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聚焦|北京迎來第24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

今天(6月17日)是第24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隨著京津風沙源治理、播草蓋沙、平原百萬畝造林等工程的不斷推進,全市五大風沙危害區已經得到徹底治理,沙化土地全部被綠蔭覆蓋,首都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正逐步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聚焦|北京迎來第24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

五大風沙危害區徹底治理

北京市的沙化土地主要分佈在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延慶康莊地區和昌平南口地區等“五大”區域,總面積247.5萬畝,治理前景觀環境差,風沙活動頻繁,當地百姓總結為“無風一片沙,有風地搬家,每當風沙起,處處毀莊稼。”

自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2000年啟動以來,全市在門頭溝、懷柔、密雲等區已累計完成造林營林812萬畝,構建了首都北部抵禦風沙的第一道防線。工程區森林覆蓋率達到52%,林木綠化率達到72.8%,分別比2000年增加12.2和15.4個百分點,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貢獻率達到90%以上,工程開展的7個區先後被評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從2012年開始的平原百萬畝造林工程,在五大風沙危害區加大生態修復力度,治理廢棄砂石坑、卵石灘地25.3萬畝,營造防風固沙、景觀遊憩的多功能森林,使五大風沙危害區得到徹底的治理。

聚焦|北京迎來第24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

懷柔京津風沙源工程

荒山綠了 農民富了

鞏固防沙治沙工程成果,要堅持治沙與治窮相結合,不僅要讓沙地變綠,還要讓當地百姓在參與生態建設中受益。而這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正在全市生動上演。

僅以門頭溝區為例,自2000年至2017年底,該區完成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130.17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25.1%增加到45.73%,提高20.63個百分點。荒山變綠之後不僅抗風蝕沙化能力和景觀效果明顯增強,其涵養水源、淨化水質、保持水土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提高。

聚焦|北京迎來第24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

門頭溝荒山造林人工背苗

聚焦|北京迎來第24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

齋堂鎮爆破造林

依託京津風沙源工程,全區栽植經濟樹種21456畝,使全區果樹資源面積達6.8萬畝,建成觀光采摘果園100餘個。山區農民不但告別了黃色的風沙,還端起了綠色的生態飯碗。

京津風沙源二期工程將凸顯高質量

京津風沙源二期工程2018年項目已經開始實施,其中林業項目包括困難立地造林2.4萬畝、封山育林15萬畝,預計2019年6月底前完工。

與一期工程相比,二期工程更注重打好生態“補丁”,提升森林質量,因地制宜種植油松、側柏、落葉松、元寶楓、山桃、山杏等鄉土樹種,同時,加大櫟類、桑樹等景觀和食源樹種種植的比例,以生態辦法解決生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