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大明王朝1566》裡,為什麼明知裕王是下一任皇帝,嚴黨還不向其靠攏,而是多方面形成對峙呢?

小幹探


看了兩遍這部劇,我覺得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吧,如果不對,還請指教:



1、因為嚴嵩對自己的定位很準確,一朝皇帝一朝臣,作為嘉靖皇帝的臣子,只能為他所用,雲在青天水在瓶,他的天就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皇帝。作為內閣首輔,他需要去為皇帝遮風擋雨,滿足皇帝無休止的慾望,所以不是嚴嵩跟裕王過不去,而是嘉靖的慾望必然會導致他們過不去。

2、嘉靖皇帝深諳權謀之道,御人之術。嚴嵩黨的存在是為了平衡清流,而裕王已經倒向了清流,所以他要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皇帝絕不會容於他。嚴嵩一黨只不過是維護平衡的工具,所以在嚴黨倒臺後,嘉靖皇帝又扶持陳洪的司禮監,繼續制衡清流。
在大明朝這個權利漩渦當中,嚴嵩未嘗不知道裕王才是將來的天子,但他已經身不由己,只能隨波逐流了!


歷史拾辰


在一定程度上,嚴嵩和呂芳是一樣的人,他們一生只能忠於嘉靖皇帝,但是嚴嵩和呂芳又不是一樣的人,呂芳是太監掌管的是司禮監,此外還有錦衣衛還有東廠,這些機構設立的直接原因就是完全服從於皇帝,為皇帝服務,他們就是嘉靖的奴才,看家的dog,他們效忠的也只能是皇帝。而嚴嵩的另一重身份他不僅僅要效忠於嘉靖皇帝,他還是內閣首輔,屬於內閣文官集團的一員。也就是說以呂芳為代表的司禮監等機構屬於直接聽從皇帝的命令,而嚴嵩不僅要聽皇帝的,還要為皇帝服務,感覺就相當於乾隆時期的和珅一樣。



但是這樣的嚴嵩卻不為其他的文官集團所容,於是乎分化出來了嚴黨和清流兩個派別,以嚴嵩為首的嚴黨事實上是隻忠於嘉靖皇帝的,而嘉靖所需要的也是一個實打實為他服務的人,所謂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僕不能事二主就是這個意思,因為嘉靖幾十年不上朝的原因,使得他需要在朝堂上有心腹,也需要他們來平衡朝局。


清流一直是倒向裕王這一邊的,但是如果滿朝大臣全都倒向了裕王這一邊,嘉靖的皇位也是做不安穩的,所以他需要找一股力量來對抗,使得兩股力量趨於平衡,等到嘉靖掛掉的那一天也是這股力量滅亡的那一天,所以嚴嵩嚴世藩父子的悲劇結局也是在嘉靖的籌劃之中的。所以嚴嵩無論是從哪一方面來說他都是不可能倒向裕王的。他作為臣子,只能忠心於嘉靖皇帝,作為一股工具,他是嘉靖皇帝用來打壓裕王集團的,既然是打壓裕王平衡朝堂關係的,也就肯定不能是倒向裕王這邊的。


另外,嘉靖也知道嚴黨貪汙受賄,但是仍舊要用他們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嚴黨要給嘉靖搞錢,他的道觀的建設等各項開支,單單靠清流靠裕王一黨,錢是搞不來的,說不定會讓國庫更加空虛。從嘉靖讓嚴黨的人去要稅就可以看出來,有的稅收只能他們才能要出來,雖然貪汙了一大半,但是交到皇帝手裡的錢足夠讓皇帝可以把那個什麼道觀修起來,相反清流就沒有這樣的本事。也就是說他們做的這些壞事皇帝都是知道的,只是秘而不宣罷了,壞事讓嚴嵩來幹,髒水讓嚴嵩來擔,嘉靖只是一個幕後的主使者。這也頗像乾隆和和珅的關係。也正是因為嚴嵩幹了很多壞事也讓裕王清流們所不容。所以他是不可能在裕王這一邊的。


