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有些人不需要對你好,就能輕易走進心裡,而有些人對你再怎麼好卻還是不能靠近你?

xjhw73534981





這一現象反應在各式各樣的關係中,其現象本身說明...有人對你再怎麼好的“好”,不對你的路;也說明了一個深刻道理:真正吸引人的力量,是一個人的魅力和邊界意識(也叫邊界感:知道並尊重自己和對方的感受、需要,不以己度人,也不強人所難),尤其是邊界感在維繫關係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能讓人有空間看清自己和別人。


這個空間指關係的心理距離。較好的心理距離是,彼此有依戀、有獨立、有信任、有放手,就像兩棵樹的關係;缺乏或沒有心理距離是指:彼此或某一方對對方只有依賴,沒有獨立,只有要求,沒有給予,只有教導,沒有溫情,只有責備,沒有寬恕...就像兩坨糯米粑,或兩個刺蝟在一起,這叫粘連型、控制型關係。中國式的關係尤其是家庭關係,大多是這兩類。


往往人們,對那些對人特別好的人並不怎麼好感,為啥?第一,那種過分的好給人無事獻殷勤、缺乏自信的感覺。第二,他對人過好,許是他的討好型人格體現,但對別人的感受構成了“侵犯”,也就是他對人再怎麼的好,本質上是在滿足他個人的(心理)需要,並非別人的需要。對人過好,是一種缺乏邊界意識的行為,當別人拒絕,或遠離他的“侵犯”,反過來又會傷到“好人”。其實啊,生活中,未必只是跟自私、脾氣躁的人難處,而跟沒人際邊界的好人相處,同樣不好處。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不需要對你好,就能輕易走進心裡?也正因為,第一,他有邊界感,他懂得自己的需要和別人的需要是有區別,懂得做好自己,才是你所欣賞的。第二,他有魅力,因為他能做自己,不需要做別人所希望的人。第三,有邊界意識的人,同樣有超強的洞察力,具備獨立個性、獨立思想,這些都是能喚起人想鏈接的慾望或衝動,是輕易就能走進心的吸力。


許多持久而和諧的親密關係,尤其是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靠的是——雙方能覺知和尊重對方的需求為前提的。


熊玲心理諮詢


有些人不需要對你好,就能輕易走進心裡,而有些人對你再怎麼好卻還是不能靠近你。因為通常情況下,一個人走進你的心裡,靠的不是對你好不好,而是存在的本質吸引。如果一個並不吸引你的人對你再好,你多半會選擇忽視這個人的存在,甚至還會因為對方永無止境地對你好,而使得你感到厭煩。

那麼,我們說的吸引力,是什麼呢?對於許多關係來說,這其中包含外貌吸引、特質吸引、相處吸引。

1. 外貌吸引。毋庸置疑,在這個看顏值的社會,許多人都對長得好看的人有好的印象。(排斥那些本就因著某些事情而對好看的人存在歧視的人。)從社會認知的層面上來看,的確美麗的外貌更能輕易地引起別人的注意與注視。

2. 特質吸引。所謂的特質,指的是一個人的性格、人品等等方面的東西。心理學家們認為在我們個體的心理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在個體的人格體系過程中,會形成特有的本質,從而在人際關係中會因本質而有自己獨特的傾向。比如說,善良的人更懂得真誠待人,豪邁的人更懂得坦誠待人等等。

3. 相處吸引。對於這一點吸引力,自然是需要彼此之間通過相處,來產生更深的瞭解,且建立更深的關係。在戀愛關係中,這也很常見,由朋友關係走向戀人關係。而這通常是基於彼此能被滿足的基礎上。比如你是一個喜歡遊玩的人,對方也恰好是跟你有著同樣愛好的人,有共同的愛好,話題也更多,相處也更深。

每個人在自己心裡,對著那些對自己有所吸引的人,都有著一個評判標準。這很難靠著外界他人的影響而改變,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通過真心來贏得佳人伴侶的。

以上內容為每日談心(瀚思專欄·心理筆記俠·鄭燕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轉載請聯繫。每日談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學媒體,歡迎關注。


每日談心


首先,這個問題可以理解為“對你好的你不要,對你不好的你反而越想要”嗎?

