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金屋藏嬌”有後續故事嗎?

尋找一種叫幸福


“阿嬌好否?”“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

“金屋藏嬌”之後還有“巫蠱祝詛”、“千金買賦”。主角是漢武帝和陳阿嬌。

金屋藏嬌

漢景帝時期,薄皇后無子,慄姬為漢景帝生下三子,後來立慄姬的長子劉榮為太子,史稱慄太子,漢景帝的胞姐館陶長公主劉嫖想讓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做皇后,於是去找慄姬商量,結果慄姬因為劉嫖總是給漢景帝引薦妃子而恨上了她,就拒絕了劉嫖的提議,劉嫖也生了氣,於是在漢景帝別的兒子中進行選擇,然後就選中了王娡的兒子劉徹。

劉嫖找到王娡,兩人一拍即合,但是漢景帝不同意,劉嫖有一次抱著劉徹指著周圍的女官們打趣道:“你想娶媳婦嗎?”劉徹搖了搖頭說:“不要”。

然後劉嫖指著女兒陳阿嬌說:“娶阿嬌好不好?”劉徹很高興,於是說下了金屋藏嬌的誓言。劉嫖軟磨硬泡終於實得漢景帝鬆口,定下了這門親事。

巫蠱祝詛

經過館陶長公主和王娡的一番籌謀,漢景帝最終廢慄太子,轉而立劉徹為太子,漢景帝去世後,劉徹繼位,是為漢武帝,最初漢武帝和陳阿嬌之間還濃情蜜意,只是姑姑劉嫖總在他面前提起幫他坐上皇位的事,以此來要賞賜。漢武帝很反感,也逐漸的不在喜歡陳阿嬌。動了廢后的心思,而且陳阿嬌也恃寵而驕,蠻橫善妒。

女巫楚服找到陳阿嬌說她能夠讓皇帝回心轉意,於是皇后日夜祭祀,服用丹藥。楚服做男子打扮,和陳阿嬌形影不離,同吃同住,相愛如夫妻。漢武帝知道後,徹查此事,才知道都是一些巫蠱詛咒。楚服被殺,陳阿嬌被廢。

千金買賦

陳阿嬌被貶到長門宮,日夜思念漢武帝,聽說司馬相如擅長作賦,遂千金買賦,司馬相如於是作《長門賦》,漢武帝看了以後,大為感動,和陳阿嬌重歸舊好。

日黃昏而望絕兮,悵獨託於空堂。

以上為故事,不是正史。



館陶長公主和王娡定下了兒女親家,互為婆母,然後館陶長公主在漢景帝面前不斷詆譭慄太子和慄姬,終於,漢景帝廢了慄太子,讓劉徹做了太子,劉徹繼位後,劉嫖的女兒做了皇后。陳皇后只做了十一年,就被廢除,原因如下:

母女驕縱

館陶長公主因為扶立新帝有功,不斷暗示沒有她,漢武帝就做不了皇帝,這本身就犯了大忌,她還不斷要求金銀財寶,而陳皇后也不省心,陳皇后自幼身份高貴,母親是館陶長公主,外祖母是竇太后,萬千寵愛於一身,導致她婚後改不了蠻橫驕縱的性格,漢武帝寵幸別的女人,她就吃醋撒潑,沒有母儀天下的風範,讓漢武帝對這對母女產生了厭惡之情。

無子

婚後多年,陳皇后一直沒有懷孕生子,為此她花了九千萬來治療不孕症,卻還是沒有效果,皇后無子,註定後位難保。

衛子夫奪寵

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將衛子夫獻給漢武帝,衛子夫很快懷孕,接連生下三個公主,榮寵愈盛,陳皇后只能嫉妒的發狂。

保護傘去世

竇太皇太后在世的時候,其實漢武帝無法完全親政,很多時候要聽竇太皇太后的,公元前135年,竇太皇太后去世,漢武帝親政,也就不再忌憚姑姑劉嫖了,更不用再對陳皇后和顏悅色。

巫蠱祝詛

公元前130年,陳皇后因妒生恨,施以夫人媚道,漢武帝派人徹查,查出楚服為陳皇后施巫蠱之術,祝告鬼神,禍害他人。

陳皇后被廢,出居長門宮,直至去世。


尚宮女史


當然有後續,而且這個故事的後續令人唏噓。


既然問及了“金屋藏嬌”,應該對陳阿嬌的身份有所瞭解。劉徹成為太子以至後來當皇帝,和陳阿嬌一直沒有子嗣。要知道,這在古代是屬於動搖國家穩定的大事。一次,漢武帝在平陽公主府上看上了衛子夫,選了她入宮。後來可能是忘了,冷落了衛子夫半年,後來衛子夫都要被趕出宮了,再次見到了漢武帝,於是哭泣祈求漢武送他出宮,漢武帝又來興趣了,再次臨幸她,這一次,衛子夫就有了身孕。


可以說,從這一刻起,在後宮勝負的天平已經倒向了衛子夫,因為子嗣。而從小優渥的生活,讓陳阿嬌恃寵而驕,得知衛子夫懷孕之後,多次在漢武面前大鬧,這讓漢武帝更加不喜歡她。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竇太后的死,漢武帝正式親政。


竇太后沒有死之前,漢武帝其實和陳阿嬌已經鬧得很不愉快,是漢武帝的媽媽王太后告誡漢武帝,你還沒有親政,不要觸怒奶奶和姑姑(也就是館陶公主)。所以漢武就壓下性子和陳阿嬌和好了。但是一旦竇老太后去世,再沒有人能掣肘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而陳阿嬌依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結果被人發現和巫女楚服等人行巫蠱事。(有記載是陳阿嬌和巫服是女同性戀,巫服穿著男子的衣服在皇后宮殿裡一起生活,晝夜祭祀,合藥服之,。)


東窗事發之後,陳阿嬌皇后被廢,被留在長門宮。

後來的故事,就更是傳說了,不見於正史。不過可以當故事聽聽。這個故事就是著名的長門賦。

長門賦最早被記載於南梁蕭統說編寫的《昭明文選》。說是陳阿嬌失寵之後,用百金向司馬相如求一賦,希望能喚醒漢武帝昔日的恩愛。這也開啟了宮怨詩的先河。


最後最後的結局,漢武帝又愛上了李夫人,他的宮殿裡還有王夫人、趙婕妤、尹婕妤、邢娙娥……大概,陳阿嬌就這樣被遺忘在了深宮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