月光侃歷史


裕王眾望所歸,嘉靖死後繼承帝位是板上釘釘的事,為什麼嚴黨不向裕王靠攏?如果你瞭解嘉靖帝的性格,你就會知道,與此相反,嚴黨恰恰不能向裕王靠攏,因為嚴嵩太瞭解嘉靖帝了。

嘉靖帝是一位有名的雄猜之主,他不但猜疑自己的下屬,喜歡讓內閣的人猜謎來進行試探,甚至他連他的兒子也猜疑,因此歷史上有著名的“二龍不相見”一說。而且嘉靖帝對於道士的這種說法深信不疑,平常不願意見自己兒子。

而嚴嵩是最瞭解嘉靖的這種性格的,他如果向裕王靠攏,這不是自取滅亡之道嗎?說到嚴嵩對嘉靖帝的瞭解,歷嘉靖朝,也只有徐階可以跟他相彷彿,其他的明朝大臣要麼真傻,要麼真不懂。

嘉靖帝還有一個個性也很有名,那就是護短,他最怕別人揭他的短,所以在電視劇裡我們看到,楊金水拼命地把嚴黨潑給嘉靖帝的髒水給洗乾淨,就說那兩個浙江的撫藩鄭必昌何茂才二人,他們兩個逼著沈一石打著織造局的名義去向百姓買田,這不是壞嘉靖帝的名聲嗎?這不等於說皇帝對百姓作惡了嗎?所以楊金水拼命地要把這件事給壓下來,後來甚至要錦衣衛和趙貞吉等人阻撓海瑞提審鄭何二人,這就是在給嘉靖帝護短呢。楊金水最終能活下來,這件大功算一個因素。用嘉靖的話說,那個楊金水辦事還是很得力的。

而嚴嵩對嘉靖帝的個性瞭解,始終整個嘉靖朝,無出其右者,說到揣摩聖意,嚴嵩絕對是歷史上數得著的。他利用嚴嵩的護短二次扳倒夏言,並最終幹掉了夏言,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夏言作為首輔跟陝西三邊總督曾銑商量著,雄心勃勃地要恢復大明的河套地區,嘉靖帝一看大明朝還有這麼公忠體國的武將,於是多次褒獎曾銑。而嚴嵩卻一直想找到機會扳倒首輔夏言,這時候他揣摩到嘉靖帝的猶豫和動搖,嘉靖帝覺得夏言曾銑的“復套”計劃弄不好會讓自己重蹈“土木之變”的覆轍,所以嘉靖帝雖然一再褒獎曾銑,卻遲遲不肯付諸行動。

而嚴嵩嗅到了嘉靖帝這股氣息,於是就開始羅織夏言和曾銑的罪名,一方面通過內監向嘉靖帝說收復河套是一個危險的計劃,是一個禍根,輕開邊畔之兵是致亂之始;另一方面他上疏給嘉靖帝說夏言跟曾銑一個是內閣首輔,一個是邊關大將,他們相互勾結,圖謀不軌,接著又說夏言跟曾銑的老丈人是好朋友,並讓邊將仇鸞調查夏言和曾銑來往的書信和言語,所以夏言跟曾銑的勾結被坐實了。於是嘉靖帝震怒,他的雄猜個性便表現出來了。為此他時常暴怒,閒時又常喃喃自語:“搞不好,殺一個曾銑能了事麼?”嘉靖帝在嚴黨的一再蠱惑之下,終於罷了夏言的首輔,讓他致仕了。

但是嚴嵩的目的還沒達到,上次嚴嵩把夏言趕出內閣,自己接替了首輔的位子,可是夏言不是又回來了麼?只有殺了夏言,永絕後患,自己的首輔之位才可以穩固。於是此時嚴嵩開始利用嘉靖帝的護短個性,把主要火力集中在曾銑和曾銑的岳父蘇綱那裡。他讓御史參劾曾銑的岳父蘇綱是給夏言和曾銑穿針引線的人,又參劾夏言被罷官以後口有怨言,接著他把仇鸞蒐集到的曾銑跟夏言的言語上給嘉靖帝,說他們相互串通,共謀奸利。

