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央行年內第三次降準,走心還是走腎:7月5日起執行釋放7000億元

昨天終於降準了,釋放了5000億用來債轉股,釋放2000億用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累計7000億的資金怎麼花呢?兩種花法:走心,真的去支持債轉股和小微融資,漫漫長路,真心付出看不到收益到手的那天;走腎,還是流向房地產,膚白貌美見效快。但是走腎一時爽,走心呢,又見效慢,怎麼走,我們來分析下。

央行年內第三次降準,走心還是走腎:7月5日起執行釋放7000億元

據說昨天最早得到消息的是售樓處賣房子的,他們又在鼓吹放水,利好樓市,抓緊買房子之類的。相信他們那就見了鬼了,他們可能都不知道降準備金是什麼意思。

準備金是什麼?你去銀行存了100塊錢,銀行會用你的錢來放貸,但不能全部貸出100塊,依法至少需要留存一定的錢在央行賬戶,比如20塊,那麼20塊就是準備金。

比如這次降準0.5%,你的那一部分20塊的準備金,就變成了19塊,降的那1塊錢就可以用來放貸,這次的7000億就是這麼出來的。

關於這次降準要先搞清楚幾個問題:

1、這次降準是大放水嗎?

確實是放水,但是7000億如果放到08年就是大水漫灌,放到現在,特別是槓桿加了這麼多的國企,陷入了流動性陷阱,7000億僅僅也就是救急,續命而已。貨幣緊縮的環境沒有改變。

2、全面降準還是定向降準?

雖然說是定向降準,但是你看基本覆蓋了所有銀行,實際上等同於全面降準。

3、小微企業是什麼鬼?

小微企業什麼時候這麼被重視了,其實就是為了給降準提供正當性,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而已,國企5000億債務一下就免除了,顯得太不公平,也給小微企業的錢吧。

所以,這次降準的原因是什麼呢?

1、前期金融去槓桿有點過度緊縮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9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9%,內部緊的要命,外面還有外敵,再緊縮下去就要傷及根本。

2、剛上面說了,小微企業只是個藉口,給國企“債轉股”才是根本,5000億的國企債務一筆勾銷了,國企槓桿降低了,所以這次降準其實是為了去槓桿。

3、半年特別是5月份的經濟數據特別差,社融、消費零售都創新低,A股也出現暴跌,降準實際上也有提振士氣,改善市場悲觀情緒的作用;

4、應對未來貿易戰的影響,在美國關稅生效前定向降準,減少貿易戰影響;而且貿易戰帶來的外匯減少也是準備金降低的參考,因為我們很長時間內用外匯佔款增加來提高準備金率,這次貿易戰外匯要減少了,準備金也相應降低。

央行年內第三次降準,走心還是走腎:7月5日起執行釋放7000億元

央行年內已經第三次定向降準

央行年內第三次降準,走心還是走腎:7月5日起執行釋放7000億元

央行歷次降準時間表

加上此次央行再次降準,今年以來,央行已經實施了三次定向降準。第一次是1月25日開始實施的面向普惠金融的定向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約4500億元。第二次是4月25日實施的定向降準置換9000億元MLF,同時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

央行此前兩次定向降準的效果顯著,讓市場流動性呈合理穩定狀態。尤其是第二次定向降準的作用更為明顯,部分化解了金融機構因MLF累積而形成的潛在風險。央行當時強調,降準置換MLF屬於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取向保持不變。

為何要降準?

海清FICC頻道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此次定向降準本來就是“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相機抉擇的應有之義,“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內涵應當是跟隨經濟形勢的變化,採取相應的貨幣政策。在中國目前的經濟條件下,“持續降準”應當是光明正大的。

2018年央行貨幣政策“新型降準”,存在八大重磅情理:

情理一,2018年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巨大,“定向降準”前提成立;

情理二,2018年CPI中樞在2%左右,“定向降準”是可選項;

情理三,“嚴監管”態勢明顯,“寬貨幣”不會導致2015-2016年的“金融亂象”;

情理四,定向降準是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配套措施,有助於降低銀行負債成本;

