閱年羹堯的部隊,時值夏天,氣溫高,將士汗流浹背,雍正以西瓜慰問將士,讓將士休息一下吃西瓜解暑,將士列隊不動。當年羹堯下令讓將士吃西瓜時,將士才肯吃。這說明,將士心中只有年羹堯沒有皇帝,於是雍正起了殺心。



這個故事無非是說雍正是個小心眼,是個弒殺成性者。看看人家漢文帝,當年漢文帝視察周亞夫的軍營,沒有周亞夫的命令,守營門的衛兵堅決不讓進,說我們只聽將軍的命令,不聽皇帝的命令。這話說的得更直白,周亞夫不但沒有被殺,反而得到重用。



道理很簡單,皇帝管皇帝的人,將軍管將軍的人,皇帝管士兵那叫不務正業。皇帝管士兵,管不過來,也管不好。將軍管士兵才是正道。

士兵眼裡只有將軍沒有皇帝,將軍就會造反嗎?周亞夫的事例說明兩者沒有必然聯繫。

故事就是要體現雍正的弒殺成性。雍正在位期間,民間流傳雍正十大罪,其中之一就是弒殺成性。



雍正繼位,年羹堯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有效控制了十四阿哥胤禵,防止其造反,之後不久又帶兵平叛,穩定了雍正的皇位。這樣的大功臣,就因為這樣的小事動了殺心,可見雍正有多麼弒殺。貶低雍正就是講這個故事的意圖。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有得觀史


年羹堯的結局悲慘。

年羹堯是清朝名將,曾經得到雍正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年羹堯仕途順利,曾經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地位無比煊赫。他自己也戰功赫赫,曾經在平定西藏亂事和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中立下大功,但是他的囂張跋扈卻還是引起了殺伐果斷的雍正皇帝的不滿,年羹堯最後的結局是悲慘的。

雍正四年,也就是公元1726年1月13日,雍正賜年羹堯自盡,給年羹堯羅列了92款大罪,其92款罪狀分別是:大逆罪5條,欺罔罪9條,僭越罪16條,狂悖罪13條,專擅罪6條,忌刻罪6條,殘忍罪4條,貪婪罪18條,侵蝕罪15條。這些罪名很多都是死罪,雍正最終還是賜死了他。

年羹堯結黨營私,囂張跋扈,他的確有罪,但是年羹堯再有罪也沒鰲拜專權,只是雍正皇帝的性格比康熙要強悍的多,康熙能夠容鰲拜不殺他,雍正卻沒這麼好了,最後還是賜死了他。

吃西瓜的野史傳聞。

這個故事來源野史傳聞,但是卻能說明事情。說的是有一天雍正皇帝帶著西瓜來慰勞年羹堯的將士們,這些人一個個都汗流浹背,很是辛苦了,雍正以為他們會很快就謝恩然後吃掉西瓜,但是他說了幾次吃西瓜,居然沒人吭聲,最後還是邊上的年羹堯笑著說道:“他們只知道軍令,不知道皇帝,只聽我的話。”果不其然,年羹堯開口讓他們吃西瓜,這些人全部都吃了。

雍正為何要賜死年羹堯。

雍正皇帝看這些人居然都只聽年羹堯的,肯定不舒服了,看來很多人的舉報是真的,年羹堯的確是囂張跋扈,擅作威福了。雖然這個故事來源野史,但是也很能說明問題,那就是雍正和年羹堯的確是君臣失和了。雍正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年羹堯卻越來越囂張跋扈,雍正這個性格豈能容他了,當然是找了很多的理由就賜死了他。

兔死狗烹的故事。

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兔死狗烹,這個典故來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是越王勾踐擊敗吳國後,范蠡看清楚越王勾踐的為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安樂,勸文仲和他一起隱退的時候說的話,很遺憾的是文仲沒有聽,但是最後卻真的被越王逼著引劍自盡了。

個人覺得,雍正賜死年羹堯還是有“兔死狗烹”的一方面。開篇就說過了,年羹堯有功勞戰功赫赫,他雖然也囂張,但是再囂張也沒鰲拜專權,但是雍正還是賜死了他,怎麼看都還是有兔死狗烹”的一方面了。


