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巨匠軼事|樑思成:執念一生只為廝(上)

巨匠轶事|梁思成:执念一生只为厮(上)

巨匠轶事|梁思成:执念一生只为厮(上)

2018年4月23日,百集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第2季啟動暨《百年巨匠·建築篇》開機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百年巨匠·建築篇》將聚焦詹天佑、茅以升、梁思成、楊廷寶四位近現代中國建築工程領域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以影像傳記多角度展現他們不凡的人生歷程和卓越的學術造詣,展現近現代中國建築事業的發展和建築文化的演進,從近現代中國建築史的獨特視角展現中華優秀文化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展現中華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近期,“百年巨匠”公眾號將聚焦詹天佑、茅以升、梁思成、楊廷寶四位建築工程領域的大師,以不同視角呈現他們平凡、傳奇、多姿多彩的人生。

巨匠轶事|梁思成:执念一生只为厮(上)

【正文部分約1600字,閱讀需要3-4分鐘】

楊鴻勳,195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系,建築史學家、建築考古學家、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原理事長、俄羅斯建築遺產科學院院士。曾在中國科學院任學部委員梁思成的助手及以梁思成為主任的建築理論與歷史研究室秘書。

作為梁思成的學生和曾經的助手,一個個故事、一幕幕場景都印在楊鴻勳的腦海中,時經多年,從未褪色。

“他真的是一生執著為建築。”楊鴻勳慨嘆:“如果沒有那種堅定不移的信念,沒有那種源源不斷的熱愛,沒有一個人能像他那樣走完一生。”

執 迷

“笨人下笨工夫”,筆記本上不是手繪插圖就是摘抄的評論。

1951年夏天,楊鴻勳如願以償進入了清華營建系,也就此結識了營建學系系主任梁思成。

無意間,楊鴻勳受梁思成的影響走進建築的殿堂。而當時間再往前追溯,又是誰引領著年輕的梁思成走上建築之路呢?

巨匠轶事|梁思成:执念一生只为厮(上)

梁思成

“考慮國家建設的需要,梁啟超分別為子女選定留洋深造的專業方向,根據梁思成的美術特長,為他安排了建築學這條路。但我感覺,這隻能說是為梁思成創造了與建築相遇的緣分,後面的大師路是他自己一步步腳踏實地走出來的。”楊鴻勳說。

1925年,梁思成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學。一天,他收到父親遠隔重洋寄來的一本書——《營造法式》。這是北宋官訂的建築技術類專著,反映了北宋時期我國建築技術的最高水平。但是,對此時的梁思成而言,這部精美的鉅著竟如天書一般,讓他茫然。

內心的失落促使梁思成更加刻苦地學習建築學。在賓大,梁思成特別用功,這從多年後放在清華營造系資料室供學生參考的梁思成當年的筆記中可見一斑:隔兩三頁就有一張插圖,有平面圖、立面圖、透視圖和剖面圖,全都是鋼筆畫的,線條活潑中帶著嚴謹;除記錄老師講課的內容外,還就每一座建築查閱了大量的書籍文獻,並從中摘抄下重要的評論。

巨匠轶事|梁思成:执念一生只为厮(上)

工作中的梁思成

用這種“笨人下笨工夫”的精神投入進去,梁思成深深地沉浸在建築的魅力之中。

建築對梁思成意味著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楊鴻勳還清晰地記得梁思成說,“建築是一切人類造型創造中最龐大、最複雜、最耐久的一類,而且也是全世界保存得最完好的,有傳統、有活力,最珍貴、最特殊的藝術。”

這些“最”,就是建築在梁思成心裡的分量。

執 勞

把報紙壓在身上禦寒,與跳蚤臭蟲一路作伴。

在賓大完成學業後,梁思成踏上了歐洲的土地,觀摩各地建築。

看到歐洲各國對本國古建築已有系統的整理和研究,並都寫出了本國的建築史,唯獨中國這個東方古國沒有,梁思成被深深刺痛了。他說:“作為一箇中國建築師,我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

