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支那”小史:這個詞是如何變成罵人話的

最近,因為國內的一個大學生,張口閉口說中國是“支那”,再次把這個已經被中日停用了數十年之久的、被中日兩國乃至國際公認的罵人話,再度拉回到公眾視野之內。

本期,大錘就為列位讀者聽友講述,這個詞為什麼成了罵人話。在這裡咱們先補充一句,大錘為什麼說“支那”這個詞現在算是國際上比較公認的一句罵中國人的話呢?

“支那”小史:這個詞是如何變成罵人話的

咱們舉一個不太久遠的例子:14年前,我國籃球運動員姚明在NBA(也就是美職籃)打球的時候,當時美國TNT電視臺的體育解說員史蒂夫·科爾(對這個人,現在咱們的籃球迷們肯定很熟悉,是的,他現在是NBA著名球隊金州勇士隊的主教練),他在解說NBA比賽的時候說姚明是一個“支那人”,結果被觀眾特別是美國華人華僑投訴抗議,最後,科爾發了道歉信,說自己絕不是故意的,他真不知道這個詞彙從19世紀開始就是一句罵人話。

“支那”小史:這個詞是如何變成罵人話的

“支那”這個詞彙最早出現在古代,在很長時間裡,它都是一箇中性詞,是古代中國和外國稱呼古代中國的名稱之一,比如唐代就出現過詩句“支那弟子無言語,穿耳胡僧笑點頭”,這句子裡面的“支那”指代的就是中國的唐王朝,當時並無貶義。

“支那”小史:這個詞是如何變成罵人話的

關於“支那”這個古代對中國的稱呼究竟從何而來,如今學界還存在很大爭議,很多人認為這個詞是來自於古印度梵語,古印度對中國的這個稱呼又經過佛經和佛教徒,傳回到了中國。

還有專家認為,古代“支那”這個詞彙起源於古印度梵語對中國秦始皇的“秦”的發音衍化,此外還有認為“支那”是起源於對中國絲綢的“絲”這個字的梵語發音,等等。

“支那”小史:這個詞是如何變成罵人話的

也就是在我國古代,“支那”這個詞也傳入了日本,併成為對中國的代稱之一,但是這個詞彙用的比較少,更多還是稱呼當時中國朝代的名字,或者稱之為“中國”,知道中國還叫做“支那”的人也不多。到了1870年代,日本還有知識分子在向中國人打聽,為什麼中國的別稱叫做“支那”。

“支那”小史:這個詞是如何變成罵人話的

“支那”這個詞的中性意義,在1894年開始的中日甲午戰爭戛然而止。從那時起,由於中日兩國的敵對關係,日本政府和民眾可不管這場戰爭是日本主動挑起的,由於中國是日本的“敵國”,而且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又被日本擊敗了,所以在一些日本人那裡,開始逐漸用“支那”代替原來更常用的“中國”等稱呼。

“支那”小史:這個詞是如何變成罵人話的

在這個“侵略有理、戰勝有理”的強盜邏輯支配之下,中國不再是過去日本上下視為的“中央之國”,而是野蠻、落後、活該被日本欺負的國家,也只配叫做“支那”。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日本新一代孩童流行開了這樣的罵人話:“蠢貨,你爹是支那人吧?”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支那”一詞作為侮辱中國是一個弱國的蔑稱,開始在日本和歐美流行開來。

“支那”小史:這個詞是如何變成罵人話的

到1905年前後,中國大批留學生赴日,這時候在日本的中國人,還沒意識到“支那”正在日本社會中演變成一句辱華的罵人話,仍舊沿用著“支那”這個詞彙的中性用法。比如孫中山流亡日本期間,曾經發表過《支那保全分割合論》。革命黨人宋教仁、黃興還曾經搞過一份刊物叫做《二十世紀之支那》。

“支那”小史:這個詞是如何變成罵人話的

但是到了1910年代以後,隨著日本侵華步驟的加速,諸如“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日本在巴黎和會上搶奪中國山東青島”等等惡行,導致中日兩國對立情緒逐步升溫,“支那”這個詞開始正式成為日本社會上下普遍的用來汙衊中國的詞彙,並蔓延開來。

近代著名文學家郁達夫曾經在日本留學接近十年之久,他在1921年出版的小說《沉淪》中用刺骨之痛的筆鋒寫道:原來日本人輕視中國人,同我們輕視豬狗一樣。日本人都叫中國人作“支那人”,這“支那人”三字,在日本,比我們罵人的“賤賊”還更難聽。

“支那”小史:這個詞是如何變成罵人話的

在當時,中國留日學生對“支那”一詞充滿歧視的這種感覺,是非常普遍的。同樣是在1921年,旅日學生鄭伯奇也在《最初之課》中描寫了中國人在課堂上被日本師生用“支那”這個詞歧視的場景。

由於“支那”這個詞已經脫離了原來的語義,變成了一句徹底的罵人話,因此從1913年到1930年,北洋政府、國民政府都曾經通過外交途徑與日本反覆交涉,要求日本在官方和正式場合停止使用“支那”這一侮辱性稱呼,最終日本政府同意了這個要求。但是,在日本政府內部和民間,“支那”一詞不但沒有停止使用,伴隨著日本侵華的加劇,反而愈演愈烈。

“支那”小史:這個詞是如何變成罵人話的

就如同日本侵華這列瘋狂戰車的最終被徹底制止一樣,到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這個伴隨著日本侵華而一度熱鬧非凡的“支那”一詞,終於也跟著日本侵略一道,走到了它的生命盡頭。

中國作為反法西斯盟國之一,派出代表團赴日,通過駐日盟軍總部政治顧問團向日本當局正式提出,全面廢止“支那”這個稱呼

“支那”小史:這個詞是如何變成罵人話的

1946年,日本外務省、文部省相繼向國內的新聞出版、大專院校正式下令:從今以後,禁止使用“支那”一詞指代中國。

當然,出於語言的慣性,日本官方的命令成功讓所有公開出版物都停止使用了“支那”這個詞,但是還是有人繼續在私下使用它。有日本學者就提出,支那這個蔑稱實際上是到了1950年代新中國執行抗美援朝之後,才開始大幅度減少使用的。

“支那”小史:這個詞是如何變成罵人話的

不管怎麼說,“支那”這個詞彙,從中性詞彙到被畸形為一個罵人字眼,終於是徹底被從現代語言中徹底踢了出去。這個曲折的過程,也見證了中華民族的一段艱難歷史。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支那”這個詞才最終被湮沒於歷史之中,這也是一種歷史的邏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