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秦桧的后人中了状元,乾隆故意问他的祖宗是谁,他是怎么说的?

用户65203725535


说起秦桧,人人都知道他是臭名昭著的大奸臣,抗金英雄岳飞便是在他的诬陷下,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坑杀而死。


值得一提的是,“莫须有”这三个字的含义一直为人所误解,教科书上多把它解释为“也许有”,却是不准确的,当时的岳飞乃是元帅级别的大将,即使秦桧位高权重,只手遮天,也不可能以“也许有”这样荒谬的理由来诬陷他。据台湾作家李敖的考证,“莫须有”这三个字其实是宋朝的口语,真正的标点该是“莫须,有”,“莫须”在宋朝的口语中是“难道没有吗?”,“莫须,有”该解释为“难道没有吗?有的,等着瞧吧”。

这也符合当时秦桧的恶形恶状的口气。



尽管秦桧千百年来惨遭世人的谩骂和唾弃,他的后代之中却出了一个状元,这个状元名叫秦大士,祖籍安徽当涂,出生于江苏南京,秦大士天资聪颖,十岁便能作诗文,书法上也颇有造诣,号称诗书画三绝。乾隆十七年,三十八岁的秦大士进京赶考,在万寿恩科中一举夺魁,成为清朝的第三十四位状元。

据《清朝野史大观》中记载,秦大士在殿试时,乾隆皇帝曾问了他一个问题:“汝家果秦桧后人乎?”,问他是否是秦桧后人,看似无关紧要的一句话,其实暗藏玄机,如果回答不是的话,难免会有欺君之罪,如果回答是的话,又难免为乾隆所看不起,急中生智的他回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既巧妙又机智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既默认了自己是秦桧的后代,又表明只有北宋的昏君才会有奸臣当道,如今朝代不同,自然不会有奸臣。乾隆听罢龙颜大悦,宣布他为状元。



无独有偶。“书圣”王羲之的四世族孙王僧虔同样是书法名家,并且富有急智。宋孝武帝在位时,他为了避免祸端,就常用掘笔书,用很烂的毛笔来写字,以此见容。后来到齐高帝时,有一次齐高帝提出要与他进行书法比赛,王僧虔只好从命,作书完毕后,高帝十分得意地问他:“朕与公卿书法,谁是第一?”王僧虔答道:“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高帝心里明白,自己的书法是比不过王僧虔,于是反问道:“第一就是第一,怎么会有两个第一?”,王僧虔从容答道:“我的书法在所有大臣中数第一,陛下书法在历代帝王中数第一。”他就这样巧妙又不谄媚地避过了这个祸端,无怪乎他能历经两朝君主而安然无恙了。

此外,美国总统林肯在一次演讲中,突然有个青年递给他一张字条,林肯打开一看,上面只有只有两个字:傻瓜。林肯脸上掠过一丝阴云,随即镇定地说道:“本人收到过许多匿名信,全部只有正文,不见署名,而今天正好相反,刚才这位先生只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却忘了给我写信。”说完,便继续他的演讲。


煮酒君


清乾隆年间,秦桧后人,秦涧泉。在他38岁时,遇太后万寿恩科,得中状元。

乾隆殿问:据说你是秦桧后人?涧泉听话听音,己知乾隆皇帝,对自己是秦桧后人的出身,有看法、不满意。灵机一动,不亢不卑答曰:一朝天子一朝人,宋高宗昏瞆,所以用奸臣;而皇上乃盛世明君,用人必唯忠贤。乾隆听后转嗔为喜。并重用了秦涧泉,涧泉不负圣恩,其后在仕途中清正廉洁,爱民律己,颇有建树,摘秦涧泉平生佳句如下,亦可管中窥豹,略知他的修为品德于一二。

南京燕子矶石壁题:”渔火只疑星倒出,钟声欲共水争流“。显露出才气横溢。

西湖桧墓游:”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仅两句将己之抱负情怀,为人处世和盘捧出;

七绝:

金粉飘零野草新,

女嫱日日枕寒津。

伤心慢莫悲前事,

淮水而今尚姓秦。

后一句表明他不忘初心。坚守始终如一的爱国爱民、廉洁清正的操守。

后人为了纪念他,将秦淮河畔的一小巷命名为状元巷。


老蛇正宗


由于生前策划“莫须有”的罪名致使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冤死狱中,与宋高宗赵构等人一起力主议和致使南宋错失良机,终南宋一朝难以阻止起大规模的北伐,秦桧的恶行让他的名字成为“卖国贼”的代名词。