嘉靖帝這下更加暴跳如雷了,因為多次讓夏言褒獎曾銑的是嘉靖帝本人啊,這不等於說嘉靖帝重用奸臣嗎?這不等於說嘉靖帝用人不明嗎?於是夏言和曾銑一起被斬首,嚴嵩終於得償所願。

後來徐階也是利用嘉靖帝的護短心理扳倒嚴黨,幹掉嚴世蕃的。就是有名的徐階修改奏疏一事。

嚴嵩對嘉靖帝的瞭解如此透徹骨髓,所以他萬萬不會幹出靠攏裕王的蠢事的。電視劇裡,高拱張居正也不是主動靠攏裕王,因為他們是裕王的講師,是嘉靖帝本人的安排。實際上這裡跟歷史是有出入的,此時高拱和張居正都沒有入過閣。

嚴嵩為什麼不向裕王靠攏呢?因為嘉靖帝比較猜疑,如果嚴嵩向裕王靠攏,對嘉靖來說那不是圖謀不軌嗎?離嚴黨的死也就不遠了。而且,明朝皇帝最善於使用制約之術、平衡之道了,嘉靖帝對此玩得更是爐火純青。

電視劇裡,除了代表嘉靖帝的司禮監外,還有兩股勢力,一是嚴黨,一是清流黨和裕王,這兩股勢力維持了朝廷的平衡,如果嚴黨向裕王靠攏,不就打破了這種平衡,嘉靖不會坐視不管。如果他要出手,清流黨和裕王是不能動的,因為明代的言官,清流,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太頑強了,嘉靖帝是領教過的,裕王是自己的兒子,雖然猜疑他,但是繼承人輕易動不得。所以剩下的還是要鼓搗一下嚴黨完事。嚴黨仍然是自取滅亡。

在歷史上,嚴黨對於裕王的做法其實是很聰明的,據野史記載,嚴嵩曾經指示兒子嚴世蕃剋扣裕王的年例銀子,搞得裕王向嚴世蕃行賄才拿到了這筆錢。這是做給嘉靖帝看的,目的就是打消嘉靖帝的猜疑,你看,我們嚴黨不但沒向裕王靠攏,我們跟裕王還不對付呢。


西堤君


《大明王朝1566》裡的皇帝是嘉靖帝,嚴黨的首領就是嚴嵩,這兩個都是絕頂聰明人,嚴嵩對皇位可能的繼承人裕王的排斥和若即若離,實在是為了維持在嘉靖帝心目中的地位。

這個道理可能不好理解,悅史君給大家說說具體史實,相信看得會更明白。

嘉靖帝原本是沒有資格當皇帝的,他只是一個藩王,但在堂哥明武宗駕崩後,沒有兒子繼承皇位,他得以即位。

嘉靖帝當時只是一個少年,但他沒有畏懼朝臣的壓力,通過大禮議為父母爭取了皇位,同時也穩固了自己的皇位。

嘉靖帝很懂得享受,而且崇信道教,但他對朝政的控制力很強,朝臣要上位他都很清楚,必須跟自己保持一致。

嚴嵩知道嘉靖帝的喜好,也會討好他,嘉靖帝就讓嚴嵩做了首輔,對嚴嵩父子和手下結成的嚴黨,也沒有多理會。

嘉靖帝的前兩個皇子早夭,裕王作為他的第三個皇子,實際上是長子,按照明朝的皇位繼承製度,下一任皇帝很可能就是他了。

但嘉靖帝的第四個皇子景王,只比裕王小一個月,嘉靖帝一直沒有冊立皇太子,這倆兄弟的待遇差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嚴嵩當然不能把寶壓在裕王那裡,畢竟景王也有希望。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嘉靖帝聽信道士的說法“二龍不相見”,跟裕王和景王兄弟長時間不見面,父子關係一般。

嚴嵩對此當然心知肚明,肯定也要避免跟裕王和景王有多少接觸。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嘉靖帝是一個權力慾很強的人,他不能容忍別人分享權力,自己的兒子當然也不行。

