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历史上,几次收复台湾的时间是什么?

子弹三剑客


历史上收复台湾共有两次:第一次是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时间是公元1662年2月1日;第二次是国民政府从日本帝国手中收复台湾,时间是公元1945年10月25日。康熙从郑成功后人手中收回台湾并不能算是收复,那只是地方割剧政权回归中央政府。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 东北邻琉球群岛, 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台湾的主要民族是汉族与高山族,人口约2343万人,主要是我国东南沿海迁移过去的汉族。

1624年(明朝天启四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当时明朝内忧外患,无暇顾及台湾,因此荷兰人在台湾站稳了脚跟并进行了殖民统治。明朝灭亡后,清军入关攻掠中原,退居南部的南明政权主要任务是对抗清军,没有精力收复台湾。清军入主中原,统治日益稳固,郑成功率10万大军北上收复南京,结果大败而归,之后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作为根据地对抗清朝。

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澎湖列岛休整。荷兰侵略军把军队集中在台湾、赤嵌两座城堡,还在港口设置障碍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意图阻击郑成功于海上。郑成功大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

郑成功的大军击沉了侵略军的"赫克托"号战舰,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最终荷兰军投降。至此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人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

1684年郑成功的后郑经投降清朝,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5年清朝设置台湾省,以加强对台湾的经营与保护。在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通过《马关条约》将台湾省割让给日本。1945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日本从台湾撤走,同年10月国民党派三个陆军师、两个飞行大队、20艘军舰进驻台湾。国民政府于10月25日举行了台湾光复仪式,陈仪代表国民政府宣布: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


大秦铁鹰剑士


历史上,台湾自元朝开始就有中国政府的行政设置存在,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现在台湾岛内的一些分裂势力实际上都是明清时期移民台湾的大陆民众的后代,他们所持有的支持独立的理由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比如某些人认为早期大陆赴台移民都是男性而没有女性,所以现在台湾人的血缘只有一半来自于中国大陆等等荒谬的理论)。历史上,因为外敌入侵和内部分裂,台湾与大陆也分离过一段时间。

第一次分离始于明末清初,1622年荷兰海军进攻台湾,占领了台湾南部大员港(在今天的台南地区),荷兰人在大员港建立了热兰遮城和赤嵌城,开始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1642年,荷兰人又打败了占据台湾北部的西班牙殖民者,从此荷兰人开始占据台湾全岛。

第一次收复台湾主要功臣是郑成功。1661年3月,郑成功率领2万5千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舰向台湾进发,清廷在郑成功攻台期间也给予了配合。荷兰人在热兰遮城的城堡中坚持了八个月,最终在1662年年初向郑成功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奉明朝为正朔,因此现在的历史学家也称郑氏家族治理台湾时期为明郑时期。此后二十多年,台湾与大陆依然处于分离状态。

第二次收复台湾是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在此之前,清朝曾经多次派使臣赴台湾意图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不过台湾的郑氏集团并没有同意。1683年,施琅率领两万多水师成功收复台湾,这是台湾第二次被收复,此后两百多年,台湾一直在中国的版图之内。

第三次收复台湾是在1945年10月25日,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日本殖民台湾长达50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根据《开罗宣言》,台湾作为中国的领土被归还给中国,1945年10月25日,台湾首任行政长官陈仪代表国民政府从日军手中接收了台湾,此后几年时间里面,台湾与大陆又恢复了统一状态,台湾运动员在1948年还参加了全国运动会。

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两岸之间的分离状态一直持续至今,小编相信,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之下,在不远的将来,两岸一定会再度实现统一。


青年史学家


台湾历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台湾的历史渊源非常深远,自东汉到目前为止,共计有四次征服、三次收复、一次统一的历史。



四次征服:

  1. 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皇帝孙权派大批军队到达台湾,这是古中国正式开发台湾的开端。但由于当时台湾尚处于蛮荒之野,未曾文明开化且孤悬海外,给养、生产都非常不便,东吴人随之很快撤回。
  2. 公元607年开始,隋炀帝共三次派员至台湾,台湾原住民由此臣服隋朝。但彼时台湾情况与东吴时差不多,全岛人口不出万人,烟瘴遍地,隋朝及以后的唐朝北宋都未曾直接进行管理。