但是不可否认,由于秦桧当年位高权重,他的家族显赫了数十年,并且其后人也是人才辈出。比如他的长孙秦埙在年仅十六岁的时候就考中了探花(这个好像不值一提,毕竟当时阿谀奉承秦桧的人可不在少数),而秦埙的儿子秦钜则真正可以说是满门忠烈了——宋宁宗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金国再次大举南侵,淮南告急。知州李诚之准备以死殉国了(吾以书生再任边垒,行年七十,抑又何求,独欠一死尔。当与同僚戮力以守,不济则以死继之),朝廷受到战报之后便开始商议派军支援,赵放建议说:“秦钜文武兼备,报国心切,可当大任”,群臣大部分表示反对,一个“秦缪丑”的子孙怎么能率领大宋的部队出兵作战呢。赵放认为,不能以秦钜的出身来评判他的能力,最终宋宁宗同意秦钜出战。秦钜到达蕲州之时,金军已经派两路大军共计十余万人攻克了黄州,并全力攻打淮南。

秦钜向武昌、安庆求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最终蕲州称被金军攻破。秦钜与李诚之与金军展开巷战,但最终无力回天(钜与诚之各以自随之兵巷战,死伤略尽),李诚之自刎殉国,全家随之自杀。秦钜名部下刘迪将蕲州城中所有物资焚毁,并他对部下说:“我为国死,汝辈可自求生。”随后他与儿子秦浚、秦瀈一起自焚殉国。

到了清朝,秦桧的后人中又出现了一个大人物,他就是著名书法家秦大士。但是他的身份据说是到了殿试的时候才被发现——乾隆皇帝看到他的籍贯之时便怀疑他的身份了,于是故意当众问他与秦桧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他的后人。此时的秦大士陷入两难的境地——承认自己是秦桧后人可能不但得不到考取状元的资格,甚至可能终身都失去参加科考的机会;但是不承认的话又会犯了欺君之罪,这可是杀头的罪名!最终他聪明地回答了七个字:“一朝天子一朝臣”。秦大士虽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但是这马屁拍得乾隆太舒服了,于是乾隆钦点他为状元。

后来,秦大士到西湖游玩,在岳鄂王庙前看到了自己先祖秦桧夫妇的跪像,提笔写下了一行流传至今的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在坟前愧姓秦!”虽然是秦桧的后人,但是秦大士以自己出色的能力赢得了当时以及后世的赞赏,他在清朝名重一时,诗、书、画并称三绝。

所以,正如古人所说“英雄不问出处”,秦桧的孙子秦钜满门忠烈,后人又考中状元并成为著名文人,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而秦桧本人则因为卖国通敌则永久地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都是卖国贼的代名词。


国史通论


秦桧,是南宋时期的宰相,本来位高权重的一位重臣,却干出了构陷忠臣岳飞的丑事,成为了我国历史臭名昭著的一位大奸臣,至今仍然跪在岳飞墓前赎罪。

秦桧不简单

秦桧这个人,奸臣的身份是一个定论,但是这个大坏蛋却并不简单。当年大金攻入宋朝京都,掳走了徽、钦二帝,同时还掳走了其他人,在这些人中就包含了秦桧在内。在大金的这段时间,秦桧利用了他的一些手段,获得了完颜昌的信赖,这位完颜昌是一位金国的主和派。

秦桧得到了他的信赖之后,得以返回宋朝。秦桧这次返回宋朝的情况非常蹊跷,他是带着自己的家眷一起回到了宋朝,按理说秦桧这种俘虏,即便再受到信任,也要留一些家属在金国,才好放他走吧。完颜昌自然不是傻瓜,如此浅显的道理自然明白,不过,他既然与秦桧达成协议,同意秦桧拖家带口的重返南宋,这里面就一定有猫腻。

秦桧如果不带家眷返回南宋,那么他一定得不到南宋政权的信任,更不可能重用一个这样的俘虏,毕竟他作为奸细的概率太大。如此一来,秦桧带着家眷逃回南宋的意图也就很明显了,完颜昌让秦桧带家眷回到南宋,就是希望秦桧回去以后,能够重新得到重用,在南宋朝廷为了自己的利益发言。所以,秦桧除了南宋宰相的身份外,他还是完颜昌在南宋政权的一位代言人。

