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網貸暴雷與一部電影啟示

自2018年端午節過後的第一天,唐小僧暴雷後,一個月的時間裡,陸續有超過200家平臺出現問題,涉及到過萬投資人。朋友、家人當中也有好多曾經和正在投資於P2P平臺,而每一個都如刀口舔血一般,這讓我聯想到了一部美國影片。

網貸暴雷與一部電影啟示

The Wizard of Lies

2017年,美國拍攝了《欺詐聖手》The Wizard of Lies。該劇講述了著名的旁氏騙局(Ponzi Scheme)“麥道夫事件”。這部電影讓普通老百姓也有機會了解整個故事原委,警示後人。在很多投資者的眼裡,麥道夫是完美的,他頭腦靈活,是投資天才,能預測技術發展大勢並且樂於慈善。不過在功成名就後,麥道夫在2000年後以高額資金回報為誘餌,吸引大量投資者不斷注資,以新獲得的收入償付之前的投資利息,形成資金流。這個騙局維持了8年,直到次貸危機爆發,他面臨高達70億美元資金的贖回壓力,無法再撐下去,才向兩個兒子也是其公司高管坦白其實自己"一無所有",一切"只是一個巨大的謊言"。麥道夫的兒子們當晚便告發了老爸,一場可能是美國曆史上金額最大的欺詐案這才暴露在世人眼前。

“人性的貪婪”,是這部電影所給的啟示。這裡所說的“貪婪”不僅僅指的是Bernie Madoff一個人,也是指向那些投錢的人(有達官貴人、也有中產小資)。為什麼這麼說?到東窗事發, Madoff詐騙了近500億美元,對於許多美國普通民眾來說,這不可想象,投資者當中有大型金融公司、財團,社會名流,更有普通民眾一生積蓄,其中還包括了麥道夫的親戚、好友。

在美國,有100萬美金就足以衣食無憂,500億意味著什麼?投資者當中,有的千萬富翁一下子落魄為平民,有的一生積蓄頃刻化為烏有,財產失去了,希望也隨之而去,有的選擇了自殺。經過案件調查,這次“龐氏騙局”受害人多達4800多名,而且其中不乏高管、富商、政要。是什麼矇住了人們的眼睛?是“利益”的誘使和人性的貪婪。“承諾高回報,給點甜頭,拆東牆補西牆,a classic "robbing Peter to pay Paul" scenario.”聽起來多麼熟悉,但終究逃不過“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我們看看當下這些暴雷的平臺,選擇一家搜索該平臺相關資料,幾乎所有的平臺在爆雷之前,官網的介紹信息和百度百科中,都描述該平臺與“國資背景”“大型企業借貸”“資產安全”“上市公司股東”當中的一個或幾個名詞相關,部分平臺表示有銀行存管。

而Madoff有什麼頭銜呢?那可了不得,幾十個頭銜中響噹噹的前“納斯達克主席”就足以如雷貫耳。當然麥道夫終究沒逃過法律制裁,被判150年監禁。而自己的一個兒子(雖未參與騙局),也因不堪重壓選擇“懸樑自盡”。

雖然我們的P2P平臺不是騙局,不可以與電影相提並論,但風險不可小覷。銀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在陸家嘴論壇上提醒投資者:“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一切投資均有風險,願我們有智慧之眼,降服“貪婪”,在人生道路上風雨無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