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大範圍的貿易戰,最大的受害者是歐盟還是日本?

香堂風子


受害者既不是歐盟,也不是日本,而是美國自己,此外還包括在這次貿易戰中受損的各個小國。由於特朗普的任性,導致今天的美國在國際舉目皆敵,被曾經的盟友和貿易伙伴拋棄,這不得不說是美國的悲哀,因為他們選了一個短視的總統,讓美國自己走進了衰落的死衚衕。

特朗普經濟掛帥、政治靠邊的外交國策,導致所有參與美國貿易的夥伴們,對美國散失信心,在不得不拋棄美國抱團取暖的同時,也下定決心要給美國一點顏色看看。

2018年上半年,美國以退出《伊核協定》為契機,開啟了全球貿易戰的地圖炮,把目標對準了所有與之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其中不僅包括美國的競爭對手東方大國、俄羅斯、伊朗等國,甚至連美國的盟友歐盟和日本都沒有逃脫此次打擊。

白宮方面在3月份以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強行通過保護協議,對全球歐盟和日本的鋼鋁產品進行關稅制裁。


歐盟和日本對於美國此次的全球貿易戰,也很快就做出了自己的反應,畢竟美國的虛弱已經落在了所有人的眼裡,既然美國掌控不住全球,那就就不要怪歐盟和日本生出反抗之心。

因此歐盟和日本不僅針對美國的貿易制裁做出了同等的還擊,更重要的是歐盟和日本在此次貿易戰中終於下定決心,拋開美國自己聯合起來,組建了一個沒有美國參與的“零關稅貿易區”,這項貿易協定的簽訂,無異於給了美國當頭一棒,直接吹響了歐盟和日本脫離美國的號角。

因此美國在此次對歐盟、日本發動貿易戰,事實上自身受到的傷害是最大的,這不僅是經濟上失去了兩個巨大的貿易市場,更是失去了過去幾十年裡與自己忠心相伴的政治盟友。


而之所以出現這樣嚴重不利於美國的局面,與特朗普在上半年的貿易戰中的魯莽動作有著非常大的關係,本來美國由於自身的衰落導致歐盟和日本早就想要脫離美國,這次特朗普的一通亂棍,正好給了大家一個藉口,雙方一起給美國一點顏色看看也就成了必然。

美國此次發動全球貿易戰,事實上是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世界版”,只不過這一次美國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自己的對手們。

美國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逐漸形成了一種經濟理論,就是在國內經濟出現困難的時候,就會開始通過金融手段去狙擊其他國家的主權財富,不僅可以通過掠奪其他國家的財富來彌補自身的虧空,還可以利用經濟手段去打擊對手的國內經濟發展。

這種手段在1998年的亞洲,就大規模的預演了一次,當時的美國並沒有專門針對某一個國家,而是通過抽乾東南亞地區的美元,來尋找那些“不穿褲子游泳”的國家。

由於這些國家由於國內外匯儲備不高,經濟體量無法與美國金融資本抗衡,因此在受到金融風險衝擊時,其國內經濟就顯得格外的脆弱。

在1998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中,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受到的創傷尤重,幾乎幾十年的經濟發展成果被美國人利用金融手段掠奪一空。而美國的金融資本則因此賺的盆滿缽滿。

而此次特朗普開啟全球貿易戰,很明顯就是想把1998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擴散到全世界範圍內,利用經濟手段去尋找那些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國家,而且這次同樣也有不小的收穫。比如此次委內瑞拉、土耳其、伊朗、俄羅斯,在此次貿易戰中受到了嚴重的經濟打擊。

但是由於美國衰落以及國際形勢出現巨大變化的原因,美國這麼做雖然在經濟上獲得了一定的好處,但是也造成了兩個嚴重的後果。

一是加快了脫離於美國經貿圈以外的經濟圈的形成,比如以俄羅斯、中國等國,利用人民幣為主要結算貨幣的貿易區的形成;二是受創國家為減少損失,被迫放棄美元與本國貨幣兌換,改用歐元和人民幣作為本國貿易的結算貨幣。

受到美國貿易打擊的國家,由於以上兩種做法,導致美元作為世界貿易貨幣的地位受到重創。一旦這種趨勢擴大,必然會使得美元地位下降,並最終不再是全球最大的貿易貨幣。這對於以美元貿易作為國家發展核心政策的美國來說,無異於是滅頂之災。

