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明朝太监宫女可以搞对食,清朝宫廷却坚决禁止?

GerrardTorres


宦官无妻儿,宫女无夫君,因此结成伴侣,以慰深宫寂寞。太监宫女搞对食,只是流行于明朝,在清朝宫廷坚决禁止!





Δ剧照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平民。明朝初年,朱元璋对于对食之事深恶痛绝,曾下令对对食的太监行剥皮之刑。

永乐之后,太监的地位上升,这一禁令便如一纸空文。从这个时候开始,对食在明朝宫中开始公然允许。

明朝宫女从入宫的那一刻起,便失去了人身自由,终生在宫中供奴役使唤。而太监则因身体方面的缺陷,导致无法娶妻生子。对于两者来说,都在宫中过着寂寞的生活。


Δ剧照

彼此相伴过日子,不失为一种调剂枯燥无味的生活的方式,可以使他们心灵得到慰藉。

在明朝那个环境中,对食其实还是一种社会风气。中国传统对同性恋采取“包容”态度,甚至在古代相当普遍。明朝著名才子李渔曾创作戏剧《怜香伴》,讲述女子同性恋的故事。对同性恋能够给予包容,对食同的看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到了清朝,开始坚决禁止太监宫女对食,原因有二。其一,清朝太监在宫中的地位选不及明朝时期。清朝君主对太监管束极其严格,做事必须小心翼翼,一个不小心的错误,极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Δ剧照

其二,清朝君主善于总结,有了明朝的前车之鉴,清朝君主自然不能重蹈覆辙。对于宫女不再是终身供奴役使唤,达到规定年龄时可出宫婚嫁,对于对食明确下达禁令。


史之策


内监没有子嗣,宫女无法婚配。太监宫女对食更多也就是为了有心里慰藉而已。明朝对于宫廷之中太监宫女对食也是明令禁止,不过永乐时代以后内监地位上升,禁令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明朝内监乱政祸国的教训让清朝也引以为戒,清朝更加严禁太监干政,而且清朝宫女到了一定年岁以后就能够离开宫廷,并不需要终身待在宫廷之中,这与明朝也是不同的。历朝历代,宫廷之中都会有大量的太监宫女,明朝紫禁城内太监与宫女的数量相当惊人。


宫女太监们一旦进宫就几乎注定要劳作到老到死,想要离开那堵朱红色的巍巍高墙几乎是没有指望的。太监们在子嗣上没有指望,而宫女们大多数也要在宫禁内葬送青春,两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孤独的可怜人,对食也算有了相互慰藉。

然而,明朝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也导致了大量的祸患,比如魏忠贤与客氏勾结就是最著名的一个,内监与宫女串通消息扰乱朝纲在明朝屡见不鲜。

明王朝的灭亡,宦官干政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吸取教训,太监的地位一落千丈的同时,对于太监的压制高度强化。所以这一时期太监宫女对食几乎是没有的。

比如晚清时代,慈禧太后宠幸的太监安德海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京城公然娶亲引发轩然大波,即便最终被诛杀,慈禧太后却也不敢多说什么。

清朝以满洲为主,但有两种人都是汉人没有满洲,一个是太医,另一个就是内监。且不论清朝的宫女都来自于内务府上三旗包衣,所谓“旗民不婚”,而且清朝宫女到了一定年岁能够离开宫禁恢复自由,与太监也是不同的。


澹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说白了,就是明朝和清朝太监的地位不同。

明代朱棣以后,太监地位逐渐提高,出现刘瑾、魏忠贤这种掌握实权的太监。

这种情况,在清代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明代太监普遍地位较高,甚至可以左右国家朝政,那么找个对食也就算不了什么。

宫女和太监结伴成假夫妻,一来是可以解决宫女吃饭的实际问题,二来是双方都是心理残疾者,互相解闷又干不了实质性的事情,有利于宫廷的稳定,三来宫廷淫乱自古皆有,宫女搞同性恋,太监搞基尚且属于寻常事,何谈一个对食。

同时,太监一般是皇帝的心腹,也是深受皇帝信任的人。相比明代权臣的嚣张,毕竟太监不可能篡位(因为没有后代),皇帝更喜爱太监。

既然有皇帝罩着,对食这种小事又算得了什么。

那么,为什么清代没有这种玩意?