在嘉靖帝活著的時候就跟裕王接近,顯然是犯忌諱的事情,嚴嵩何等聰明,他自己不會把自己賣過去。

事實上,除了裕王身邊的屬官,其他大臣在嘉靖帝在位期間,都不敢跟裕王有太多接觸,這是明哲保身的無奈。

悅史君認為,嚴嵩的做法不意外,他對裕王的打壓,說到底就是摸清了嘉靖帝的想法,穩固自己的地位罷了。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9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我先用兩句話整理一下答案:

第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規律,決定嚴嵩集團不可能向裕王集團靠攏;
第二,嘉靖皇帝的操縱之道,決定嚴嵩集團不敢向裕王集團靠攏。
第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規律,決定嚴嵩集團不可能向裕王集團靠攏;

嚴嵩幾十年深得嘉靖皇帝信任,權傾朝野,廣植黨羽,早已在中樞和地方培植了根深蒂固的政治利益集團。對於在位的嘉靖皇帝來說,嚴嵩是自己的鷹犬,嚴嵩的地位越穩固,對於自己操縱天下越有利;但是到了裕王集團那邊,則恰恰相反,將來新王登基,重新打理天下的時候,先皇老臣的政治根基,很有可能就是自己推行新政的最大障礙。一朝天子一朝臣,裕王集團掌權之後,必然會拔除嚴嵩集團這個釘子。這個道理,嘉靖皇帝懂,裕王集團懂,嚴嵩集團自然也心知肚明。徐階,高拱,張居正,哪一個不盼著嚴嵩父子早日倒臺?

第二,嘉靖皇帝的操縱之道,決定嚴嵩集團不敢向裕王集團靠攏。

嘉靖皇帝是個天生的權謀家,十幾歲登基,三年搞定文武百官,意外撿到的皇冠居然被他穩穩當當的戴了四十多年。沉迷道家長生之術的嘉靖皇帝,能夠幾十年不上朝依舊牢牢把握著皇朝權柄,依靠的就是他超人的權謀之術。簡單的來說,嘉獎皇帝搞了兩套平衡系統。首先是政治分權系統,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嘉靖皇帝拍板,帝國的任何重大決定都逃不過皇帝的掌心。第二,在嚴嵩集團和裕王集團之間搞平衡。以嚴嵩父子為代表的嚴嵩集團,成為嘉靖皇帝斂財下黑手的主要工具。嘉靖皇帝興建萬壽宮,從軍費開支中盤剝大量銀兩,供給皇家大興土木,肆意揮霍。當然了,嚴嵩集團也從中中飽私囊,養肥自己一票兄弟。只要不過分,皇帝不會過分。所以嚴嵩告訴兒子嚴世蕃,他自己幾十年為皇上遮風擋雨,皇上也問他遮風擋雨。如果嚴世蕃做的太過分,將來沒有任何人會為他遮風擋雨。果不其然,嚴世蕃最後算計到皇帝身上,壞了嚴嵩的後路,也斷了自己的姓名。而裕王集團,包括向裕王靠攏的清流,言官,嘉靖皇帝雖然不喜歡,但是又不能不用,因為單純依靠嚴嵩,嚴嵩集團勢力過於龐大,如果沒有例外一股勢力作為監督和平衡的化,很有可能造成一家獨大的失控場面,歷朝歷代,權臣都是皇帝一邊倚重一遍提防的標靶,當然了,下場一般都很悽慘。

所以,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的第一集裡,嘉靖皇帝坐在裡面,仔細聆聽嚴世蕃和高拱,張居正唇槍舌劍撕逼大戰,卻穩坐釣魚臺。直到嚴世蕃大喝一聲:奸臣自己跳出來了,一個是高拱,還有一個是張居正。這才不慌不忙的念著四句詩走出來: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然後告訴他們,這裡沒有奸臣,都是忠臣,大家都是為皇帝賣命,只不過方向不同而已。嚴嵩是滿足皇帝的私慾,其他人是替皇帝經營江山社稷。而在對裕王做政治交待的時候,嘉靖皇帝更是明說,沒有什麼忠臣奸臣之分,用的時候就是忠臣,廢的時候就是奸臣。說白了,不過是皇帝的棋子而已。

總結一下:嚴嵩集團明知裕王集團終將上位,仍然選擇站到他們的對立面,實在是不得已,只能如此的選擇,皇權政治就是這樣殘酷。


鐵錘文史


皇帝忌諱的歷史教訓

大禹禪讓失敗,皇位最終給了自己的兒子,開啟了中國“家天下”的歷史,但誰來座龍椅。可不完全由老皇帝決定,還可能是——手底下的大臣!