此次全球貿易戰中各自的得失。

因此從經濟角度上來說,土耳其、俄羅斯、伊朗也許失去了一部分經濟利益,但是對於這些國家來講也無疑是一種新生。通過這次經濟變革,俄羅斯、土耳其、伊朗等國迅速脫離了步履蹣跚的美元經濟體系,投入到由東方大國牽頭建立的世界新經濟貿易圈中來,這對於本國的長遠經濟發展是有利的。

而對於歐盟和日本來說,他們終於找到了合理脫離美國的方式,並邁出了經濟獨立的第一步,並向最終實現軍事獨立和政治獨立走下去。

而最吃虧的則是美國,雖然拿到了少於的經濟利益,但是美國以及美元的國際地位卻因此受到了重挫,這種無形價值的損失,是多少億美元都管不回來的。美國此舉無異飲鴆止渴,是撿芝麻丟西瓜的錯誤舉動,最終受損的還是美國自己。

世界正在發展,全球化浪潮正在影響著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在全球貿易網絡越來越緊密的今天,任何企圖搞保守,搞貿易孤立的國家,都是在逆潮流而動,其下場就是和今天的美國一樣。


落下m


美國發動的大範圍貿易戰,受害最大的怎麼可能會是日本,或歐盟?短期看,我們受影響巨大,長期看,受害最大的肯定是美國本身!

8月1日開啟,2000億美元加徵關稅事件襲來,兩天交易日,A股重挫,直接奔向前期最低點,上證綜指要破2700點的架勢,可見影響很大。

美國系列行動的殺傷力是巨大的,正如前知名高官說過的重話:與美國互信的40年根基可能蕩然無存!

但我還是偏樂觀的。

我不覺得一個國家的崛起,一個大國的國運寄託於單純的對外交往層面,更重要的是內部自身。它是大歷史、大人才、強鬥志、深厚精神文化等一系列綜合的反應。

說美國會成為最大受害者,意義在於它提前喚醒國人的自知之明和鬥志,美國必然相對衰落。有種說法,這時候不遏制,二十年後就遏制不了了。

現在也晚了,天目已開。

之前,我們以為是全球一體,以為自由貿易,以為西方大自由大民族也是大方向、大友好,現實告訴我們,核心技術美國是嚴格把控的,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現在它要把中端技術也卡住,還自認為美國消費拯救了全世界,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三十多年的發展,國人努力與國際接軌,英語也通行了幾十年,只要高端技術,前沿理論能翻閱得到的,我們都在努力學,我們也在努力做。只要信息還是流動的,我們都能看得會,學得會。

即便信息也封鎖住,我們元創新,也能逐步突破。

美國真正喚醒了東方雄獅也好,東方巨龍也好,可以說,沒有它的大棒政策,就沒有我們的危機感,沒有危機感,我們可能還在溫水裡觀測天空。

當然,我們一定要看清現實的嚴峻,5-10年甚至更長時間,我們的處境更微妙更復雜。

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新技術的應用會在中國落地開花,不管是人工智能、區塊鏈、生物醫藥,還是無人駕駛,中國能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追上美國,甚至引領全球,我們一定會開拓一兩個由中國公司及人才引領的全新產業和行業。

待新技術的爆發力,整個新產業湧現,經濟的活力就不是過去理論所能涵蓋的,國際政治也好,貿易也好,也不是過去理論所能推演的。

人,關鍵還是人的作用力,人的精神力、信力。

如果整天想著完蛋了,想著趕緊投降吧,那就是真的完蛋了。至於,美國與日本的聯盟,想從歐盟中找些制衡的力量,那些都是舊世界了。

不要太懼怕它們。


財經作家邱恆明


美國總統特朗普先生髮動貿易戰,應該說,歐盟和日本都會是受害者,可又都會是受益者。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特朗普先生髮起的這場貿易戰,本意是旨在美國優先的貿易保護主義下,也是對於美國國力愈加強盛的極端自信下,對於全球貿易規則的顛覆戰。

在這種形式下,全球貿易鏈條被緊急制動的情況下,無論歐盟和日本,絕不可能獨善其身,國家經濟貿易的損害無可迴避,不可辛免。他們也會成為貿易戰的受害者。

其次,特朗普先生髮起的這場貿易戰,也是充滿了對於美國由盛轉衰的極度擔心。美國要想繼續稱霸全球,唯有打壓潛在對手,壓榨世界的油水歸己用。

但是,貿易戰的走向並不是按照特朗普先生的臆想而演下去。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貿易戰的陰影下,最終反而會促成歐盟與日本的抱團取暖。

此時歐盟與日本又成為了貿易戰的受益者。

總之,世界風雲變幻,各領風騷數十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還是讓我們遙看未來吧!


