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還記得去年的9月4日嗎?虛擬資產非法融資再被盯上

ICO,即首次代幣出售,是區塊鏈公司的一種典型融資方式,即創造一種數字貨幣或虛擬貨幣再將它出售給投資者,類似IPO上市融資。確切地說,國內給這類區塊鏈產物的法定定性是數字資產,而非貨幣。由於這種融資模式圈錢現象層出不窮、市場魚龍混雜,在國內外飽受爭議。

還記得去年的9月4日嗎?虛擬資產非法融資再被盯上

近兩年,接觸比特幣等區塊鏈加密資產的網友定會對去年9月4日的那場浩劫記憶猶新。去年9月4日下午,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佈公告:ICO是未經批准非法融資行為。這是一下子給ICO定了性,並規定: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其中包括:不得進行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

一時間,眾多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紛紛外逃,散戶哀聲遍野,比特幣等虛擬資產的價格急劇下跌。但無論怎樣,最後止住了,這說明有人兜底了。近一年來,比特幣的價格走勢是這樣的:

還記得去年的9月4日嗎?虛擬資產非法融資再被盯上

上圖的價格起點是去年10月28日,也就是國內相關交易平臺和投資人被整頓後的起點。看到上圖,是不是感覺很有戲劇性:被整頓後,比特幣價格又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裡急速逆轉,並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價(19875.75美元,摺合人民幣135546)。

從去年9月份比特幣急速下跌後,市場又死灰復燃了。這裡面不乏散戶這樣的心態:突破6000美元!突破8000美元!突破10000美元!一直到2萬美元的臨界點。然而,就在2萬美元的臨界點時,市場結束了一個比特幣買一套別墅的遐想。這像什麼?更像走火入魔時急速冷熱交替的變化。

還記得去年的9月4日嗎?虛擬資產非法融資再被盯上

比特幣在ICO融資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直以來不少受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利好影響。但ICO非法融資自去年9月份後又再次抬頭。對於此,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央行等部門聯合在近日發佈了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

8月27日,華爾街日報以“爆炒之下區塊鏈真正潛力何在?”為題發佈了一篇短文:媒體上幾乎每天都會出現與區塊鏈有關的合作和計劃,然而真正將這項技術付諸應用的案例卻寥寥無幾。研究機構Gartner今年對3160名首席信息長進行了調查,發現僅有1%的人將區塊鏈技術付諸應用。

還記得去年的9月4日嗎?虛擬資產非法融資再被盯上

“ICO模式”下何去何從?也許只有極少部分被冠之“老師”的人能玩得起。當大多數人冷靜下來時,也許是另一番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