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从祖父到孙子,家里五位皇帝却没他的份,他为清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大家都知道清朝末年朝政的实际掌握着是慈禧太后,这位深谙权术之道,却又自私狭隘的太后直接导致了清朝错过了珍贵的改良时机,从此走向了不可逆转的覆亡之路,可以说是清朝直接的掘墓人,然而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够掌权,全靠一位亲王的帮助,这位亲王就是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xuan),可以说是他为清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从祖父到孙子,家里五位皇帝却没他的份,他为清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慈禧

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帝的弟弟,而他和咸丰皇帝两人分别娶了叶赫那拉家族两位亲姐妹。也就是说,醇亲王的福晋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也因为这层关系,奕譞对有着强烈干政欲望和权术能力的慈禧非常支持。

从祖父到孙子,家里五位皇帝却没他的份,他为清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醇亲王奕譞

咸丰皇帝身体一直不好,在后期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政务是慈禧太后在帮他主持的,考虑到儿子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年纪尚幼,而慈禧又有很强的干政能力,咸丰帝一度想要效仿汉武帝赐死慈禧,以防自己百年之后,慈禧架空儿子的权力。为此咸丰帝曾向身边的太监和亲信寻求意见,得知消息的奕譞马不停蹄的赶到宫中,晓以夫妻和母子等亲情,打动了咸丰帝,因为咸丰自幼丧母,性格懦弱,最终咸丰帝并没有赐死慈禧。

从祖父到孙子,家里五位皇帝却没他的份,他为清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咸丰皇帝

咸丰死后,留下八大顾命大臣,可是权力欲极强的慈禧在奕譞和恭亲王奕訢的支持下,联合慈安太后发动了辛酉政变,诛杀了八位顾命大臣,形成了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正是由于奕譞劝阻咸丰,咸丰死后又支持慈禧掌权,才使得清朝最终走向覆亡,可以说是他为大清埋下了祸根。当然慈禧太后投桃报李,后来加封奕譞为铁帽子王,和硕醇亲王。

从祖父到孙子,家里五位皇帝却没他的份,他为清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奕譞支持辛酉政变

同治帝一生没有留下子嗣,在他驾崩后,慈禧为了选一个容易控制又关系亲近的继承人,费劲心机,最终选中了自己亲妹妹的儿子,也就是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儿子成为了皇帝,对奕譞来说本是一件好事,奕譞本人其实也有一定的能力,能够辅佐自己的儿子实现中兴的可能,然而戒备心极强的慈禧又岂容他人染指自己的权力。光绪刚刚登基,慈禧就把奕譞调离,慈禧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从祖父到孙子,家里五位皇帝却没他的份,他为清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光绪皇帝

作为光绪皇帝的生父,却无法辅佐自己的儿子,偶尔上朝还有跪拜自己的儿子,奕譞心中自然非常苦闷,不过后来中法之战中军机处的恭亲王奕訢办事不力,被革职,奕譞才又机会再次参与朝政。光绪皇帝亲政后不久,正需要自己的生父能够在朝政中给予自己支持,可是此时醇亲王奕譞突然身患重疾,一病不起了,在光绪皇帝和慈禧前往探视后不久,便去世了。光绪皇帝少了生父这一重要政治力量的支持,施政中各种权力依然牢牢把控在慈禧手中,直到他去世。

光绪皇帝同样没有留下子嗣,他去世后,慈禧选中了奕譞的亲孙子,载沣的儿子溥仪为皇帝,此后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

从祖父到孙子,家里五位皇帝却没他的份,他为清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溥仪

这位醇亲王奕譞的爷爷嘉庆,父亲道光,哥哥咸丰,儿子光绪,孙子溥仪,一家五位皇帝,却没有他的份,甚至要给自己的儿子下跪称臣,真是奇观。不过他是清朝十二位"铁帽子王"之一,虽未称帝,却享受了皇父的待遇,也算不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