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深圳落户完全放开学历,大专以上均可,深圳为何不怕人口爆棚?

劉盛榤


以前在深圳读书 本人外地人 想弄个深圳户口 太难了 深圳本地比起外地考生中考成绩可以优惠100分左右 现在深户给我我都不要 现在深圳放开学历是想能够持续的发展下去 就深圳那么点地方能有今天的成绩 确实是个奇迹 但是现在产业在转移 很多都往珠三角周围城市或者是周围省份转移了 劳动力密集型已经不在了 取而代之的是创新型 高技术型产业 自然而然需要有学历(专科以上) 但这个社会是明智的 你有怎样的能力 才会给你匹配怎么样的待遇 你说即便是专科生能落户深圳 归属感能有多强 面对着高昂的房价 生活压力 自然而然就会离开了 留下来的才是精英


考场地理君


深圳这招挺狠的,难怪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已经超过北京、上海,跃居全国第一了。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下:

1.深圳别看常住人口已逾千万(2017年深圳常住人口为1190万),但实际上深圳户籍人口才仅仅400万,由此可见深圳的户籍人口缺口还相当之大,至少也有700万,深圳放宽人口落户政策正是大势所趋;

2.深圳由于高房价,一度使很多人才在深圳压力过大,也导致深圳对人才吸引力大幅下滑。放宽人才落户政策,有助于深圳重新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赴深发展;

3.深圳可以说是一座由外地人建立起来的城市,但外地人长期在深打拼,总归有许多漂泊感,而缺少对深圳应有的归属感,深圳这时候放宽人才落户政策,正是为了加强在深打拼的外地人的归属感,从而提升对深圳的凝聚力;

4.人才是立国之本,对人才的扶持和吸引政策,再怎么样都不为过。其实不止深圳对人才的政策不遗余力,其他一线城市也是如此,只是门槛稍微高一点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别说深圳,北京、上海、广州一样欢迎之至。

以上。


广东包打听


深圳是一个户籍人口比流动人口少很多的城市, 在以前中国刚发展时的弊端还不是很明显, 但当一个国家开始平衡发展, 一个城市发展20, 30年后, 问题就会开始出现.

现在是一个人才争夺的时代, 每个城市都是要靠很多新血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特别是像深圳这个标榜创新, 科技的城市, 对这一方面的需求更强.

可为什么深圳不怕人口突然大幅增长吗?

因为, 这是没有可能会发生的事.

1. 房价:

一个高房价已经可以把很多年轻人挡在外面了, 高房价也意味着高租金. 一个刚毕业的学生, 在迫不得已要出去找工作时, 除了希望, 还要先生存. 要不他可能宁愿在它老家或是附近城市找工作. 所以, 高房价是制约了很多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流动.

我认识一些做APP 的, 可能在深圳有公司, 但很多是在深圳接单, 外包到武汉, 福建等地, 我弟是其中一个. 就像以前在香港有公司, 再把APP 外包到深圳或是其他城市一样, 因为租金贵, 工资也就高了.

2. 工资高

深圳的工资愈来愈高, 也直接令很多工厂搬迁, 剩下的都是一些需要高技术, 高学历的公司, 而这一批人的数量不多, 但他们的选择很多, 可以去北京, 上海, 广州或是其他城市. 而且, 就算他来深圳了, 他会选择把户口移到深圳吗?

其实, 这一批人的流动性是很高的, 几年就跳槽很正常, 从深圳跳到上海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除非老婆孩子都在深圳.

以上两点是最基本的, 还有很多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从阴谋论来看, 可能可以更好的解释为什么深圳不怕人多?

1. 来深圳的人愈来愈少

政府掌握的不公开数据, 可能正反应来深圳的人年年减少, 就算之前放开的入户申请人数也是愈来愈少. 我认识在深圳做生意的, 很多都没入户, 有些生意不好, 楼卖了, 直接回老家做小生意. 这就是户籍人口少的弊端.

反而, 在广州, 本地人, 生意不好, 走不了, 只好找其他生意做.

而现在的发展, 是靠人才+资金, 有钱没人都没什么用.

2. 支持房价

其实政府应该有深圳人口数量的数据, 也一定会有房屋数量. 这会不会又是一种可能呢?

其实, 我很久以前就在说, 深圳在走香港的老路, “高房价”, 这可以抑制一个地方在新产业的发展.

以前香港有工业, 发展后, 房价高, 工资高, 就把工厂搬到深圳, 东莞或是广州, 香港做为总部加销售, 然后, 你知道的, 总部也搬回内地, 或是香港总部可能就一两个人.

