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皇家祭祀為何在土地廟

皇家祭祀為何在土地廟

春天到,大地復甦,萬物生長。在舊時,每到春天,特別是二月初二前後,人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活動:到土地廟祭祀土地神。在民間,土地神又俗稱“土地爺”。古代,人們認為土地爺是“地方行政”神,他能保衛一方鄉土的平安,能撫慰百姓心頭的傷痛,也能保佑人們豐衣足食。

雖然土地爺只是“基層神明”,但土地廟裡的香火一直頗盛。老百姓祭祀土地神的習俗,歷經數千年,其傳播範圍已不再侷限於歷史上的漢人統治時代,到了清代,滿人亦接受這種習俗,甚至在京師宗人府中,亦設有土地祠,讓宗人府的官吏們在此祭拜土地神。

明清時的北京城,幾乎是一巷一廟、一街一寺,而最多的就是關帝廟和土地廟。據《乾隆京城全圖》記載,北京城有40多座土地廟,但實際上,北京的土地廟遠不止此數。在其他道院中的三聖廟、五聖廟、七聖廟中,幾乎都有土地神,甚至在不少老百姓家中也供奉土地神。北京城裡規格最高的“土地廟”,應該算是“社稷壇”(中山公園內),它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除此之外,在老北京,有重要影響的土地廟有南城的都土地廟、金甲土地廟等。另外,還有北極閣一帶的大土地廟、小土地廟,交道口的土地廟,海淀老虎洞的土地廟等,數不勝數。可惜的是,這些土地廟大多今已無存。

都土地廟,其舊址在如今宣武醫院一帶。原有大殿三層,供奉土地爺和土地奶奶。當時土地廟的“香火”很盛,時常有人到廟內燒香磕頭送香錢。清光緒《順天府志》載:“每旬之三有廟市,遊人雜沓,與護國、隆福兩寺並稱勝。”足見土地廟會規模不同一般,它也被列入老北京的五大廟會之中。

在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路南有一條小衚衕,舊時叫追賊衚衕(現在叫民康北巷)。在衚衕的北口,有一座只有一間門臉兒的“超小”土地廟,叫金甲土地廟。需要指出的是,阜成門內的金甲土地廟,廟雖小,但在當時的名聲卻很大,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廟還有這樣一段故事,話說明朝末年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北上,一路所向披靡,兵臨京城,京城內一片混亂。這時在阜成門內有個更夫,名叫王四,喝酒喝醉了,一路搖搖晃晃地走到附近的一座關帝廟,他見廟內有老百姓燒香還願時掛在關帝身上的黃袍,便拿下來穿在自己身上,還將關老爺的青龍偃月刀抄在手中,到街上撒酒瘋,並揚言,闖賊李自成要敢進城,就砍他的頭。附近的老百姓,還以為是關老爺顯聖。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後,知道是更夫酒後鬧事,就將王四斬首。待清兵入關坐了天下之後,順治皇帝聽說了王四的事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把王四的行為看做“精忠報國”,就下詔敕封王四為“金甲土地爺”,並建了一座小土地廟,即“金甲土地祠”。廟內塑了王四像,手裡拿著青龍偃月刀。有意思的是,因為統治者歷來對起義者一貫稱“賊”或“匪”,因而那條小巷也被稱為追賊衚衕。

另外,北京的大街小巷還有許多知名或不知名的土地廟。如今的北極閣二條,歷史上稱小土地廟,因衚衕東口有一小土地廟而得名。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北極閣二條。北極閣四條,乾隆時稱土地廟衚衕,宣統時稱大土地廟。因此地曾有一土地廟,因規模較大被稱之為大土地廟,故此得名。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北極閣四條。

現在交通部大樓邊上有兩棵用鐵柵欄圍起的棗樹,這原是衚衕口的棗樹。馬路對面的于謙祠一層也是一座土地廟,因此,于謙祠正門所對的那條衚衕在歷史上被稱做“土地廟下坡”。

東城區交道口以南路西原有土地廟,始建於明代,民國期間被警備偵緝隊佔用,現已無從查考。有首民謠是這樣唱的:“交道口跳三跳,界邊就是土地廟;土地廟求靈籤,界邊就是大興縣……”

據《海淀古鎮風物誌略》一書記載,海淀區老虎洞衚衕西口路北的拐角處,是利順祥煙鋪後院,那裡有一處用石頭壘砌的小洞,洞中就有一座小土地廟。

在海淀區鶯房衚衕南口,還有一座土地廟,只有一間小殿,廟中供奉著泥塑土地爺和土地奶奶,據說這座土地廟是當地一家大戶人家胡四老爺出資修建的。胡家祖輩在乾隆年間的清漪園當差,清末時胡家雖不在朝為官,但家中十分富貴。土地廟往東,有一條很寬衚衕,路北起脊廣亮大門,裡面便是胡四老爺的宅院。

明清時,通惠河上有座慶豐閘,它又名二閘,二閘所處的通惠河古時為漕運要道,南方的糧木等都由此運入京城,在二閘附近,曾經就有一座土地廟。

琉璃廠附近曾經也有一座土地祠,1905年,豐泰照相館於琉璃廠的土地祠,拍攝了《定軍山》片斷,該片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部黑白無聲影片。如今該處建起了幼兒園。 (來源丨北京晚報 作者丨祁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