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祭掃”一樣“走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這個清明節註定與往年不同。雖然我市疫情防控態勢持續向好,但為了減少人員流動,防止輸入性疫情和聚集性感染,近日召開的湛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七場新聞發佈會上明確指出,“暫停全市殯葬服務機構包括獅子嶺陵園的祭掃服務、暫停群眾現場祭掃活動”,“支持市民群眾延後到重陽、冬至等其他時間祭掃,或替換低碳文明的方式祭掃先人”,“提倡市民通過網絡祭掃、代理祭掃或公益祭掃等形式追思先人”。(據3月23日《湛江日報》)

3月24日,筆者更是從湛江日報微信公眾號上了解到,湛江雲媒“網上祭英烈”和網絡祭掃平臺已經上線。市民可以通過湛江日報微信公眾號菜單欄進入平臺,開展“雲祭掃”。在“追思先人”頁面內,操作十分簡單明瞭——點擊“網上寄語”,再選擇獻花、點燭、上香、進酒等操作,簽下名字,寫下留言,即可完成一次“雲上的祭掃”。

其實,並非因為有了新冠肺炎疫情才有了“雲祭掃”這個新鮮事物。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倡導移風易俗,積極引導文明祭掃,而“雲祭掃”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緬懷先人的新模式。在全國各地,清明“雲祭掃”憑藉其便捷、綠色、環保等特點,正漸漸被越來越多人接受。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唯一的農時節氣與傳統節日“雙肩挑”,清明在我國已傳承了幾千年。而在眾多清明習俗中,祭祖掃墓習俗最被看重。清明祭掃當然要有“儀式感”,但這種“儀式感”並不是清明祭掃的全部。清明祭掃作為人們懷念先人的一種追思方式,重點不在“儀式”,而在“走心”。在湛江雲媒的“雲祭掃”平臺上,點一支蠟燭、獻一束鮮花,在留言框內寫下一段話寄到“雲”上,回憶曾經美好的瞬間,表達思念緬懷的情緒,又何嘗不是一番“走心”的操作?既然我們都可以在微信上發紅包來拜年,為什麼就不能嘗試一下用“雲祭掃”來表達思念呢?

到湛江雲媒“雲祭掃”的過程中,也請大家給在戰“疫”中犧牲的那些未曾謀面的英雄們獻上鮮花、點上蠟燭。他們是在危機中挺身而出、逆向前行的醫務工作者;他們是日夜奮戰、衝鋒在前的公安民警;他們是盡職盡責、堅守陣地的社區工作者……危難之際,是他們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換取了這場戰“疫”的階段性勝利,他們尤其值得我們深深地懷念和銘記。戰“疫”仍在進行時,儘量減少聚集式的現場祭掃活動,多些“雲祭掃”這樣的文明祭掃,努力捍衛當下來之不易的戰“疫”成果,便是對這些戰“疫”英雄的最好告慰。(湛江日報 關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