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情懷:古藺民俗拾遺彙編-上

上樑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古藺農村修建的房屋一般為三種結構:即土木結構、磚木結構、全木結構,主要為前兩種。有錢人家房面蓋瓦,沒錢者只好蓋稻草或茅草,因此以房面來分只有瓦房和草房兩種。不管修什麼結構什麼房面的房子,都離不開上樑。因為梁木為修房造屋中最重要的構件,所以上樑就成為了修造中一個特別重要的環節,因此上樑的規矩也特別多。

首先是選材。梁木必須是長青硬雜的喬木,而且長得伸展、勻稱,最好無節疤,直徑在20至30釐米之間,以柏木為佳。來源分三種情況:一是主家土地山林中自取,二是從別人山林中購買,三是直親密友贈送。

二是伐木。伐木前要請先生根據戶主的生辰八字看期程,選定伐木、制梁、上樑的吉日良辰。伐木時,木匠師傅要舉行一個簡單的儀式,先在樹下燒香化紙、磕頭,給土地神靈報告後才可動刀。

三是制梁。梁木抬回家後兩頭平放在木馬上,木匠師傅用主家買的新墨斗墨扦先量出梁木的長度,再通過鋸、劈、刨,最後形成上圓下平的形狀。然後在梁木平面正中畫上了個太極圖,在圖的正中嵌入一個銀圓或銅圓,並將請人寫好的“紫微高照”的梁箋攔腰貼於太極圖處,將“萬載興隆”的鬥箋一字一箋分別對稱相對貼於梁木兩端。

四是上樑。主家先在供桌上擺上刀頭敬酒,雞米利市,點上香燭,然後雙手合掌立於木匠師傅身後。良辰一到,木匠師傅先在供桌前面燒紙敬菩薩,口中唸唸有詞。敬完菩薩,他左手提雄雞,右手握斧頭,從梁頭開始,用斧頭在梁頭上敲一下,抑揚頓挫地說道:“一點梁頭,兒孫代代中公侯!”接著將雞冠掐破,在雞脖上扯下幾片絨毛,用雞血沾貼於梁頭,如法繼續。“二點梁腰,兒孫代代穿金袍”,“三點梁尾,兒孫代代中狀元”。

祭梁完畢,然後請親雙好友為主家掛彩,於是主家的三親六戚便將帶來的紅布拴掛於梁木之上。此時木匠師傅大呼一聲:“吉日良辰已到來,萬丈高樓從地起!”眾人齊呼:“起!”,兩邊站好的眾親友抬的抬,扶的扶,沿著搭好的木梯平行地梁木抬至房頂放入兩邊中柱的槽口內。中柱的槽口內還要事先放入銀圓和銅錢,表示主家財源旺盛。在爬樓梯的過程中,兩邊抬梁的人還要邊登樓邊說四言八句表示恭賀,如左邊的人說:“這根梁木白森森哎,主家代代都出研究生!”右邊的人馬上接著說:“這根梁木長又長哎,主家代代都是狀元郎!”……

梁木放穩後,膽大的木匠還要踩梁,有錢的主家還要準備拋梁粑。拋梁粑一般為米粑,或用湯圓面炸的,拋梁粑中還要放入硬幣,讓眾親友吃粑時都說這家人好有錢,以表祝福。拋梁粑就由木匠師傅帶上房頂,從梁頭走到梁尾,又從梁尾返回梁頭,邊向下面的人群拋粑邊向主家說四言八句表示祝賀,已博主家歡喜。

踩梁結束,再鳴炮奏樂,整個活動才告結束。

情怀:古蔺民俗拾遗汇编-上

初審:劉增明

終審:李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