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文化水平低的家長會讓孩子大學學經管等專業,而越是文化水平高的家長會選理工類?

二豆10


家庭的文化水平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是很大的,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發現經管專業的學生家長的文化水平,相對於理工類專業的家長而言,都是比較低的。


文化水平高低會影響家庭氛圍,文化水平比較高的家長,一般思想觀念比較開放,他們更多關注的是孩子的全面發展,會安排時間和機會讓孩子接觸科學,所以使孩子從小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對科學類文化比文學類文化了解的更多,這樣孩子自然會選擇自己熟悉並且喜歡的理工類專業。而文化水平比較低的家長,並不會過多的關注孩子的全面學習,他們只會考慮到讀完書,找工作,所以在孩子專業選擇上多任其自己發展,孩子過多的接觸的也只有書本上的知識,自然而然養成讀書的習慣,所以理性思維缺少,自然會選擇偏文科性質的經管類專業。所以培養孩子全面發展方面可能不足。


文化水平的高低會影響家長自身的認知,文化水平較高的家長,會有較多的時間關注學術方面的問題,能夠主動思考社會問題和社會需求,他們願意花時間去了解、去研究、去探討他們不瞭解的知識,所以文化水平較高的家長比較有自己的主見,所以看似熱門的經濟與管理專業,在他們看來,並不是那麼的好,所以他們會有自己的思考,全面考慮自己孩子的未來,從而引導孩子,作出大學專業的選擇。而文化水平比較低的家長,可能會簡單的告訴孩子哪些專業比較熱門,比如經濟管理專業,因為在大眾的眼裡,此類專業就業好、薪資高、工作穩定,從而他們就會引導自己的孩子報考此類專業,但是他們很少花時間瞭解此類專業的具體情況和院校的相公信息。


文化水平高低影響職業的定位,文化水平較高的家長會更傾向於讓自己的孩子選擇薪資水平更高的理工類專業,因為理工科專業學生的職業方向基本上都是技術人員,在崗位上發揮的是主心骨作用,薪資待遇可見非常可觀,而文化水平較低的家長,則會傾向於讓孩子選擇較穩定的行政管理工作,而從事這類工作的人員,基本上都是經管類專業畢業的學生。


可見,家長文化水平的高低影響孩子的大學學習方向,其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家長應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報考專業,不應該一概而論,要知道不管專業是否冷門,關鍵在於是否學的好,用得著。


決勝網


這個應該不是一個很絕對的問題吧。

我父母五十年代生人,大學學歷,我母親還是北京一線大學的畢業生,可我的專業是法律和經管。

我公婆四十年代生人,高中學歷,在那個年代,絕對也是高學歷的。我老公是牛校的理工的專業生,從事的工作是和國家863項目有關的。不過,他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選擇了一個不用交學費的學校,所以可選擇性很少。如果當年可以選擇,他是想去復旦學經濟的。

我女兒今年小學三年級,我老公就希望我女兒將來學經濟。


唯家至珍


我在一所211大學,為什麼我身邊學經管類的都是文化水平比較高的父母的孩子,當年我爸也想讓我去學經濟學,不去211而是一個二本學校一本專業學經濟學,我是實在討厭數學,不想學跟數學有關的,加之非常喜歡歷史,就學了歷史。經管類專業,只能這麼說,沒有關係,很難找不錯的對口工作,理工類好歹還能看成績看技術,經管類,學的哪怕是對口工作都有很多用不上的,再加上經管類做的好確實都屬於高收入,所以很多父母有關係的會希望孩子去學經管。


藍卅


這可能真真是誤解,我的理念,孩子想學什麼專業,他對什麼感興趣,那是他的事兒,我根本不會去幹預。

但我會幫他進行分析,幫他尋找內心想要什麼?無論他選擇了什麼,那都是他自己選擇的路,自己就要負責。

這些年在體制內見到了不少孩子,託關係,找門路,拼死拼活才擠進來。然後呢?很多孩子發現這並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很痛苦,工作不順和父母吵架,抱怨最多的就是“當初你讓我選的。”

換個角度,說一點內心話。這當中一些孩子如果直接丟在社會上,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他們對社會是什麼樣的完全沒有概念。

或許靠他們自己選擇,根本達不到現在的生活水平。但人就是如此。

360行,行行出狀元,其實孩子喜歡什麼,他就去做什麼。反而容易成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大多數人的路就應該不一樣。

哪怕是打遊戲,你能打到極致,也能生活得很好。

兒孫自有兒孫福。我並沒有見什麼貧窮家庭就一定要選哪個專業,也沒有看富裕的家庭就逼迫孩子多選哪個專業。

孩子的事兒,他自己做主可好?