有一句老话“秦桧还有几个好朋友”,这句话说得没错,不管你这个人有多坏,总会有几个好朋友,秦桧自然也是如此,他的两个重要的好朋友正是宰相范宗尹、枢密院李回。这两人位高权重,在南宋政权说话很有分量。秦桧拖家带口的从金国逃回,他的忠诚度受到了满朝文武的质疑,毕竟徽、钦二帝未归,他秦桧杀了看守的金兵,拖家带口逃回南宋太过匪夷所思。就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秦桧的两个好朋友发挥了重要作用,宰相范宗尹、枢密院李回力保秦桧的忠诚,这一重量级的担保,让赵构认同了秦桧是忠臣的说法。当然了,获取赵构的信任肯定不是如此简单,至于其中的曲折原委此处不多做解释分析。

“惟宰相范宗尹、同知枢密院李回与桧善,尽破群疑,力荐其忠。”——《宋史》

也正是因为秦桧有这样的身份,完颜昌又是金国的主和派,秦桧自然就成为了南宋的主和派,提出了“南自南,北自北”的策略方针,提议南北分治,井水不犯河水。这样的提议遭到了主战派岳飞的反对,岳飞收复失地,忠君爱国的志向与秦桧截然不同。最终,秦桧为了除掉岳飞,捏造了“莫须有”的罪名,达成了中国第一大奸臣的“荣誉称号”,成为了后世所不齿的存在,受到万世唾骂。

乾隆时期状元秦大士

秦大士,二十三岁中举人,三十八岁中状元,绝对是一个高人。除此之外,他的诗、书、画在当时也非常有名。不过,在他成为状元的时候,却发生一件与秦桧有关的事情,险些让他与状元失之交臂。

那是乾隆十七年的殿试,乾隆钦点状元,在审阅了诸位学子的文章之后,对一篇文章赞赏有加,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秦大士。乾隆看罢文章后,本想直接钦点秦大士为状元,不过他看到了秦大士的名字和祖籍后,犹豫起来,派人对他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是秦大士果然与秦桧有关,不过并不是秦桧的后人,而是秦桧兄弟秦梓的后代,秦梓与秦桧不同,他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清官。得知这一消息后,乾隆长出了一口气,如果秦大士真是秦桧的后代,他还真不能将他钦点为状元,毕竟奸臣之后为状元,这样的典范不能开。

乾隆面见秦大士时,明知道秦大士并非为秦桧之后,却突然起兴,对秦大士问道:“你是不是秦桧的后代?”这一问简单,但是其实很难回答,秦桧毕竟也是秦大士的长辈,如果直接否认,难免显得秦大士见利忘义,为了讨好皇帝而拒人长辈。也不能说是秦桧的后代,因为他真的不是。这个时候,秦大士显示出了他的才思敏捷,他机智的回答道:“一朝君子一朝臣”。没有直接回到自己是否是秦桧的后代,又对乾隆表达了自己的忠心。这样的回答让乾隆非常满意,当下就钦点了秦大士为状元,一时传为佳话。

秦大士为官之后,清正廉洁,成为一代好官,不仅公事办得好,文化素养高,而且还是一位有担当的好官。

有一次秦大士与同僚游杭州,路过了岳飞墓,看见了跪在那里的秦桧像,为了避免秦大士尴尬,同僚们都不故意去看秦桧,也不提秦大士出身这茬,偏偏秦大士有一位同行的朋友,哪壶不开提哪壶,执意让秦大士为此做对联。秦大士也没面露难色,提笔写道:“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让周围的人情不自禁的为秦大士鼓起掌来了。


秦大士不愧是清官之后,作风极正,且有真才实学,即便是面对皇帝的考验与朋友的揶揄都能完美应对,成就佳话!


野史日记


秦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奸臣,当权期间谋害忠良、贪污受贿,无恶不作。但是据说他有一位后人秦大士,在清朝乾隆年间即将被钦点为状元之时因其秦桧后人的出身被乾隆刻意问话,那么当时,秦大士是怎么样回答皇帝的呢?