其實,說得難聽點,就是“賤”,大家都一樣。一個人對你百般討好,儘管在你身上得不到任何利益,卻還是無條件地選擇付出,在你面前卑微地奉獻著全部的自我,對你來說,這樣一個透明人自然是沒有什麼神秘感,時間久了,這種好可能還會是一種壓力,你不想要,甚至想它永遠消失。而一個對你忽冷忽熱,你完完全全不瞭解的人,你想進入她的生活,你想知道關於她的一切,可是卻無從下手,時間久了,你覺得越來越誘惑,你開始將心思全部放在這個人身上,你想討好她,可以的話,你也想得到她,因為你心裡有她,所以你恨不得在她面前暴露自己的一切,無時無刻不讓她知道,你心裡都是她,而此時,你的角色就成了那個對你百般討好的人。

小A那時候喜歡一個女孩子,在感情方面經歷為零的他也壓根不知道追女孩也有套路,他跟女孩子分享著一切,自己的生活,此時此刻在幹嘛,今天有多想對方,關於一天的零零碎碎,只要能想得到的事,小A都喜歡跟這個女孩子說,女孩子一刻不理他,他就開始心情低落,後來,自己的情緒可以因為女孩子的一句話而心花怒放,開心一整天,也可以因為半天沒得到回應,而一落千丈。在對方面前,小A完完全全像個透明人一樣,後來跟這個女孩子表白,結果以一句“我當你是弟弟”被拒絕了,小A確實很難過,因為除了自己,沒人知道他是全心全意喜歡這個女孩子。小A後來遇到了另一個女孩小B,在聊天過程中,他發現在小B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初的身影。他開始知道,一個人真心愛一個人是什麼樣子的,所以小A並沒有以當初那個女孩子對他的方式對待小B,小B跟他分享,他也願意跟小B分享。

小A遇見小B是幸運的,因為小B的付出小A會去珍惜。

我們在生活中可能都曾做過小A,都曾給予過那個人真心卻始終得不到回應。也都遇見過這種女孩,不需要做什麼,就能輕易走進我們的心裡。

這是人的常態,只希望當遇到小A這樣子真心愛你的人,不要再錯過了。


我愛吃大雕燒


我是侯利利,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諮詢師,上海市奉賢區心理諮詢協會會員。相信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打開被限定思維,一切皆有可能。
想成為心理諮詢師,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華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

心理學上有個防禦機制叫投射,(投射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而且是人最先擁有的防禦機制。是指人類把自己心裡的內容和感受,放到客觀世界中。


簡單的說心裡有什麼,就可能看到什麼。)所以說看到某個人第一眼的感覺,很多時候都是把他投射成曾經與你有重要關係的人。


曾經有位三十多歲的案主,一看到年紀大的胖老伯伯就害怕,經過催眠知道,這和很小的時候一個過頭玩笑有關。


他小時候有一次去鄰居門口玩,鄰居老爺爺正在院子裡換煤球,老爺爺開玩笑用剛夾過煤球的碳夾子夾了他的手,手上被燙出泡。這個當時對胖爺爺的恐懼、怕和憤怒的情緒,沒有被及時的處理而被壓抑到了潛意識。


在後來的生活中,只要遇到和“胖爺爺”身上某一特點相似的人,以前那個對“胖爺爺”的負面情緒被激活,投射到這個相似的人身上。


在現實生活中你遇到的這個人,正巧具有和“胖爺爺”某方面相似,可能你還沒有意識到,卻被你的潛意識識破了,自動啟用了防禦機制保護自己,就算這個人對你再怎麼好,你內心對“胖爺爺”的心結還是阻止他靠近你。