  3. 公元1171年,海外夷人袭扰澎湖,劫掠人口。南宋泉州府开始派兵长驻澎湖,这是古代中国第一次正式直接派军驻守台湾的开始,直到南宋1279年崖山败亡。
  4. 公元1281年,元朝再次控制台湾,并于澎湖设置巡检司,设官进行直接管理。这是台湾第一次被纳入中原王朝官府管辖,从此以后,台湾正式处于中国的直接管辖之下。


三次收复:

  1. 公元1602年,倭寇侵占台湾本岛,明朝将领沈有容率水师出击,全歼倭寇,再复台湾岛。公元1604年,荷兰侵占澎湖岛,因立足未稳,被沈有容逼退。
  2. 公元1624年,鉴于明末乱局,荷兰侵入台湾,1626年,西班牙侵入台湾。1642年,荷兰打败西班牙,开始独据台湾。1661年,明朝将领郑成功发动对荷兰之战,并于次年初成功收复台湾。
  3. 公元1884年,清朝甲午战败,次年台湾被日本侵吞。1945年,日本战败,中国再次收复台湾。


一次统一:

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台湾开始处于明郑时期。1681年,清朝在平定三藩之乱以后,开始着手平台方略。并于1983年实现武力统一。


苏绽


我都笑死了,写什么三国,孙权派卫温去台湾,开发台湾。还有人说帮助土著开发土地、发展经济,笑死了。

老早以前教科书里是谈这个的,意思大陆对台湾开发的早,后来不写了,为什么?你的看看卫温他们去是干啥的。

孙权是派卫温、诸葛直去的台湾,《三国志》里面写的明白的很,他俩是去劫掠数千人回来的。当时东吴缺少人口,所以,这种事情目的很明显了。关键是这两位抓的人太少了吧!第二年以“违诏无功”的罪名给杀了。帮助台湾战士融入大东吴的大怀抱。抢劫行径也能被美化?

隋炀帝也派军队攻击过“流求”,自己的领土需要攻击吗?隋代,台湾土著有自己的王,扯隋代也是给侵略作美化。

南宋建立了一个澎湖巡检司,澎湖和台湾岛还距离很远呢,这也算不上管理或者统治台湾呢!

真正台湾变成中央统治的一部分,那是1683年。那一年,郑克塽投降清朝了,清朝在此设置台湾府。

为了证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有些人美化侵略,这是很无知也是可笑的行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感谢阅读,谢谢关注。



半卷




南明政权灭亡后,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投降了清政府。

郑芝龙此前是整个东亚和东南亚最大的国际贸易和海盗头子,他长期盘踞在日本和中国沿海。当时郑家的船队就是整个国际贸易的保护伞,在大海上只有插上郑家的旗子,就没有人敢找麻烦。

郑芝龙没什么文化,但他希望自己的儿子有文化,将来能做官。于是就从大陆找了几个名师教授远在日本的儿子郑成功,郑成功是一个好学生,学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郑芝龙文化水平差,没有忠君思想,但郑成功有。郑成功从小就接受的是孔孟思想,天天想的就是报效大明朝,光复汉人江山。

在郑成功的鼓动下,郑家军队没有一个人投降清朝的。他的父亲郑芝龙只好只身投降清政府,最后还被顺治皇帝给杀了。



郑成功联合了几派反清势力,在南方沉重打击了清兵。形势最好的时候,差一点就打下了南京,恢复了南明政权。

战败的郑成功也没有好的地方可以去,当时有一个部将说:台湾粮食丰足,并且有大量制造火药的原料,可以作为反清的根据地。但当时台湾被荷兰殖民者给占领了,想要夺回来就要动用武力。

因为郑芝龙早年曾主导把大陆福建附近的灾民送到台湾去开荒,所以郑成功就以台湾是父亲练兵之地,必须回归郑家统治为名,发起了收复台湾的战争。

1661年4月,郑成功统领大军2.5万人,战船数百,开始了收复台湾的征程。

台湾虽然只有少量的荷兰军队,但当时的欧洲军队已有了现代化军队的理念,能结合自己的武器和地形,建立起有效的进攻和防守体系。

因此,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斗就打的非常艰难,先后历经将近一年,才得以拿下这片土地。但因为种种原因,自己的军队也伤亡惨重,不得不进行休整。就连郑成功本人也在四个月后死去。



