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男子辭去“鐵飯碗”回鄉 成了河源當地的“鄉村大V”

男子辭去“鐵飯碗”回鄉 成了河源當地的“鄉村大V”

歐陽日烈。

大洋網訊 一年之前,已是不惑之年的河源人歐陽日烈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他辭掉東莞市供電局年收入20多萬元的穩定工作,接著賣掉東莞的住房,創立了一家傳媒公司。

一年之後,他卻成了河源當地的“鄉村大V”。每次到村裡組織“採茶節”“村姑節”或僅僅是公益徒步活動,他都能召集四五千名遊客回到鄉村。由此,村莊的美食、田園的美景、城市中難得一見的土特產乃至新興的鄉村民宿,都成了遊客們的留戀之處。

歐陽日烈說,正是“鄉村振興戰略”讓他的才能得以釋放,也讓他的鄉親們得到了實惠。

歐陽日烈是河源土生土長的客家人。當記者來到他的辦公室時,看見辦公桌上放著四五臺蘋果電腦,這些電腦用於剪輯影片。每次去村裡辦活動,歐陽日烈都會拍一部公益微電影。

辭掉“鐵飯碗”去鄉村創業

1976年,歐陽日烈出生在河源市船塘鎮李田村,自幼由奶奶帶大。年僅18歲時,他就進入東莞市供電局,當了一名電網維修員。20多年來,因為電網維修和升級,東莞的每個鎮他都待過,幾乎每座高壓電塔,都流淌過他的汗。

歐陽日烈的工作是“風裡來,雨裡去”。每次,他都會身穿橙紅色的工作服,頭戴黃色安全帽,身上套上藍色的安全繩,戴著一副白手套,攀爬在一座座高壓電塔上。他在戶外一連工作五六個小時是常有的事,有些時候碰上臺風停電搶修,還要連夜趕工。

業餘時間,歐陽日烈有兩個愛好,他是一名“驢友”,同時也是微電影發燒友。每到節假日,他都會拿著一個小DV,約上三五好友去鄉間採風。

雖然辛苦,但因為穩定、福利好,年薪有20多萬元,歐陽日烈的工作依然是很讓人豔羨的“鐵飯碗”。憑藉著這份工作,他在東莞買房、娶妻、生子。按照道理,擁有很高專業技能的他會像很多同事一樣在供電局幹到退休,但就在去年4月份,他卻做了一個讓身邊所有人都想不通的決定——辭職創業。

去年,正好是歐陽日烈的奶奶百歲大壽,兒孫們趕回李田村拜壽後,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眼前,奶奶年齡太大了,她的兒子們又都在外邊,也到了七八十歲需要人照顧的年紀。想到從小的撫育之情,歐陽日烈下定了決心,“對於電網工作,我確實已經厭倦了。我想做一份在時間上更自由的工作,既可以照顧奶奶,又可以滿足我多年的個人愛好。”

男子辞去“铁饭碗”回乡 成了河源当地的“乡村大V”

歐陽日烈回到農村。

“帶著電影去旅行”

“去年4月辭職以後,我就開了這家傳媒公司,公司的口號就是‘帶著電影去旅行’。”歐陽日烈說,他當時的點子源自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和《奔跑吧兄弟》。他試圖將這些節目改造成“平民版”,帶著普通人回到鄉村,將他們在鄉村的故事拍成微電影。公司的目標客戶被定為同學會、公司團建,除了微電影,公司還負責餐飲、住宿、旅遊等農村“一條龍”式的旅遊體驗,“所以我至今都很難跟人介紹清楚,我們具體是幹什麼的。”

為了支撐公司運營,他忍痛將東莞的住房賣掉,這樣的決定讓父母和妻兒一時無法接受。但歐陽日烈卻幾乎著了魔一樣,投身到創業之中。“那時正好遇到了‘鄉村振興戰略’這個風口,我覺得這和我的創業有關聯的地方,所以就想試試。”歐陽日烈說,創業沒多久,他就準備在家鄉李田村做一個“徒步”公益活動。

“我們客家人有兩個特點,一個是非常好客,喜歡請朋友到家裡逛逛;另外就是愛湊熱鬧,家鄉有大事,就特別愛去圍觀。”

到了活動前夕,他召集了不少村民,做徒步活動策劃,“我要求每500米就做一個活動點,第一個活動點是民間藝人唱客家山歌;第二個活動點,賣村裡種的甘蔗榨的甘蔗汁;之後的活動點包括賣村裡的特產:土豬肉、油、米。”