用戶72589707932


歐盟和日本都是輸家,但是如果要算,那可能就是日本。

最近新聞看了沒有?特朗普罵翻天了,為什麼?因為通用公司要關閉美國的工廠


通用這個事情把特朗普噁心壞了,為什麼?因為通用拿了補貼的,而且通用自稱的“消減產能”,實際上中國和墨西哥的產能沒有消減,它消減的是美國和加拿大的產能,關了五個廠子,結果可能導致1.4萬人被裁。


為什麼通用一定要關了美國的工廠?美國不是經濟很好嗎?

怎麼說呢?前段時間特朗普不是提高了鋼鐵關稅嗎?那美國鍊鋼,成本高了去了,汽車基本上就是個鋼鐵疙瘩,鋼鐵佔了相當的成本,美國鋼鐵價格蹭蹭的往上漲,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成本太高了。

中國對美國沒有出口整車,向美國出口汽車最多的國家,第一個是日本,佔了大頭,然後德國和韓國。

所以問題來了,在美國生產的汽車成本變貴的情況下,來自日本和德國的汽車是不是更加有競爭力了?是的,通用算了一筆賬,認為補貼可能還不夠原料漲價的錢,如果繼續在美國生產汽車,打不過日德汽車,乾脆撤了。


後果是什麼?


特朗普罵歸罵,但是問題還是要解決的,如果只提高鋼鐵關稅,但是鋼鐵是基礎產業,跟著鋼鐵有一大把的產業,美國汽車成本變高了,那麼請問一下:美國汽車業咋辦?

按照選票人數來說,是美國汽車業的就業人數多,還是美國鋼鐵業的就業人數多?

顯然是汽車業,那麼不可能為了個鋼鐵業就損害汽車業,得不償失。

所以必須要提高汽車關稅。

那麼提高汽車關稅,最受打擊的是誰?第一,日本,第二德國。


德國有整個歐盟做靠山,討價還價能力很強,第一波壓力肯定在日本身上。


李建秋的世界


歐盟和日本不僅不能說是受害者,沒準還是大贏家,而最大的受害者必然是特朗普的美國。

特朗普看似四處點火,到處挑起貿易戰,但韓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國只做出部分讓步就與美國重新修訂了美韓及北美自貿協定,可見對特朗普而言,重中之重的任務還是重塑中美貿易關係,而在中美關稅戰中美國顯然會傷的更重一些,因為中國從美進口的主要多是農產品,很容易找到其他的來源替代國,例如可以從巴西進口大豆,價格上比美國的大豆貴的也不多。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日本與歐盟都將從中美貿易摩擦中受益,而歐盟將成為最大贏家。中美分別是世界第一、第三大經濟體,兩方爆發關稅戰將不僅意味著大額出口需要另覓去處,同時也留下大量的進口空缺,等待第三國家來填補,這對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而言都將是難得的機遇,日歐也不例外。

鑑於歐盟與中美兩方的貿易關係都十分緊密,皆是其最大貿易伙伴之一,且歐美經濟產業趨同,因此歐盟最有可能分到中美關稅戰最大的一塊蛋糕。




希爾維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大範圍的貿易戰,最大的受害者是誰那?截止目前為止,最痛的不是我們,不是日本,而是歐盟。本來應該看戲的歐盟怎麼成了最大的受害者那?美國針對的目標不是有確定性的國家,是所有強大的經濟體,有可能對他造成威脅的經濟體都是他的目標,歐盟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其中之一。