九門提督坎震離


這個命題稍微有點看著不舒服,也不知道有沒有根據 。 但是我偏向於認同有 。這個經管可能就是指的比較虛的一些專業比如市場營銷企業管理工商管理一類的。這些專業名字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感覺,事實上都是沒有什麼真才實幹可學的專業 ,我也不會建議孩子去學的。理工類科目學紮實了以後根基更穩,這些根基穩了你向上拓展的空間就更大, 舉兩個例子,本科就學金融不一定金融上能有什麼能耐,很多牛人都是天體物理 計算機 數學出身 ,因為書面上的那點金融至少自己看看書領悟領悟就明白的,再深入進去就需要更強的理工科目的一些能力 ,而你一開始就學金融是不具備再深入研究能力的 ,也不大可能後面再學這些能力的 。管理類的更不用說了,管理層和管理類畢業生是沒有相關性的。大部分都是靠真才實幹帶企業發展起來,你是核心自然別人就讓你管了,至於一些細節性的東西也是自己看看書悟的出來的 ,甚至領悟的更實際 。


集吾DIY手編達人


我是一名高中老師,我不同意這種看法!

首先, 以我多年的文科班班主任經驗來說,現在選擇經管類專業的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而他們父母的文化水平真不低:


一、父母一方或者是雙方都是經管類工作!比如我認識的兩位銀行行長,他們都選擇讓孩子學經管專業,我覺著以他們的人脈,為孩子找個好工作,並不困難!難道他們會讓孩子去學土木工程或者生物醫學這種比較艱苦的工作!

二、父母屬於工薪階層!他們為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未來工作環境和工作強度衡量後,堅決支持孩子學經管專業。


其次,我覺著文化水平越高的父母,越懂得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也比較有主見,只是因為學習理科的人數遠遠高於文科,才形成了他們學理科多的假象,試想,農民的孩子是不是月理科專業的更多?因為理科更能改變他們的命運!


贏在高三


個人在大學工作多年,接觸過不少學生和家長,由於我所在學校屬於理工科211高校,學生和家長可能並不具有廣泛代表性,但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一般來說,一個普通家庭,父母有專科以上學歷,有穩定工作,收入主要看工資收入和部分低風險投資,其對更高的階層有渴望,但更多的是擔心跌落到下一個階層,因此,這樣的家庭是很難忍受孩子過一種不穩定生活。如果孩子從事自由職業,或者自己創業,父母的焦慮程度是很高的。所以,這樣的家庭會更傾向於讓孩子選擇理工科,即便是學人文社會科學,也會希望孩子學習會計、外語等工具型專業。也有一部分人願意讓孩子學習金融專業,但企業管理、人力資源這樣的專業,大部分普通家庭不會優先考慮。至於,藝術類專業,除非是從小就砸錢培養,否則一般人是不會作為首選的。

而文化水平比較低的家長,比如沒太上過學的農村家長,他們實際上並沒有選擇判斷專業的能力,孩子上了大學就夠了,至於經管類專業還是理工類專業,在他們眼中沒什麼區別。

其實經濟學和管理學等並不是差專業,前些年報考的火爆程度也足以證明。在人類社會中,管理者總是處於社會的頂層。然而,問題就在於,管理學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而在你成為管理者之前,你又比較難獲得這方面的實踐。這就是管理學畢業生所面臨的問題,剛畢業所從事的工作多半不會是管理者的工作,那你拿著管理學文憑和其他專業文憑又有什麼區別呢。等到你終於走上管理崗位了,你又發現,以前學的都忘差不多了,而真正有用的反倒是工作以來的積累,你的管理學文憑和其他專業文憑依然沒有區別。

這就是我一直覺得,本科階段沒有必要開設經濟管理專業,相關知識可以都放到研究生階段,大力發展MBA。如果非要報考經管類本科專業,那我覺得至少要先看看父母親戚們有些什麼社會資源或者經濟資源,如果沒有,慎入!