最早周武王傳位於兒子周成王,周成王的叔叔周公旦代替年幼的侄子周成王打理朝政,等到成王長大再還政於周成王,自此傳為中國的千古佳話。但皇帝與大臣的蜜月期並沒有持續多久,趙魏韓三家分晉,開創了大臣篡奪君王江山的先河,在此之前,君王所要擔心的可都是諸侯!而在此之後,皇帝的不信任名單中,大臣也榮登榜單!

事情沒有最壞,只會更壞!到了東漢,名將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將不信任又加深了一步,他第一次以臣子的身份代行的對皇帝的廢立之事!皇位已經可以從臣子背後的陰謀詭計的篡奪,變成臣子堂而皇之的予奪了!雖然說海昏候(註釋1)劉賀確實是“作”,但霍光的的確確是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

這就讓後來更多的野心家,面對那個皇帝寶座忍不住蠢蠢欲動了,比如王莽,就真的仗著大權獨攬的機會,把小皇帝踢下了皇位,自己當了皇帝!自此,皇帝和大臣的信任紐帶徹底被踐踏,後世帝王吸取教訓,秉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在大臣的脖子上懸起了閃著寒光的屠刀!時間就這樣來到了明朝。

討好裕王的代價嚴嵩付不起

明朝雖然終結的遊牧民族的統治,但在其他方面相較於宋朝,其實是開了歷史的倒車,既包括文化經濟,也包括皇帝與臣子的信任方面。比如宋朝文官即使獲罪,最嚴重的也往往只是流放而已,除了像岳飛那樣碰了皇帝“立儲”逆鱗的個例外,皇帝和大臣還都保持最基本的體面。

但朱和尚開創的明朝就沒那麼多講究了,興許是化緣時富豪閉門羹吃多了,朱元璋對這些仕紳階級向來就有一點偏見,連帶著官員也受到了連累。最典型的例子是對於尾大不掉的功臣,宋太祖選擇“杯酒釋兵權”,讓大家回去做富家翁就好了,而朱元璋很乾脆的,直接滿門抄斬!

綜上,在明朝這樣的大環境下,嚴嵩之所以能夠權傾朝野的“核心基礎”,就是嘉靖皇帝對於他的信任。只要這份信任在,萬千彈劾的奏章都只是毛毛細雨,但如果這份信任不在,哪怕一分彈劾,都會是催命的利箭!

嚴嵩當然明白這點,所以即使明知裕王是下一任皇帝,他也不會去用失去嘉靖皇帝信任為代價,來獲取還沒有登基的裕王的好感!因為失去前者嚴嵩馬上就會滾蛋,而後者往往還有很多的迴轉餘地!

題外話,後來把嚴嵩拉下馬的徐階,正是瞄準了嘉靖皇帝和嚴嵩信任紐帶這個關鍵點,沒有直接去攻擊嚴嵩,而是從側面讓嘉靖皇帝對嚴嵩的信任產生了動搖!然後這份原本從外面看起來來不可破的信任,就如多米諾骨牌一樣,轟然崩塌!

【所以說,從古至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多麼重要與寶貴啊!】

註釋1:海昏侯墓是漢廢帝劉賀的墓葬,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是中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2015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船伕聊名著


問這個問題,說明你還沒有看明白這部劇。嘉靖不可能讓嚴嵩靠近裕王一派,嚴嵩也知道自己的命運必將如此,裕王也知道自己只能殺嚴嵩而不能納嚴嵩。大明王朝的廟堂裡,每一個人都心似明鏡,都在算計如何盤剝百姓維持統治,只有天下百姓渾然不知。

