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芯」事件被打臉,史上的中國式造假還有哪些?

近日,國內科技界又出現了一個打臉的騙局。

8月15日,宣稱為自主研發瀏覽器核心產品的“紅芯”公司宣佈完成2.5億C輪系列融資。

據資料顯示,紅芯公司成立於2013年1月,目前獲得C輪,共有8位投資人,總融資額約5.78億人民幣。

據紅芯官網的介紹,這是一款處處強調自主創新的產品。官網稱,這是“中國唯一獲得國產麒麟操作系統和飛騰芯片兼容性認證的瀏覽器”。在資質榮譽上,獲得了美國軟件工程學會CMMI3級國際認證、中國質量認證中心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以及來自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經信委的高新技術企業、軟件產品著作權等認證。並且獲得科大訊飛、晨興資本、IDG資本等一線投資機構參與。紅芯瀏覽器已成為國務院、中車集團、國家電網、比亞迪、海信、中糧、可口可樂等500強政企機構的工作平臺標配。甚至比爾蓋茨都曾親臨現場考察交流的牛逼公司!

“紅芯”事件被打臉,史上的中國式造假還有哪些?

然而,融資的喜悅還未嘗滿12小時,當天晚上,這款號稱“打破美國壟斷,中國首個自主創新智能瀏覽器內核”的“紅芯”瀏覽器被狠狠打臉。

有網友經解壓紅芯瀏覽器的安裝包後發現,所謂“紅芯”瀏覽器,底層的文件元素到處都是谷歌的影子,使用的是谷歌瀏覽器Chrome最後一個支持Windows XP系統的版本號為49.1.2623.213的Chrome內核,甚至大部分模塊都基本沒有改動。

很快該消息得到多位網友的實踐證實,有網友戲稱這完全只是換了一層皮的谷歌瀏覽器。

這將是漢芯事件後又一起以剽竊知識產權為手段,假冒自主創新成果的造假醜聞。與漢芯事件不同的是,紅芯事件的偽創者不像漢芯事件的偽創者那樣,將買來芯片上的logo(標識)小心打磨掉,再印刷上自己的logo,而是連“小心打磨”的工序都省了,或者說連除掉原來logo這樣相對簡單的創新也不做,直接就把帶著原來logo的產品拿來用了,真是一點也沒有把自己當外人。

紅芯被曝偽創新事件,與同當年的“漢芯”事件一樣,都是打著打著“民族自主創新”、“打破美國壟斷”為國家爭光的旗號,到處騙取榮耀實利,騙取投資機構或者國家數以億計的風險投資和研究經費。

有意思的是,紅芯創始人陳本峰2015年在微軟任職時,還曾因為技術創新被頒發過“史上最膽大包天”獎,如此看來,這個獎項真是名副其實。

真應該對這種為了拿項目、“釣”融資而不惜偽造技術、剽竊產品的偽創新行為給予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打擊,以及最嚴格的法律制裁,以儆效尤!

事實上,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還出現不少其他科技騙局。除了最知名的漢芯造假外,還有較早以前幾十年前的“水變油”和目前尚存爭議的量子通訊騙局和韓春雨的基因編輯技術論文造假等。

1,水變油

水變油技術是一個曾經在中國名噪一時的騙局,此技術的發明者王洪成原本是一名哈爾濱的司機,他聲稱其原理是在水中加入極少量的“可燃炔”製劑,充分溶解,成為“水基燃料”,之後水就可以作為燃料,成本極其低廉,這項技術在1983年11月7日研究成功。此技術及相關文章一度刊載在各種媒體上,1985年冬天,王洪成從大慶到北京、河北、浙江、上海等地表演。

“紅芯”事件被打臉,史上的中國式造假還有哪些?

1987年中國國家計委撥款60萬元人民幣給王洪成在河北省定州勝利客車廠生產燃料。不久王洪成拿走了錢,在哈爾濱買了兩套住宅。1992年11月22日,“洪成新能源澎化劑有限公司”成立,1993年1月28日,《經濟日報》發表《水真能變成油嗎?》的文章,稱此是繼傳統四大發明以來的中國第五大發明。後來水變油技術被認為是騙局和偽科學,1998年王洪成因為利用水變油技術和其他一些犯罪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

水變油的把戲後來又有了新的版本。2005年浙江金義集團董事長陳金義帶來了“水變油”的新版本,他對媒體揚言,金義集團總工程師王先倫開發的一種名叫“金倫油”新型高能燃料,真正實現了“水變油”。後證實為乳化燃油。

2006年2月20日,東北人王承東號稱研發“合成環保植物液體燃料油”,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後來,此事情不了了之,網上幾乎無資料介紹他的項目了。

2,漢芯事件

2003年2月26日,一個由陳進發明的中國首個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數字信號處理(DSP)芯片——“漢芯1號”,在上海舉行鑑定會暨新聞發佈會,盛況空前。由頂級院士和863計劃專項小組負責人組成的專家組對“漢芯1號” 做出了最令人振奮的鑑定結論:“漢芯1號”屬於國內首創,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是中國芯片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被當時視作中國芯片業的驕傲,意義非凡。

“紅芯”事件被打臉,史上的中國式造假還有哪些?