高校人才真經


題主可能對於大學生的專業,和他們的家庭背景之間的關係關係,有什麼誤解。

現在的大學生,是這樣子的,家庭條件越好的人,越有可能去讀經管類的專業;家庭條件越差的人,越有可能去讀一些非常容易就變現的專業,比如說護理啊、車輛維修啊等等之類的。

大學生專業的選擇,和他們的家庭背景息息相關。

可能你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很簡單,因為大學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不單單只是考慮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家庭條件好的大學生,家裡的父母,一般有企業相關的資源,他們畢業之後,可以在父母的支持之下,去找這方面的工作。

大家都知道,什麼經管類的專業,教學特別水,根本就學習不到什麼東西。正是因為學習不到什麼東西,家庭背景好的人,才有底氣去選擇這樣的專業。

但對於家庭條件不好的人來說,運氣就沒有那麼好了,他們優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將來的就業問題,他們需要一畢業就能找到工作,一畢業就能報答自己的父母,所以他們才不管什麼經管不經管,一上來就報可以賺錢的專業。

這是非常現實的,只是你真正經歷過,或者設身處地地站在他們的位置去想一想,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沒有這樣做,你就理解不了他們的行為背後的含義。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關於這個問題,大家有什麼看法呀?歡迎留言評論!


曾少賢


個人為例吧,報考家裡基本不懂,大學身邊也基本都是這樣的同學,在高中熬三年很少能自己確定自己喜歡什麼。。。然後說說我的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老實說不是很喜歡,但家裡說要找個好找工作的專業。。。工作確實比較好找,但是工作內容和環境一言難盡,電氣還比較好一點,另外三個代表性工科專業機械,土木,計算機你懂的。總結一下吧,基本家裡不怎麼了解都希望能學一個比較好就業的專業吧,如果身邊七大姑八大姨有那麼點關係,影響很大。。那些說根據孩子興趣的可能生活環境好一些,反正我們這個小縣城確實困難一點,有孩子以後肯定會給他參考意見的,除非能夠說服我,或者展現他的一些天賦吧,不然還是會給他選一個機會更多的專業,畢竟會少奮鬥很多。


碧海可岑


學什麼專業其實與家長的文化水平沒有關係。

我在高校工作,每個專業拉平來看,其實都有文化水平高的家長和文化水平低的家長養育出來的孩子,這些孩子在選擇專業上沒有特別明顯的區分度。

文化水平高的家長,一般只是給出孩子適當的專業建議,不會強迫自己的孩子必須選擇哪個專業。我周圍的大學老師和研究所的人員都是傾向於自己給出建議,但如果這些建議與孩子的實際選擇有衝突,他們會理性地幫助孩子分析各個專業情況,但最終的決定權仍然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文化水平高的家長,只是提供足夠的信息,他們不會非常強硬地讓自己的孩子必須報考家長心儀的專業,畢竟學什麼是孩子一輩子的事情。

文化水平低的家長,很多都沒有上過大學,對專業的主要靠聽別人說、看親戚朋友孩子學什麼、看招生簡章、看網上排名這些方法來獲得信息。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不需要家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只要有一個智能手機,就可以蒐集海量資料作參考。所以,文化水平低的家長一樣能給孩子提供很多資料參考。出身於文化水平低的家庭的孩子,其實和文化水平高的家庭的孩子,在互聯網時代,獲得的信息量差距已經不是想象中那麼大。這些孩子一樣明白自己喜歡什麼,想要學什麼。只要孩子足夠堅定,父母也會尊重他們的選擇。

所以,高考完,很多孩子已經18歲,有自己獨立的判斷能力了,學什麼專業都是自己決定了,與父母文化水平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