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如果說北宋聯金滅遼戰略選擇有誤,那麼南宋聯蒙滅金是沒有選擇了

導語:蒙古剛開始發動侵宋戰爭時,根本沒有把南宋放在眼裡。耶律楚材就曾對南宋來使傲慢地說:你們只恃著大江,我朝馬蹄所至,天上天上去,海里海里去!然而,他們沒有料到,滅掉南宋,整整花了四十五年。

如果說北宋聯金滅遼戰略選擇有誤,那麼南宋聯蒙滅金是沒有選擇了

宋徽宗趙佶(1100—1126年在位),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

1100年,一對難兄難弟宋徽宗和遼朝的末代皇帝天祚帝同在這一年即位,二者昏聵程度不相上下

1115年,女真完顏阿骨打稱帝建國,定國號為大金,以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為都城。遼天祚帝聞知,慌忙率領號稱七十萬的大軍御駕親征。結果被打得大敗潰逃,遼軍精銳在這一仗中幾乎喪失殆盡。此後形勢急轉直下,金軍攻勢更加凌厲,遼朝內部更加分崩離析。

就在這個時候,一位名叫李良嗣遼朝官員投奔宋朝,並獻計聯金攻遼,收取燕雲故地

。宋徽宗對李良嗣的計策十分欣賞,賜他姓趙,授予官職。李良嗣此後就成了趙良嗣。

如果說北宋聯金滅遼戰略選擇有誤,那麼南宋聯蒙滅金是沒有選擇了

宋金千里相會,訂立“海上之盟”

1118 年,宋徽宗派馬政等人從登州渡海前往金國,商議夾攻遼朝的具體事宜。幾經往返後,宣和二年(1120年)又遣趙良嗣等為正式使節,攜帶宋徽宗的御筆,與金太祖阿骨打商定:

宋、金雙方均不得單獨與遼講和;

金軍攻取遼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宋軍攻取遼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

滅遼後,宋將輸遼的歲幣轉輸於金,金將燕雲地區歸還於宋。

這就是歷史上的宋、金“海上盟約”,又稱“海上之盟”

對於聯金滅遼,宋朝很多人表示反對,認為朝廷不能遵守與遼朝在澶淵之盟時達成的和約,輕啟事端,絕非良策。就連高麗國王也對前來治病的宋朝御醫說:“聞天子將與女真圖契丹。苟存契丹,猶足為中國捍邊;女真虎狼,不可交也。宜早為之備。”

這些意見,宋徽宗一概聽不進去,還不自量力,異想天開地妄圖借金滅遼,終於招致了北宋的覆亡命運,自己也被金國俘虜。

100多年以後,類似的一道難題同樣擺在南宋統治者面前。

如果說北宋聯金滅遼戰略選擇有誤,那麼南宋聯蒙滅金是沒有選擇了

野狐嶺之戰

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即蒙古大汗位,號“成吉思汗”。1211年,成吉思汗誓師伐金,在野狐嶺(今河北萬全縣)大敗金兵。1213年,蒙古軍幾乎踏遍了黃河以北的所有金朝領土,圍困金中都燕京(今北京)。金帝衛紹王被臣下所殺,金宣宗即位,隨即獻公主、金帛、馬匹求和。成吉思汗許和退兵

1214年,金宣宗被迫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成吉思汗認為金朝遷都是缺乏和好的誠意,再次圍困中都,翌年將之攻陷。此後,蒙古軍主力西征,金朝暫時得以在黃河以南苟延殘喘

金朝在強大的蒙古軍面前不堪一擊,卻不把南宋放在眼裡

,幻想著打敗南宋,向南拓展地盤,以彌補淪喪的大片河山,躲避蒙古軍的鋒芒。自1217年起,接連發動了數次南侵戰爭。但宋軍的抵抗,一次又一次粉碎了金朝的幻想。戰爭打到1223年,金朝徒然消耗了大量軍力、物力,卻一無所得。當年年底,金宣宗去世,金哀宗完顏守緒即位,不得不正視現實,放棄了南侵

如果說北宋聯金滅遼戰略選擇有誤,那麼南宋聯蒙滅金是沒有選擇了

金朝末期已經被蒙古擠壓到黃河以南

1227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進攻西夏,遭遇了罕見的頑強抵抗。七月,成吉思汗病死於軍中。臨死前,他留下“假道伐金”的遺命,即從南宋借路,採取迂迴包抄的戰術消滅金朝窩闊臺汗幾次遣使到南宋,提議聯合滅金。但南宋君臣懼怕金人,議而未決

