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中國教育報談“考研功利化”:失掉了為人為學應有的自由品行

中國教育報談“考研功利化”:失掉了為人為學應有的自由品行

近些年,考研低年級化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各類考研培訓機構生意火爆,推行“考什麼教什麼”,但多數考研“搶跑”學生卻遠未達到研究生所需的學科視野和專業水平,導師只能“捏著鼻子”招進來,加大了培養過程中師生雙方的痛苦。

曾幾何時,成為一名大學生是全家的榮光。大學生是時代精英的代名詞,更何況成為一名研究生,一度意味著邁向科學殿堂。現如今,研究生雖早已走下神壇,但考研依舊熱度不減,報考數量連創新高。然而,在這支日益興旺起來的考研大軍中,研究生的稱呼似乎有些悄悄變味,乃至瀰漫著些許功利化氣息。

這支考研大軍中,有大一大二就著手考研的“搶跑者”,有為改變就業命運的實用心態者,有考什麼就學什麼的消極應試者,有改變學校身份的名校追逐者……林林總總的表現與職業、金錢、功名建立起穩固而強力的連接,形成了“想方設法考研成功而功成名就”的心理模式,背後是在高等教育領域滋生並日漸彌散開來的“功利化考研”之真實寫照。

倘以家庭單元或考生個人的角度去體認,這完全可以理解。就業壓力也好,改變身份也罷,當出發點是為了成就一個更美好的自我、一個更富有競爭力的個體,那麼獲取一個更具含金量的學歷學位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行為。

但如果在價值觀層面出了問題,後果勢必很嚴重。於考生個體而言,在本該打基礎、學通識的大學時代,持“搶跑”心態而過於鑽營考研成績的一分兩分,直接影響到本科階段厚基礎的學養品行和學業成就。當考取研究生之後面臨學習困難,再回首打牢學識基礎恐怕已經晚矣。對導師來講,當遭遇到“功利化考研”的高分考生時,只能硬捏著鼻子招進來,因這些研究生無意於學術研究,加重了導師的指導負擔和培養成本。功利化思想的瀰漫也造成了大學生“不安”的心理焦慮和“速求”的慾望浮躁,失掉了為人為學應有的自由品行與科學追求。一旦“功利化考研”成為一股力量強大的思潮而競相追逐,最終將使高等教育界彌散著“功利主義”的價值觀和“職業至上論”的成才論。

針對於此,在引起足夠警惕的同時,各界理當盡力而為,予以校正根治。針對那些投機取巧的考研中介機構,應予以堅決嚴厲打擊、規範引導。同時,還應對既有的研究生招生考試製度進行全面審視與創新改革。此外,還應高度重視對大學生成長的規劃指導,科學合理定位成長成才。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人才,“喚醒”學生的主體性,但不是培養那種精緻的利己主義之人,也不是培養言必稱工程、項目、功名的誇誇其談之人。在日益凸顯“能力至上”的當下社會,打通社會的渠道儼然已不是一紙文憑。打鐵還需自身硬,當一份份“成績單”成為貨真價實的“硬通貨”,方能經得起社會的檢驗,受得住學術的沉澱,撐得了發展的潛力。

通過這些社會治理舉措和個體自我覺醒過程,考研學子此時將穩固形成良好的價值判斷,產生敬畏學術的心理,涵養至“為知識而知識”的理性狀態,自為率性地懷揣契約精神,以詩性智慧之興趣引至知識殿堂,進而真正體會並享受為學之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