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各自为政:一战期间英法管理在欧华工异同之比较!

来稿/素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中国就密切关注着欧洲战场的局势。为了能够同国际接轨,以及获得参加战后和平会议的资格,北洋政府积极寻求加入协约国的机会。

在袁世凯还当政时,就先后两次向协约国方面提出了中国参战的请求。然而当时由于日本的阻挠以及英法对于时局的考量,最终拒绝了北洋政府的请求。

各自为政:一战期间英法管理在欧华工异同之比较!

直接参战的道路走不通,时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的梁士诒提出派遣华工支援协约国的构想,称之为“以工代兵”。从而谋求中国参加战后和平会议的资格。当梁的意见出台之后,便立刻引起了法国人的重视。

一战中,法国是名副其实的大战场,前后动员了大约720万民众支援战争,并且约有150万法国士兵战死。大规模的民众动员以及严重的人员伤亡使得法国的劳动力严重匮乏,随着战争的深入,获得新的人力资源成为法国对同盟国战争胜负与否的关键。

各自为政:一战期间英法管理在欧华工异同之比较!

梁士诒此时提出的建议正中法国的下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15年11月11日,法国国防部经过详细的讨论决定实施招募华工的计划。1916年1月17日,以陶吕德为首的法国招工团到达北京。只不过陶吕德是以私人的名义进行招募。

到1916年下半年,由于战争的消耗惊人,英国也效仿法国寻求新的劳动力。人口资源丰富的中国自然成为他们的首要目标。从1916年8月开始,英国的华工招募计划正式启动。英国陆军部派遣托马斯伯恩作为英国招工团的代表,在10月28日抵达北京,开始了英国的招工计划。

各自为政:一战期间英法管理在欧华工异同之比较!

英法虽然同属于协约国的一方,但是在对华工的招募与管理方面却各自为政,并且双方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英国对待的要求华工极其苛刻。

英国方面负责华工管理工作的是一名叫做费尔法克斯的上校。英国招募的华工经常在战场附近工作,并且进行军事化管理。每天都要集合列队,当地报纸的报道中提到“他们步履之整齐令我们的军士都大为吃惊。”如果华工在法国期间违反纪律,他们将受到军法处置。实际上,一战期间,至少有10名英国招募的华工被处死。

各自为政:一战期间英法管理在欧华工异同之比较!

甚至华工的通信也受到英军方的管制。所有华工的信件都必须经过法国战区英军总部的华工邮局的检查。同样华工的家属从中国寄过来的包裹与信件也要经过检查之后才能到达华工本人的手中。由此可见,英国军方对于华工的防范心理非常严重。

与英国相比,法国对待华工的态度比较温和。法国招募的华工在军方的安排下在后方军工企业上班。当然1917年中国正式参战之后法国当局也派遣华工赶赴前线。然而英国招募的华工几乎所有都工作在战场附近。在工资待遇方面,法国也是优于英国。

各自为政:一战期间英法管理在欧华工异同之比较!

法国方面不仅工资高,对工人的管理也比较宽松。而英国的态度则比较恶劣,英国当局也不讳言他们带有歧视的态度,甚至对此引以为傲。一位英国军需官在一份秘密报告里承认,英国不准许中国工人进入各种咖啡馆或酒吧,但是法国方面却没有这方面的任何限制。

除上述的要求与限制之外,“向来高傲的英国人”甚至对于这些冒着生命危险的东方工人怀有不同程度的种族歧视。禁止华工与欧洲军人或平民往来,在英国人的脑海里,这些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充满了无知,是不能给他们成人的礼遇和信任。法国战区英国华工营的负责人富顿曾经就表示“英国人希望中国人做的是尊重和顺服”。

各自为政:一战期间英法管理在欧华工异同之比较!

双方在文化和语言上的隔膜和误解更加加深了英国华工管理的困难。英国方面的翻译人员严重匮乏,英军官中能够说一口较为流利中文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语言的障碍既不能明确传达英国方面的要求,也不能及时反映华工的想法。

有一天当带队的军官向工人们下达出发的命令,即英文的“let’s go!”,这其中和汉语的“狗”的发音相近,这对于来自中国北方的工人来说是一种严重的侮辱。华工由此拒绝前进,于是英军官以违反纪律为由,惩罚了其中的一些人。因此差点引发了华工的一场暴乱。

各自为政:一战期间英法管理在欧华工异同之比较!

由此可见,英国方面在对华工的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又没有认真对待其中的利害,只是将这些来自中国的工人机械的视作他们赢得战争的工具。至于中国政府方面对于英国的粗暴管理并非充耳不闻,在很多情况下都对协约国虐待华工的事件提出强烈的抗议,并要求协约国尊重华工的人权,不得有歧视。

从1916年初,法国陶吕德招工团抵达北京开始,大约有15万左右华工抵达欧洲战场。并且对欧洲的战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他的先不谈,这15万劳动力可以解放同等数量的欧洲人直接参战,这样的生力军对于战争的走向有着很大的影响。

各自为政:一战期间英法管理在欧华工异同之比较!

这些华工都是处于最佳劳动年龄,个个年富力强,除了在后方从事军事生产之外,一部分工人直接穿梭在战场周围,修筑工事,后勤运输等等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的甚至直接同同盟国军队作战。在欧洲战争中,后来通过对在欧洲的华工墓碑数量的统计,大约有4000余人牺牲在欧洲,再加上死于路途中和其他没有统计到的人数,保守估计有5000余人因欧洲的战争辞别人世。

但是一战之后,华工做出的牺牲与贡献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可。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却连几块小小的军功章都没有得到。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完全否认华工的牺牲,他宣称“中国既没有花费一个先令,也没有损失一兵一卒。”甚至更有险恶用心,一篇报道提到1918年那次横扫欧洲和世界的“西班牙流感”就是华工传染的!

帝国主义在对自己的利益上面,完全不顾事实,黑白颠倒,抹杀华工的贡献。当时北洋政府并不是没有介入,然而羸弱的国势发出的声音如泥牛入海,毫无波澜。权利是需要足够的实力来维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