1232年春,蒙古軍在鈞州(今河南禹縣)三峰山圍殲金騎兵二十萬、步兵十五萬。這是一場決定性的戰役,金朝精兵良將損失殆盡。這時,南宋終於看清金朝滅亡在即,匆忙遣使回訪蒙古,答應共同出兵滅金

南宋派孟珙率軍自襄陽向東進發,一路攻城略地,殺到了蔡州(今河南汝南)。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困守蔡州的

金哀宗見大勢已去,傳帝位給宗室完顏承麟。完顏承麟的即位典禮還在進行,城南已飄揚起宋軍的戰旗。與此同時,蒙古軍也自西面攻入城內,展開巷戰。金哀宗自縊而死,完顏承麟被亂兵所殺

立國一百二十年的金朝滅亡。南宋以繳獲的金哀宗遺骨祭告太廟,又遣官至洛陽祭掃北宋陵寢,舉國上下為終於報了百年之仇、雪了靖康之恥而歡欣鼓舞。

如果說北宋聯金滅遼戰略選擇有誤,那麼南宋聯蒙滅金是沒有選擇了

三峰山之戰,拖雷率領蒙古軍全殲金軍主力

然而,南宋此時面臨的局勢,幾乎就是金滅遼後北宋所面對的局勢的翻版。監察御史洪諮夔就說:“今殘金雖滅,鄰國方強,益嚴守備猶恐不逮,豈可動色相賀,渙然解體,以重方來之憂?”但無論宋理宗還是主戰的將帥,都求功心切,在各方面都未進行認真準備的情況下,就匆忙開始了武力收復中原的行動

宋軍利用蒙古軍主力撤走的時機,幾乎兵不血刃,收復了汴、洛故都,史稱“端平入洛”。但同時,宋軍也陷入了困境。由於蒙古軍掘開黃河阻擋宋軍,黃淮之間,一片汪洋,糧食軍需無法隨軍運輸。沿途城鄉殘破至極,根本籌不到軍糧。

進入洛陽的宋軍第二天就無糧可食,只好釆野菜充飢

蒙古軍趁機反擊,洛陽宋軍拼死抵抗。一仗下來,宋軍十喪八九。在開封等候糧草的宋朝軍隊聞訊也掉頭南撤,武力收復中原的行動就此結束

如果說北宋聯金滅遼戰略選擇有誤,那麼南宋聯蒙滅金是沒有選擇了

端平入洛,南宋賠了夫人又折兵,點燃了蒙古滅宋的導火索

端平二年(1235年)春,蒙古軍分三路南侵長達四十餘年的宋蒙(元)戰爭正式拉開了序幕。

蒙古軍的第一輪進攻,就佔領鄂北重鎮襄陽,把戰場推進到長江沿線,足見其攻勢凌厲。襄陽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不僅將西面的大散關東面的淮河連成一線,而且是長江中游重鎮江陵的屏障。襄陽失則江陵危,江陵危則長江之險不足恃

1238 年九月,南宋朝廷任命孟珙為京西、湖北路制置使,奉詔收復襄陽。孟珙穩紮穩打,連續收復郢州(今湖北鍾祥)、荊門軍(今湖北當陽)等地,於次年六月勝利收復襄陽。此後,襄陽成為南宋抵抗蒙古的重要樞紐

如果說北宋聯金滅遼戰略選擇有誤,那麼南宋聯蒙滅金是沒有選擇了

襄陽古城

1241 年十一月,蒙古窩闊臺汗死,之後十年蒙古政局一直動盪,稍稍放緩了對南宋的攻勢孟珙、餘玠等南宋將領抓住這個機會,加強了荊襄和四川地區的防禦力量。可是,孟珙、餘玠等人的進取與努力卻受到

南宋朝廷的種種掣肘

孟珙主持荊襄防務九年,屢敗蒙軍,威名赫赫。他不滿足於被動防禦,還千方百計開展敵後工作,撫慰中原人心,既可瞭解敵情,又可攻防結合。但猜忌武將的朝廷卻不僅不支持,還對他久典重兵不太放心。這使孟珙心情極不愉快,抑鬱成疾,於1246 年九月去世。