主要还是太监地位低下。

顺治帝就于顺治十年(1653)颁布上谕,对太监管理做出了规定: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二、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三、不许招引外人;四、不许交接外官;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六、不许假弟侄名色置买田产,从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

看看,太监擅自出宫都是死罪,哪里有什么地位。

清代著名的李莲英、安德海之流,充其量也就是皇帝太后身边的爪牙而已,实际上没有权力。一旦失去主子,随时就会被处死。

满清皇帝将八旗子弟视为自己人,而太监大部分是汉人,充其量也就是低等奴仆,也不被信任。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清代有头有脸的太监,虽然没有宫女对食,但还是可以娶妻的。

比如著名的安德海,就娶了徽班唱旦角的年方19岁的美人、艺名九岁红的马赛花为妻。

李莲英也花钱买过媳妇。


萨沙


首先解释下什么叫对食,对食的意思是结成对子一起吃饭,简单来说其实就是深宫寂寞宫女和太监搭伙过日子。宫里的太监虽然失去了某些行动力,但在心理上也是有反应的,正值妙龄的宫女们,跟外面的姑娘一样也渴望被爱,只是所处环境受限,对象的选择也只有太监了。


准确来说明清时期都是禁止太监和宫女搞对食的。只是朝代不同,太监的地位和君主的看法不同因此出现了管教严不严的问题这也是明朝太监可以搞对食,清朝禁止的最大一个原因差异。


明朝时期的皇帝大都特别宠信身边的太监,太监的地位比清朝来得高,所以才会出现刘瑾、魏忠贤这种掌握实权的太监。那时人们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女同在那时都可被认同,更别说是对食了。


到了清朝太监们的地位就远不如明朝了,因为清朝的皇帝认为明朝灭亡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明朝的太监,为此吸取明朝的经验,清朝对太监的管教极为严厉。像对食这种事在他们看来很可能是变相的拉拢人家关系,有了对食之后容易激发太监对权势的渴望。


再者,清朝不同于明朝的是,清朝的宫女服役到一定的年限之后是可以退役出宫嫁人的,她们只要守的云清见月明。而明朝的宫女则一朝入宫中,终身就别想再出宫了。漫长的岁月没有人陪伴该多么寂寞。


历史萝


宫里太监和宫女很多,因为寂寞而互相安慰,大家私下恋爱,意思说不能同床,只不过相对吃饭,互慰孤寂而已。

历史上很多王朝都被因为阉党祸乱朝政,导致国家走向衰落,其中明朝的阉党最为严重,明朝阉党开始于明宣宗,就是因为这个皇帝,明朝才饱受阉党之乱,太监地位提高。

明朝末年,东林党势力太大,这样皇帝不得不赋予阉党很大的权利来维持政治平衡,史书上说阉党对东林党人的大肆迫害,也是皇帝乐意看到的结果,因此对于太监的权利日益增强。大太监搞对食,小太监们也眼馋,于是蔚然成风。然而搞对食,搞得最出名的是魏忠贤与客氏(皇帝奶妈)。

清朝严厉控制太监专权结党,而对食,本身就是太监结党专权的一种方式,清朝时期对于对食这件事让清朝皇帝极大改观,规定宫女二十五岁以后可以出宫寻找姻缘。除此之外,还因为清政府撤销了明代内廷的二十四衙门,建立内务府统一管理宦官,这样就把内廷的宦官系统整个纳入了国家的正式官僚体制,故而宦官系统也就不可能再与整个官僚系统对抗,一时没有了原来的权利,因此无法横行。


大卫呀哈


太监与宫女间的“对食”,可谓是深宫大内等级森严、清冷寂寞的环境下,产生的畸形男女关系。

由于后宫原则上,只允许皇帝一个男人存在,使得大量宫女的感情生活无处宣泄,而跟大内侍卫有染又极易发生怀孕等意外情况。于是,宫女们就把目光投向了太监这一群体。

“对食”说白了,就是互相看对眼的太监和宫女,模仿正常的夫妻关系和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凑合在一块过日子。遇到难事有人搭把手,赶上寂寞难耐有人可以说说话。