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郑经接替了他的位置,担负起对台湾的管理重任。

虽然郑氏子孙对台湾的台湾的治理非常有效,台湾的经济和社会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台湾内部也因为政治斗争,发生了很严重的分裂行为。

郑家强大的水军在在此前投靠了清政府的施琅的诱降下,多数成了清朝的水军,施琅被康熙皇帝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由他来负责筹划攻台事宜。

1683年6月,施琅领兵攻下了台湾,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宣布投降,台湾又回到了大陆的怀抱。

施琅随后向康熙建议,由他领兵拿下日本,扫除清政府的海患。但康熙担心他会据日本和台湾自立为帝,成为清政府的敌人,拒绝了他的建议。



中日甲午海战结束后,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

日本人对台湾采取了严格的殖民统治,要求他们学习日语,官方语言必须是日语。慢慢台湾人就被奴化了,许多台湾人就把自己当成了日本人。

在日本侵华期间,就有台湾旅团,他们杀起中国人来毫不留情,打仗也异常凶狠。传说台独大佬李登辉的哥哥就在抗战中为日本人打仗死去,因此李登辉多次公开声称自己是日本人,不是中国人。

到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台湾时隔五十年,再次回归中国。陈诚将军奉命接受台湾日军的投降,并正式宣告:“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

蒋家父子到了台湾后,发现台湾人只会讲日本话,不会说汉语,就特别生气,强制在台湾推行普通话。正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和我们打交道的台湾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台湾普通话,甚至比好多大陆人还要标准。


新知传习阁


与很多伟人三上三下一样,台湾也是三失三得!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宝岛台湾是一个圣地,美丽的日月潭、善良的高山族都是台湾的符号,台湾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美丽的梦。(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从距离上来说,台湾离我们真的很近,近到只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但是,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台湾却成了离祖国最远的地方,远到国人看得到却难以触及。

但不可否认的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多,不管一部分人狼子野心再膨胀,都改变不了这一事实,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历史上三次收服台湾的历史事迹,恰恰说明了这个道理,也再次证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624年,有着“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来到中国的近海活动,趁着中国王朝更替,无暇顾及的情况下,占据台湾岛。


等到了1661年,明朝国姓爷郑成功,在部下的建议下,率领战船上百艘,渡过台湾海峡,强行登陆,第一次收复了台湾,以此作为反清复明的大本营,开始了由汉人二十二年的统治。

1683年,归顺满清的明朝降将施琅率大军攻台湾,郑成功的孙子郑经不战而降,台湾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

1885年前后日本、美国等觊觎台湾,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刘铭传任第一任台湾巡抚,加强了对台湾的控制,有利于双方交流。

1895年鸦片战争,满清政府与日本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有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的规定,台湾再次落入敌手。


等到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中国战胜,台湾才算是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如今的台湾不涉及收复的问题!


历史三日谈


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收复台湾”共有6.5次。什么?还会有半次?有的。其中三次系从日本人手中收复回来,两次从荷兰人手中,一次收复自南明郑氏政权,另外半次下面再讲。

郑成功画像

台湾在秦朝时归属闽中郡管辖,从汉武帝起废除闽中郡,改归会稽郡管辖,但无实际管理。重点来了,东汉末年孙策、孙权先后做过会稽太守,230年,孙权称帝后不久派将军卫温率万余水军甲士到达夷洲(台湾),帮助处于氏族社会的土著人开发土地、发展经济,将台湾正式纳入中国范畴。

但由于卫温等只在台湾驻防了一年就撤了回来,权且按半次计算吧。

沈有容画像

明朝将领沈有容在万历年间曾先后三次击败击溃倭寇、荷兰人、倭寇,捍卫了台湾的完整性,粉碎了荷兰东印度公司、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家康殖民台湾的野心计划。历史应该永远铭记沈有容将军。

施琅画像

另外三次就比较广为人知了。其一是1662年国姓爷郑成功以南明政权名义武力驱逐了盘踞了38年的荷兰人,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其二是1683年,康熙皇帝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军克复了台湾;其三是1945年陈仪作为接受侵台日军投降的主官,见证了台湾光复的神圣时刻。

这么来算的话,说历史上的收复台湾合计有6.5次,必须妥妥的。



司马砸光


收复,也就是一个失而复得的过程!

