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BC洞察:紅芯瀏覽器為何被廣泛質疑?原因有三

BC洞察:紅芯瀏覽器為何被廣泛質疑?原因有三

紅芯瀏覽器

BC資訊:8月16日,陷入輿論漩渦的紅芯瀏覽器聯合創始人高婧針對媒體報道回應稱,紅芯瀏覽器“包含Chrome在裡面”,但並非抄襲,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創新”,如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及應用安全方面都有創新,這些功能需連接雲服務,“單看安裝包是看不到任何東西的”。

這家號稱“自主安全可控的國產瀏覽器”為何引發了科技圈和公眾輿論的廣泛質疑?

1、是不是自主?紅芯瀏覽器基於開源項目,不宜如此宣傳

該公司表示,紅芯瀏覽器是在通用瀏覽器內核架構(即Chromium開源項目,但不是Chrome瀏覽器)基礎上的技術創新,內核Redcore是基於Chromium/Blink。

有業內人士也表示,對於已經非常成熟的瀏覽器產品來說,一家公司從頭做起可能意義不大,所以多數都是在開源項目的基礎上進行修改。

這麼做也無可厚非,但輿論所不能接受的是,多數公司的做法並不能被某些公司包裝成“打破美國壟斷”、“自主”。是不是自主?相信大家心裡都有數。

2、算不算造假?“自主安全可控”及“創新”的宣傳為企業贏得了投資和客戶

以“自主可控的國產瀏覽器”紅芯瀏覽器為核心的這家公司在前幾天剛剛宣佈完成2.5億元的C輪融資,需要關注的是,投資方包括上市公司、政府客戶及資本機構。

而且其新聞稿顯示,瀏覽器客戶包括一些國家機關、中車集團、中遠海運、國家電網、比亞迪、海信等。

本來,企業的誇張宣傳也不在少數,但假如以此類宣傳為由頭拿下諸多客戶,這種行為已經涉嫌“造假”。如果一家企業從事的是合法合規的市場營銷,市場會給予認可和回饋。但對於紅芯瀏覽器來說,恐怕需要解釋清楚。

站在其他行業企業的立場上,如果這樣能輕輕鬆鬆賺錢,其他公司也可以照葫蘆畫瓢了。

3、有沒有創新?創新要有“科學精神”

一直以來,包括科技圈在內的許多企業都熱衷於宣傳“創新”,標榜“領先”,動不動就用上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熱詞。這種浮躁的行為讓我們看不清事實。但是“中興事件”讓我們明白,科技創新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科技創新,需要有點錙銖必較的“科學精神”,來不得半點馬虎,這恰恰是我們欠缺的。

在全民關注“創新”的大背景下,紅芯瀏覽器這種行為讓人眼裡吹進了一粒沙子。這種挑戰行業“智商”的行為,確實“啪啪打臉”。當然,我們並不否認紅芯瀏覽器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創新”,但能否達到其所宣傳的高度,則需要打一個大問號。

此前,該公司還曾與中科院聯合成立“移動應用與紅芯雲安全聯合實驗室”,聲稱要做“中國芯”。這樣的公司,有錢就能做好芯片麼?

面對公眾質疑,紅芯瀏覽器怎麼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