大明王朝1566的確是一部堪稱神作的電視劇,劇中四股勢力交叉鬥法,嘉靖直屬的內廷司禮監、朝中掌權的嚴嵩一黨、儲君欲王府的一股幕僚、以及在野勢力海瑞一派。


嚴嵩是什麼地位?內閣首輔,百姓眼中的施政人。嚴嵩是什麼角色?皇帝代言人。中國曆朝均有“老二”背鍋傳統,做好了是皇帝英明,做差了就是宰相禍國殃民,歷朝歷代莫不如此。宰相的作用就是讓皇權與民隔離,不產生直接摩擦,內閣首輔也是這個作用。

這部劇中,嘉靖為首的王室大肆兼併田土、嘉靖本人揮霍無度,通過司禮監掌控針織局斂財,是國家破敗的本因。但是司禮監是直接代表皇室,只能幹明面上的事,賤買民田這種骯髒勾當絕對不能幹,否則就是授人以柄,皇室權威尊嚴掃地,江山隨時崩塌。


這些事誰來幹?必須嚴嵩來幹。他有這個能耐,也願意為皇帝背鍋。當然這種事辦多了,嚴嵩就臭名遠揚了,政敵、民間自然也就把嚴嵩傳揚為天下第一奸臣,這個鍋不但甩不掉,而且不能甩。為什麼?嚴嵩一甩鍋,那麼民脂民膏去哪裡了不就擺明,這不就直接把嘉靖、大明統治者放在火爐上烤了。

為保皇帝英明神武、愛民如子的形象,嚴嵩必須是奸臣,奸臣自然也就不能像儲君投靠。儲君如果接納奸臣,那麼新帝登基還要不要民心?最合理的結局就是,新帝登基借嚴嵩項上人頭一用,抄家問斬以平息民怨充實國庫,同時告示天下:先帝嘉靖君臣知遇數十年不忍心殺嚴嵩,顯示其寬仁,新君立志革新雷厲風行。然而嚴世蕃等人不甘引頸就戮,導致嚴黨提前覆滅,但沒讓這盤棋走完。

這才是嘉靖打的算盤,也是裕王的算盤,不要低估了最高統治者的智慧。這一幕在200年後的清朝上演,乾隆朝重臣和珅,在嘉慶皇帝一上來就被抄了,歷史是不是驚人的相似?乾隆怎麼會允許和珅投靠儲君,這不是給未來皇帝抹黑嗎


足球大玩家


《大明王朝1566》中,講述的是以嚴嵩為首的權臣腐敗集團和以徐階為首的次輔正派團體進行的政治較量。

大明王朝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封建王朝,其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太有才了,加上他本人精力也很旺盛,在建立大明後創立了一套很完善的管理體制,其本意是使他的朱家王朝千秋萬代,可是事與願違,明朝的皇帝大多都不幹正事(這裡的正事指的是皇帝的職責)。

《大明王朝1566》中的皇帝嘉靖朱厚熜儘管也做了一些政績,但其一生專注於煉丹,並沒有把心思放在治理天下上。當時朝廷中以權相嚴嵩為首輔,徐階為次輔。以二人為首的兩派互相鬥爭的很厲害,當權者嘉靖皇帝樂得看手下兩個大臣你爭我鬥、互相制約。

對於嚴氏父子,嘉靖皇帝是心裡明白的。嚴嵩擅長於寫青詞,很對嘉靖的愛好,加上多年來一直在前面替皇帝斂財,嚴氏父子多少貪汙點也是默許的,只要天下還是他朱家的就好。而嚴氏父子也很明白自己在嘉靖皇帝眼中的作用,一直在不斷地完成著皇帝默許的使命。時不時地也往自己的腰包裡帶點“私貨”,只要不過分嘉靖是可以原諒的。

而明王朝唯一的繼承者裕王朱載垕的師傅團隊則是以徐階為首,包括高拱、張居正等人。這些人是以“天下為已任,不惜為此赴湯蹈火”之輩,是與嚴氏父子相對立的陣營。嚴氏父子自然知道嘉靖百年後的繼承人是裕王,可是一直以來都是對立陣營,並且此時壞事做盡了,已經沒有了退路,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所以他們不會也不可能向裕王靠攏,只能是多多向自己的現主子嘉靖皇帝盡忠,以此換來生的希望。恕不知,嚴世蕃貪婪成性、不知輕重動了嘉靖的奶酪,最終落得個罷官抄家。真可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星辰小故事


《大明王朝1566》這部片,特點是人真事兒假,人是真有(除了呂芳這個角色在歷史上無考),但事情是假的,歷史上嚴黨並沒有跟裕王作對。不過《大明王朝1566》的作者把歷史看的很透,單就書裡的劇情來說,雖然劇情是虛構的,但很符合政治規矩,不妨討論討論。

嚴黨為什麼不像裕王靠攏?