明朝初年,朱元璋有鉴于历史上宦官干政的经验教训,对太监的管制尤为严格,为此还专门在宫门口设立了一块铁牌,明确写有: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至于在宫女的管理上,朱元璋更是大开历史的倒退车,恢复了野蛮的活人殉葬风气。宫女们不仅每天担负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赶上皇帝去世,还极有可能被选中拉去殉葬,境遇比太监还要悲惨。

但这样的状况,多年后逐渐有了变化。

先是“蟋蟀皇帝”明宣宗,为了劳逸结合工作休闲两不误,于是将太监当成秘书来用,让他们参与朝廷奏折的批阅。

出于提高太监参政议政能力的考虑,宣宗还破天荒得在宫里设置专供太监读书的学堂,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

有文化的太监,越来越深入得参与帝国政治,终于在明朝中后期,固定形成了“内阁——司礼监——皇帝”三权制衡体系。

与读书人十年寒窗科举入仕类似,太监从此也有了一步一个脚印,进阶司礼监的人生理想。

相比于太监清晰的奋斗目标,宫女们的逆袭之路,虽然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也不乏飞上枝头变凤凰的例子。

比如明宪宗情有独钟的贵妃万贞儿,起先只是一个卑微的宫女,尽管年纪大出宪宗一大截,但打小缺乏母爱的皇帝就单单好她那一口。

还有明光宗的生母王氏,最初也只是太后身边的一个宫女,被一时兴起的万历皇帝临幸,不成想就生下了明帝国的下一任皇帝。

然而,太监入主司礼监、宫女升格为妃嫔的,毕竟只是少数。宫廷里数目庞大的太监宫女群体,大多还是通过“对食”,来排遣寂寞难熬的深宫生活。

这里头,玩弄“对食”关系最成功的,莫过于大太监魏忠贤,和天启皇帝的乳母客巴巴这对“夫妻档”。

两个人借着天启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一个控制内廷,一个荼毒外朝,把整个明帝国搞得是乌烟瘴气。

据说天启皇帝之所以到死都没有子嗣,也是客巴巴和魏忠贤在作祟,多次逼迫后宫怀孕的嫔妃堕胎。

有了明朝的教训,清朝对太监和宫女的管理,也就更加严格了起来。尤其在太监与宫女的“对食”关系上,一经发现必定严惩不贷。

这里可以引用一下《甄嬛传》里的场景。

雍正的贴身太监苏培盛,多年来追求甄嬛随身侍候的宫女瑾汐,为的就是跟她搞“对食”。

瑾汐后来答应了苏培盛,并且赠送一个荷包做定情信物。把苏培盛高兴得那个啊,时时刻刻贴身佩戴,却一个不小心掉在地上,被人检举到了雍正跟前,差点就要了苏培盛和瑾汐两条性命。

电视剧虽然是虚构,但其中反映的清朝太监跟宫女“对食”的忌讳,却是真实的。

以苏培盛在宫廷里的根基,再加上甄嬛对瑾汐的维护,尚且几乎性命不保,就更别提那些级别地位远不如他们二人的普通宫女、太监了。

只不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只要宫廷畸形的生活环境存在一日,那么太监、宫女的“对食”之风,也就仍有继续生存的土壤。


剧透历史


太监和宫女“对食”是古代封建王朝的一种常见现象,从太监和宫女这两个职业出现开始,“对食”就成为了皇宫里面一种不公开的秘密。


最早关于“对食”的记载是汉朝时期,在秦朝之前宦官并不是太监,很多宦官都没有进行阉割。一直到了汉朝开始,宦官开始大量被切除生殖器,到了东汉以后,宦官切除生殖器才开始成为了一种惯例。

汉朝时期的“对食”是由于宦官势力的强大,当时的很多宦官甚至能够控制皇帝,因此很多宫女也就对他们投怀送抱。值得一提的是,在被切除生殖器后,太监并不是没有任何性能力,只是他们不能继续传宗接代,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性欲望。汉朝的一些宦官,不仅敢于和宫女偷偷摸摸的发生一些亲密关系,还敢于光明正大的娶老婆。

到了唐朝时期,宦官和宫女“对食”的情况更加严重,一些有权势宦官甚至和宫女“成亲”。唐朝的风俗开明,只要宦官碰的不是皇帝的女人,皇帝也不会干涉。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皇帝选妃制度化,宫女的地位急速下降。明清时期的宫女和皇帝的妃嫔本身是不挂钩的,皇帝选择妃嫔往往是根据出身和门第,宫女没有特殊的功劳,很难成为皇帝的妃子。