湘西小木魚


當然是假的,或者說沒有被正史確定過,不知真假。起碼《清史稿》和《清史》裡沒有記載。


年羹堯作為清朝封疆大吏,一代名將,為大清立下過赫赫戰功,曾深得雍正皇帝的信任。年羹堯生病時雍正還親自過問,命人送湯藥,不僅如此還準他參與國事,雍正也時常聽取他的意見。平定青海叛亂後,雍正還視其為“恩人”,並要求世世代代都要牢記年羹堯的豐功偉績,否則便不是他的子孫臣民了。

那麼這種情況下,雍正為何會對年羹堯起了殺心?其實主要就是年羹堯手握軍權太過驕縱,盛氣凌人,時常不把雍正放在眼裡。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手握軍權的大將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皇帝不僅很不爽還肯定還會生出“此人定要謀反”的疑心,尤其是軍隊還只聽他一人的號令,這更讓雍正有所忌憚了,而“吃西瓜”就是對這種情況最好的描寫:


有一天雍正去檢閱年羹堯的部隊,當時正值酷暑季節,年羹堯在檢閱臺上指揮,而雍正為了表示對將士們的關心走到他們中間親自慰問,雍正看到將士們烈日炎炎下汗流浹背非常憐憫,便下令運來一批西瓜,讓這些士兵吃。

本來雍正以為這些士兵會高呼:“皇上萬歲”然後猛吃西瓜,但不曾想這些士兵依然站在烈日之下,一動不動。雍正不知為何便叫來年羹堯詢問,結果年羹堯說:“陛下有所不知,平時這些士兵都是由我訓練的,所以他們只服從我的命令。”說完年羹堯下令讓這些士兵去吃西瓜,這些士兵就真的一個個的去吃西瓜了。

雍正聽了這句話心裡肯定不爽啊,你年羹堯手握朝廷一半軍權,要是將士都聽你的,那我算什麼?還有沒有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裡?!“陳橋兵變”的歷史我還是瞭解的!


所以此次閱兵結束後,雍正就對年羹堯起了殺心。


鹹魚閒聊


老年被殺用現代人話說叫咎有自取:挑戰皇帝底線而功高震主到處樹敵,這樣的人能活長久嗎?

翻翻《清

史稿》,看看年大將軍為什麼成幾十萬大軍統帥變成屠刀手的刀下之鬼:

《雍正皇帝》與《李衛當官》關於老年細節構思但事實與歷史出入不大。

老年到了西北自恃當今平叛舍我一其誰而向皇帝漫天要價:沒開戰叫窮,逼得皇帝令戶部兵部各省總督巡撫拼命要錢,實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措施,導致從皇上到地方壓力大,苦不堪言;

老年面臨叛軍尚待殲滅之時,為保實力多得軍費貪為已有,硬是藉口軍費不足找不到叛軍老巢按兵不動。皇帝派監軍督促惹毛了他,老年竟條欽差大臣。皇帝二派督軍仍然我行我素;



叛軍被滅,老年不是向皇上道賀,而是藉機要官。將皇上千辛萬苦籌措軍費貪為已有,將搜刮財物明目張膽運向定居地。

更可恨的是,老年奉旨返京,一路高頭大馬,直到皇上到了幾米才下馬。洋洋得意進宮,與皇上回話也心不在焉。

皇上怒百臣恨。朝野上下殺年呼聲一片,老年仍不知收斂。入獄還對自已處境叫屈。

老年該殺:走絕了路走途無路!


旺旺好先生


當然是假的了。

文學藝術作品中虛假的成分太多,多得扭曲歷史。事實上,年羹堯雖然是“大將軍”,卻並非衝殺在一線。歷史上的年羹堯文職更重。

年羹堯牛X,牛在哪?他主要負責西北大軍的後勤供給。

他倒向雍正,就能變成雍正卡老十四胤禵脖子的鐵手,致使胤禵空有軍權在握但無能造反;他跟雍正反目,就等於在清政權西北屏障上撕開一個難以縫補的口子。

當時的清政權內憂大於外患,主要是沒錢。不光皇帝缺錢,連臣子也缺錢。想賺錢的臣子們不聽皇帝的話,而是聽有錢人的話。誰有錢誰就是大爺。年羹堯由於有西北大軍這塊招牌,攢下了不少錢糧,雖比不得後來的和珅,但對當時空虛貧弱的國庫來說,著實是鉅富。

所以,其實歷史就是這麼簡單。

雍正說,當初我信任你,把財政錢糧的大權給了你,現在你竟然用你手中的錢財作為籌碼來威脅我?而且還是在我最困難的時候?

