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他是溫州首富,30年前造出電動汽車,橫甩李書福幾條街,被稱為“溫州第一能人”!

浙江出過兩個“中國首富”: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和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而溫州公認最大的老闆是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

但在30年前,溫州的首富是蒼南縣金鄉鎮一個叫葉文貴的人。

他是温州首富,30年前造出电动汽车,横甩李书福几条街,被称为“温州第一能人”!

那時候,宗慶後還是紙箱廠的推銷員,南存輝剛從修鞋改為賣低壓電器裡最簡單的信號按鈕燈,馬雲正因為高考數學只得了一分而淚灑考場。

他用400塊發家,先後辦了軋鋁廠、高頻機廠、壓延薄膜廠、微機儀器廠,辦一個火一個,身家至少上千萬元。從個體私營業主當上副區長,從閉門謝客到造出電動汽車,他被稱為“溫州第一能人”。

他是温州首富,30年前造出电动汽车,横甩李书福几条街,被称为“温州第一能人”!

然而沉浸在莫大喜悅中的葉文貴沒有想到,也正是這部小車,讓他從風光山頂墜入事業深淵。

英雄背影

回想20世紀90年代,葉文貴投入四千多萬資產造電動汽車,因為沒法實現商品化,最後失敗告終。

葉文貴的造車夢破滅後,就很少再能聽到關於他的消息。據說,他曾多次拒絕媒體的採訪要求,將自己“藏”了起來,不再被公眾所知。

在他人生的最後10餘年時間裡,這個曾經的傳奇人物迴歸到普通人的生活,做著自己感興趣的事。

他是温州首富,30年前造出电动汽车,横甩李书福几条街,被称为“温州第一能人”!

葉文貴在做錫器

深居簡出的葉文貴,平常種花養魚,研究建築,學習錫器製作,只有櫥櫃上擺滿的各個年份的茅臺酒瓶,讓人想起他當年如何意氣風發地下海創業。

2017年3月,年僅67歲的葉文貴因病去世。妻子陳星初說,他的一生比誰都精彩,相當於別人活了十輩子。

廠辦一個火一個

曾坐擁千萬資產成溫州首富

葉文貴是溫州市蒼南縣金鄉鎮人。

1969年10月,19歲的葉文貴到黑龍江七臺河市插隊,發現關內和關外土特產差價很大,通過販賣茶葉、人參和熊膽等掘得第一桶金。

他是温州首富,30年前造出电动汽车,横甩李书福几条街,被称为“温州第一能人”!

1969年的葉文貴

1978年底,葉文貴回到老家金鄉鎮,發現家鄉冒出了許多生產鋁製校徽和塑料飯菜票的小作坊。他從中找到商機,先後創辦了軋鋁廠、高頻熱合機廠、壓延薄膜廠、包裝材料廠、蓄電池廠、微機儀器廠等6個廠,辦一個火一個。

幾年後,葉文貴在那個萬元戶都很稀缺的年代就坐擁千萬元資產,成為溫州第一位首富。

他是温州首富,30年前造出电动汽车,横甩李书福几条街,被称为“温州第一能人”!

葉文貴發行中國最早的私營企業股票

富甲一方的葉文貴,名氣當年甚至蓋過了後來的“浙商教父”——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

費孝通先生到他的廠裡轉了三圈,說:“了不起的新型企業家。”加拿大著名機電學教授鮑勃惠也不遠萬里跑到中國看葉文貴:“在中國農村,想不到有你這樣的奇人。”

他是温州首富,30年前造出电动汽车,横甩李书福几条街,被称为“温州第一能人”!

圖為1987年3月,德國《明鏡週刊》記者史德安專程到蒼南縣金鄉鎮採訪葉文貴

政府也注意上了他。1984年5月,他被縣政府破格提拔為金鄉區副區長。

個體私營業主竟當上了政府官員,這是隻有溫州人才做得出的中國改革“第一”。

當上官員後,葉文貴發現時間根本不夠用。除了管廠子、跑業務,他還得不停地開會、開會。光榮感和興奮勁過後,葉文貴感到厭倦,於是辭去了這個職務。

不當官員了,葉文貴終於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他有更雄心勃勃的理想:造汽車!而且是幾十年後都夠時髦的電動轎車!

