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听闻自己出生于海南陈家,乾隆大怒,当众讥讽陈家无能

且听上官小生这回分解,诸位还请多多关注!

听闻自己出生于海南陈家,乾隆大怒,当众讥讽陈家无能

传闻乾隆出生海宁陈家里,这位皇帝曾经也否认掉这种传闻。

但不可否认的是三朝宰相家里放着的两块匾额。

内容都含有儿子孝敬父母的意思。

乾隆南巡六次,四次就去到海宁陈家。

于是,民间纷纷流传一个故事......

最早记录海宁陈家的故事是《清朝野史大观》,本书最初的发行时间是在1915年。

书里写着:

康熙年间,皇四子雍亲王胤禛与中大臣陈阁老的关系十分要好,常有往来!

相传两家夫人同时怀孕,并在康熙四十九年同月同日分娩。

沉浮人遂愿生了个男孩儿,而钮钴禄氏王妃,却生了个女儿。

王妃很不高兴,希望自己生的是一个儿子,将来母凭子贵。

身边的婢女看到王妃这两天确实很苦闷,于是就给她出了一个主意。

王飞一听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婢女的主意。

于是在孩子满月那天,婢女就来到陈府,跟陈阁老说王菲想看一看小官人。

王妃有请,是天大的面子,

陈阁老赶紧就命令奶妈带着孩子跟随婢女一起进宫了!

直到暮色降临,王妃才让人把孩子送回陈府。

陈家一家发现,好好的小官人竟变成了女孩。

陈阁老伤心难过之余,内心非常明白,这件事不可声张,否则全家性命难保!

于是便告老还乡回老家浙江海宁,从此这件事便无人知晓。

直到雍亲王做了皇帝,立弘历为太子,这件事才露出耳风。

其实就是民间狸猫换太子的演绎版本,但这个故事民间可是广为流传。

以至于乾隆亲自写诗,证明自己的身世。

民间流传的同时人们凭什么相信这个故事?

其一乾隆帝曾六下江南,四次住在海宁陈家。

据说是乾隆帝为了到海宁去认生身之父。

正因为这层关系,乾隆才会如此眷恋陈家。

其二陈家靠乾隆发迹,因此海宁陈家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声名显赫。

其三陈府存有两块御书大匾,一为爱日堂,一为春晖堂。

一块是出于汉代扬雄,《孝至》孝子爱日。

一块是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两块匾额的内容都含有儿子孝敬父母的意思。

并且陈家还将匾额高悬于堂中。

一:

乾隆皇帝一生曾经六次下江南。

四次是带了,皇太后、皇后和众多的嫔妃以及随同官员南巡。

巡幸的船队就有一千多艘。

每次在南巡期间,沿河的百姓以及船只都要预先回避!

30里内的人物官员都一律要朝服接驾!

乾隆皇帝南巡的目的有三个:

其一、羡慕康熙南巡时候百姓夹道欢迎的盛况。

其二、带着皇太后们游览一下江南的美丽山川。

其三、为了督查海塘工程。

前两种大可不必说,剩下的原因也就是海塘的工程。

海塘工程也是当时重中之重,因为海宁这地方它的地势和土质都不太好。

施工起来难度很大,而且负责工程的官员们会有一些分歧。

所以乾隆每次南巡必须亲自到海宁督查海塘工程。

那么乾隆为什么有四次进驻了陈家的隅园?

陈家的隅园占地有百亩之广,景致怡人!

园内更是有百年古梅,南宋老木,还可以听到钱塘建江潮声。

在这个偏僻的小县城可以说是一出“世外桃源”

也只有这位三朝宰相家的私家园林更为体面的地方来迎接乾隆皇帝。

乾隆帝出行隅园时便赐其名为安澜园,

此外乾隆在陈氏家园住过四次,对陈家子孙却一次也没有召见过!

拿什么来谈血缘关系?

二:

民间流传陈家的声名显赫,也不是依靠乾隆。

陈家发迹最早是始于明朝万历年间,陈家早先属于渤海高氏。

明初的时候才改姓陈,后定居在海宁。

明正德年间,陈氏家族中才有人考取举人

因此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渐渐的声名显赫起来。

此时陈与郊管至太常卿,其兄弟陈与相官至贵州布政使。

也正是陈与相这一之后带最为显贵。

陈与相生了三个儿子,其中陈元晖、陈祖苞于癸丑年同时考中举人。

后来陈祖苞的儿子陈之遴,在崇祯年间荣登丁丑榜眼,入清后官至大学士。

“陈家宰相者三人”的称谓便由此而来。

康熙四十二年的时候,陈家有三人同榜,其中就有传说中乾隆皇帝的父亲陈世官。

康熙四十六年的时候,陈家又有三人同榜。

直到乾隆年间,陈家的官运已大不如前而且君臣还有闹翻脸的时候。

有一次陈世倌拟旨有误,乾隆就不高兴了。

直接把他罢了官,而且还发出了口谕,必须严惩!

乾隆甚至还当众讥讽陈世官,说他在工作上实在是无能!

后来陈世官没办法,说自己老了不想再干了,想告老还乡。

乾隆不但不加挽留,还极尽讥讽!

看不出乾隆有一点对父亲的态度和温情。

第三个陈家高悬于堂中的两块牌匾,陈家确实是有!

但和乾隆的身世没什么关系。

《陈元龙传》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在康熙三十九年,当时海宁陈家的陈元龙是皇帝身边的侍读学士。

有一天康熙闲来无事正在练字,他却突然停下来。

对陪伴在身边的翰林们说,你们家里都有些什么事件名堂啊?

说给我听听,我写下来赏赐给你们。

陈元龙听后启奏到:自己的父亲已经80多岁了。

康熙听了之后心里非常高兴,就提笔写下了爱日堂三个大字!

赐予陈元龙,以嘉奖其孝道。

另外一块是在康熙五十四年,康熙听说陈元龙的兄弟陈维坤青年早逝。

他的弟妹黄氏已经为陈维坤守节41年,而且把孩子都培养成才。

为了褒扬黄氏这种守节养子的高尚品格,康熙又提笔写下了春晖堂的匾额以示嘉奖。

所以两块匾额仅仅只是康熙帝根据臣下的要求来书写的。

跟乾隆生世没有什么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