要失去,那必先得拥有!那么台湾是何时才纳入中国的纳入中国的版图?按照以前历史书的说法,台湾是元朝时期纳入中央政权版图,依据是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立了澎湖巡检司!

根据历史记载,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派大将卫温远征夷洲(也就是现在台湾)。不过当时卫温并未对台湾实施占领,因此在三国时代台湾不属于中华版图。


隋唐年间,开始有汉人移居到了澎湖列岛地区,但是台湾地区尚未归属中央。

宋朝,澎湖地区的汉人数量开始增多,澎湖地区开始至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但是台湾地区仍旧不能算归属于中央版权。

元朝时期,中央政权曾两次派人进入台湾进行招降,但是也没有下文。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虽然现在澎湖地区属于台湾,但元朝时期,台湾岛上汉人数量不算多,澎湖地区并不能代表整个台湾!

因此在元朝时期,台湾并没有纳入中央政权版图。

到了明朝时期,明朝政府依旧在在澎湖地区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而且开始有大量汉人在台湾岛上活动了。

明朝万历年间,东南沿海沿海一带倭寇作乱,台湾岛一带同样有倭寇流窜。明朝大将沈有容率部横渡海峡,登陆了台湾岛,击败了盘踞在台湾一带的倭寇。台湾土著首领对沈有容表示了欢迎!

沈有容虽然率兵登陆台湾,但是没能让台湾成为明朝的一部分。

明朝末年,东南沿海大海盗颜思齐占据了台湾,并开始开发台湾。颜思齐死后,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继承了颜思齐的地位,继续在台湾开拓,形成了割据政权。当时明朝已无力剿灭郑芝龙,只能将其招安。

我认为,从1928年郑芝龙被明朝招安的那一刻,台湾就正式成为了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这一时刻开始,台湾先后经历了两次失而复得。

一、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芝龙在台湾形成割据势力的同时,荷兰人也于1624年窃取了台湾西南部,在郑芝龙归降明朝之后,荷兰人于1642年占据了台湾北部,并'逐渐控制台湾全境。

1661年,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横渡海峡,进攻占据台湾的荷兰人,经过9个月的战斗,成功赶跑了侵略者,台湾再次回到了中国的怀抱 。

值得注意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台湾重回中国是肯定,但是不属于清朝这个中央政权。直到1684年郑成功的儿子投降清朝,康熙设立台湾省,台湾才算真正再次回到中央政权的控制下!

二、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光复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落入日本人之手。

1945年8月15日,日军无条件投降。10月25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台北中山堂举行"台湾对日本的受降典礼"。至此台湾光复!

以上,仅仅是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讨论!


小镇月明


大家好,我是历史的天空history,一个历史达人,浅读过《二十四史》,追过多年历史小说。喜欢的请关注或点赞,谢谢。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说三次,有人说五次,不一而足。

回答之前,我们先得定义一下“收复”的含义。百度上定义为:谓夺回已失去的东西。多指夺回失地。

而站在国家角度,收复失地,其实应该指夺回被外族或者外国侵略的国土。

所以,在我看来历史上真正收复台湾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在此之前,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侵占了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了长达38年殖民统治与掠夺。 而郑成功是属于打败侵略者,让台湾重回到中国的统治之下。

第二次就是1945年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由于晚清的腐败和列强的侵略瓜分,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于1895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予日本,中国丧失了台湾省等大片领土。中国收复台湾之前,日本已统治了台湾五十年。

这就是我认为的两次真正的收复台湾。

还有很多人有其他看法。

比如,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曾派大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台湾,并建立设置为夷洲。但当时真的真正情况只是船队去台湾转了一圈,并未真正有效的纳入中国的统治。

还有隋朝隋炀帝曾3次派朱宽、陈棱等人前往流求。但当时的情况和三国差不多,只是名义上的归属。

何为有效统治,设立官府,编户齐民才能算真正统治,只是名义上的归属,和称臣纳贡的藩属国也没什么分别。

至于有人说康熙年间,康熙派施琅打败郑氏,将台湾纳入中国统治,我觉得不算收复。首先当时台湾也是有中国统治的,不是外族,也不是外国,康熙最多算统一。

有不同意见或者疑问的可以在下方留言。你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


历史的天空history


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风光秀丽、地臻全美、景色天成、物产丰饶,有祖国的“宝岛”美誉。