光環下選擇閉門造車

最後欠下鉅債

1988年,坐擁千萬資產、風頭正勁的葉文貴突然停下手中全部生意,閉門謝客,一心一意做起了“中國農民的汽車夢”。

他這麼做的唯一目的是想專心造車,幾年後,他的電動汽車真的動起來了,充一夜電能跑上百十公里。

崎嶇的鄉間山路上,電動汽車像小馬駒似的顛著,他的心也隨之激動地狂跳。

1991年,他的產品獲得1990年度國家級新產品稱號。1993年,他研製出首輛混合動力小轎車樣車,該車95%以上的配件都來自溫州本地。

他是温州首富,30年前造出电动汽车,横甩李书福几条街,被称为“温州第一能人”!

“yf-1100”電動汽車

這輛取名為“yf-1100”電動汽車,不但一次充電可以行駛100多公里,最高時速為每小時80公里,並且還是油電混合車。“這個在國際上也屬於領先水平。”

葉文貴給電動汽車取了一個類似於自家孩子的名字——葉豐牌,自己擔任總工程師、總設計師。第一批造了2輛葉豐電動汽車,第二批也造了2輛,第三批造了7輛,第四批造了1輛。當時,一輛車的定價是5萬元。

他是温州首富,30年前造出电动汽车,横甩李书福几条街,被称为“温州第一能人”!

電動汽車從夢想到商品,需要更完善的技術、更鉅額的資金,他不得不四處奔走,甚至把自己開的部分廠都賣掉了。

只是,當時沒有充電站,也不能商品化。他徹底失敗了!

“錢很快就花光了,當時周圍的朋友勸我放棄,但是誰勸也沒用。”葉文貴著了迷一樣專注在研發上。

直到1995年的時候沒錢了,項目只好停掉。

為了自己的夢想,葉文貴前後投入了四千多萬元,終因財力所限不得不終止了該項目。他也曾試圖轉讓技術,或者向國家申請資金支持,最終也都沒有成功。

他是温州首富,30年前造出电动汽车,横甩李书福几条街,被称为“温州第一能人”!

車模在展示電動汽車,車內為葉文貴

在廠區的一角,荒草叢中,靜靜地躺著十多個早已鏽跡斑斑的電動汽車鋼鐵驅殼。

他是温州首富,30年前造出电动汽车,横甩李书福几条街,被称为“温州第一能人”!

1995年後,知名財經作家、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鬍宏偉是極少數採訪過葉文貴的人。

“我與葉文貴有過多次的採訪接觸,第一次是在上世紀80年代後半期,那時他如日中天。不過,讓我印象最深的會面,還是1998年的最後一次。通過私人渠道誠懇相約,因失敗無臉見人而早已拒絕任何採訪的葉文貴最終答應與我們見一面。”

當時已淪為落魄小老闆的葉文貴,帶著胡宏偉來到自己廠區的一角,殘陽如血,他指著一堆鏽跡斑斑的車殼,喃喃自語:“只要再有2000萬,我一定讓我的電動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跑起來!”

他的眼裡沒有失意,而是放射出永不言敗的光芒。

在投入全部四千多萬資產後,葉文貴終於認識到,要真正把電動汽車商品化,即便是小批量,也要五億、十億的投入。一個農民企業家的力量,在整個產業發展面前,實在過於單薄。

1995年5月,研發資金徹底中斷,葉文貴送走了最後一名工程師,正式結束了傳奇的造車夢。

很多年後,葉文貴將一個紅色的“yf-1100”電動汽車外殼捐贈給了浙商博物館,讓人們記住了這個在溫州金鄉點燃的“中國農民的電動汽車夢”。

失敗與偉大

“我覺得自己已經成功了,因為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對於造車耗盡財富,葉文貴看得很淡。

曾經的“造車狂人”,如今在他的住處幾乎找不到關於車的影子。但老葉的妻子陳星初說,他把造車的資料都存在兩臺電腦上了,平時還是會經常打開來看看。這兩臺電腦,妻子在丈夫過世後,就留在了身邊。

曾經跟隨葉文貴造車的,絕大部分人早已轉行做別的事了,唯一還跟車打交道的,可能要數他的徒弟鄭紹付了,他做汽車裝潢和研發汽車油漆。

“每次我來老師家裡,他還會跟我講造車的事。”鄭紹付說,他看得出,對於造車的夢想,葉文貴沒有完全消失,“只是不願輕易跟人提起。”

他是温州首富,30年前造出电动汽车,横甩李书福几条街,被称为“温州第一能人”!