深圳现在也是这样的情况, 实业开始搬出, 只留总部.

可深圳和香港不同的是, 香港绝大多数人都是本地户口, 公司搬了, 人还在, 而且, 香港人在世界各地赚的钱, 大部分都会再次进入香港, 香港政府统计局的报告, 香港每一年在外创造的产值等于香港本地GDP,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深圳人口和香港差不多, GDP差不多, 为什么香港人的收入比深圳高, 福利比深圳好的原因.

所以, 没有本地户口, 产业搬出去赚的钱还会回流到深圳吗?

就像华为搬到东莞一样.

所以, 深圳政府现在出这政策其实可以说是晚了. 以前注重户口时不开放, 现在不注重户口的时候来开放入户.


隨風HK


据我跟人事的了解,提到

1.招工越来越难,岗位学历条件从本科放到专科,从3年从业经验放宽到刚毕业,这反应什么?(对政府来说,放宽入户。可能是来深圳的人少了,或创业过多,人口不够分)

2.其它强二线城市送户口送房子抢人,工资不比深圳低很多,但房价能少一半,说出你的选择(少给过百万的利息费)

3.教育设施比不上属于一线城市的广州,广州一年能输送多少大学生,不提重本,我就提技术性专科人才一年能服务多少家制造业服务行业。好在广州落户难,不放宽怎么吸引他们过来

4.发展趋势,龙岗宝安大鹏都在有计划的发展,地铁建设计划到东莞惠州,因为能分担房价压力,让来到深圳的人,能拿着高水平城市的工资,在中等生活水平较低房价的二线城市安居退休,很多人认为不错的选择。


深森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城市开始了抢人大战,除了北上广的城市都在抢,特别是二线省会城市,像合肥,南京等。南京刚刚出台了本科人才40岁以下入户的政策,直接抛开了前年出台的积分落户政策,难道这些城市不怕人多吗?

对于南京这样的二线城市,很多人认为是找楼市的接盘侠,因为去年房价几乎翻了一番,个人认为可能性比较小,如此高的房价来通过户口吸引人来买,效果肯定不明显,最主要的是北上广一线城市的房价对于人才来说压力太大了,特别是毕业生,这就给了二线城市机会,城市有了足够的人才储备就可以吸引企业,经济就会有活力,城市转型更容易,当然对卖房子也有好处。

深圳是一线城市中最市场经济的城市,国企混改老早就在那边发展了,人才争夺如此激烈,当然会比其他一线城市快,如果人太多就收紧呗。说到底现在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哪个城市有更多的人才就能在发展中占的先机。


平凡的上班族


深圳放开入户,而且是大专以上,这是因为深圳定位科技创新城市,虽然诞生像华为,腾讯这样的大型科技it公司,但是深圳的平均人口学历比起北上还是普遍偏低的,据之前路边社报道,深圳几年前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只有10%左右,这明显与科技创新城市的定位不符合,随着深圳经济转型,传统制造业慢慢搬出深圳,深圳更需要的高学历的精英人群,而且深圳户籍比例人口较少,本地高校也少,所以吸引外地高学历精英落户是深圳的目标,说什么深圳户口含金量不高的,请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个只有30年历史的城市,教育医疗这些底蕴的确不如一些老牌城市,但是在经济如此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没有什么钱解决不了的问题,试问如果深圳户籍人口有1-2千万,医疗教育完善,还有轮的到你的机会么,看下北京上海就知道了,深圳的优势就是包容,年轻,创新有活力,就像一个20岁的年轻潜力股小伙,未来的发展空间很有想象,而且深圳是全国唯一一个绿化率接近50%的一线城市,环境优势很明显,现在年轻大学生来深圳,入户至少在后续小孩的教育等方面有优势,也是提前申请了一个一线城市的入场券,经济规律就是强者恒强,当势头起来以后,一线城市以后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深圳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面积太小,只有900平方公里的可开发土地,但是工业用地政府设定红线就是270平,另外小产权又占去很多,用于居住,医疗,教育的土地少的可怜,这些变向拉高了深圳的房价,但是现在全国房价都贵,北上的房价,上车门槛又比深圳高不少,那些嘲笑深圳靠卖地赚钱的人,可以看下数据,深圳真正靠土地财政赚的钱比例是多少,是实在没地可卖,政府也不用靠这个赚钱,但是缺少土地的确是大问题


东京天太热


二十年前,我有七八个同学都去深圳,十年后都发财了。但我不建议大家去,除非家庭背景好,或者自己本事大。现在去的,都是高价房的接盘侠,深圳的发财黄金期已过,大家还是以安居为要。