為什麼有些人不需要對你好,就能輕易走進心裡。這也是這個人讓你的潛意識裡覺得很安全,還可能會給你帶來好處。


所以說面對同樣一個人,個人成長的環境不一樣,投射的結果也不同。心中積攢的安全感越多,越能有機會遇到更多的有緣人。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生活中,我們可能都經歷或目睹過這樣的事情:有些人對你掏心掏肺,你卻對他抱有抗拒的心態;而有些人對你不理不睬,你卻覺得對方怎麼看怎麼順眼。

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六點原因:

1. “稀缺原則”:“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稀缺原則”指的是當某事物非常稀缺、難以獲得的時候,人們會覺得這件事物更有價值,更想要獲得它。簡單來說就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同樣地,當人們覺得自己會錯過或者得不到某人的感情時,就會奮起反抗甚至美化這份感情,更努力地去追求。而當這個人對你來說輕易就能得到的時候,你卻會覺得他沒那麼珍貴。

2. 走進你心裡的只是想象中的他

當一個人沒有在“對你好”,就意味著你們之間存在距離,你可能沒有真正走進他的生活。俗話說,距離產生美。你們之間的距離會使你美化對方,你可能假設你們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有時候,走進你心裡的並不是真實的他,而是自己在頭腦中製造出的幻象——你把對方美化成自己幻想中的完美愛人。

而一個“對你好”的人,可能由於與你太過接近,缺點被你看得清清楚楚,反倒更難博得你的好感。

3. 對承諾的恐懼:你並不想深刻地走進一個人的生活。

有時候,我們喜歡那些“對自己沒那麼好”的人,只是因為我們不想真正開始一段關係。沒有希望,就永遠不會失望;而一旦你有了期待,就要應對期待落空的風險。拒絕那個對自己很好的人可能只是你給還沒有準備好的自己找了一個藉口。

4. 你需要通過他人來證明自己。

在本質上,我們都需要感到自己是有吸引力的,對他人來說是重要和特別的。但有的人可以通過自身確認這一點,有的人卻總覺得“我不值得被愛”。

這樣的你可能就無法接受一段太“容易”的關係。當對方對你很好時,你會不相信有人會無條件地對自己付出愛與關心,更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他為什麼要對我這麼好?” 這使你感到慌亂、猶豫,甚至逃走。

而喜歡上那個不愛你、不欣賞你、對你沒那麼好的人,你就可以把追逐的過程當成一種證明自身價值的手段,併產生“如果我追到了他,他這麼難得,那我也一定是好的”的想法。

5. 你希望先動心的是自己。

有時候,當我們比較明確地得知他人對自己感興趣時,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猶豫,因為我們不能確定對他產生興趣,是因為真的喜歡他,還是因為對方先對我好。這樣的你在生活中需要很強的確定性,比起對你好的人,你寧願選擇自己喜歡的人,最起碼“我喜歡他”這一點是能夠被確認的。

6. 你陷入了強迫性重複的怪圈。

心理學裡有一個概念叫做“強迫性重複”,意為不斷地重複某一類型的創傷性事件,反覆將自己置身於可能會發生某類事件的情形中。

強迫性重複的原因可能源於童年期遭遇的挫折和缺失,比如,你的父母對你很冷淡,你總是討好他們,他們卻對你無動於衷。到後來,你就習慣性地去討好一個對你非常冷漠的人,並且接受對方的情緒虐待。這種狀態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發生的,是一種將自己置身於熟悉環境中的防禦機制——因為熟悉的事情會讓我們感到安全,即便是熟悉的痛苦。

在親密關係中也是如此,有的人習慣於去追求那些並不喜歡自己、對自己並不好的人,因為這種關係模式是他所熟悉、習慣的,並且他也默認自己只能處於這樣的關係中。

以上所說的六點能解釋你的疑惑嗎?歡迎將你的觀點分享給我們~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3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知我心理學