年羹堯說,你對我算什麼信任!你只讓我管後勤,封了一大堆虛銜,名頭雖大,兵權卻少!

雍正說,你看藝術作品裡說你統兵無數,你有這麼多的兵我能放心嗎?

年羹堯說,歷史上的我最多隻帶過2、3萬兵,直屬軍兵不足1萬人,特麼要是真有兵權早就帶兵造反了!


純鈞LHGR


說到年羹堯,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清朝赫赫有名的大將。作為一位漢人,他在滿族人中能夠做到鑲黃旗,成為大清朝撫遠大將軍。他憑藉著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大清朝平定反賊,留下赫赫戰功。



不僅如此,年羹堯在雍正皇帝的心中是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年羹堯曾經在平定青海戰亂的一次戰鬥當中立下奇功,讓雍正為之嘆服。年羹堯有一天晚上突然傳令三軍,讓軍中所有的將士在第二天出行之時,每個人的手中都必須要帶著一束稻草和一塊木板。

這樣的舉措讓全軍上下都不明白,摸不著頭腦。第二天,當大軍行至一個淤泥深坑前,年羹堯令士兵把手中稻草投入坑內。然後在淤泥深坑上面鋪蓋木板,這樣看似簡單實則有效的措施,可以使清軍暢行於青海境內的淤泥沼澤。

而叛軍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清軍能破此天險,在淤泥沼澤處並沒有設防,被年羹堯打了個措手不及。這次青海平亂之後,年羹堯在雍正心中的地位已經達到了頂峰。雍正以後關於大臣任用基本上都要問一下年羹堯。而年羹堯所推薦的人在吏部和兵部運用也極為廣泛。

年羹堯在被封為封疆大吏之後,雍正收到福建送來的荔枝,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將荔枝送給在外守邊的年羹堯。而且為了保鮮,雍正還下令讓人騎馬從驛站奔跑到西安,再送往年羹堯所駐紮的地方,在這途中僅僅只用了六天。可謂一記“紅塵羹堯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呀。

年羹堯不僅為雍正平了許多叛亂,而且還在雍正奪嫡當中出一份力。可就是這樣一位近乎已經達到了雍正身邊最紅人的年羹堯為什麼最後卻死在了雍正的手中呢?

其中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年羹堯在仕途順暢平步青雲之後,不知收斂。不明白功高蓋主對於人臣來說是會是多麼可悲的結局。

話說有一天雍正來到年羹堯的營帳當中,檢閱年羹堯訓練的部隊。當時正值酷暑,天氣十分炎熱。但這些士兵們卻整齊著裝,站立在太陽底下。雍正為了表示自己對士兵的親愛,於是就走到隊列中去慰問他們。


雍正知道這種天氣炎熱,看到士兵們一個個汗流浹背,想必他們肯定十分口渴。於是雍正下令讓手下人去運一大批西瓜過來,為士兵們解渴。在一大袋西瓜運來之後,雍正本以為士兵們士兵們會高呼“皇上萬歲”,然後磕頭去吃西瓜。

然而他沒想到這些士兵根本不理睬他的命令,仍然莊重嚴肅的站在太陽底下。雍正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於是就問身邊的年羹堯。年羹堯沒想到他自己簡單的一句話卻斷送了自己的生命。

年羹堯非常滿意的對雍正說:“陛下不知,平時這些士兵都是由我訓練的,所以他們只服從我的命令。”說完年羹堯並下令讓這些士兵去吃西瓜,這些士兵就真的一個個的去吃西瓜。


此情此景讓雍正深感大驚,在年羹堯的手中掌握了清朝將近一半的軍權,幾乎一半以上的兵力都是在年羹堯組織訓練的。如果他堂堂一個皇上都無法命令士兵,而他們只聽見年羹堯的命令的話,將來後果不堪設想。

在這件事情之後,雍正便知道年羹堯留不得,他開始收拾年羹堯。群臣知道雍正有收拾年羹堯的意思,便開始上章彈劾年羹堯,共列僭越、謀叛等大罪九十二條。將年羹堯抄家產,撤銷職務,打入大牢。

雍正念及到他是赫赫有名的大將,畢竟為大清立下赫赫戰功,於是讓他在獄中自盡,了卻一生。曾經叱吒風雲的清朝大將軍,在獄中草草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就像雍正曾經寫給年羹堯的一封信: 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悲也!