秦桧此人当权十多年,曾经干过让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冤死狱中、因在战争中主义和导致南宋错失良机的荒唐事,所以从古至今,他都是人们公认的大奸臣。

不过奸臣归奸臣,秦桧毕竟做了十几年权臣,所以家族还是兴旺过一段时间的,也出过不少人才,比如说著名爱国将领秦钜,在孤立无援接连败退之时没有选择遁逃,而是先将物资烧毁再携子殉国。而到了清朝,就又出现了大书法家秦大士,也就是乾隆期间的那位状元,接下来便说说他的故事。

据说在乾隆十七年,殿试结束以后,乾隆本来准备钦点一名卷面优秀之人为状元,但是在查过其籍贯与姓氏之后却犹豫了,因为他发现此人的姓氏和籍贯同宋朝那位赫赫有名的大奸臣秦桧有所出入,怀疑他是秦桧的后人。

于是,乾隆便将这位秦大士召到宫中,并故意问他是不是秦桧的后人。可以说此问一出口,秦大士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说是,那很有可能皇帝就会因顾及秦家的名声而选择不再任用他,但是如果不承认,就极有可能犯下欺君大罪。

而秦大士沉默了一小会后回答了七个字: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可以说是内含极深了,既恭维了皇帝是与宋帝不同的明君,又表示自己不会是秦桧那样的奸臣。乾隆听后果然龙心大悦,钦定了秦大士为状元,并加以重用。

后来,秦大士在西湖游玩路经秦桧夫妇跪像之时,还写下了一副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在墓前愧姓秦。表现了自己对于祖先秦桧的不齿。不过秦大士在后来倒是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书画家。

也有人质疑过秦大士是否真的是秦桧之后,但是从他回答乾隆时的犹豫以及答案,还有他对于秦桧的不齿和痛恨可以看出,即使秦大士和秦桧不是直系亲属的关系,血缘上多多少少应该也还是有些联系的。不过不管有没有关系,他的姓氏和籍贯就能让大部分人对其身世浮想联翩并且对其有所偏见了,乾隆不久因此而犹豫过让不让秦大士做状元吗?

对于秦桧,我们当然应该唾弃,但是也不能对其的家人以及后人一概而论、有所偏见,毕竟他也有秦钜和秦大士那样优秀的后代,如果只因他们的先祖是秦桧就忽视他们的才华,那岂不是太过可惜了?

比如我国著名的盗墓军阀孙殿英,恶名昭著,却有孙天义这样优秀的儿子。孙天义不仅是位优秀的文化工作者,还是黄帝陵的守护者,他的父亲盗墓,他却守护着传统古墓。可见,先辈的卑劣并不会决定后辈是否卑劣,而优秀的先辈也并不是只有优秀的后辈。


旧时楼台月


秦桧的后人中了状元,这个标题本来就是错误的。你所问的人,应该是宋朝清官秦梓的后代秦大士。

所以说你这个标题都错误了,问题怎能成立?如果说是秦梓的后代是有这样一件趣事。秦大士10岁就能自己写诗写文,到38岁时进京赶考,直接中得状元,成为清朝开国以来第43位状元。中了状元后乾隆听他姓秦,有点疑惑他是不是秦桧的后代,才有了“你真是秦桧的后代吗?”这样一问,当然反应机灵的秦大士思考片刻回复乾隆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在这里我认为他是可能知道自己是秦梓的后代,所以他并没有直接说明自己是秦梓的后代,然后他就站在秦桧后人的角度用这样的一句话完美解答。而乾隆一听当然也是大喜,就直接宣布他是今年的状元。

各位看官是什么想法,如果你是秦大士你会怎么说,有兴趣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问题联系作者删除]

易经奇门国学


清代姓秦的状元一共2位,都是出自乾隆朝。一位是乾隆十七年状元秦大士,另一位乾隆二十八年状元秦大成。

这两位一个是江苏南京人,一个上海人。从户籍上来看都有可能跟南宋初年的卖国贼秦桧有着血缘关系。而题主所问的这个人应该是秦大士。

秦大士,江苏南京人,据传是秦桧之后。在他38岁那年恰逢崇庆皇太后60圣诞,朝廷因此开恩科取士,而秦大士便在此次考试中夺魁,此成为清朝开国以来的第43位状元。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皇帝曾询问秦大士是否是秦桧的后人,对此秦大士未作正面回答,只是回复道: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自己的确是秦桧的后人,但现在已为大清的臣子,秦桧虽然卖国,但自己必会忠于大清。并且南宋之所以出现秦桧这样的奸臣,完全是因为有宋高宗这样的昏君,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才是秦桧得势的根本原因。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皇上圣明,比宋高宗要强上千倍万倍,怎么可能再次出现秦桧这样的奸臣呢。