由於一言九鼎的頂級院士的高度讚揚,時年35歲的陳進一夜成名從此各種榮譽與獎勵加身,並且此後又陸續申請到40餘個項目,獲得上億元資金。

直到3年後的春節前夕,一舉報人才在網上發帖揭露“漢芯”的黑幕。原來中國首款自主知識產權高端DSP芯片———“漢芯一號”發明人陳進是通過弄虛作假,從美國進口來芯片,再找來民工將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樣全部用砂紙磨掉,再打上“漢芯一號”字樣,並加上漢芯的LOGO,再通過種種關係,通過專家鑑定,最終成功騙過國家和人們,從而騙取國家上億元無償撥款。這才徹底打破由漢芯掀起的短暫的舉國振奮及陳進的“漢芯之父”的迷夢。

三個月後上海交通大學於2006年5月12日公開發布了“關於‘漢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調查結論與處理意見的通報”,指出陳進在負責研製“漢芯”系列芯片過程中存在嚴重的造假和欺騙行為,以虛假科研成果欺騙了鑑定專家、上海交大、研究團隊、地方政府和中央有關部委,欺騙了媒體和公眾。有鑑於此,上海交通大學撤銷了陳進微電子學院院長職務和教授任職資格,並解除了其教授聘用合同。科技部、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也相應做出了中止項目的執行、追繳相關經費、撤銷陳進“長江學者”稱號等決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工作委員會則撤銷了陳進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一場上演了三年多的驚天騙局才得以以草草收場的方式落幕!披著各種桂冠的陳進淪為欺世盜名的騙子。“漢芯”由里程碑式的輝煌成為中國芯片攻關史上的奇恥大辱!

在2015年6月,韓春雨在科學界著名的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投稿並得到發佈了其新型基因編輯技術論文。韓春雨首次進入大眾視野,引發熱議,並受到許多媒體熱捧。對於許多處於中國學術體制邊緣地帶的本土青年學者,韓春雨的成功具有極大的勵志效應,讓很多人看到自己的希望。

一年後,韓春雨被當選為河北省科協副主席,並在當月被河北科大推薦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候選人,獲評“美麗河北·最美教師”、萬人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並且先後獲得國家批覆同意投資2.25億的基因編輯研究中心和科學基金。

但很快,韓春雨的實驗陸續有研究者聲稱不能重複,懷疑造假。2016年7月2日,知名學術打假人方舟子發表《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對其進行公開質疑,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爭議開始進入大眾視野。在此後近一年裡,韓春雨陷入眾多研究所的質疑及輿論的漩渦,但一直無法提供有效的可以重複實驗的證明。

2017年1月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1月9日發佈“視為撤回通知書”,顯示河北科技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韓春雨與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沈嘯作為發明人的“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專利申請被撤回。這一行為,宣告了韓春雨所謂的NgAgo基因編輯功能實際無法實現,基本上其學術成果的論文屬於造假範疇了。

目前,韓春雨的學術成果及其相關的專利與知識產權問題,包括正在申請流程中的NgAgo國際專利,涉及丹麥諾維信公司與河北科技大學和韓春雨就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合作,甚至投資2.24億建設的河北科大基因編輯研究中心究竟如何處理等諸多問題都成為了不了了之的事情。

事實上,中國的學術論文造假問題並非此一家,甚至可以說極為普遍。比如在2017年4月份,世界知名學術出版商“斯普林格”宣佈,107篇中國醫學論文被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撤下,其中牽扯的醫生和學生多達524名。

這起事件暴露出的是中國醫學研究領域的亂象,但其實不止醫學領域,中國幾乎所有學術研究領域,都存在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學術不端和造假的行為。

4、量子通訊

所謂量子通信,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學科,是量子論和信息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並且基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並因此成為國際上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學的研究熱點。

目前,關於量子通訊是否是個驚天大騙局的仍有爭議,因為這涉及到的是人類史上最前沿還無法攻克的只停留在理論上的新技術,即使是專業的物理學家也無法解釋明白的技術,對普通人來說更是無法理解,只要一搬出 量子糾纏、量子計算,就算愛因斯坦出來也說不清楚。誰無法證明它是一個騙局,愛因斯坦也不行。

但不妨礙這在中國,目前的量子通訊騙局仍然極有市場,上有科技頭腦的人騙國家經費。中有人成立公司打折高端大氣的量子科技投資融資項目來忽悠資本市場,下有社會騙子打著“量子科技”的幌子到處招搖撞騙,比如之前的量子香皂、量子鞋墊、量子茶杯、量子手機貼、量子能量棒、量子治療儀等“量子產品”,如雨後春筍突然冒出,似乎都要忙著為祖國爭光。

有人表示,一個騙局最可怕的時候是很多人不認為它是一個騙局。於是騙局在被揭穿之前一直處於疊加狀態。它是又不是。又因為涉及到非常高大上的量子糾纏,所以這個騙局具有常人無法辨別的迷惑性。可以說量子通信騙局是目前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騙局,因為它比任何騙局都更難以識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