史之策


都別搶,我來答。

故事假得不得了,關於古人的這些野史很多,一除了調侃當事人,二來是為了滿足吃瓜群眾的獵奇心理,這個故事姑且不管它的真假,但是它想要說明的肯定不是士兵吃西瓜這件事情。

重點在於士兵們聽到皇帝下命令竟然不為所動,直到年羹堯下命令才動身去吃西瓜。

這就了不得,換了任何人來當這個皇帝心裡肯定都相當不舒服,這個故事其實想要說明的就是雍正當時和年羹堯之間那種君臣離心的緊張關係。

雍正是得到年羹堯和隆科多的幫助才奪得皇位,因此雍正即位以後對這兩人十分信任。

雍正即位之初,為了打擊擁有西北軍事大權的十四阿哥胤禵,把西北防務大權悉數交給年羹堯管理,直到年羹堯垮臺前都沒有變動過。

青海發生羅卜藏丹津叛亂時,年羹堯被委以重任,授撫遠大將軍的職位,這個職位很大咖,《清史稿》如是描述:

上命羹堯進討,諭撫遠大將軍延信及防邊理餉諸大臣,四川、陝西、雲南督、撫、提、鎮,軍事皆告羹堯。

撫遠大將軍本身的權力範圍肯定沒有這麼大,顯然是雍正放權給年羹堯,讓他獨自統籌西北軍政,更讓四川、陝西和雲南的總督巡撫都受他節制。

這種恩寵和信任顯然不是一般武將能夠得到的。

而年羹堯也不負雍正所望,大軍所到之處很快就平定了大大小小的叛亂,讓西北很快恢復了平靜,而隨著功勞越來越多,年羹堯得到的賞賜自然也是越來多高。

賜雙眼花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金幣。敘功,加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世職,令其子富襲。

這時候的年羹堯也有一些飄飄然,受盡恩寵,位極人臣,年羹堯也確實有驕縱的資本,不過年羹堯顯然沒有意識到功高震主,鳥盡弓藏的道理。

即便不願急流勇退,那麼年羹堯至少也不該表現的過分張揚。

從《清史稿》描寫他當時的驕縱來看,確實已經發展到目中無人,得意忘形的地步。

行文諸督撫,書官斥姓名。請發侍衛從軍,使為前後導引,執鞭墜鐙。入覲,令總督李維鈞、巡撫範時捷跪道送迎。至京師,行絕馳道。王大臣郊迎,不為禮。在邊,蒙古諸王公見必跪,額駙阿寶入謁亦如之。

倘若說這些只是年羹堯對待下屬的一種驕縱,那麼顯然不能成為雍正制裁他的理由。《清史稿》中並沒有寫年羹堯和雍正之間的衝突,相信是刻意隱去了。

有理由相信,在年羹堯和雍正之間也出現了這種君臣不合,乃至年羹堯持寵而嬌的表現,再加上年羹堯手握重兵,又是一個善戰的武將。

雍正不得不思考本朝是否有可能出現三藩之亂。

從另一件事“《西征隨筆》案”可以看出當時年羹堯對雍正可能存在的一種輕蔑態度,畢竟他認為自己功高蓋世,已經是雍正離不開的大靠山。

這個武將出身的軍人似乎遠遠沒有文臣的心機。

《西征隨筆》是一個叫汪景祺的文人寫的一本隨筆錄,他父親汪霖曾是戶部侍郎,但是汪景祺科場不順,像范進一樣熬到最後才中了一個舉人。

而他這個人素來又持才傲物,後來便投靠了西安布政使胡期恆,經由這個人成為年羹堯的幕僚,其實說白了就是年羹堯附庸風雅而已。

汪景祺跟著年羹堯用兵西北時寫了不少文章,關鍵這個汪景祺拍馬屁的功夫了得,他寫了一篇叫做《上撫遠大將軍太保一等公川陝總督年公書》的文章吹捧年羹堯。

夫是以宸翰寵賁,天子倚閣下等山嶽之重也(上賜公御書曰:“青天白日”)。今閣下勳名如此其大,功業如此其隆,振旅將旋,凱歌競奏。當吾世而不一瞻仰宇宙之第一偉人,此身誠虛生於人世間耳。