情理五,政府信用緊縮,需要貨幣政策對沖;

情理六,定向降準成為替代貿易順差收窄下的貨幣投放渠道;

情理七,“定向降準+公開市場回籠”可以有效緩解流動性分層;

情理八,用增量利益引導金融服務小微實體。

海清FICC頻道認為,2018年在“嚴監管+緊信用+緊財政”的政策組合下,“信用緊縮”問題持續發酵,央行貨幣政策需要採取“寬貨幣”進行合理對沖,且在2018年中國貿易順差逐漸收窄的情況下,“持續性降準”是對沖外匯佔款流動性的良好選擇。

2018年“新型降準”絕不是重蹈“刺激放水穩增長”的老路,在史無前例的“嚴監管”大背景下,2018年進行“寬貨幣”絕不會導致2015-2016年的“金融亂象”重演;在MPA等約束之下,“加槓桿”絕不可能捲土重來;在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下,同樣絕不可能再次出現房地產泡沫,市場需要對此有清醒認識,拋棄舊思維。

此次,2018年6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政策層再次將流動性定調由“合理穩定”進一步改變至“合理充裕”,重回2014年四季度-2016年三季度的“合理充裕”,這是一個巨大的政策變化。

央行年內第三次降準,走心還是走腎:7月5日起執行釋放7000億元

圖:流動性基調“合理充裕—基本穩定—合理穩定”,再回“合理充裕”。

3、降準如何影響股市樓市?

降準利好股市但不可過分解讀

那麼,這次預期中的定向降準對A股有何影響?在財經評論員朱邦凌看來,儘管國務院常務會議表示,定向降準是為了緩解小微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但在當前股市較為敏感的時間點宣佈這一釋放流動性的消息,無疑對股市來說也是利好。

這種利好作用需要辯證看待,一是定向降準確實可以提供幾千億的流動性。這對緩解年中“錢緊”局面有相當作用。而A股也是經常受到6月底“錢緊、錢荒”局面的影響,股市有“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股諺。值得一提的是,通常連續降準才會對經濟產生直接影響,而單就本輪定向降準效果而言,恐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略大一些。所以,定向降準對上市公司的業績構成多大利好,還需進一步觀察。另外,定向降準對銀行股構成利好。

另一方面,這種影響主要是情緒方面的,可以緩解市場緊張情緒,不至於出現大的系統性風險,防止股市大起大落。因為定向降準主要是為了緩解小微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幾千億資金大部分不會流向股市,即使一部分流入股市,對於50萬市值的A股來說,也起不到什麼大的作用。像工業富聯、藥明康德等獨角獸,一隻就會吸金幾百甚至幾千億。

我們以今年4月份的定向降準為例,4月定向降準的適用機構範圍頗廣,涉及的銀行主要包括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降準釋放的資金略多於需要償還的MLF。以2018年一季度末數據估算,操作當日償還MLF約9000億元,同時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大部分增量資金釋放給了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4月定向降準後,對資本市場基本沒有大的影響。

測算曆史上歷次降準,降準後大盤的表現均是一般,並未出現普漲現象。 我們發現在牛市到來之前的震盪橫盤市場中,每一次的降準,帶來的股價反應平平。牛市中降準利好加速上漲,暴跌中降準不起作用,反而藉助利好出貨加速下跌的情況也存在。因此降準對於股市而言,短線不要過分解讀。降準利好不會改變短線大盤的運行趨勢,只是當天會有反應而已。

因此,要想讓A股真正走出低迷期,除適度釋放流動性以外,還需要市場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依靠不斷完善制度,進行制度建設。

從歷史上看降準6個月後地產大概率跑贏市場

從歷史規律看,降準對於地產行業銷售有直接刺激作用。通過比照2008年、2011年和2015年三次降準週期可以看到,三次降準之後行業銷售均存在明顯恢復,持續恢復時間在1年以上。

從歷史規律看,A股地產指數在降準之後表現不俗。

央行年內第三次降準,走心還是走腎:7月5日起執行釋放7000億元

具體來看,過去三次降準週期累計發生13次降準行為。各降準時點發生後六個月左右,A股地產指數60%以上概率取得絕對收益和80%以上概率取得相對收益。

央行年內第三次降準,走心還是走腎:7月5日起執行釋放7000億元

行業基本面改善預期將直接刺激二級市場地產指數。特別是降準週期的首次降準無論對於地產行業實體面還是二級市場面均有較大的改善意義。

銀行定向降準對投資理財有什麼影響?