特别是明朝时期,妃子在入宫的时候就有封号和级别,而宫女基本上一辈子都爬不上来。明清时期被皇帝宠幸过的宫女寥寥无几,大部分宫女都不知道皇帝长什么样子,她们往往只能在宫里孤独终老。因此到了明朝后期,皇宫里面的宫女和太监,几乎都是成双成对的,太监和宫女私下结成夫妻,在当时十分的常见。

明朝早期的时候,朱棣和朱元璋都曾经打击过“对食”的现象,朱棣对于太监和宫女“对食”的情况非常的厌恶,他曾经逮捕过数千宫女和太监,将他们全部斩首。明朝初期对于对食的打击力度之大,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然而随着成祖皇帝对于太监的信赖,到了明朝后期宦官的权利愈加的膨胀,这种事情也就变得越加的难以控制。

明朝后期随着宦官势力的壮大,整个朝堂几乎都被宦官多把持,所以对食现象也开始越发泛滥。明朝晚期的宦官魏忠贤,因为和“木匠皇帝”的乳母客氏“对食”,被“木匠皇帝”一路提拔,做到了“九千岁”。清朝时期对太监的管理十分的严格,清朝的太监不允许离开京城,即使是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安德海,在离开京城后也被地方官斩杀。

清朝的宫女晋级制度比明朝更严格,妃子和宫女的身份,在进宫的时候就已经固定。清朝从宫女变成妃子的,只有乾隆皇帝的母亲熹贵妃一人而已。清朝的皇帝几乎不宠幸宫女,也在很大程度上禁止太监专权。所以太监和宫女对食,几乎已经很少见。


但在孤独寂寞的环境中,太监和宫女结成临时的伴侣关系,也是一种人性的体现。


历史总探长


何为对食?

对食原义是搭伙共食,后演变出两种意思:

1.宫女间的同性恋爱(古称磨镜)

2.宫女与太监结为夫妻(无性行为的恋爱)

宫内宫女太监多,身处皇宫深院,寂寞空虚在所难免,只能靠对食来慰藉自己。

明朝

明朝时期,宦官与宫女的关系又称菜户(对食可用于同性)。明初时,这种行为被明令禁止,因为朱元璋不喜将之取缔。不过永乐之后,宦官的地位有所上升,菜户关系又开始兴起,而且关系较为稳定,基本相伴一生,但也有出轨的情况,那就不好解决了,宦官多半心理都有些畸形,冲突是难免的。

据史料记载,明宣宗就曾赐宫女给自己最宠信的宦官陈芜备。可见明朝对食风气之盛,以致宫女无太监对食就要被取笑。

清朝

1.清朝时期对宦官管得很严,不过娶妻的也有很多,这种多发生在清末,就比如说小德张,李莲英等权阉。不过清朝的宦官多为狐假虎威,依靠主子权力,主子没了,他也就废了。

2.明朝时期宫女进宫并是终生的事,若不被皇帝宠幸就孤独终老,而清朝不一样,明令规定宫女25岁就要出宫嫁人,所以对于清朝的宫女只需要忍忍就可以了。

3.清朝宫女多为满人,而宦官多为汉人,满汉地位差放在那,宫女不管怎么样也不会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下嫁于地位低下的汉人(除非有权有势)。



清朝时期很多政策都是很人性化了,但是只针对满族,若真能做到不分满汉,历史或许就不会这样了。

尊重历史,方能以史为鉴。我是历史微旅者,喜欢我的可以关注我,让我们一起讨论学习进步!


历史微旅者


“对食”是皇宫大内特有的一种现象,先了解一下何为对食?