“第一偉人”的名頭把年羹堯吹捧的飄飄欲仙,於是汪景祺就留在了年羹堯的府中。

但是這個汪景祺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他在《西征隨筆》裡拿康熙和雍正來開刷,譬如康熙南巡時曾借用北宋理學家程顥的一句詩“雲淡風輕近午天”御賜給江南文人。

汪景祺知道這件事情以後就寫詩調侃康熙沒有文化:

皇帝揮毫不值錢,獻詩杜詔賜綾箋。千家詩句從頭寫,雲淡風輕近午天。

古代素來有“為尊者諱”的傳統,何況還拿皇帝來開玩笑,所以光是這首詩都夠汪景祺吃一壺了。

但年羹堯偏偏好巧不巧的把這本《西征隨筆》留在了自己府上,結果當他被抄家時,這本書也被查了出來,雍正一看頓時氣得鬍子都歪了,怒罵道“悖謬狂亂,至於此極,惜見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種得漏網也。”

由此事可見年羹堯已經有些飄然不知所謂,也就不難怪雍正要清算他了。

而雍正也藉著“《西征隨筆》案”大興文字獄,這個汪景祺的腦袋被掛在菜市口門樓上一掛就是10年。


圍爐談史


實際上類似這樣的故事不少,大意都是雍正帝去慰問年羹堯的部隊,但是在慰問的過程中,發生部隊官兵只聽年羹堯的命令,而不理睬皇帝的旨意的現象,雍正帝雖然表面上沒有顯露出什麼異樣,但是內心已經波瀾大驚。


雍正帝與年羹堯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蜜月期,兩人不管在國事上,還是私下交往上,都非常的不一般,雍正重用年羹堯,其職位和地位就如火箭一樣上升的速度超越了大多數人,而年羹堯也以實實在在的戰勝勝利回報著雍正帝,西部邊陲治理的井井有條,各種叛亂都被他給消滅,本來可以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君臣關係最終還是敗在了權力上面。


最終,1725年,年羹堯被削去爵位,列大罪九十二條,於1726年1月13日賜自盡。後人在總結年羹堯為何失寵被殺的原因時,不外乎三點,一是作威作福,仗著皇帝的寵幸作威作福,目中無人,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二是貪斂財富,貪贓受賄,這與雍正帝的反腐清廉格格不入,第三點就是結黨營私。


在以上三點中,我認為直接導致雍正帝將年羹堯處死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結黨營私,也就是說年羹堯手中的權力之大已經對中央的皇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甚至是制約,何況年羹堯一直在邊疆統領,他如果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那怎麼能讓雍正帝安心。


當時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凡是年羹堯所保舉的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他還排異異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以陝甘四川官員為骨幹,包括其他地區官員在內的小集團。這實際上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年羹堯對整個大清來說已經成為一個燙手的山芋,他朝堂中有自己的勢力,地方大員中有自己的門生,西部邊陲自己又全權做主,如果他勾結中央、地方官員一起反叛的話,朝廷將會措手不及,大清政權就無法得以保障。


所以,就如這個故事中所說的,當雍正帝親自慰問軍隊的時候,看到士兵們操練有素,氣勢恢宏,拉出去就能夠打勝仗的軍隊時非常的高興,有如此勇猛之師,大清江山久已。於是雍正帝非常高興,下令將自己帶來的西瓜分給士兵們吃,當雍正帝下達聖旨之後,年羹堯手下的士兵竟然毫無反應,這讓雍正帝很是尷尬,隨之而來感覺的就是恐怖了。而隨著年羹堯的一聲令下,所有士兵都大快朵頤吃起了西瓜。


皇帝作為天子,一國之君,竟然指揮不了自己王朝的隊伍,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如果年羹堯有反心,雍正帝的命不久矣,所以,表面鎮定的雍正殺心頓生,也就有了後來的一系列舉動,最終將年羹堯賜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