(台湾阿里山)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简史回顾(三国—明末清初)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曾派人到“夷洲”(即今天的台湾),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大陆与台湾交往的文字记述。

——隋、唐时期,中原地区称呼台湾为“流求”,隋炀帝大业六年曾派陈棱、张郑州击流求。

——宋、元时期,今天的台湾澎湖地区已有汉人定居。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

——元、明两朝政府曾在澎湖设巡检司。

——明朝末年,明政府和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曾有组织的从东南沿海移民到台湾。

——17世纪初期,荷兰殖民者进入台湾南部,西班牙占领了部分台湾北部和东部。后荷兰殖民者打败西班牙,夺取台湾北部,进而一步步控制了全岛,荷兰殖民者在台南建立“热兰遮城”。荷兰殖民者占领全台后开始对台湾人民实行剥削统治。


(厦门鼓浪屿郑成功雕像)

——1661年,南明将领,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将台湾重归汉人统治。郑成功将台湾更名为“东都”,并设立“承天府”。郑成功去世后,其儿子郑经继位,又将东都更名为“东宁”(此后清朝中央政府称呼郑经统治台湾的这段时期为“东宁省”),此后的几十年间,台湾一直归郑氏后人统治。

—————————————————————

再回到题干上来。

台湾一共有两次被大陆中央政府收复。一次是清朝初年,康熙时期;另一次是二战时期,日本战败投降,台湾被国民政府重新接管。

一、清廷对台湾的收复。 清朝初年,康熙皇帝在铲除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后将目光投降了孤悬海外的东南岛屿——东宁省(即台湾)。 康熙皇帝之所以收复台湾主要基于以下两种原因:

(1)彻底清除明朝(南明小朝廷)残余势力,以稳定清廷东南沿海各省。 郑经接管台湾大权后不断袭扰大陆临近台湾的闽浙等地,并抢夺当地的人力及钱财。而东南沿海各省是清廷最重要的赋税产区。而如果一味的让郑经继续滋扰,势必影响东南沿海各省的人心、军心、影响清廷的财政收入;

(2)康熙皇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很清楚台湾岛上的大部分军民都是从福建等地过去的,身上都是流着炎黄子孙的血脉。所以为了日后福建等地的长治久安,人心统一,台湾也必须要收回;

(3)康熙皇帝还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他意识到如若再不收复台湾,放任其孤悬海外,台湾势必会再次落入像之前的荷兰、西班牙等外来殖民者手中。而这些殖民者一旦打败郑经再次将台湾窃取,势必会影响整个清王朝的东南沿海各省,到那时后果将比郑经时代更不堪设想!

基于以上三点,康熙皇帝力排众议(当时清廷内部有人主张收复台湾,也有人主张放弃台湾,认为台湾不过是斗大的地方,不值得清廷劳师动众。) 。 公元1683年,康熙皇帝命令降将——施琅将军率兵攻打台湾,最终郑经兵败投降,台湾被正式纳入清帝国版图。 1684年,康熙皇帝宣布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管辖。

二、日本投降,台湾再次回归。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廷惨败于近邻日本。第二年,日本政府逼迫清廷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条约除去向日本赔偿2亿两白银外,条约还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 从1895年到1945年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日本对台湾进行了野蛮残酷的殖民统治。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日本占领后在台湾进行奴化教育,禁止汉文、汉字、禁止汉语教学,强推日本文字。

日本还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社会习俗方面,日本强迫台湾人民放弃春节等汉族传统节日,改过日本人的节日。

日本在台湾统治的50年时间就是一部残虐无情的殖民史!

多行不义必自毙,天道终有轮回!

1945年8月6日始,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迫于国内、国际压力,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斯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1949年9月9日,日本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向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投降书中有一项是: 「日本两无条件将台湾、澎湖列岛及日周边岛屿归还给中华民国」 台湾自此彻底摆脱日本殖民统治,重返祖国怀抱!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由于众知的历史原因,台湾现今仍孤悬海外,吾辈当自强,争取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