當市場上的資金量緊張、流動性不足時,資金成本就會被推高,此時,投資於貨幣市場的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市場價格都會受其影響而收益上浮。受此影響,今年以來,銀行理財收益率一直處於上行通道。

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已經接近5%。根據以往經驗,央行降準後,銀行資金面會變得寬鬆一些,因此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會隨之下降。

那麼,本次定向降準,會對銀行理財產品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來看,央行只是進行了降準,但貨幣政策並沒有大的調整,市場流動性或將繼續保持偏緊的形勢,因此,從長期來看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變化不會特別明顯。

未來貨幣政策走向猜測

降準,未來還有沒有?野村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表示,此次降準後,料今年還會至少再降準一次,幅度達100個基點。

左手“加息”,右手“降準”,這在以往難以想象的事情,如今卻在生動上演。而且,未來可能還有“加息”,加息+降準,這個特定階段的產物可能還將存在一段時間。

歷史上,準備金工具主要用來對沖外匯佔款。但從2014年以來,外匯佔款持續減少,目前新增外匯佔款基本在零值附近,理應通過調整準備金“池子”的水位加以應對。

對於銀行體系來說,央行以降準置換MLF,有諸多好處。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增加銀行可用資金,緩解負債壓力,降低資金成本。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表示,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應該從源頭抓起,而源頭就是央行供給的基礎貨幣,因此央行降準是讓利於社會。

當前我國存在利率“雙軌制”問題,市場利率高於基準利率,導致銀行存款不斷搬家,從儲蓄存款,流向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等,抬高了銀行負債成本。

如果說降準,可壓低市場利率,從而緩解“雙軌制”問題,那適當放鬆存款上浮限制,也可以緩解“雙軌制”。目前,加息+降準,就是從兩個角度同時來解決這一問題。

考慮到美聯儲年內仍有2-3次加息,未來央行大概率會繼續小幅上調OMO利率;再考慮到銀行負債壓力仍沒有明顯緩解,未來存款利率上浮限制放鬆值得期待。

事實上,在此次降準之前,市場正在熱議大額存單利率上浮的問題。總的來看,未來的貨幣政策組合大概率是多次“降準+加息”。

可以看出來,國家降準其實是很走心的,但是實際執行下來會變成走腎嗎?

首先,央媽把錢放出去了,怎麼花,要銀監會說了算。以前是央媽錢放出去就不管了,愛怎麼花怎麼花,炒房子,投基建,海外投資……大撒把。所以這次錢到底流向哪裡,要看監管部門嚴不嚴格,嚴格起來就是走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自然就是流向地產。

從目前的情況看,監管部門肯定是嚴格的,錢的流向應該不會出大問題。

其次,降準的大頭債轉股的資金肯定不會流入房地產。這次國企自己的債務還沒法解決,以往通過影子銀行流入房地產的表外通道也被切斷,再加上國企監管更加嚴格,債轉股資金流入房地產基本不可能。

最後,小微企業比較微妙,首先監管起來比較麻煩,再者,以往小微企業因為效益不好,貸款炒房或者轉貸給開發商的情況是很多的。

眾所周知,現在實業越來越難做,企業主沒有心思再去投錢,一方面自己炒房,另一方面拿到銀行貸款後,與房地產商協議借貸,轉手貸給房地產開發商,獲取高額利息。

如果說要走腎的的話,那麼小微企業的這2000億資金是有機會的。

不過,國家走心的跡象已經很明顯,寬貨幣、緊信用的基調並未改變,而且去槓桿走得更加穩妥,這次降準就是為了不像2013、2014年過度緊縮帶來矯枉過正的嚴重後果,最後不得不在2015年重新走腎來解決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