原因很簡單——他們也得活命啊。

向裕王靠攏絕不是在給自己留退路,恰恰相反,是在給自己挖墳墓,而且很快就會把自己埋進去。

歷代皇帝最討厭什麼?毫無疑問——手下人心有異志。

這個異志,就是指不認自己是唯一的老闆,無論他們認了誰,只要不認自己,那就是“貳臣”,哪怕他們是向自己的兒子靠攏。

尤其是向自己的兒子靠攏!

歷史上皇帝殺/廢太子的事情屢見不鮮,漢武帝、唐太宗、康熙帝,都曾經廢掉甚至殺掉自己立的太子。而這麼幹的導火索都是相同的——太子自己的勢力已經成氣候了。


太子有私黨,可以,但是一定得是你皇帝老爹替你選的“帝師”,本質上還是你爹的班底。如果你自己搞小團過的話,那是死的要多快有多快。而皇帝大人對自己的兒子輕易還下不去手,畢竟虎毒不食子,但是跟著他的那套小團伙,就一定要倒黴。

這方面典型的例子就是唐太宗的第一任太子李承乾,由於擔心自己的地位受弟弟李泰的威脅,所以他自己糾集了一套小班底,想再搞一次“玄武門之變”,逼宮政變,結果事情敗露。李承乾本人被流放四川,一套小班底全部斬首抄家,其中包括一個非常重量級的人物——侯君集。

侯君集什麼人物?那是當年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時的核心團隊成員,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在最前面的那幾位,跟唐太宗也最為要好。可是就這麼一個立下汗馬功勞的老兄弟,只要跟太子一條心,照樣是個死。

嚴嵩掂量掂量自己,似乎地位還完全比不上唐朝的侯君集。

嚴嵩在嘉靖帝那裡,定位跟呂芳差不多,是朝廷裡的家奴。如果他投靠了裕王,則嘉靖帝的力量將大大衰減,失去對朝政的控制,奴才不認主子,下場是很慘的。

呂芳就犯過這樣的錯,派了馮保充當自己與裕王的聯絡人,結果被嘉靖帝發現後勃然大怒,直接把馮保發配了,斷了呂芳的念想。

呂芳被逼走之後,用嘉靖帝的話說:“走了一個呂芳,來了個人又想學呂芳”,陳洪也向裕王靠攏,嘉靖帝也不客氣,大罵陳洪一頓以後,把馮保又派回了裕王府。

什麼意思?明白告訴陳洪——裕王那套班底了,太監的位置已經有人了(馮保),沒有你的地方了,老老實實跟我混。

嚴嵩比太監們識相,他明白,自己投靠裕王——第一,皇上不高興,自己可能遭受滅頂之災。第二,裕王也未見的歡迎,人家自己那裡三個內閣大臣,要你有啥用?何況嚴嵩就算真去了,裕王大概率連面都不見,為什麼?不想讓自己的父皇覺得自己收攏了所有的內閣大臣,那不是要逼宮嗎?

