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健身對身體究竟是有益還是有害?

健身對身體究竟是有益還是有害?

這個問題其實要辯證的分析。

第一,任何事情都是有風險的,我們要看風險的大小,健身確實有一定的風險,但它的風險並不大。

有數據表明,對於大眾人群,美國的數據顯示運動造成的猝死的發生率大約在10萬分之0.4,而這些猝死的個體多數事後分析時會發現患有一些未被發現的心臟疾病,所以,可能對於健康的人(經過醫學檢查後確定健康的人,而非自認為健康的人),發生率可能更低,但確實,發生率並不為零,所以,即便完全正常的人,也有可能發生運動性猝死,但這種運動性猝死,也多數是有原因。接下來我們看第二條。

健身對身體究竟是有益還是有害?

第二,談任何事情的收益和風險,都離不開它的劑量(或強度)的前提,在沒有這個前提的情況下,是沒法給出確定的結論的。

對於大多數為了維持健康的健身來說,其實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鍛鍊就足夠了,這種強度的運動鍛鍊引起猝死的風險就極小了。

而有些健身人士,其健身的目的並非為了健康,而是為了健美,或者其他目的,這樣的人經常是一次次挑戰自己的極限,甚至是在違背科學規律的情況下,有時候風險的發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比如有人明明感冒了,還偏偏要去跑馬拉松;有人為了練出一身肌肉,不惜使用各種違禁藥物。

總結一下,對於以健康為目的的健身,風險是很小的,而且對人體是有益的,但對於違背科學規律,盲目追求其他的目標的人來說,確實健身的風險不小。

健身對身體究竟是有益還是有害?

對於普通人,如何規避健身的風險呢?

第一,原來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在開始健身前進行一次全面的醫學檢查,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因為有時候我們自認為的身體健康不一定是真的,在進行過醫學檢查後,可以由醫生給制訂合理的運動方案,這樣會更安全。

第二,遵守熱身--運動--冷身的運動程序,可以降低很多運動風險和運動損傷。

第三,身體出現不舒服的症狀的時候,比如感冒、極度疲勞等,不去健身或者僅進行輕度的運動,以免給本已經過度負荷的身體再增加較大的負擔,出現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