这个回答是非常巧妙的,首先没有否认自己是秦桧的后人,而是采取默认的方式,减轻了自己的尴尬,同时有没有欺骗皇帝。

其次又悄无声息的拍了皇帝的马屁,话外之音不无显示当今天子是如何如何地光耀千古,这对爱听奉承之言的乾隆很是受用,可谓是一箭双雕。

(乾隆是个十分自恋的领导)

不过这件事情出自私家野史,《清高宗实录》和《清史稿》上都没有记载过这件事。

《清朝野史大观》这本书更是带有很大的演绎色彩,其真实作者并未留下真实姓名,和《金瓶梅》一样,只落了个“小横香室主人 ”的笔名,其史料出处来源均不可考。

所以秦大士这件事99.99%是后世文人杜撰出来的,各位听后会心一笑就行。

其实出身这种东西不是个人能选择的,出身于奸臣之后虽然不光彩,但是奸臣之后也不乏有忠贞之士,而忠臣的后人当卖国贼的也不在少数。

比如说秦桧的曾孙秦钜就是一个大忠臣。

南宋嘉定十四年,金军南侵进攻蕲州。秦钜率众英勇抗敌,最后城破自焚而死,壮烈至极。

为了褒奖秦钜的忠烈之举,朝廷特意追封其为义烈侯,并建祠纪念。要知道在秦钜的那个时代,秦桧就已经被认定为是奸臣了。而秦钜作为秦桧的曾孙,为了洗涮祖上的污名不惜以身殉国,为自己和家族挽回了颜面。

而与此相对的是著名抗金英雄的岳飞,其21世孙岳钟琪居然官居清代陕甘总督(金朝和清朝是一个民族建立的),为清廷平定青海和西藏,还被乾隆誉为“三朝武臣巨擘”,想想真是造化弄人啊。


千佛山车神


乾隆年间,出过一个名为秦鉴泉的大士,也就是状元。而这个人就是秦桧的后人,可以说祖上并不是很光彩。

众所周知秦桧就是北宋最大的奸臣,他使得岳飞冤死,更使得宋朝唯一一次北伐之机白白失去。

可以说秦桧这个历史骂名,使得当时姓秦的人都羞愧不已,更是此后无人再名桧。

这个秦大士也因此惹上了不少烦恼,毕竟秦桧乃是他祖宗,无论如何他都不能说自己不姓秦。

而清朝其实就是女真族的后裔建立的朝代,这就使得问题更加的有意思,对于满清来说,岳飞当年算是他们的敌人。

可康熙皇帝当年有一举动,却彻底让岳飞成为了清朝人心目中的英雄,因为康熙当年在南京祭拜朱元璋之后,特意去临安祭拜了岳飞。

不得不说康熙这个举动,让汉人接受了他这个皇帝,也打心眼里佩服满人这个群体。

但是对于秦大士来说,就显得不是那么美好了,首先就是满人和汉人同僚都喜欢打趣他。

有一次汉人官员和满人官员一同去杭州游玩,特意去拜岳飞,然后说了些打趣他的话,问秦桧是不是秦大士的祖宗。

秦大士当时只是笑了笑,事后却写了幅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幅对联一出,同僚们便不在打趣他,反而对他肃然起敬。

可是逼迫人家对自己姓氏感到羞辱,这实在说明当时世人对秦桧的恨意。

而乾隆有一次也就拿此事考了一下秦大士,其实也就是想要捉弄一下他,且乾隆问的更加的直接。

乾隆直接问:“汝家果秦桧后乎?”