趁著“十一黃金週”,當天的徒步活動讓村裡一下湧入了三千人的客流。因為活動策劃很成功,歐陽日烈準備把徒步變成村裡的保留節目,一些原本觀望的村民,也悄然在自家地裡種下了百香果和砂糖桔,準備在今年的徒步活動中大幹一場。

讓鄉村“更富更強更美”

之後,歐陽日烈開始在河源上莞鎮、河源增坑畲族村等山區村鎮,為這些村落做“包裝師”,“採茶節”“村姑節”“公益徒步”……一個個“節日”名頭被置於村落的名字後,似乎就具有了神奇的魔力,會吸引一大批遊客前來。因為數次活動都大獲成功,如今為這些鄉村做策劃,反而不少企業會主動前來贊助。

“增坑畲族村原本處在大山裡頭,但當地的茶葉非常有名。我們包裝了一個採茶節,當天讓男女老少都穿少數民族的服裝,除了讓遊客品茶,體驗畲族茶道,他們還端出‘菜卷’等民族特色的食物。男女老少對唱山歌,不僅是遊客來得多,就連周圍19個村的村幹部都過來圍觀了。”

歐陽日烈說,當天到畲族村的遊客有四五千人,僅僅是攝影師,就來了80多位。搞完活動後,村裡的茶葉出名了,而村裡也和歐陽日烈結成了“對子”,“我們公司現在是他們村的合作伙伴,專門幫村裡做推廣。”

如今,歐陽日烈已經與河源等地的20座村莊進行了合作。他分析說,“我和不少村幹部剛開始交流的時候,一些概念和想法,怎麼說都很難讓他們聽懂。直到我們實實在在把客人帶進來了,他們才漸漸知道我的用意。所以我覺得鄉村並不是缺資源,而是缺適當的人把資源營銷出去。”

歐陽日烈表示,未來他們將漸漸做一些高端的文旅產品,比如做特色民宿、做客家文化的主題公園、做村史館等等,讓鄉村更富、更強、更美。

男子辞去“铁饭碗”回乡 成了河源当地的“乡村大V”

河源當地鄉村的文藝表演。

航拍“美麗村莊”引轉發

經營公司僅僅1年多,歐陽日烈已在河源當地小有名氣,不僅村鎮找他來包裝,就是當地電視臺、報社也在找他合作。

每次活動前後,歐陽日烈和公司的小夥伴們都會為活動寫各種公眾號圖文,將剪輯成的微電影,鏈接到文章裡,如今每篇公眾號文章都有四五千次的閱讀量,儼然一位“大V”,而和他一樣寫公號推文的電視臺和報紙,每篇卻只有幾百次的閱讀。

歐陽日烈說出了其中秘密:首先每次活動以前,他都會在視頻平臺上發佈一些好玩的小視頻,比如“老闆,我想請幾天假,我們XX村要組織唱山歌比賽,我要是不回去,我們村就要輸了”。而在發佈公眾號的時候,他對文章有基本的5個要求:第一是文本必須好玩,不能像書面報告;第二是村裡人必須喜歡,讓村裡每個村民都轉發;第三是穿插加入客家文化元素,讓客家人有認同感;第四是文章必須加入微電影視頻鏈接;第五是要結合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

記者看到,歐陽日烈為村鎮拍攝的每一部微電影,開頭都會有一組很漂亮的無人機航拍鏡頭,展示村莊美麗的風光,“每個人對家鄉都有很深的感情,所以看到這麼漂亮的視頻,村民自然而然就會轉發了。”

記者手記:點燃鄉村創新的熱情

2018年1月2日,中央以一號文件的形式,下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之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也進入了審議階段。關於我國鄉村振興,由上而下的頂層設計逐漸明晰起來。

但鄉村振興偉大事業要取得成功,離不開基層農村自下而上的努力,更離不開人才和“互聯網+”的新思維。

一號文件在五方面作出了具體部署: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二是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三是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四是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五是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欣喜地看到,歐陽日烈這位在鄉村振興“大潮”中引領潮流的“弄潮兒”,在41歲的年紀回到農村,通過互聯網思維,為鄉村經濟帶去了活力,歐陽日烈的成功昭示出,除了生機勃勃的城市,鄉村同樣可以是創業的熱土。

在鄉村振興中,我們需要更多創業者,懷抱著資金、新思路和對鄉村、故土的熱愛,回到家鄉創業,更希望各方面創造條件,自下而上地點燃鄉村創新的熱情。

文、圖/廣報全媒體記者武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