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此人受朱元璋临终托孤,手握40万大军,却为何在靖难时见死不救?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在挑选继承者的问题上很是头疼:皇长孙朱允炆孝顺仁慈,受群臣爱戴,但孱弱的性格却不太适合干政治;朱棣在诸子中才干无人可及,带兵打仗多年,军事素养也很高,可惜他只是个老四。

如果选朱棣即位,那么老二秦王和老三晋王会怎么想、怎么做?二人手握重兵,一旦掐起架来后果不堪设想。朱允炆虽然是个软蛋,但也不是无用之才,权衡利弊,最后朱元璋将传国玉玺交到了朱允炆的手上。

此人受朱元璋临终托孤,手握40万大军,却为何在靖难时见死不救?

朱元璋天生就是个操心命,本以为安排好了身后事便可高枕无忧去养老了,可谁曾想,老三晋王突然去世的消息犹如电弧般令朱元璋为之一颤!

这不仅仅是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么简单。老大朱标死了,晋王一死,秦王又是个憨货,那么排行第四的朱棣就有无限的可能性上纲上线,朱允炆向来就怕这个叔叔,如今一头独大的朱棣更成了心腹大患。

老迈的朱元璋不糊涂,他必须为朱允炆留下一个相对安全的政治环境才肯离开这个世界。

此人受朱元璋临终托孤,手握40万大军,却为何在靖难时见死不救?

儿子们的明争暗斗让朱元璋不敢轻易去相信谁,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了女婿身上,宁国公主的丈夫梅殷便从中脱颖而出。在朱元璋众多的公主中,只有安庆公主和宁国公主是马皇后所生,这二人的丈夫是他重点培养对象。

可惜安庆公主的男人胸无大志,竟然因私贩茶叶被论处,所以梅殷便成了一枝独秀,深受朱元璋青睐。这位大明开国皇帝临终前,将梅殷叫到身边,千叮万嘱要他好好辅助皇长孙,还赐予了他正义光环:

“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敢有违天者,汝讨之。”

此人受朱元璋临终托孤,手握40万大军,却为何在靖难时见死不救?

朱元璋托孤梅殷,是令朱棣万万没想到的,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面临最大的刺头就是这个表兄弟。而梅殷则奉先帝之命,亲率40万大军讨伐朱棣这个“违天者”。

中国古代之战争都有一个传统的开场白,那就是给对方下一句狠话。朱棣打出的旗号是“靖难”,意思就是清君侧,顺应祖宗和天命,谁也不可阻拦!朱棣还派人前去梅殷的帐营传话,让其赶紧束手就擒。

梅殷更狠,他直接割掉了信使的耳朵和鼻子,再让他返回,意图很明显:只留下嘴巴,好让他给朱棣传话,让朱棣知道什么是君臣大义!

朱棣气急败坏,却也无可奈何,梅殷坐拥40万大军镇守淮安,而朱棣仅有十几万,真实力量的悬殊让朱棣不敢轻易招惹,朱棣选择从扬州取道直插南京。

此人受朱元璋临终托孤,手握40万大军,却为何在靖难时见死不救?

紧接着,历史上十分尴尬的一幕产生了:梅殷和朱棣打完嘴仗后,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面对一路进攻到南京都城的朱棣,梅殷既不围堵也不断后,只管干瞪眼似的看着朱棣势如破竹,将朱允炆逼至绝境,直到朱棣靖难成功称帝了,梅殷的40万大军依然坐镇淮安,未发一兵一卒。

朱元璋钦点的托孤大臣,却公然违背太祖遗训,对坠落深渊的朱家人熟视无睹,梅殷究竟有什么隐情?难道真是朱元璋看错人了吗?要想知道梅殷拥兵不救主的原因,就要说说他的出身了。

此人受朱元璋临终托孤,手握40万大军,却为何在靖难时见死不救?

梅殷本是一介贫弱书生,幸亏沾了叔叔梅思祖的光,梅思祖是大明开国功臣,本已作古,却被突如其来的胡惟庸案株连,不仅坟墓被挖,儿子也被连杀。梅殷亲身经历了叔叔和表哥的被害惨案,心中郁结很深。

所以当朱棣起兵造反,梅殷面临两个选择:一边是朱元璋对自己的信任,要为朱家尽忠;一边是杀亲之恨,要为梅家报仇。梅殷选择了第二种,于国义,他是不忠之臣,但于家情,他是重情之人。

如果各位看官身临其境,不知道会如何选择呢?

参考书目:《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