餘玠主持四川軍政頗有成效,卻受到朝中宰相謝方叔等人的惡意中傷,宋理宗聽信讒言,詔餘玠入朝。餘玠壯志難酬,急火攻心,於1253 年七月猝然病逝。孟珙、餘玠的抑鬱而終,是南宋抗蒙力量的重大損失。

1251 年,蒙哥就任蒙古可汗,結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內部權力紛爭,再次掀起進攻南宋的高潮。1259 年九月,忽必烈

率蒙古軍包圍了長江重鎮鄂州(今湖北武漢),朝野大震,臨安城內人心惶惶。當時,由蒙哥汗親率的西路軍在四川合州釣魚城(今重慶市合川東)下受挫,蒙哥本人也被炮石擊成重傷,不久喪命

如果說北宋聯金滅遼戰略選擇有誤,那麼南宋聯蒙滅金是沒有選擇了

釣魚城

忽必烈在奪得汗位、鞏固權力之後,又發起了新一輪滅宋戰爭。他接受南宋降將劉整的建議,把襄陽和樊城作為主攻目標,於1267 年開始圍攻。

南宋軍民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後來蒙古軍控制了漢水切斷了襄樊的後勤補給通道,宋軍多次增援解圍均未成功。1273 年正月,樊城被元軍攻破。二月,襄陽守將呂文煥力竭降元。襄樊保衛戰失敗後,南宋大勢已去。元朝君臣已經發出“四海混同,可計日而待”的豪言,滅亡南宋的信心更加堅定了。

1274 年,宋度宗病死,其子恭帝繼位,太皇太后謝氏垂簾。同年底,鄂州陷落,元軍統帥伯顏親率主力,以降將呂文煥

為先導,順江東下。南宋沿江諸將,多為呂氏舊部,所以元兵一來,都望風歸降。1276 年正月,三路元軍在臨安城北會合,二月元軍進入臨安,三月擄恭帝及皇親、官員數千人北上,南宋實際已經滅亡。

如果說北宋聯金滅遼戰略選擇有誤,那麼南宋聯蒙滅金是沒有選擇了

郭靖誓守襄陽

蒙古崛起後,鐵騎橫掃亞歐大陸,所向披靡。它

滅亡西夏只用了二十二年,滅金用了二十三年。這些政權都以軍事立國,曾經威震天下。所以,蒙古剛開始發動侵宋戰爭時,根本沒有把南宋放在眼裡耶律楚材就曾對南宋來使傲慢地說:你們只恃著大江,我朝馬蹄所至,天上天上去,海里海里去!

然而,他們沒有料到,滅掉南宋,整整花了四十五年。在蒙元軍隊的所有對手當中,南宋抵抗時間最久,給蒙古軍造成的損失最大,就連蒙哥汗也斃命於南宋的炮火之下。以至於國外一些學者認為,南宋其實並不軟弱,更非無能,而是當時世界上除蒙古軍之外最厲害的軍隊

南宋的生命力如此頑強,原因是多方面的。僅就軍事而言,蒙古軍以騎兵為主,擅長平原曠野作戰,

拙於山地川澤周旋,南宋正好具備有利的地形條件。而且,宋軍長期與遼、夏、金對峙,雖然攻勢作戰非其所長,但是積累了豐富和行之有效的防禦戰經驗。宋人發明的火藥也在實戰中發揮了不小的威力。這些因素,使得南宋與蒙古(元朝)的戰爭長期陷於膠著的狀態。

如果說北宋聯金滅遼戰略選擇有誤,那麼南宋聯蒙滅金是沒有選擇了

文天祥(1236—1283年)

政治方面,南宋朝政雖然萎靡腐敗,皇帝也多昏庸懦弱,官員平時文恬武嬉,但崇尚寬仁和文治的國策也在廣大士民中間播下了忠君愛國、重視名節的種子,一旦國家處於危急存亡之秋,慷慨赴死之士往往能自覺起來為國效命,雖無法挽救最後的滅亡,但堅強的抵抗意志也讓入侵者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如清朝學者趙翼所說:“及有事之秋,猶多慷慨報國,紹興之支撐半壁,德祐之畢命疆場歷代以來,捐軀殉國者,惟宋末獨多,雖無救於敗亡,要不可謂非養士之報也。”

如果說北宋聯金滅遼戰略選擇有誤,那麼南宋聯蒙滅金是沒有選擇了

卜憲群 總撰稿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撰稿

華夏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