自在心心自在


这个问题似乎因果倒置了。

深圳恰因为这波房价暴涨,才导致人口流失增加、人口流入受阻。而从90后这茬韭菜开始,人口总量在逐年减少。这就给深圳市政府带来很大压力。

所以,深圳才完全放开落户限制、向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一次性发放1.5万到5万的租房补贴、大力建设公租房、经济适用房……

一座城市的发展,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运作,其实人口流动其实是可以平衡的。但目前深圳的房价已经严重扭曲了市场的平衡功能,导致人口流入倾向受阻。深圳市政府开放落户限制的做法,仅仅是为了在维持房价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缓和人口流出压力。


芝士心理学


以前深圳户口之前,现在深圳户口已经开始贬值了。随着内地大发展逐渐好起来了。来深圳的人越来越少,深圳需要发展,就需要更多的人来到深圳。所以深圳的思想走在前言。

虽然入户深圳容易,如果真的入户还需要做以下考虑:

1.为什么要入户

很多来深圳的老家还是农村户口,一旦迁出,迁回基本无望。深圳虽然入户容易,但是现在的福利很少,如果工作一般就算买安居房烨很困难。你为什么入户,必须理由充分。

2.入户后如何才能在深圳立足。

深圳是个开放的城市,想在深圳立足还需要真本事。技能,学历,要么做经营,没有本领,蜗居在深圳一辈子还是有挑战的。

3.高学历人才可以带动深圳城市文明

深圳这几年很多工厂搬出深圳,现在高科技的企业在深圳,他们的用人需求较高。深圳入户既可以带动城市文明又可以解决企业用人需求。

大家怎么看这个这个?欢迎补充。


追梦的小君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近年来深圳人口出生状况、人口密度以及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

人口出生率:2017年高达25.45‰

与外来人口比重高,户籍人口比重低相伴而生的是深圳的人口年龄结构较为年轻。2018年1月21日上午深圳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出席记者会。在会上,陈如桂指出,作为一座超大城市,近年来深圳一直都是人口净流入城市,吸纳来自全国各地的奋斗者,目前深圳的人口总体比较年轻,平均年龄约33岁,正处于生育高峰。

与北京、上海、广州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深圳的人口出生率自2001年起就处于高位,在2017年甚至达到了25.45‰,而全国的平均水平只有12.43‰,北京的只有9.06‰

新生人口:2017年达11.66万人

由于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处于生育的黄金时期,近年来深圳的人口出生率持续攀升,人口出生数也是屡创新高。在2017年,深圳的人口出生数达到了116564人。

就绝对值来看,这个数据并不高,但是若考虑人口基数,则深圳的新生人口比重就非常高。以2017年为例,在这一年,深圳常住人口为1225.32万人,出生人口116564人;而上海在2017年的人口为深圳的近两倍,达

2418万人,出生人口则只有19.7万人。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000人

就面积来看,深圳的行政面积仅为1996.85平方公里,与北京、上海和广州不可同日而语。假定将深圳作为一个标准单位,那么北京大概相当于8.2个深圳、上海相当于3.2个深圳,而广州相当于3.7个深圳。

但就常住人口而言,深圳虽是最少,但也广州已相差不大,因此在四个城市中,深圳的人口密度最大,在2018年该地人口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公里5962人,而在北京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1324人。

人口趋势:2020预期1480万人

截至目前,深圳没有明显的人口控制政策。

但根据《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年)》,深圳和广州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规划指出,要推动城市群人口集聚。其中,广州、深圳严格控制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并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人口向新区、郊区适度集聚,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着力提高城市人口素质。

根据2017年1月份发布《深圳市人口与社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预期目标为1480万人,在册户籍人口550人,常住人口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达到30%,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1万个,新增病床数25500张,新增养老床位数3000张,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40万平方米,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00万平方米,新增供应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35万套。

其中,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到2020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达到18所左右,在校生达到20万人左右;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分类分步推进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落实国家“异地高考” 改革要求,合理调整中考政策。规划还提出,要完善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支持政策,扩大普惠园数量和覆盖面,到2020年,新增幼儿园学位10万个,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80%

按照过去三年深圳的人口增速,2020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应能维持在1480万人以内。在这之后,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深圳可能会像北京和上海一样施行严格的控人政策,其中人口较为密集的福田区和罗湖区可能也会面临北京一样的政策疏导。但是,由于深圳的户籍人口比重仍只有30%左右,预计未来几年落户政策仍将宽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