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伍子胥灭楚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他的一场哭泣

伍子胥灭楚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他的一场哭泣

总有人说,遇到难事光靠哭是没有用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可是呢?凡事都有例外。在春秋时期,就是因为他的一场哭泣,让伍子胥的灭楚行动功亏一篑,也把楚国从灭国的危机里面拉了出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个人又是谁呢?

伍子胥灭楚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他的一场哭泣

公元前522年,楚国太子少傅费无极诬告太子建谋反,而当时的楚国君王楚平王却信以为真,要把太子建逮捕问罪。而太子太傅伍奢就劝谏楚平王不要听信奸臣一面之词,更不要做出疏远自己至亲骨肉的蠢事(当然他没有说的这么直接)。但是楚平王根本听不进伍奢的忠告,执意下令逮捕太子建,太子建不知道从哪里听到风声,竟然提前就逃到宋国。大怒的楚平王认为是伍奢走漏了消息,于是楚平王就把伍奢及其长子伍尚下令处死,伍奢次子伍子胥辗转逃到吴国。伍子胥在离开楚国前,对他的好友申包胥说:有朝一日,我一定要为父兄报仇,灭亡楚国!申包胥也不甘示弱对伍子胥说:你好自为之吧,如果将来你能灭亡楚国,我就一定能复兴楚国。

伍子胥灭楚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他的一场哭泣

申包胥

伍子胥到了吴国后,投奔了当时的公子光(即日后的吴王阖闾)。伍子胥知道阖闾有野心,不甘心屈居在吴王僚之下,想要杀吴王僚而自立为王,可是又不能说穿此事,于是就将勇士专诸推荐给阖闾。公元前515年,吴王僚趁楚平王驾崩,楚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亲自率军伐楚。由于吴王僚出征带走了自己大多数的亲信,因此对吴国的控制力大幅度削弱,阖闾趁机策动政变,将吴国上下控制在了自己手中。当吴王僚班师回朝时,在庆功宴上派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阖闾成为了新一任的吴王。之后吴王阖闾重用伍子胥,大力发展吴国国力,又在伍子胥的推荐下认识了孙武,并被孙武的军事才能深深折服,拜孙武为大将军,让他训练吴国士卒,吴国的军事实力由此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之后吴军不断征战,走上了开疆拓土的军事侵略道路。

伍子胥灭楚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他的一场哭泣

伍子胥灭楚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他的一场哭泣

阖闾

公元前506年,连年征战的吴军休整完毕,伍子胥建议吴王阖闾联合蔡国出兵攻打楚国。当年冬天,吴王阖闾率领吴蔡联军进攻楚国,接连获胜,并在十一月二十八日,吴军攻入楚国都城郢。楚昭王仓皇出逃,一路逃亡到随国。攻下楚国都城郢后,伍子胥下令兵士挖开楚平王之墓,痛鞭其尸骨,以报杀害父兄之仇,之后还下令吴军继续进攻,欲一举灭了楚国。

伍子胥灭楚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他的一场哭泣

申包胥当时任楚国大夫(朝廷中等级别的官员),目睹楚国破败非常忧伤。他没有忘记当年同伍子胥分手时说过的话,主动向楚昭王请求出使秦国,求借援军以抗击吴军。申包胥到了秦国后请求拜见秦哀公,请求秦哀公派兵救援楚国,楚国愿意世代对秦国称臣。秦哀公开始并没有出兵的意思,只是叫申包胥先住下,等他考虑一下。申包胥被带到住处之后,一连数天都没有得到秦哀公召见,无计可施的他只能站在院墙旁边嚎啕大哭,日夜不停地哭泣,一连持续了七天。此事自然瞒不过秦哀公,秦哀公听闻之后,被申包胥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为他写了《无衣》一诗:“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秦哀公也终于同意出兵救楚。

伍子胥灭楚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他的一场哭泣

公元前505年,申包胥请来秦国五百辆战车和数千名官兵,在沂地大败夫概(吴王阖闾之弟)的部队,九月,楚军在公婿之溪又一次大败吴军。吴王阖闾经过了两次大败,又慑于楚、秦联军的威力,灭楚之心就没有了那么强烈,所以即使伍子胥再三劝说不要退兵,他也依旧选择了退兵回国,楚国也因此从灭国危机中存活了下来,楚国也得以复国。十月,楚昭王一行回到郢都。楚昭王高度赞扬申包胥,准备重赏于他。申包胥却辞谢楚昭王的赏赐,随即隐而不知去向。

申包胥见楚国被吴军攻破,忧心如焚。他徒手去秦国求援,昼夜哭泣,不吃不喝,以一片赤诚之心感动了秦哀公,借来援军。其实秦哀公对申包胥所云楚国将向秦国世代称臣并不相信,从他出兵击败吴军后,并没有要求楚国称臣就可见一斑。他之所以决定救援楚国也只不过是被申包胥对国家的赤胆忠心所感动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