1.退出伊核協議,全方位對伊朗制裁

美國和伊朗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他們之間直接的貿易往來寥寥無幾,美國要制裁伊朗,只有通過其它國家來實施,中、俄會聽美國的嗎?這一點好像美國就沒考慮過會幫忙,那就只有通過歐盟、日本、印度等來制裁了。經濟制裁這東西就沒有贏家可言,都是兩敗俱傷的結果,最後誰和伊朗之間的貿易往來越多,受傷越重。不用多說了,自然是歐盟受傷最重了,日本,印度次之,而在後面吆喝著制裁的美國沒有一點鳥事。這也是歐盟強烈反對的原因,甚至恢復了阻斷法案,給在伊朗的企業給與補貼。

2.因為烏克蘭問題,制裁俄羅斯

制裁俄羅斯的問題上,歐盟比伊朗問題積極了很多,畢竟俄羅斯對歐盟可能形成威脅。但問題是美俄之間的貿易同樣不多,還是要依賴歐盟來配合才行,最受傷的又是歐盟,當年歐盟大量的水果,蔬菜,輕工產品滯銷還記的吧。

3.制裁敘利亞

制裁敘利亞不僅僅是經濟上了,都動用軍事了,出錢出力的話自然跑不了歐盟,英法同樣派出的戰機配合美國的行動。這一頓空襲下來,敘利亞內戰激化,打出了一個龐大的難民群體。難民誰來接收,美國為了難民問題,都在美國和墨西哥之間修起了隔離帶,想讓美國接收,還是算了吧,最後擦屁股的事還是歐盟自己來做。如果是有數的難民也就算了,敘利亞儘快統一,恢復生產就不會再有難民產生。但是美國不管這些,繼續支持小弟以色列在中東搞事,繼續生產難民,英國受不了脫歐了,歐盟各國間也產生了間隙,受傷最重的又是歐盟。

4.制裁土耳其

土耳其是半個歐盟國家,是北約成員國,20國集團之一,按說是美國的盟友加戰友,但美國不管這麼多,該制裁就制裁。土耳其地處中東難民的第一線,有土耳其在能接收很大一部分難民,減輕歐盟很大的負擔;另外,歐盟還貸給了土耳其大量的貸款,歐盟貸款佔土耳其銀行資產的40%。美國製裁土耳其,如果刺破了土耳其的泡沫,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的話,那這些貸款就要打水漂了,還有可能引發歐盟的債務危機。另外,沒有了土耳其消化難民,還會增加難民數量進入歐盟,歐盟各國恐怕頭都要大一圈,最受傷的又是歐盟。

5.中美對壘

中美貿易對壘,歐盟同樣躺槍,比如汽車關稅吧,在美國生產的可不只是美系車,歐盟車也不少,關稅對美國提高,就是對在美國生產的所有車提高,歐盟又躺槍了,汽車可是歐盟的主要支柱,都不用加之一的那一種。

6.直接制裁歐盟

即使歐盟在很多方面都很配合美國的行動,但最後還是跑不了被制裁的命運,有點悲哀。被美國徵收了鋼鋁關稅,還存在的幻想,只對美國徵收自己鋼鋁關稅數額一半的費率,受傷的又是歐盟。

縱觀這些事件,對日本有影響的,也就是對伊朗和俄羅斯和制裁需要日本配合,會受點傷,還不是大傷,其它的基本和日本的關係都不大,當然還有鋼鋁關稅,但日本不是鋼鋁的生產大國,所以影響也不大;而我國那,制裁伊、俄和我國,貌似還給了我們更多的市場;刺破土耳其泡沫,中土之間貿易只有263億美元,制裁歐盟,和我們更沒有多少關係。到目前為止,雖然從關稅數量上看,中美之間是最大的,但美國每一次揮舞出的大棒,都跑不了落在了歐盟的身上。誰受傷最大那?到現在為止,如果理性分析的話,歐盟受傷才是最大一家。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最近特朗普對華表態積極,中美談判團隊緊密磋商,取得好結果的希望很大。但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在上週正式向特朗普提交了關於汽車關稅的232調查報告。主要針對歐盟、日本等貿易伙伴的關稅或會引發下一輪貿易戰,特朗普將在騰出手來後,要殺個“回馬槍”。

歐盟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中美經貿摩擦之際,日歐最大的特點是保持戰略定力,隔岸觀火、火衝取慄、相機抉擇、兩者通吃,表現的很不地道。和美國一起針對中國的所謂市場扭曲行為,也和中國站在一起抨擊美國的保護主義。但真正的當中美穩定大局後,歐盟恐怕難以有什麼好結果。去年5月,美國就開始汽車關稅的調查了。韓國、加拿大、墨西哥均是美國汽車及相關零部件的主要進口來源地,但不是和美國升級了FTA,就是與美國達成了USMCA。日美談判也正是提上日程,只有歐盟可能成為美國最主要的貿易目標。因為歐盟強調汽車關稅一來就會停止與美國貿易談判,並備好價值226億美元反制清單。

