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80、90年代,初中生為什麼願意考中師中專?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的提問:

前幾天和爸爸聊天,他說他1985年初中畢業考上中專,學的是會計專業,說當年的中師中專不比現在的重點高中好考。我沒經歷過那個年代,不大清楚,那個年代考中專真的不容易嗎?我以為只有考師專才不容易,還是每個地方難度都不一樣呢。老爸70年生。

80、90年代,初中生為什麼願意考中師中專?

對於這一個問題,筆者作為一個70後的中師生,深有感觸:

1990年,我從一所鄉村初中畢業,全鄉只有一個初中學校,有四個畢業班,每一個班有40多人,總共有200人。那一年,全鄉一共考上三個中師,一箇中專。按比例也就是2%。而現在的高校招生的 比率是多少?

有資料說,在1986–1999年期間,全國中師中專院校每年招生大概控制在30–40萬之間,而當時的初中生有1000多萬,錄取率自然低的可憐。據最近幾年國家招生985高校學生的比例大概在2%,招收211高校學生比例大概在5%。

80、90年代,初中生為什麼願意考中師中專?

當年,為什麼初中生為什麼 願意讀中師中專學校?

上世紀的80、90年代,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市場經濟沒有確立,人們的生活還不富裕。能考上的中師中專的學生,通過三四年的學習,在順利畢業後由國家統一安排工作並轉為城鎮戶口,成為國家幹部,吃商品糧,不再農民,誘惑力非常大。考上中師中專是端公家飯碗的最經濟途徑,這正是中師中專競爭激烈的社會原因。

當年 ,我讀初中時,有許多同學在初三年級上了三四年,就是為了考上一個中師或者中專。

有一位朋友說,我1981年初中畢業,參考了中專考試,沒考上。上了高中到1984年考上了大學。我們這一屆學生是我們鄉最牛的一屆,當年我校近百人只考上了四個中專。大部分同學考上了高中沒上,又回去補習考中專,這種現象在當時很普遍。因為雖恢復高考幾年了,但幾年來全公社考上大學的可謂鳳毛麟角。與其上三年高中考不上大學,不如初中多補習幾年考個中專,這是當時人們的普遍心理。

80、90年代,初中生為什麼願意考中師中專?

這樣說來,現在考一個北大清華不容易,考一個985還是不太難的。但是,在當年,想考一箇中師中專,可是不容易的事。如果以難度比,即使比不上985高校,相比211高校還是不相上下的。

這一批80、90年代的中師、中專生,他們都是當年優秀的學生,他們沒有參加高考,提早參加工作。因平臺的原因,多數人也在依然工作在基層,但是,我們要承認他們的優秀,向他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