你好,這位朋友,人際之間有一些東西,確實很奇妙的。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難以用言語表達時,就用常說的“投緣”、“緣分”來詮釋。
人際吸引和排斥,是人際關係裡面的現象。有些人不需要對你好,就能輕易走進心裡,獲得你的認同和鏈接,我想更多的時候,是你和他之間,有某種共同的東西,這種熟悉的東西,讓你覺得很舒服、安全,你們之間是想通的,換句話說,你被看見了,所以說對方很容易取得你的信任及好感。當然,也存在另一種,對方身上存在有一種你特別欣賞的氣質,在這樣的氣場影響下,你想要成為的自己和他現在的狀態獲得了鏈接,他走進了你的心理。外在呈現的是內在。對方再怎麼示好,走不近,可能也存在另一種情況,他身上有著你自身不接納的東西,當你自身無法改變、化解的時候,便投射了這個部分,所以變成了對對方的不接納。
薩提亞有句話我很喜歡:“人因相似而連接,因差異而成長”。人人不同,人人都渴望在關係裡被接納,被看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喜好,和人交往,是一種很好的淬鍊,當遇見不喜歡、不接納的朋友,這個時候反觀自身亦是一種智慧,有句話說的好“凡是讓你痛苦的地方就是你需要成長的”,試著內求,說不定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和成長。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齊婷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因為感情不是簡單的“對你好”三個字那麼簡單。

我在過去的回答裡曾經說過,人與人之間愛情的產生,其實是雙方的性格缺陷在對方身上找到互補的一種過程。一個人會愛上另一個人,大部分時候是因為對方能夠滿足他在別人身上無法滿足到的心理需求。換句話說,我愛你,是因為在你這裡我能感覺到,一種全新的自己,而不是因為你對我有多好。

很多PUA的教程裡有說,吸引女性的一個方法是貶損她,壓低她,讓她覺得自己不如你。這種吸引方式很適用於某些自尊心低、習慣屈居人下的女性,卻對那些擁有正常自尊的女性不管用。這就是因為,那些自尊心低下的姑娘們,更習慣於被人貶損和壓迫,在這些男人面前,她內心對自己的悲觀預判得到了印證,她會更傾向於和那些看輕她的人在一起而不選那些能與她平等相處的男人。

每個人心裡都有許多隱秘的需求,這些需求反映了這個人的性格特質。如果能滿足這些需求,那麼不需要做太多,這個人也能愛上你,或者對你產生好感,如果滿足不了,那麼做再多也是於事無補。


陳諾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王宏梅:


王宏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職業指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專家講師團講師、公益人。熟識精神分析、家庭治療、敘事療法。擅長領域: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人際溝通。

在我聽起來怎麼有一點:“愛我的我不愛,我愛的人卻不愛我”的感覺呢?

當然,如果既能輕易走進你心裡,又對你很好,那就更好了。

其實這反映了我們內心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你在精神層面追求比較高,一個不學無術的富二代即使傾萬貫家財來追你,你可能眼皮都不眨一下;可是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貧寒子弟對你並無特別的好感,但是卻能讓你睜眼閉眼眼前都是他。

對你再好也走不進你的心裡的人,倒好辦,告訴他你心裡沒有他,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對能輕易走進你心裡的人,如果你也能輕易走進他心裡,也很好,相互欣賞、琴瑟和諧。

對你再怎麼好,也進不了你的心裡的人,說明不是你碗裡的菜,他身上並沒有你需要的,可是反過來也一樣,如果走進你心裡的那個人,你如果走不進對方的心裡呢?

問問自己,對方身上的那一點讓你特別動心?或者是對方因為什麼走進了你的心裡?是他的學識高?有能力?有風度?還是別的原因?