匆匆回國,梁思成和林徽因一道投入建築事業中。1932年,梁思成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古建築調查。

巨匠轶事|梁思成:执念一生只为厮(上)

梁思成與林徽因

在那個時代,調查古建築的艱辛、危難、困頓,楊鴻勳雖未親歷,但通過樑思成留下的文字和講述,當時的場景彷彿就在眼前,也令他感到驚心動魄。

1932年4月,梁思成第一次開展野外古建築調查。當他精疲力竭地到達薊縣縣城時,立即打電話給留在北京家中的妻子林徽因,告之“沒有土匪”。

他去河北寶坻縣,車在泥濘的路上顛簸,左右搖晃,傾斜幾達30度。途中過箭桿河土橋,乘客都要下車涉水過河,讓汽車空車過橋,然後換乘騾車到縣城。最後再身背幾十斤重的儀器、用品,步行幾十裡,才到達山中寺廟。

調查路上,常常找不到一家乾淨的旅店,買不到一片白麵做的主食。有一次住在正定隆興寺附近的小學校內,晚上,梁思成凍得把報紙壓在薄被上禦寒。

跳蚤、臭蟲、蝙蝠是調查路上的“親密夥伴”。忙完一天的工作,梁思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設法搞來一盆水,脫了鞋襪站在水盆中央,抖動衣褲,不一會兒就能看到水面上浮著一層跳蚤。

巨匠轶事|梁思成:执念一生只为厮(上)

梁思成手繪佛光寺大殿結構圖

至於臭蟲和蝙蝠,佛光寺裡所遇堪稱代表。梁思成這樣記錄:

“上千蝙蝠叢生於脊桁四周,如同厚敷其上的一層魚子醬……蝙蝠身上寄生的臭蟲數以百萬計,於木料上大量孳生著……我們的口鼻上蒙著厚面罩,幾乎透不過氣來。在一片漆黑和惡臭之間,藉手電光進行著測繪和拍攝。幾個小時以後,當我們鑽出簷下呼吸新鮮空氣時,發現無數臭蟲鑽進了留置平暗上的睡袋及睡袋內的筆記本里。”

但對於執著於所愛事業的人而言,苦難有時也會伴隨快樂。梁思成甘之如飴:“被(臭蟲)咬得很厲害,但我追獵遺構多年,以此時此刻最感快慰。”

(本文節選自《解放日報》,文章有刪減,標題有改動。

巨匠轶事|梁思成:执念一生只为厮(上)巨匠轶事|梁思成:执念一生只为厮(上)

梁思成(1901-1972),籍貫廣東新會,生於日本東京,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是建築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

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等作品的設計。著有《中國建築史》《圖像中國建築史》《營造法式註釋》《中國雕塑史》等。他是原東北大學建築系、清華大學建築系的開創者。

1988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頒發證書,表彰梁思成教授和他所領導的集體在“中國古代建築理論及文物建築保護”的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貢獻,被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巨匠轶事|梁思成:执念一生只为厮(上)

剪影

巨匠轶事|梁思成:执念一生只为厮(上)巨匠轶事|梁思成:执念一生只为厮(上)

啟動開機儀式上,蔡武、胡振民、閻曉明、李前光、龔心瀚、趙學敏、王文章、劉效禮、金越、楊京島、黃宇奘等嘉賓共同啟動《百年巨匠·建築篇》

巨匠轶事|梁思成:执念一生只为厮(上)

巨匠學生代表、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楊廷寶與梁思成學生黎志濤和建設部原總工程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許溶烈,茅以升之女茅玉麟在開機現場

凡本微信刊載的作品(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任何資料),均為《百年巨匠》項目方依法享有知識產權或已獲得合法授權的作品,未經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機構或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或部分使用;已獲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百年巨匠》官方微信”。違反上述聲明者,《百年巨匠》項目方保留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