跌倒在造車路上的葉文貴捐出了他造的一個車殼子

某種程度上,他的汽車夢以另一種形式得到延續。兒子葉飛畢業於清華大學汽車工程專業,對於父親的汽車夢,葉飛的理解更為理性:科研和產業是兩個概念。科研成功不一定產業就成功。

在曾經率先採訪過葉文貴的新華社高級記者張和平看來,葉文貴具有超前的創新精神,具有開拓性眼光,敢於瞄準世界尖端科技領域搞研發;在媒體紀念溫州模式30年系列報道中,葉文貴被比作“不死鳥”,雖然由於當時的國家政策和市場環境等因素,葉文貴的造車夢不得不黯然收場,但他是上世紀80年代溫州群體的典型代表,詮釋了當時來自溫州民間的巨大創業活力,他永不言敗的精神,是不會消失的。

2013年10月開館的浙商博物館裡,葉文貴被列入“英雄背影”板塊,他捐贈的紅色玻璃鋼汽車車架殼子,在吉利、眾泰、萬豐奧特等多家知名浙商捐贈的自產汽車中,顯得格外特別。籌辦博物館的楊軼清說,這一板塊收錄的是一些雖敗猶榮的創業家,葉文貴勇於冒險、敢於先行,創業精神十分突出。

但葉文貴並不覺得自己失敗,他說:就算別人說我是阿Q,我也覺得自己很成功。因為一個人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用自己親手掙的錢,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就夠了。

近幾年,葉文貴把心思都花在了研究建築上。在他房間門口,擺放著一個未完工的模型,這是他牽頭出資為鄉里建造的祠堂模型。

為了造祠堂,他捐了好幾百萬,鄉里人說,在去世的前幾天,他還在祠堂的工地上,親自參與祠堂的設計和建造。

這種專注與投入讓他的兒女受益匪淺。

他是温州首富,30年前造出电动汽车,横甩李书福几条街,被称为“温州第一能人”!

葉文貴的女兒談及父親,感慨道:“即使他再忙,也會經常找我們三兄妹吃飯、聊天,碰到什麼事情,他總先問我們怎麼看。”

“他留給我們最大的財富可能不是金錢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他用自己的行動在告訴我們,做事要專注,要富有激情。”

在妻子陳星初看來,只讀到初中的丈夫天生就有自學成才的本事。“他要做一件事,就會全心全意地去做,直到把這件事做到極致。”陳星初說,“以前造車的時候,他可以兩天不睡覺研究造車;現在學建築,他可以七天不出門,看這樣的書。”

在葉文貴的臥室裡,隨處可見關於建築的書籍:床頭是一本《古建清代木構造》,沙發上是《中國古建築構造技術》,茶几是《中國建築(8.900, 0.06, 0.68%)史》。每本書上,都留有折角和做筆記的痕跡。

在房間裡,有一臺60寸的電視機。家人說,那是用來看建築效果圖的,“可以放得更大,看得更清楚。”

如今,葉文貴的三個子女,都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大兒子畢業於清華大學,兩個女兒也出國深造,都有了屬於自己的事業。

對於知識的尊重,葉文貴還努力傳遞給鄉里其他的孩子。每逢過節,他都會把鄉里剛考上大學的孩子叫來家裡吃飯,有困難的會幫忙。這樣的習慣,在葉文貴最後的幾年裡,一直保持著。

如今,曾經的傳奇人物已落幕。沒有人記得葉文貴,記得他曾在溫州這片熱土撒下的熱情,以及他那未實現的造車夢。

就像沒有人願意記得失敗者,但他依然偉大,一個極端理想又極端務實的企業家。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