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e周行:舉個理財規劃的栗子來看一看

對於投資者來說,投資規劃十分重要,它是我們投資理財的目標,我們可以按照規劃有條不紊的實現財富升值,也可以按照規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例如劉先生,我們看看他是怎樣通過個人投資規劃實現自己的理財目標的。

劉先生,今年27歲,雙一流大學畢業的研究生,就職於建築設計研究院,

年薪12萬,目前單身。劉先生雖然參加工作不久,個人積蓄不豐厚,但其父母均已退休,家庭經濟較寬裕,在經濟上會給他一定的支持。除了單位提供的三險一金社保外,劉先生暫時沒有任何商業保險。

理財目標:

1. 預計4至6年後結婚,屆時需要準備購房首付款和購車款約30萬元。

2. 為自己補充商業保險。

3. 撤出股市資金,配置適合基金。

家庭財務狀況分析:

目前劉先生剛畢業不久,處於人生階段的單身期。理財計劃應是在滿足日常支出的前提下,為家庭未來的購房、購車,乃至更長遠的子女教育、退休養老等目標積累資金。

劉先生目前每個月的日常開支為6000至6600元,分析開支的構成可以發現,他在和朋友吃喝娛樂方面比較隨意,應力求節省。

從劉先生的個人理財傾向自述中可以看出,將大部分資金從股市撤出這一決定比較符合他目前的情況。一方面,大部分散戶由於缺乏經驗,在股市虧損的幾率比較高;另一方面,他這個年齡階段,最重要的是幹好本職工作,爭取成為行業的精英,積極尋求升職或轉換更高收入工作的機會。

劉先生從事建築行業,且需要經常出差,急需補充商業意外險。此外還需要補充相應的疾病、定期壽險等方面的商業保險。

理財建議:

1.節流與儲蓄計劃

“90後”的年輕人,在開支方面大多比較隨意,但為了儘快積累財富,建議劉先生將每月日常開支控制在4000元左右,即其日常生活開支不超過月收入的40%。劉先生申請了信用卡,平時消費可以藉助信用卡來監控。

由於之前劉先生將大部分資金用於股票和基金投資,銀行存款很少、且額度不固定,這樣是不合理的。建議留足相當於3至6個月生活費用的活期儲蓄作為緊急備用金,然後將每月工資的20%轉為定期存款,進行強制儲蓄,雖然現在定期存款利率低,但從長遠來看,可以積累一筆不小的資金。

劉先生目前沒有家庭負擔,暫時也沒有其他大額開支計劃,遇到緊急情況時家裡還可以給他一定的經濟支持,但幾年後需要較多資金,建議劉先生將每月工資的20%用於基金定投,既能積少成多,又可享受股市增長帶來的收益。劉先生目前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可以進行風險較大的投資,可選擇一隻指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至少堅持定投5年。這筆錢以後可用於結婚或者創業的啟動資金。

2.P2P投資計劃

劉先生持有的基金和股票總市值約為15萬元,由於基金和股票的風險性較大,建議重新規劃投資比例。 雖然劉先生目前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但為了分散投資風險,最好不要將全部資金都投入到股票型基金中。建議劉先生組建一個積極進取型的投資組合:P2P投資50%,偏股型基金20%,債券型基金30%。

3.保險計劃

由於工作需要,劉先生經常要去各地出差,人身安全存在較大風險。劉先生應購買足夠的意外傷害保險。

在人壽保險上,建議劉先生為自己購買一份定期人壽保險,以父母作為受益人。在保額相同的情況下,購買定期壽險每年所要繳納的保費約為終身壽險的1/10,這樣劉先生節省出的資金可用於投資。只要這份定期壽險的利益加上投資收益的總和,超過了終身壽險保單的收益,這種選擇就是明智的。不過定期壽險是一種權宜之計,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先生的收入會越來越高,等到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時,還是應選擇終身壽險。

至於疾病險,因為劉先生現在年輕身體好,現在購買費用相對較低,可考慮儘早購買重大疾病險。對於剛畢業不久,事業處於成長期的劉先生來說,在這個階段應該加大消費型重大疾病險的比例,待到35至40歲以後,可考慮增加儲蓄型重疾險的比例,每年的保險支出需控制在收入的10%以內。

個人投資規劃可以有效降低投資風險,讓我們更加理性的投資,也讓我們具備高瞻遠矚的目光以及未雨綢繆的素養,使我們面臨突發困難之時不至於手足無措。所以,養成規劃的習慣對於投資者來說是極其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