但是每個人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對方最在意朋友或戀人身上的什麼特質或品質呢?這種品質你身上有麼?如果有,你是對方喜歡的哪一類型的人,那就大大方方地接近他、走近他,把真實的你呈現在他面前,讓他喜歡你、接受你,讓你也能走進他的心裡。

但是如果你恰巧不是對方喜歡的,正如你所說,你對他再怎麼好,你也走不進他的心裡,那還是適而可止吧,退而求其次,找一個你和他彼此能走進對方心裡的人,和諧相處,共享人生好時光吧!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年少的時候,都希望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所以你的目光會一直停留在你喜歡的那個人身上,很難看得到背後那個默默付出對你好的人。



都說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所以你喜歡的在你心裡的位置會更重要。有些人,你會自然而然去關注,去關心,去付出,心甘情願在他身上消耗真心和精力。可有些人,你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你一心去追尋所愛,卻忽略了被愛。《結愛》裡,千花說:“有人在歌裡唱過,愛你只是我的事。真的嗎?真的只是我的事嗎?我難道就沒有那麼一點點私心,想著總有一天你會看到我,會懂我,會對我說我最想聽的那句話嗎?我有啊。”

我們都有過喜歡的人和喜歡自己的人,喜歡的人就像一束光,而我們就如同那驅光的飛蛾一般,總是不由自主被他吸引,這是潛意識裡的誘惑。而你不喜歡的人,就算做得再多,對你來說都是 無關緊要的,甚至是不想拖欠的,所以你會刻意保持距離,裝作什麼都不知道。我們問過自己很多遍,面對愛情,該如何抉擇?

朋友說,以前希望找一個自己喜歡的,而現在希望找一個喜歡自己的,因為這樣才不會委屈自己。

我們越來越計較愛情裡的勢均力敵,但其實愛情仍是不能勉強的存在。能靠近的人,你或許堅持不懈就可以和對方長廂廝守,不能靠近的人,就算你傾盡所有,換來的也只能是愧疚不是愛情。所以,不要執著於不屬於自己的愛情,也不要輕易給不愛的人許諾。


千言丸語


喜歡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至今沒有人總結出愛情的法則和規律,似乎就是相互間看著順眼那麼簡單,但要找到卻又是那麼難。我們沒有辦法控制是不是雙方能同時看上對方,但當我們單方面已經看上ta的時候往往會竭盡所能讓對方也看上自己,也就是“對ta好”。很不幸,並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收穫對方的青睞,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作為付出的一方,在傷心之餘就會拿心裡的那個ta與對我們好的追求者們對比,無奈地得出如題主所說的答案。

這種情況很常聽到,它是當事人真切的感受,但卻不一定是事實。不僅僅是在戀愛關係中,其實普遍在人際交往中人們都有這樣一種傾向:你應該像我對你一樣對我好。但我們都知道這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對等的,舉一個極端一點的例子,你拿別人當朋友但別人卻未必拿你當朋友,甚至可以無所顧忌的捅你兩刀。

在戀愛中更如是,你心裡有ta,你自然全副心思地對ta好;但從對方的角度來講,你可能只是一個稍微熟悉一些的朋友,對方自然會以朋友間交往的尺度對待你。這能說明對方對你不好嗎?只能說沒有你期待得那麼好。倘若ta真的做過什麼傷害你的事情,恐怕你也就不會喜歡ta了。

對於我們的追求者們也是一個道理。對方把你當作最重要的人,全心全意得對你,但你並沒有把對方當作可以這樣付出的朋友,從你的視角來看對方的好意自然讓你承受不來,往往會帶著一些歉疚地進一步放大ta對你的好。

其實我們心裡有沒有一個人實際上和ta對你好不好沒有直接聯繫,對一個人好是ta在你心裡的結果而不是原因。無論如何,既然ta已經在你心中,那便順從自己的心意去對ta好,去爭取,等ta已經不在你心裡了,再放手也不留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