这就是摆明要羞辱秦大士了,同时也是为了看看秦大士是不是足够机灵。而就在乾隆等人打算看他出丑时,秦大士完美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秦大士直接说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

也就是说昔日是昏君,所以才会出奸臣。这就是变相的把问题回给了乾隆,等于是反问乾隆是不是明君。

乾隆听后呵呵一笑,从此朝中便再无人嘲弄于秦大士的出身。


小司马迁论史


因为岳飞和秦桧,秦、岳二姓之间有着诸多的纠葛,如二姓祖训不能通婚等。而清代状元秦大士也算是二姓之间的插曲之一,其主要的传说故事有三处:

一、秦殿撰大士在朝时,一日上偶问曰:“汝家果秦桧后人乎?”秦无他言,但对曰:“一朝天子一朝臣。”(《清朝野史大观》卷六《清人逸事》)

这条传说还有很多版本,如有说是秦大士在殿试之后,乾隆帝看到名字和籍贯就产生了疑问,一查发现是秦梓的后人,所以就有了上述的对话,而秦大士对答得体,所以就才成了状元。

二、乾隆时,状元秦大士,江宁人。秦桧亦江宁人。人以为桧后。大士到西湖,人故以请其瞻拜岳坟并题联,秦不得已,题云:“人从宋后无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张伯驹编著《素月楼联语》卷一《故事》)

这个故事也有很多版本,如说秦大士是袁枚的弟子,一日因诗友相邀而游岳王坟,岳王坟前有铁铸的秦桧夫妇跪像,两旁有以秦桧夫妇互相埋怨的口吻撰写的一副楹联。对联是:“咳!我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诗友们看后发笑,戏谑新状元也姓秦,是他们的后裔,并要他题对联以记此游。秦大士苦苦一笑,挥笔立就,对联是:“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三、刘裴村光绪中过汤阴,用店壁韵赋三绝句,末首云:“又见金陀撰《粹编》,忠臣子孝更孙贤。颇闻近有汤阴岳,杀马不驮秦涧泉。”相传汤阴令不得用秦裔,否则谒庙立死。秦大士公车北上,过汤阴,不谒岳庙,糠蚬种(摘抄的电子版史料,这三个字存在疑问)。询知为秦姓,愤然曰:“余岳姓,与君家世仇,不能以车马送君矣。”秦呵斥之,遂杀马于途。不得已,别赁车以行。(《雪虚堂诗抄》卷一)

说的是相传汤阴令不能任用秦桧后裔,否则只要拜谒岳王庙就立马死去。秦大士北上参加科举,途中经过汤阴,没有去拜谒岳王庙,但是想租马车(猜测)前行,马车夫询问得知他为秦姓,所以生气的说“我姓岳,与你家是世仇,不能用马车送你”,秦大士呵斥马车夫,马车夫直接在路上把马杀死了,以示决心。秦大士不得已,只能另外租马车。

三个故事,都是将秦大士与秦桧、岳飞之事相勾连。其实,姑且不论秦大士是否真的为秦桧后裔(其实在乾隆朝有很多姓秦的进士,而且亦有秦姓状元秦大成,且他们都是江苏人,只是秦大士为江宁人,相比嘉定人秦大成,在空间距离上离秦桧很近),单是这几则故事,在史实上都值得推敲,但也应看出,这其实秦桧、岳飞故事的延续。


楚邾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联句,“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此联据说是秦桧后人秦大士所作,其意一看便知,他为自己与秦桧同姓而愧疚非常,或许,他还为自己是秦桧的后人而羞耻。这一联句到底是否秦大士所作,不得而知,但他中状元后,乾隆皇帝曾当面问他祖宗是谁,倒是有明文记载的事情。



秦大士是安徽人,自幼聪敏,诗文俱佳,还写得一笔好书法。1752年,他通过府试会试,层层选拔,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在会试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进入了殿试。经过乾隆皇帝目测其文章翰墨后,为他的文章和书法所惊喜,有意授其状元。

不过,宣布前,他问了秦大士一个问题,说你是秦桧的后人吗?秦大士略一沉思,既没回答是,也没否认不是,而是回答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回答十分机智而巧妙,表达了奉献朝廷、忠于皇帝的态度和决心,让乾隆皇帝龙颜大悦,立刻钦定秦大士为状元。


高中状元后的秦大士,有一次同朋友结伴游杭州岳王庙,看到岳坟前跪着的秦桧,愧从心起,随即写下一联:“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表达了强烈的报国心和爱国情,也表达了他对奸臣秦桧的痛恨。

秦桧当年以“莫须有”之罪陷害民族英雄岳飞,不但给自己带来了骂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同时也让自己的后人抬不起头,这告诫我们,正直和忠诚的品格是多么的重要。

当然,祖先有过劣迹,而清算于后人的头上,这同样也是不道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