特朗普還是在貿易領域繼續搞事情

特朗普貿易政策是為自己的執政需要服務的。當前,因“邊境牆”特朗普惹上了官司,府會分歧達到前所未有程度,兩黨之爭近乎白熱化。特朗普在中美達成大交易後,還需要找到新的貿易“突破點”來鞏固支持率,佈局2020大選。最近先是要取消印度的普惠制,又是醞釀232汽車關稅。均是要在經貿領域繼續做出成績,轉移國內矛盾,鞏固支持率。

貿易保護行為導致美國自身也會受損

根據“美國汽車行業研究中心”報告分析,美國加徵汽車關稅,並遭致其他國家報復,美國將損失36.69萬個汽車製造業崗位,新的小汽車銷量每年下滑131.97萬輛。尤其是,目前美國因為貿易保護主義,在WTO被訴案例超過150起。例如,232鋼鋁關稅、對華301、洗衣機201等案例,美國並無最終勝算,面臨很被動的局面,國際信譽在不斷受損。所以,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正在遭受更廣泛國家愛的不滿和反制。

總之,如果發生更大範圍貿易戰,世界貿易和經濟增長必然受到拖累,任何國家難以獨善其身,包括美國自身。特朗普可能短期局部獲益,但會遭受長期更嚴重的各方面損失。


經韜


一,所謂貿易戰,是指發生在貿易領域裡的糾紛及採取的動作措施引發的狀態,分為一方行動一方隨之調整(良性互動)、一方行動一方抗拒改變~變成你來一拳我踹一腳狀態,前者稱之為貿易糾紛並可解決之,後者可稱之為貿易戰不可調和~直至一方頭破血流喊停戰然後妥協改變打止。

二,貿易之所以發生糾紛或貿易戰,源於一方認為的貿易不平衡所導致,就是一方認為自己的貿易太小,買對方的商物品很多,對方買己方的太少,比如我每年買你的一千萬,你買我的才三百萬,變成你年年賺我的錢,我沒錢賺,還每年財富(貨幣化)到你家去了,短期也罷,長期這樣,我肯定不幹了。因為買賣,不說絕對公平,也應相對公平,差距不能太大,不能年年你賺我的,我年年虧,這沒法玩了。

三,貿易的原則是自由、公平(都按市場原則行事),大致平衡。有貿易糾紛,正常;有貿易戰,不正常,說明出大問題了。

四,貿易的問題之所以發生,源於生產質量、成本、關稅這幾個主要因素。共有的商物品誰家生產質量好,成本低,大家都願意買。另外就是你有的我沒有,我有的你沒有,互相通商通口岸(貿易窗口),不設壁壘,不故意用海關高稅率攔阻對方的商物品,是謂之世界貿易大勢也。

五,貿易問題涉及到生產、成本、科技、稅收甚至政治等方方面面的問題,是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甚至軍事的反映,是綜合性問題,這就促使各國儘量往先進方向聚齊,共同提高,共享繁榮。落後的就要向先進的學習,提高貿易發展。這乃是貿易的目的。

六,貿易平衡源於市場調節供需,按市場需要生產,按市場定價,大家在市場一個大框框裡行事。貿易不平衡,源於差距。有小差距,有大差距。比如不按市場定價,或政府補貼低於市場價格(好銷售,傾銷,賺鉅額外匯),或貿易壁壘(定海關高稅阻礙對方商物品入關,稅高就價格高,就賣不進)。

七,美國與歐盟及日本的貿易不屬貿易戰,糾紛而已,分歧而已,源於歐盟日本在某些方面要求並享受到了美國的一些貿易讓利等福利政策(美國人做老大的樣子加上慷慨性格確實有這現象),俗話說揩油,揩了多年了,美國川普現在提出不讓揩了,要回到公平軌道上來。歐盟日本也自知佔了美國多年的便宜,所以他們雖然嘴上嚷嚷(意思是你老美讓我們吃慣了,我們還想繼續吃,你不能就這樣說沒了就沒了好吧,哈哈),實際“做賊心虛”乖乖在配合調整,再說他們的貿易還是基本公平的,差距也不是巨大的,好調整。

現在美歐日搞取消關稅第貿易壁壘,更是共同受益,沒誰會受害,何況美國免的關稅步子和稅面更快更廣,又是先讓利於歐盟日本,歐盟日本更在這個大平臺上獲利面廣些,何樂不為?