以明代为例,故宫紫禁城内需要大量的男女服务员为后宫的三宫六院的小主们服务,男性服务员称之为宦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入宫前需要把男性生殖器,小丁丁悉数割掉,作用嘛相信大家都可以不言而喻,而女性服务员被称之为宫女或者宫人,她们的日常和宦官一样,都是伺候小主及皇帝的日常生活起居,在大明一朝,这些宦官和宫女一生都要奉献给皇家,他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群体,当然,干好了还是有升职加薪空间的,比如说宦官做好了便可以成为总管太监,待遇不菲,而宫女做好了不但可以女官,而且还有可能被皇帝看上临幸后,运气好的成为嫔妃。

能升职加薪的毕竟是少数,明代大部分的太监宫女还是默默无闻的长期幽禁在宫廷,内心是极为空虚寂寞的,大家都是人,换位思考的话很容易能理解他们那颗怨旷无聊之心,所以,很多太监和宫女私下成为了“两口子”,互相照应的在一起生活,虽然没有性生活,但在心灵上毕竟有所依靠。而皇帝也理解这帮服务员的辛苦,于是在大明一朝,对这种事儿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们去了。

而到了清代,这个由满族人建立的朝代在对待宦官和宫女的制度上,是和大明朝有极大差别的,尤其是对宫女的政策是允许她们在二十五岁之后选择退休出宫,是婚嫁还是留任由他们自选,这样极大部分的宫女都不用在找阉人作为依靠了,而清代对于宦官也是极为严格,严禁他们参与政治,严禁对食,他们的地位非常低下,只是一个低端的服务员而已了。


老猪的碎碎念


对食这个词出现在历史上,其实刚刚开始并不是单单指代宫女和太监,而是指的宫女之间相互排解寂寞的行为。我们可以查证到的最早的资料是在汉书之中,官婢道房和曹宫对食。野史之中也有对陈阿娇和巫著男子对食的记载,后来丑事败露,皇后被废。

后来对食这个词专门指代宦官和宫女们之间搭伙过日子,史书之中评论为“解馋止渴的下策”。的确,宦官无后,宫女空虚,两人在宫中相互有个依靠,生存也比较容易一些。在南汉,有个十分荒唐的皇帝,他制定下一条规矩,但凡在朝中为官者,都必须事先阉割。所以很多状元郎都接受了宫刑。罗履先将这一残忍的现象记录在了《南汉宫词》之中: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在当时宫女们不仅不会因对食而耻辱,反而觉得十分光荣。

宫女宦官对食,一般都是短暂的交集,到了明朝皇宫,有一个专有名词专门指代宦官和宫女们之间的固定对食,叫作菜户,这样的太监宫女基本上就像夫妻一样生活了。明朝朱元璋是十分讨厌宫女和宦官对食的事情的,而且他也是个手段强硬的帝王,如果有太监在他手底下偷偷娶宫女,免不了会有一顿酷刑,甚至直接抬出去剥皮伺候。而到了永乐年间,因为宦官的地位逐渐显赫,所以对食之事,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太监们为了追求看上的宫女,会主动对其献殷勤,帮她们采办生活必需品,长此以往,宫女和太监的关系也越来越近。如果宫女同意的话,那么两人就会结成菜户,长久保持夫妻关系。没想到封建礼教极为苛刻的明朝,宫中却是这样一种变相的自由恋爱。

结为菜户之后,这些宦官和宫女的财产就放在一起管理,这种现象在明朝皇宫之中非常普遍,甚至可以说除了皇帝的妃嫔,宫女们大多都会和太监对食。皇帝也并不会刻意禁止,有的时候皇帝和皇后还会直接问宫女或者宦官他们的菜户是谁,宫女宦官们都会如是禀告。

也许是明朝宦官专政的教训实在太深刻,魏忠贤和皇帝乳母客氏的对食简直玩坏了半个大明朝。清朝借鉴明朝,对于太监的管理制度更加严格,是不允许太监和宫女们对食的。清朝有明文组训,对于国家大事,太监是不可以进言的,太监也不可当政。太监在宫中的地位没有那么高,清宫之中的宫女到了二十五岁也可以出宫嫁人,多少可以制止这种对食现象的泛滥。

但是私底下,太监和宫女们对食的事件还是存在的。在宫中有了地位的太监们为了让自己活得有个男人的样子,不能找宫女,就在外面娶妻。清末太监小德张结实了妓女方金翠,两人打得一派火热,方金翠将小德张伺候得那叫一个舒坦,连小德张一口痰都要用口去接着。但小德张提出要娶方金翠的时候,她竟然不同意了,因为她还是个处子。小德张一怒之下就买了另一个处子张小仙做老婆。

人可怕的不是身体的残缺,而是心理的残缺,皇宫之中可笑的不是对食,而是在皇帝的绝对权威下活得连条狗都不如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