所以嚴黨不跟裕王靠攏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有心無力,熱臉貼人家冷屁股,只能跟著嘉靖帝一條道走到黑,這就是一條狗的宿命吧~


小約翰


阿斗解讀《不能,不願,不敢》

三分天下,三足鼎立,三權穩國,看懂政爭就看懂嚴閣老為何無奈選擇死硬到底,最終乞食餓死。

首先,我們明確一件事,嚴閣老權傾天下,誰給的,答案是嘉靖皇帝。

其次,我們在明確另一件事,嘉靖皇帝為何給嚴閣老那麼多權利,原因很簡單,聽話貼心,懂他的心思。


作為中國歷史最聰明皇帝之一,嘉靖皇帝可謂把帝王術,運用到爐火純青地步。剛繼位,就借父母之名,爭國本,給三楊下馬威。整個生涯都將權臣,首輔玩弄於股掌間。直到徐階,嚴世蕃,張居正出現才算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大明1566可不僅僅只是電視劇,他是一部權謀教科書。我這裡說嚴閣老,為何“不能,不願,不敢,”讓我們一個個看過去。

第一,不能靠攏裕王

中國歷史上,每一個太子府就是下一代權利中樞,那裡有未來皇帝的老師,皇帝的發小,皇帝的伴讀。每一個都是現在政治勢力的參與者,未來的決斷者。這裡有的都是心腹,同僚,師生情,發小情,同窗情,情感才是維繫關係的紐帶。我們看看嚴閣老!

首先:我們反觀嚴閣老,年紀那麼大,和裕王可謂代溝太大啦。不是一個時代的自然尿不到一起。

其次:太子府鐵板一塊,你突然空降你算那種地位?你進去啦,之前說好的權利劃分怎麼改?

再次:嚴閣老和太子府手下人做事風格可謂大不相同,我這裡不論忠奸對錯,只論行事風格,政治鬥爭無對錯。


總結就是:嚴閣老和太子感情不夠深厚,關係也不夠密切,因為地位太高過去反而沒位置,而且過去啦還會被排斥,再加上行事風格也不同,自然不能靠攏。

第二,不願靠攏裕王

這點比較複雜,因為嚴閣老到最後,他不是一個人,他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有著數不清的朋黨親隨,那股勢力太過龐大這就造成啦不願意靠攏。

第一,靠攏你裕王,我們這群人,等你真正上臺,不是低人一等。這樣傻事誰做。

第二,靠攏你裕王,你能給我什麼?你自命清高,我們這一群人要吃要喝,你給的了嗎?

第三,我們這群人勢力已經足夠強大,強大到皇帝也忌憚三分,如果不靠攏我們繼續發展,就算你上臺也不一定能壓制。不如拼一把。

總結就是,嚴閣老因為身後的勢力,不得不繼續保持原狀,就算他想投靠也不行,況且他並不想投靠,對他而言,放眼四海,除啦嘉靖皇帝,誰都不怕。我為何有必要去投靠你,這個時候這種情況,你來拉攏我才對。


第三不敢靠攏裕王。

關於這一點,不敢靠攏才是嚴閣老不靠攏的真正原因。嚴閣老權利是誰給的,嘉靖皇帝。他如果靠攏裕王會發生很可怕的事情,他承擔不起。

第一,他如果靠攏裕王,那麼嘉靖皇帝做何感想,嘉靖皇帝肯定會想,我還沒死,你就敢找下一個靠山,你把我當什麼?這個太可怕啦。不用倒嚴,他馬上就得死。

第二,他做啦那麼多壞事,都是在嘉靖皇帝默許下做的,如果他投靠裕王,那麼沒有皇帝的保護傘,他隨時會被清算。

第三,裕王並不待見他,不僅不待見,反而恨之入骨。自己過去不是自取其辱。

所以嚴閣老上不能對不起嘉靖皇帝,下又沒辦法獲得裕王信任。上下都不好做,只能維持原狀。

那麼嚴閣老就這樣坐以待斃嗎?錯啦,其實他做的一切都不是坐以待斃,他培植勢力是用背後的勢力為依靠,讓皇帝們投鼠忌器,他盡心服侍嘉獎皇帝,是給自己勢力爭取時間。

他壞事做盡目的也是為啦皇帝的內庫還有自己的利益。你們真認為他做的一切,都是沒人知道的,錯,全部都是嘉靖皇帝默許的。他只是執行者和背鍋俠而已。

怪就怪嚴世蕃實在太囂張跋扈,觸動啦皇帝的根本利益,也不會如此,如果他稍有收斂,也許就不會被抓住把柄一網打盡。嚴閣老光榮退休,或者繼續風光也不一定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