光明嶺


特朗普在全球範圍內開打貿易戰也是貿易領域“極限施壓”策略的一部分。美國現在和歐盟已經達成了停火協議,和日本貿易戰的規模更小,因此歐盟和日本都不是貿易戰的最大受害者。貿易戰進行到現在說明了一點:特朗普這個商人總統喜歡漫天要價,但隨時可以還價。


從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規模和範圍來看,歐盟和日本都不是主戰場

到目前為止,日本對美國的貿易戰措施只能說是“會叫的狗不咬人”,一方面,日本態度強硬地表示不會和美國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另一方面,對美國的貿易戰反制措施也不過是對450億日元(約26億人民幣,4億多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而已。歐盟則是對28億美元的美國商品開徵報復性關稅,只有美國的一半左右,但還留了後手:在世界貿易組織的申訴成功後可能才會加徵2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特朗普對歐盟貿易戰本想拿歐洲的汽車產業來要挾,但在歐盟的強硬威脅下(加徵294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而退縮了。同美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數百億元乃至後來可能上千億美元的貿易戰規模相比,歐盟和日本都不是主戰場。


正是歐盟和日本抱團取暖和升級貿易戰的威脅,特朗普才作出了妥協

歐盟和日本在特朗普貿易戰大棒的威脅下報團取暖,用2個月的時間就迅速地達成了談了5年的自由貿易區協議,以此作為和美國對抗的資本,而且起了作用:特朗普和到訪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達成了“停火協議”,雙方也要以零關稅為目標,促進自由貿易。只是特朗普和歐盟的意向性協議如何具體落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比如美國照顧了德國的汽車工業,法國的馬克龍就對農產品的利益沒有得到體現而不滿。而美國想借著和歐盟的“停火協議”想和日本談談自由貿易的時候也被拒絕了,估計是上個世紀“廣場協議”給日本留下了心理陰影,再加上特朗普這樣一個不靠譜的美國總統,日本現在還不敢談。雖然美國與歐盟和日本貿易戰目前的規模不大,但正是有可能升級貿易戰的後果,才迫使特朗普作出了妥協。


特朗普是個商人,美國的對外政策現在更明顯地精於算計眼前利益,所以他開出的漫天要價的賬單本來就預留了“砍價”的空間。只要展現出了堅定的國家意志,才有可能擠出他賬單中的“水分”,從而“以打促談”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這就是歐盟和日本與美國貿易戰的啟示。


雲霄飛翼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大範圍的貿易戰,最大的受害者不會是歐盟,也不會是日本,更不會是加、澳、韓等國家,而是美國自己!因為SW部都說了,美國自作自受。

上面時調侃,對於理解和分析這個問題實際的幫助不大,我感覺更多像一種情緒的宣洩。如果說貿易糾紛損失最大的,恐怕會是某國,分析如下:

1、某國的崛起,除了全國人民的努力和勤奮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融入了世界產業鏈,雖然做的是最低端的加工製造,但由於是全球的加工製造,體量很大,足以讓某國的經濟快速增長。

2、美國三番五次加徵關稅,其實影響並不大,對某國25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大概是625億美元,僅佔某國GDP總量的0.5%。但核心的問題是美國與其他國家都達成了協議,唯獨不好好和某國談,明顯是想排除他們重新建立一個新秩序;

3、另外先進製造,產業升級,聽起來很好,但實際的進展並不明顯。

4、現在內部增長的新動能也找不到,外部又不穩定,因此真正是內憂外患。

所以高博士在演講時才說,如果這次處理不好,年輕人就可以洗洗睡了。

長者曾經說過“悶聲發大財”,有時候面子上我們看起來輸了,卻能得到真正的實惠,有時候面子贏了,卻吃了大虧。切不能因為看了一些專家不負責任拍馬屁的分析,就熱血澎湃要拼命。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是多麼的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